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周权才 余茜 +1 位作者 余松喜 陈洪鑫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5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采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麻醉诱导方案分组,分别命名为A...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采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麻醉诱导方案分组,分别命名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3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分别采用丙泊酚、依托咪酯、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对比3组麻醉诱导前后的生命体征、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抽搐持续时间、抽搐能量指数、氧化应激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诱导后,在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比较上,C组均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呼吸恢复时间(7.76±1.61)min、苏醒时间(10.34±2.32)min均短于A组[(8.98±2.53)min、(13.85±3.33)min]与B组[(8.95±2.46)min、(13.74±3.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17、4.635,P均<0.05)。C组抽搐持续时间长于A组与B组,且抽搐能量指数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C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均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采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的效果较显著,不仅可以有效稳定其生命体征,缩短其恢复时间,还可以改善其抽搐情况,减轻其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依托咪酯 丙泊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