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性侵未成年被害人国家司法救助的两种模式
1
作者 乐忠槐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3年第4期33-44,共12页
自我国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制度以来,被性侵未成年被害人国家司法救助形成了两种救助模式。其中,传统的经济救助模式以解决被害人生活困难为中心,对特定被害人提供救助金;新兴的心理救助模式以被害人心理创伤疗愈为中心,引入专业机构对不... 自我国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制度以来,被性侵未成年被害人国家司法救助形成了两种救助模式。其中,传统的经济救助模式以解决被害人生活困难为中心,对特定被害人提供救助金;新兴的心理救助模式以被害人心理创伤疗愈为中心,引入专业机构对不特定被害人提供心理疏导、咨询和治疗。在确保救助有效性方面,两种救助模式各有其理念基础和制度优势,也各有局限。基于未成年人利益保护最大化的考量,两种模式应当并行不悖,以解决被性侵未成年被害人生活的急迫困难和心理创伤疗愈为核心,从探索前置性经济救助、弱化经济救助条件审查、注重心理救助的协同性和强化心理救助的家庭支持系统等方面进行优化衔接,实现优势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救助 被性侵未成年被害人 经济救助 心理救助
下载PDF
线下追索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阳云其 《人民司法》 2022年第5期72-76,共5页
【裁判要旨】电子商业汇票的追索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按照法定要式通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办理,持票人以向被追索人发函或径行起诉的方式要求被追索人承担票据责任,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案情】原告: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以下简称浙... 【裁判要旨】电子商业汇票的追索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按照法定要式通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办理,持票人以向被追索人发函或径行起诉的方式要求被追索人承担票据责任,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案情】原告: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以下简称浙商银行深圳分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票人 票据责任 法定期限 电子商业汇票 裁判要旨 浙商银行 合法性 追索
原文传递
知识产权审判中技术查明机制的完善 被引量:1
3
作者 阳云其 《人民司法》 2021年第10期100-104,共5页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于2015年4月22日开庭审理广州市乐网数码科技公司与广东联通分公司计算机软件侵权纠纷案,首次安排技术调查官参与开庭审理。在庭上,技术调查官针对技术.上的源代码、编程、管控系统、注销系统等计算机专业术语,对双方...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于2015年4月22日开庭审理广州市乐网数码科技公司与广东联通分公司计算机软件侵权纠纷案,首次安排技术调查官参与开庭审理。在庭上,技术调查官针对技术.上的源代码、编程、管控系统、注销系统等计算机专业术语,对双方当事人发问,引导双方具体解释和说明专业术语含义,让法官及旁听人员都听明白。对于技术调查官首次参与法庭审理的效果,合议庭法官认为,技术调查官的专业水准可以对当事人产生专业威慑力,促使某些意图搅浑水的当事人或代理人主动放弃那些似是而非的技术争议;旁听人员更能感觉到公平正义,当事人对审判过程与结果更为信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调查官 计算机软件侵权 法庭审理 知识产权审判 开庭审理 管控系统 专业水准 知识产权法院
原文传递
《民法典》中高空抛物致害的免责条款之探
4
作者 乐忠槐 《中国审判》 2022年第3期100-103,共4页
高空抛物致害案件中,在加害人不明的情况下,关于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的补偿责任及免责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 高空抛物致害案件中,在加害人不明的情况下,关于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的补偿责任及免责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实践中,真正的无辜者如何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不仅当事人难以把握证明方法及程度,而且也因为裁判者存在不同理解,导致处理结果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高空抛物致害 侵权人 无辜者 加害人不明 裁判者 《侵权责任法》
原文传递
民事案件繁简精准识别的实现路径
5
作者 乐忠槐 《中国审判》 2021年第3期106-109,共4页
近年来,案件繁简识别一直是各地法院在开展民事案件繁简分流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该问题也是新一轮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以案由为核心的民事案件繁简识别模式带来的识别偏差、分流失准等弊端一定程... 近年来,案件繁简识别一直是各地法院在开展民事案件繁简分流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该问题也是新一轮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以案由为核心的民事案件繁简识别模式带来的识别偏差、分流失准等弊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繁简分流的工作成效。本文以入选《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二)》繁简分流改革案例的G省S市两级法院为样本,实证考察民事案件繁简识别的实践样态,分析识别偏差的形成机理,探索精准识别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程序 繁简分流 民事案件 司法改革 精准识别 识别模式 实现路径 实证考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