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5
1
作者 叶庆明 林宗伟 +3 位作者 林阳 李朝阳 陈远武 王锡三 《中原医刊》 2004年第21期4-5,共2页
目的和方法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 ,SPR)可有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 ,本文总结了静吸复合全麻在 16例SPR术的临床应用 ,描述了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全麻操作、麻醉用药、术中注意事项以及麻醉与手术的配合... 目的和方法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 ,SPR)可有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 ,本文总结了静吸复合全麻在 16例SPR术的临床应用 ,描述了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全麻操作、麻醉用药、术中注意事项以及麻醉与手术的配合。结果 :16例全麻气管插管顺利 ,术中生命体征稳定 ,无麻醉并发症。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用于SPR术安全有效 ,术中呼吸管理与手术配合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静吸复合全麻 麻醉处理 痉挛性脑瘫 临床应用 SPR 患儿 全麻气管插管 麻醉并发症
下载PDF
快诱导静脉全麻下应用视可尼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朝阳 罗怡君 +2 位作者 吴冬 敖杰 周伟 《河北医药》 CAS 2005年第7期493-494,共2页
目的观察快速诱导静脉全麻下应用视可尼喉镜(shikani seeing stylet,SSS)引导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196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在快速静脉全麻诱导后采用SSS引导经口腔气管内插管,测量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开始时(T2)... 目的观察快速诱导静脉全麻下应用视可尼喉镜(shikani seeing stylet,SSS)引导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196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在快速静脉全麻诱导后采用SSS引导经口腔气管内插管,测量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开始时(T2)、导管插入时(T3)及气管插管后5 min(T4)的HR、SBP、DBP、MAP、SpO2,并记录插管操作时间(T2~T3)、次数和并发症.结果SSS引导插管的成功率为98.98%,T2~T3为8~180 s,平均为(35±22)s.171例患者(88.14%)在1 min内完成插管,70例患者一次插管成功,T2~T3为(16±6)s;96例患者二次插管成功,T2~T3为(35±10)s;21例患者三次插管成功,T2~T3为(58±14)s;7例患者四次插管成功,T2~T3为(102±36)s;2例插管失败.194例患者舒张压插管后较诱导前明显增高(P<0.05),气管插管后5 min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插管未造成呼吸道的损伤.结论在快诱导静脉全麻下以SSS引导插管成功率高、插管迅速、安全性好,是进行呼吸道管理很有前途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静脉 视可尼喉镜 气管内插管 麻醉
下载PDF
静脉自控镇痛或臂丛鞘内自控镇痛用于上肢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静 陈鸣洪 +4 位作者 曹济宏 肖水平 褚锋 刘海颖 陈永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3000-3001,共2页
目的:观察上肢骨折手术后采用芬太尼复合液经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40例上肢骨折手术后患者分为: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组(PCNA组)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组(PCIA组),各20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施行臂丛神经肌间沟或腋路阻滞,PCN... 目的:观察上肢骨折手术后采用芬太尼复合液经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40例上肢骨折手术后患者分为: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组(PCNA组)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组(PCIA组),各20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施行臂丛神经肌间沟或腋路阻滞,PCNA组穿刺并置管固定(置管是硬膜外导管)。术中常规监测NBP、ECG、HR、RR、SpO2。手术结束前20min两组患者均予连接自控镇痛泵。PCNA组用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0.4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至100mL,PCIA组用芬太尼0.8~1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至100mL。记录用药4、8、12、24和48h时的呼吸、循环指标,镇痛评分及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尿潴留等副作用。疼痛评分采用VAS法。术后48h进行镇痛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调查采取患者的自我感受。结果:PCIA组SBP、HR与术前比较升高10%~15%,PCNA组循环无明显变化;两组SpO2在95%~100%。术后6~48h的VAS评分,以PCNA组低于PCIA组,PCNA组患者满意率为95%,PCIA组为80%,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不良反应PCNA组少小于PCIA组,但PCNA组有1例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结论:芬太尼复合液经鞘内自控镇痛用药或经静脉自控镇痛用药,都安全有效,但鞘内用药的镇痛质量优于静脉用药,更适用于上肢骨折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镇痛 病人控制 鞘内或静脉内 上肢
下载PDF
七氟烷吸入诱导的性别差异
4
作者 奉光举 罗怡君 +3 位作者 黄敏贞 罗晓敏 冯洁华 李朝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测定男性与女性患者七氟烷吸入诱导下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浓度(MAC-EI50)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方法择期全麻患者,男性组(M组)31例,女性组(F组)35例,呼吸回路进行七氟烷预充后行肺活量法面罩吸入,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进行序贯法吸入,首... 目的测定男性与女性患者七氟烷吸入诱导下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浓度(MAC-EI50)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方法择期全麻患者,男性组(M组)31例,女性组(F组)35例,呼吸回路进行七氟烷预充后行肺活量法面罩吸入,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进行序贯法吸入,首例患者设定浓度为4%,待气体浓度吸入(Fi)与呼出(Ft)均接近或达到设定的目标浓度(Fi/Ft=1)时,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维库溴胺0.15mg/kg,2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采用插管反应作为判断指标,出现7个交叉点(有效浓度-无效浓度)达到试验终点。结果 M组七氟烷的MAC-EI50为3.021(1.8MAC),其95%的可信区间CI为(2.208,3.520)。F组七氟烷的MAC-EI50为2.744(1.6MAC),其95%的可信区间CI为(2.358,3.093)。两组间进行u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也是影响气管插管时气体麻醉的MAC值的一个因素,男性的MAC-EI50明显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吸入 性别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