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衣物消毒剂引起的颗粒状角化不全四例
1
作者 夏曼琪 邵蕾 +5 位作者 周欣 梁毅敏 陈紫妍 黄琼霄 田歆 刘玉梅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7期480-483,共4页
颗粒状角化不全较罕见,临床易误诊。本文报道衣物消毒剂引起的颗粒状角化不全4例,3例患者停止接触消毒剂、全身使用润肤剂后皮损消退,1例患者口服糖皮质激素后皮损明显改善。因此对于皮损表现为对称性红斑伴反复脱屑、呈羊皮纸样外观的... 颗粒状角化不全较罕见,临床易误诊。本文报道衣物消毒剂引起的颗粒状角化不全4例,3例患者停止接触消毒剂、全身使用润肤剂后皮损消退,1例患者口服糖皮质激素后皮损明显改善。因此对于皮损表现为对称性红斑伴反复脱屑、呈羊皮纸样外观的患者,皮肤科医生应提高颗粒状角化不全的诊治意识,详细询问消毒剂接触史,指导患者及时停止接触消毒剂并使用润肤剂,必要时可考虑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状角化不全 消毒剂
下载PDF
性病门诊500例男性就诊者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型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董正蓉 李丹 +2 位作者 王凯丽 黄远忠 马丹晓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637-2639,共3页
目的探讨性病门诊男性尖锐湿疣、亚临床型尖锐湿疣及无症状患者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型。方法用PCR及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方法检测500例男性就诊者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型。结果500例男性就诊者中,HPV阳性率为43.4%,以20~39岁就诊... 目的探讨性病门诊男性尖锐湿疣、亚临床型尖锐湿疣及无症状患者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型。方法用PCR及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方法检测500例男性就诊者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型。结果500例男性就诊者中,HPV阳性率为43.4%,以20~39岁就诊者的阳性率最高。尖锐湿疣患者、亚临床型尖锐湿疣患者以及无症状者的HP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5%、87.5%和17.8%。HPV阳性患者中,单一型、多重、三重和四重HPV感染的发生率为28.6%、10.4%、2.6%和1.8%。HPV6、11、16和18型的构成比分别为26.1%、30.1%、13.7%和9.3%。尖锐湿疣患者及亚临床型尖锐湿疣患者以感染低危型HPV为主,而无症状者以高危型HPV为主。结论HPV6及11型感染仍是目前的主要致病类型,其次为HPV16及18型。临床上仍以单一感染为主,但可以合并多重感染。尖锐湿疣患者及亚临床型尖锐湿疣患者以感染低危型HPV为主,而无症状者以感染高危型HPV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A在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内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邹明华 刘琼芬 +1 位作者 李常兴 胡斌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6-587,共2页
目的探讨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内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 17A,IL-17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内及16例正常对照者皮肤内IL-17A 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 目的探讨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内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 17A,IL-17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内及16例正常对照者皮肤内IL-17A 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分析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17A mRNA的定量表达与EASI评分相关性。结果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17A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者皮肤内的表达(t=8.40,P<0.01);异位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17A mRNA的定量表达与EASI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0.51885,P=0.01916)。结论皮损内IL-17A mRNA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异位性皮炎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性皮炎 白细胞介素17A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
下载PDF
泛昔洛韦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祖锋 黄远忠 马丹晓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746-1747,共2页
目的探讨泛昔洛韦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泛昔洛韦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合用为联合用药组,单纯泛昔洛韦为对照组,于治疗后第1、3、5、7、9和30 d观察记录治疗... 目的探讨泛昔洛韦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泛昔洛韦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合用为联合用药组,单纯泛昔洛韦为对照组,于治疗后第1、3、5、7、9和30 d观察记录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用药组在控制皮疹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泛昔洛韦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可以及时控制病情,迅速缓解疼痛,并能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泛昔洛韦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中老年人
下载PDF
酮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琼芬 邹明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12-512,共1页
关键词 毛囊炎 马拉色菌 酮康唑
下载PDF
内补黄芪汤治疗麻风溃疡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邹明华 林悦芹 +1 位作者 张晓东 冯婧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4期2230-2231,共2页
目的观察内服内补黄芪汤治疗麻风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麻风溃疡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内服内补黄芪汤汤剂联合常规清创换药3个月,对照组按换药常规清创换药3个月。3个月后评价疗效1次。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 目的观察内服内补黄芪汤治疗麻风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麻风溃疡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内服内补黄芪汤汤剂联合常规清创换药3个月,对照组按换药常规清创换药3个月。3个月后评价疗效1次。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治疗麻风溃疡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溃疡治愈率和复杂性溃疡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溃疡 中药 临床试验
下载PDF
泼尼松治疗麻风无痛性神经炎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跃华 廖小玉 钟定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4-235,共2页
目的 : 评价不同剂量泼尼松治疗麻风无痛性神经炎的效果。方法 :  84例共 10 2条神经分两组进行治疗。标准剂量组用泼尼松 4 0mg d ,1个月后渐减量 ,疗程 6个月 ;强化剂量组 6 0mg d,15天后渐减量 ,疗程 3个月。结果 : 标准剂量组的... 目的 : 评价不同剂量泼尼松治疗麻风无痛性神经炎的效果。方法 :  84例共 10 2条神经分两组进行治疗。标准剂量组用泼尼松 4 0mg d ,1个月后渐减量 ,疗程 6个月 ;强化剂量组 6 0mg d,15天后渐减量 ,疗程 3个月。结果 : 标准剂量组的有效率为 6 1.6 % ,强化剂量组为 5 9.4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对不同部位神经炎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 标准剂量泼尼松治疗麻风无痛性神经炎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尼松 麻风 无痛性神经炎 糖皮质激素 临床资料
下载PDF
CCR5Δ32基因突变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董正蓉 黄远忠 +1 位作者 林伯盛 马丹晓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102-3103,共2页
目的探讨CCR5Δ32突变与广东籍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PCR方法分别扩增241份广东籍汉族银屑病患者及150份正常对照者CCR5编码区片段,通过2.5%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CCR5Δ32的多态性,最后抽取样本通过DNA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PCR特... 目的探讨CCR5Δ32突变与广东籍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PCR方法分别扩增241份广东籍汉族银屑病患者及150份正常对照者CCR5编码区片段,通过2.5%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CCR5Δ32的多态性,最后抽取样本通过DNA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PCR特异性扩增未发现患者和正常对照有纯合突变或杂合突变。测序亦未发现CCR5Δ32突变。结论未发现CCR5Δ32突变与广东籍汉族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二者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型 CCR5Δ32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窄谱中波紫外线配合伊曲康唑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董正蓉 马丹晓 +1 位作者 莫仲莲 黄远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6期42-43,共2页
目的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配合伊曲康唑治疗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脂溢性皮炎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治疗;观察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配合伊曲康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1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 目的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配合伊曲康唑治疗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脂溢性皮炎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治疗;观察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配合伊曲康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1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配合伊曲康唑治疗脂溢性皮炎患者疗效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谱中波紫外线 脂溢性皮炎 伊曲康唑
下载PDF
荨麻疹血清特异性IgE过敏原检测及两种氯雷他定效果对比
10
作者 刘娅玲 刘琼芬 +1 位作者 张惠 周盛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4期3267-3268,共2页
探讨荨麻疹血清特异性Ig E过敏原检测的意义,对比两种氯雷他定治疗荨麻疹的效果。选取320例荨麻疹患者对其进行血清特异性Ig E过敏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抽取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用百为坦治疗,对照组用开瑞坦治... 探讨荨麻疹血清特异性Ig E过敏原检测的意义,对比两种氯雷他定治疗荨麻疹的效果。选取320例荨麻疹患者对其进行血清特异性Ig E过敏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抽取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用百为坦治疗,对照组用开瑞坦治疗。屋尘、户尘螨以及榆、梧桐等树木是最容易导致荨麻疹发生的过敏原,血清特异性总Ig E阳性率为24.06%。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荨麻疹常见的前三种过敏原为屋尘、户尘螨以及榆、梧桐等树木;采用百为坦或开瑞坦治疗慢性特异性荨麻疹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血清特异性IGE 过敏原检测
下载PDF
伊曲康唑治疗脓癣3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远忠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4期39-40,共2页
目的 寻找治疗脓癣有效、安全的方法。方法 应用伊曲康唑治疗脓癣,成人患者口服伊曲康唑200mg/d,儿童按5mg/(kg·d),连服6周,并作临床疗效及真菌清除率观察。结果 36例脓癣患者于治疗4周时临床痊愈率、有效率和真菌学清除率分别为5... 目的 寻找治疗脓癣有效、安全的方法。方法 应用伊曲康唑治疗脓癣,成人患者口服伊曲康唑200mg/d,儿童按5mg/(kg·d),连服6周,并作临床疗效及真菌清除率观察。结果 36例脓癣患者于治疗4周时临床痊愈率、有效率和真菌学清除率分别为55.6%、61.1%和66.7%;治疗6周后分别为83.3%、86.1%和88.9%;停药后4周时则分别为91.7%、94.4%和97.7%。结论 口服伊曲康唑治疗脓癣疗效高、耐受性好、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脓癣 治疗
下载PDF
高能量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对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皮损情况及VA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国荣 张红 黄远忠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11期1151-1152,共2页
目的:探讨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采用高能量二氧化碳(CO_(2))点阵激光治疗对皮损情况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3月广东省泗安医院门诊部收治的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 目的:探讨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采用高能量二氧化碳(CO_(2))点阵激光治疗对皮损情况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3月广东省泗安医院门诊部收治的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点阵射频治疗,47例)和观察组(高能量CO_(2)点阵激光治疗,49例),均治疗5次。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皮损分数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皮损分数及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周,两组皮损分数及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能量CO_(2)点阵激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皮损情况,降低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皮损分数 萎缩性痤疮瘢痕 疼痛程度
下载PDF
静滴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13
作者 黄远忠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Z2期81-82,共2页
目的 观察静滴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中老年人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带状疤疹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观察组38例采用静滴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34例单纯采用静滴阿昔洛韦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止疱、结痴、... 目的 观察静滴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中老年人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带状疤疹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观察组38例采用静滴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34例单纯采用静滴阿昔洛韦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止疱、结痴、脱痂、疼痛缓解、疼痛消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亦明显降低。结论 静滴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具有止痛迅速、缩短病程和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显著降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洛韦 泼尼松 带状疱疹 中老年
下载PDF
TGM1基因表达沉默对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周期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三泉 高歆婧 +8 位作者 丘文苑 陈荃 周欣 田歆 唐志平 赵恬 张芳 李薇 张锡宝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4期3478-3482,共5页
目的:观察转谷氨酰胺酶1基因( TGM1)表达沉默前、后对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 RNA 干扰( RNAi)技术沉默TGM1基因表达前、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Ha... 目的:观察转谷氨酰胺酶1基因( TGM1)表达沉默前、后对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 RNA 干扰( RNAi)技术沉默TGM1基因表达前、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HaCaT细胞)的细胞周期状况;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 法和Western 印迹法检测RNAi 技术沉默 TGM1基因表达前、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 B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的表达差异。结果 TGM1基因沉默后,小干扰RNA( siRNA)-TGM1转染组处于 G0/G1期的细胞数(78.27%±1.83%)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56.84%±2.72%,P<0.05)和空白对照组(57.19%±3.72%,P<0.05);而S期和G2/M期的细胞数,siRNA-TGM1转染组(32.78%±5.48%、3.66%±0.30%)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57.32%±2.91%、9.39%±0.68%,均 P<0.05)和空白对照组(55.71%±2.84%、9.77%±0.52%,均 P <0.05)。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 TGM1基因沉默后 cyclinD1、cyclin B1、CDK4呈阴性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 TGM1沉默后cyclin D1、cyclin B1、CDK4的蛋白条带亮度明显降低。结论 TGM1基因沉默后能阻断HaCaT细胞的细胞周期,使细胞周期停留在S期,不能进入G2/M期,无法完成DNA的合成,未完成细胞的分裂;TGM1基因沉默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B1、CDK4的表达影响表皮细胞的细胞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癣 板层状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类 RNA干扰 基因 转谷氨酰胺酶1
原文传递
自我护理小组模式对老年麻风病康复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腊凤 李楚潮 +4 位作者 刘何英 陈小珍 叶艳菲 罗飞飞 杨文媛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18期2449-2451,共3页
目的调查研究老年麻风病康复患者应用自我护理小组模式对自我护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该院康复中心老年麻风病康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0例实施自我护理小组模式,对照组40例患者... 目的调查研究老年麻风病康复患者应用自我护理小组模式对自我护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该院康复中心老年麻风病康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0例实施自我护理小组模式,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分析其日常生活质量与抑郁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抑郁评分相比无差异性,观察组患者经自我护理小组模式干预后的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日常生活能力维度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且除洗澡、大、小便控制外,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麻风病康复患者采用自我护理小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预防麻风病畸残,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护理小组模式 老年麻风病康复 自我护理能力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延迟治疗9年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祖锋 冯婧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6-197,共2页
患者男,28岁,流浪乞讨人员。罹患麻风9年,全身多发红斑结节溃烂伴四肢肿痛1月余。诊断: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并II型反应。患者入院前在社会上流浪乞讨,隐瞒病史,未及时而有效治疗。入院后经MDT-MB方案和反应停治疗3个月后,皮疹和神经症... 患者男,28岁,流浪乞讨人员。罹患麻风9年,全身多发红斑结节溃烂伴四肢肿痛1月余。诊断: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并II型反应。患者入院前在社会上流浪乞讨,隐瞒病史,未及时而有效治疗。入院后经MDT-MB方案和反应停治疗3个月后,皮疹和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提示医疗机构要加强流动人口麻风病例随访和追踪管理,麻风患者一经确诊要及早实行联合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界线类偏瘤型
下载PDF
依曲替酸治疗Darier's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莫仲莲 董正蓉 +2 位作者 黄远忠 马丹晓 林伯盛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275-1276,共2页
目的观察依曲替酸治疗Darier's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研究组23例患者口服依曲替酸,初始剂量为每次10mg,每天3次;对照组12例患者口服维胺脂,初始剂量为每次25mg,每天3次。第一个月每周随访一次... 目的观察依曲替酸治疗Darier's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研究组23例患者口服依曲替酸,初始剂量为每次10mg,每天3次;对照组12例患者口服维胺脂,初始剂量为每次25mg,每天3次。第一个月每周随访一次,一个月后每2周随访一次,均治疗随访2个月。结果经2个月的观察,研究组临床痊愈率为69.6%,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25.0%,有效率为91.7%。常见的副作用是皮肤粘膜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曲替酸治疗Darier's病疗效较好,对治疗Darier's病是一种良好的临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曲替酸 毛囊角化病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