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手术输血后庚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年龄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梁鹏 温定国 +2 位作者 徐根兴 汪涛 陈伟兴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1018-1019,共2页
目的 探讨心血管手术输血后庚型肝炎病毒 (HGV)感染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选取连续 16 6例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按年龄分为A ,B两组 ,≥ 36岁为A组 ,<36岁为B组 ,测定手术前后血样标本的庚型肝炎病毒RNA(HGVRNA)。结果 术... 目的 探讨心血管手术输血后庚型肝炎病毒 (HGV)感染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选取连续 16 6例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按年龄分为A ,B两组 ,≥ 36岁为A组 ,<36岁为B组 ,测定手术前后血样标本的庚型肝炎病毒RNA(HGVRNA)。结果 术后 3个月HGV总感染率 4.2 %。A组较B组感染率高 (P =0 .0 0 6 4) ,体重大 (P <0 .0 0 0 1) ,输血量多 (P <0 .0 0 0 1) ,B组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 (P <0 .0 0 0 1)。结论 心血管手术输血后HGV感染率为 4.2 %。小儿和青壮年感染率较中老年人低。提示心血管手术应早期施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手术 输血 庚型肝炎病毒 HGV感染
下载PDF
少见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疗临床体会
2
作者 徐根兴 沈宗林 +4 位作者 温定国 计乐群 陈长春 潭敏 王志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1998年第6期498-498,共1页
关键词 大血管疾病 外科手术 右肺动脉畸形 大动脉炎
下载PDF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9
3
作者 沈宗林 姬尚义 +3 位作者 计乐群 陈长春 谭敏 王志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 总结681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男402例,女279例。年龄39h^36个月,平均(14.58±10.42)个月。体重2.3-18.0kg,平均(8.50±2.75)kg。病种包括非发绀型和发绀型二大类20余种。常温全麻64例,浅低温和中... 目的 总结681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男402例,女279例。年龄39h^36个月,平均(14.58±10.42)个月。体重2.3-18.0kg,平均(8.50±2.75)kg。病种包括非发绀型和发绀型二大类20余种。常温全麻64例,浅低温和中度低温体外循环468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149例。根治性手术677例。姑息性手术4例。结果 术后30d内死亡39例(5.73%)。并发症99例(14.5%)。远期死亡1例(0.17%),远期并发症5例(0.89%)。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手术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心脏疾病 心脏外科
下载PDF
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伟新 李刚 王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52-1854,共3页
目的:总结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1例CAVSD患者,年龄3个月~28岁,Rastelli分型中A型6例,B型2例,C型1例,过渡型2例,房室瓣轻度返流2例,中度返流7例,重度返流2例,肺动脉高压重度2例,中度6例,轻度3例,双片法修补7... 目的:总结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1例CAVSD患者,年龄3个月~28岁,Rastelli分型中A型6例,B型2例,C型1例,过渡型2例,房室瓣轻度返流2例,中度返流7例,重度返流2例,肺动脉高压重度2例,中度6例,轻度3例,双片法修补7例,单片法修补2例,室间隔缺损直接缝合2例。结果:1例3个月患儿早期死亡,死于低心排综合征,早期病死率9.1%,10例患者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MI)轻度5例,中度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I)中度6例。随访1~6年,1例术后MI轻度患者渐发展为MI中度,心功能Ⅱ级,1例术后TI中度患者发展为TI重度,需口服药物维持,心功能Ⅲ级,其余8例患者瓣膜功能保持稳定,心功能Ⅰ级6例,Ⅱ级2例。结论:CAVSD应尽量采用双片法矫治,利于患者术后MI的改善。术后MI和TI都是影响手术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间隔缺损 二尖瓣返流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外科治疗的回顾 被引量:1
5
作者 梁鹏 王睿 黄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2153-2155,共3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外科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4年来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治疗难以控制需早期外科治疗的61例患者的资料。67%(41/61)有易感因素,最常见为风湿性心脏病,然后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心内异体材料及有先...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外科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4年来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治疗难以控制需早期外科治疗的61例患者的资料。67%(41/61)有易感因素,最常见为风湿性心脏病,然后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心内异体材料及有先前心脏手术史。除2例外经胸超声均发现有赘生物或瓣膜功能障碍。病灶位置以瓣膜最常见。43%(26/61)培养获得了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单纯菌株。手术指征是持续、进行性感染或心功能衰竭、栓塞、瓣膜损害或赘生物直径≥1cm,不管药物治疗时间和心衰程度。结果:早期住院病死率6.6%(4/61)。随访(5.2±2.4)年,晚期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和积极的外科手术能改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无创性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治疗心血管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疗效
6
作者 梁鹏 秦继红 《急诊医学》 CSCD 1999年第2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呼吸衰竭 心血管外科手术 术后 BIPAP 氧疗法
原文传递
三房心的外科治疗(附8例报道) 被引量:1
7
作者 汪涛 凌庆 +3 位作者 赵萍 欧竹君 温定国 谭敏 《河北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437-439,共3页
目的 :探讨三房心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了 1994年至 2 0 0 2年 ,8例三房心患者施行外科手术的情况。结果 :本组 8例患者畸形矫治满意 ,术后恢复好。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于三房心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三房心是一种罕见... 目的 :探讨三房心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了 1994年至 2 0 0 2年 ,8例三房心患者施行外科手术的情况。结果 :本组 8例患者畸形矫治满意 ,术后恢复好。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于三房心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三房心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畸形 ,多合并其他心内畸形 ,手术切除左房内隔膜并同时矫治其他心内畸形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房心 超声心动图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乌司他丁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小雷 王焰斌 +5 位作者 翟宇佳 叶晓青 程毅坚 李刚 王湘 王毅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心内直视手术行瓣膜置换患者79例,分为4组:A组(预处理组),乌司他丁2万u/kg,于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前10min自中心静脉输入;B组(后处理组),乌司他丁1万u/...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心内直视手术行瓣膜置换患者79例,分为4组:A组(预处理组),乌司他丁2万u/kg,于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前10min自中心静脉输入;B组(后处理组),乌司他丁1万u/kg,于升主动脉阻断后加入体外循环(CPB)心脏含血停跳液中2~3次灌完;C组(联合处理组),先以乌司他丁2万u/kg,于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10 min前通过中心静脉输完,继以乌司他丁1万u/kg于升主动脉阻断后加入CPB心脏含血停跳液中2~3次灌完;D组(对照组),术中不应用乌司他丁。在T1(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前10 min)、T2(升主动脉阻断后40 min)、T3(升主动脉开放后45min)及T4(术终)等时点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活性、肌钙蛋白I(cTnI)水平;在T3时点取右心耳心肌组织约200μg一块多聚甲醛固定时制作石蜡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1)T1时4组之间各指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OD活性各组组内在T2、T3、T4均低于T1时,A、B、C、D 4组内T1~T3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其中D组最显著(P<0.05),而在T4升高,但仍未达到T1水平;组间在T2~T4时间点,SOD活性A、B、C 3组均高于D组(P<0.05),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DA及cTnI含量:A、B、C、D 4组内T2、T3、T4均高于T1时;4组内自T1~T3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其中D组最显著(P<0.01),在T4下降,但仍未降至T1水平;组间在T2~T4时间点,MDA及cTnI含量A、B、C 3组均低于D组(P<0.05),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D组较A、B、C组心肌损伤显著。结论乌司他丁后处理可减轻CPB心内直视手术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预处理保护作用相当,且可与预处理产生协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后处理 心脏手术 心肌损伤 体外循环
下载PDF
舒芬太尼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婴儿气管插管眼压与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焰斌 王小雷 +6 位作者 黄志勇 翟宇佳 程毅坚 毛彦奇 张艳晖 曾冰 郭建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舒芬太尼及芬太尼对先心病手术婴儿气管插管眼内压及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拟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4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12)和舒芬太尼组(S组,n=12)。F组麻醉诱导及维持均给予芬太尼,S组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舒芬太尼及芬太尼对先心病手术婴儿气管插管眼内压及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拟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4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12)和舒芬太尼组(S组,n=12)。F组麻醉诱导及维持均给予芬太尼,S组麻醉诱导及维持均给予舒芬太尼;芬太尼与舒芬太尼保持等效剂量使用,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输注速度。两组其他用药均相同,并持续吸入异氟醚或七氟醚0.8~1.2 MAC。用Schiêtz压陷式眼压测压仪分别测量两组患儿基础麻醉后、麻醉诱导前(L0)(静息、平卧位)(基础值)、气管插管后即刻(L1)、气管插管后2 min(L2)、气管插管后5 min(L3)的眼内压(IOP);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5 min(T1)、切皮(T2)、锯胸骨(T3)、主动脉插管(T4)、闭合胸骨(T5)等7个不同时点HR和MAP的变化,并测定麻醉诱导前(M0)(术前基础值)、气管插管后、切皮前(M1),主动脉插管后10 min(M2)、脱离CPB(体外循环)时(M3)、CPB停止30 min(M4)、术终(M5)等时点两组血糖(BS)、乳酸(LAC)水平和血浆肾上腺素(E)浓度。结果 F组眼内压自L0~L1显著增高(P<0.05),L1~L3显著降低(P<0.05);L1~L3 S组眼内压明显低于F组。F组内HR T0~T3显著增高(P<0.05),T3~T5显著降低(P<0.05);F组内MAP T1~T3显著增高(P<0.05),T3~T5显著降低(P<0.05);T1~T5 HR、T1~T5 MAP S组均明显低于F组。F组内BS及E自M0~M3显著增高(P<0.05),自M3~M5显著降低(P<0.05);F组内LAC自M2~M3显著增高(P<0.05),自M3~M5显著降低(P<0.05);M1~M5等时点BS及E、M2~M4等时点LAC水平S组均明显低于F组。结论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能更有效地抑制婴儿先心病手术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患儿的眼内压反应和术中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眼内压 应激反应 先心病手术 婴儿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焰斌 崔刚 +4 位作者 黄志勇 刘志红 郭建洲 张锐 杨建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3-708,共6页
目的评价缺血后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1~59岁,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ASA分级Ⅱ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0)... 目的评价缺血后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1~59岁,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ASA分级Ⅱ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缺血后处理组(P组)。P组于升主动脉完全开放前5min时,先松开主动脉钳夹30s,再夹闭30s,连续3个循环,然后完全松开主动脉钳夹。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1)、心脏复跳时(T2)和升主动脉开放10min(T3)、30min(T4)、45min(T5)以及术终(T6)和术后12h(T7)、24h(T8)记录患者心电图的变化。于升主动脉开放后45min时取右心耳心肌组织,Western blot和TUNEL法检测Akt、磷酸化Akt(p-Akt)及细胞色素C(Cyto-C)、Caspase-9、Bcl-2、Bax的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Bcl-2与Bax表达的比值(Bcl-2/Bax)和凋亡指数(AI)。结果 C组T2~T8等时点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纤颤(室颤)的发生率分别为30%、55%、40%,P组为15%、30%、20%,有显著减少(P<0.05);C组T2~T8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3.72±1.09)及∑ST-T抬高或下移幅度(3.8±1.23、3.4±1.17、3.1±1.12、2.7±0.97、2.3±0.92、2.1±0.86、1.8±0.79),P组分别为(2.3±0.86)和(2.1±0.91、1.9±0.85、1.8±0.67、1.6±0.59、1.2±0.49、1.0±0.43、0.9±0.41),均显著减少(P<0.05)。P组心肌组织Bax、Cyto-C、Caspase-9表达低于C组(5.8±2.2 vs.8.6±3.1、0.23±0.03 vs.0.31±0.09、0.35±0.06 vs.0.43±0.10),AI降低(8.1±2.1 vs.11.2±3.2),而Bcl-2/Bax比率(1.2±0.5 vs.0.7±0.3)和p-Akt(0.36±0.10 vs.0.27±0.04)、Bcl-2(6.2±3.4 vs.3.1±1.2)表达均上调(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产生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线粒体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心律失常 线粒体凋亡 体外循环(CPB)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电图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液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敏 王艳 +3 位作者 钟岸 程毅坚 王湘 刘晓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43-1645,共3页
目的探讨异体机采血小板输注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GB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66例行体外循环(CPB)下CAG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9)在CPB结束后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输注机采新鲜血小板1个治疗量。对照组(n=27)采取常规处理,未... 目的探讨异体机采血小板输注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GB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66例行体外循环(CPB)下CAG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9)在CPB结束后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输注机采新鲜血小板1个治疗量。对照组(n=27)采取常规处理,未输注血小板及冷沉淀等纠正凝血障碍的血液制品。分别在肝素化前1 min(T0)、术后1 h(T1)、术后6 h(T2)和术后24 h(T3)取静脉血监测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阳性表达率、血小板计数、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并记录24 h内胸腔引流液量和血制品输注量。结果在CPB结束后输注血小板的观察组,术后1 h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心包、纵隔胸腔引流液及血液制品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CPB结束后,输注机采血小板能快速有效提高患者的凝血功能,促进桥血管吻合面的愈合;减少术后出血及血液制品的输注,从而降低患者的输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液保护 体外循环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心肌酶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长春 沈宗林 +2 位作者 姬尚义 刘志红 胡应龙 《中国临床医学》 2001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 :连续动态观察 40例择期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心肌酶的变化 ,旨在更全面了解心肌受缺血影响的程度和恢复的情况 ,进一步揭示心肌酶围术期变化的规律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4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前 1d ,术后 1,3,5 ... 目的 :连续动态观察 40例择期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心肌酶的变化 ,旨在更全面了解心肌受缺血影响的程度和恢复的情况 ,进一步揭示心肌酶围术期变化的规律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4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前 1d ,术后 1,3,5 ,8d晨分别取静脉血 ,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 (AST) ,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功酶MB(CK ,CK -MB) ,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 1(LDH ,LDH - 1)。结果 :择期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前 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 ,术后 1d分别升高到术前的 3~ 12倍 (P <0 .0 5 ) ;术后 3d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CK -MB虽已恢复到正常范围 ,但五种心肌酶仍分别是术前的 2~ 10倍 (P <0 .0 5 ) ;术后 5d继续恢复 ,AST ,LDH和LDH - 1仍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5 ) ,CK与CK -MB已恢复到术前水平 (P >0 .0 5 ) ;术后 8dAST也恢复到术前水平 (P >0 .0 5 ) ,但LDH与LDH - 1仍未恢复正常 (P <0 .0 5 )。结论 :择期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前 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 ;这些心肌酶的释放术后 1d达最高峰 ,CK -MB恢复最快 ,CK与AST次之 ,LDH和LDH - 1最慢 ,术后 8d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 ;要判断心肌损伤的恢复应以LDH和LDH - 1的恢复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肌酶 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冠状动脉架桥术患者围术期心肌酶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长春 姬尚义 +2 位作者 沈宗林 刘志红 胡应龙 《中国临床医学》 2001年第5期452-453,共2页
目的 :连续对 14例择期手术的冠状动脉架桥术 (CABG)患者围术期心肌酶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 ,旨在更全面了解心肌在术中受缺血影响的程度和恢复的情况 ,进一步揭示CABG患者心肌酶围术期变化的规律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14例CABG... 目的 :连续对 14例择期手术的冠状动脉架桥术 (CABG)患者围术期心肌酶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 ,旨在更全面了解心肌在术中受缺血影响的程度和恢复的情况 ,进一步揭示CABG患者心肌酶围术期变化的规律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14例CABG患者术前 1d ,术后 1,3,5 ,8d晨分别取静脉血 ,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 (AST) ,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功酶MB(CK ,CK-MB) ,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 1(LDH ,LDH - 1)。结果 :择期手术的CABG患者术前 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 ,术后 1d分别升高到术前的 3- 11倍 (P <0 .0 5 ) ;术后 3d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CK -MB已恢复到正常范围 ,AST已与术前值无明显差别虽说它仍高于正常值 ,其他 3种酶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5 ) ;术后 5d继续恢复 ,LDH和LDH - 1仍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5 ) ,CK也已恢复到正常水平 ,AST虽仍略高于正常水平 ,但是其与术前测定值相比无差别 (P >0 .0 5 ) ;术后 8dAST也恢复到正常水平 ,但LDH与LDH - 1仍未恢复正常 (P <0 .0 5 )。结论 :择期手术的CABG患者术前 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 ;这些心肌酶的释放术后 1d达最高峰 ,CK -MB恢复最快 ,CK与AST次之 ,LDH和LDH - 1最慢 ,术后 8d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 ;要判断心肌损伤的恢复应以LDH和LDH - 1的恢复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架桥术 心肌酶 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NO吸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姜妮 陈伟新 +1 位作者 董卫欣 李智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评估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吸入NO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动态肺顺应性及氧合指... 目的评估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吸入NO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动态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在其他治疗不变的前提下,经过吸入NO治疗后,患者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动态肺顺应性比治疗前明显改善(0.30±0.03vs0.38±0.09,P〈0.05),氧合指数比治疗前明显增高(296.3±55.64vs378.5±61.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NO对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肺动脉高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T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志红 杨建安 姬尚义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6期784-786,共3页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围术期变化,比较两者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差异,研究cTnT对CABG术围术期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连续152例患者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下行CABG术,平...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围术期变化,比较两者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差异,研究cTnT对CABG术围术期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连续152例患者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下行CABG术,平均年龄62.5±20.7(39~80)岁,平均每例移植血管2.7(1~5)支,平均心肺转流(CPB)时间113±54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56±31min。围术期9个时间点取静脉血标本,测定cTnT与CK-MB。结果:cTnT与CK-MB均于主动阻断钳开放后明显升高,开放后10h达峰值。CK-MB术后5d恢复至术前水平,而cTnT术后10d才恢复至术前水平。13例围术期心肌梗死(PMI)患者术后各时间点所测cTnT均显著高于无PMI者,术后10h达峰值,为2.97±1.12μg.L-1,且术后10d仍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为0.87±0.31μg.L-1,其中有7例术后因PMI而死亡。而无PMI者,无1例因心脏原因死亡。结论:cTnT与CK-MB在CABG术后前期的动态变化相似,但cTnT高于正常值的持续时间长,对心肌缺血损伤诊断时间窗宽于CK-MB。因此,cTnT诊断心肌损伤的晚期敏感性高于CK-MB。围术期cTnT的检测是诊断PMI高度敏感性指标,也是预测CABG术后发生PMI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同功酶 冠状动脉旁路移值术 心肌梗死
下载PDF
二维多普勒定量评价架桥前后乳内动脉血流特性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姬尚义 陈长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822-823,共2页
目的 :用二维多普勒测定冠状动脉架桥 (CABG)患者术前、术后乳内动脉 (IMA)血流特性的变化 ,为判断IMA桥的通畅性提供依据。方法 :对 31例IMA架桥患者在术前测定原位的左、右乳内动脉 (LIMA与RIMA)的直径 (D)、流量 (F)及时间流速积分 (... 目的 :用二维多普勒测定冠状动脉架桥 (CABG)患者术前、术后乳内动脉 (IMA)血流特性的变化 ,为判断IMA桥的通畅性提供依据。方法 :对 31例IMA架桥患者在术前测定原位的左、右乳内动脉 (LIMA与RIMA)的直径 (D)、流量 (F)及时间流速积分 (TVI) ,和心输出量 (CO) ,并将术后不同时间测定的各指标与术前对比。结果 :术后 6h到 10周两者的D与F ,F/CO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上升 (P <0 0 5 ) ,LIMA的F较RIMA的F在术后 2 4h与术后 5d明显要高 (P <0 0 5 )。术前LIMA收缩 /舒张期血流比在CABG术后明显反转 (P <0 0 5 ) ,而RIMA则无改变。结论 :(1)架桥后的LIMA与原位RIMA的D及F均明显增加。 (2 )LIMA与RIMA术后血流的增加及LIMA的收缩 /舒张期血流比的逆转是继发于LIMA充当冠状动脉供血的血流特性。 (3)二维多谱勒法对架桥后IMA的血流特性评价可用于术后CABG患者IMA桥的功能及生理变化的监测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动脉 二维多普勒测定 冠状动脉架桥手术
下载PDF
14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志红 沈宗林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6年第3期29-31,63,共4页
本文报告了144例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的体会。其中婴幼儿72例(占50%),体重10kg以下50例(占35%);直视缝闭104例补片修补40例;手术取得良好结果,手术死亡率1.4%。作者从手术时机的选择、修补方... 本文报告了144例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的体会。其中婴幼儿72例(占50%),体重10kg以下50例(占35%);直视缝闭104例补片修补40例;手术取得良好结果,手术死亡率1.4%。作者从手术时机的选择、修补方法及补片材料的应用三个方面谈谈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隔缺损 自体心包片 连续缝合
下载PDF
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处理(附123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卫欣 王湘 +2 位作者 姜妮 陈伟新 冯东杰 《罕少疾病杂志》 2010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总结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本院123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60岁以上老年患者围术期处理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二尖瓣置换66例,主动脉瓣置换3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15例,三尖瓣置换2例,同期进行其他手术共105... 目的总结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本院123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60岁以上老年患者围术期处理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二尖瓣置换66例,主动脉瓣置换3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15例,三尖瓣置换2例,同期进行其他手术共105例,早期死亡率8.9%(11/123),并发症出现率41.5%(50/123),晚期死亡3例,其中与心脏有关死亡1例,死于反复心力衰竭。随访6个月~14年,96例存活,失访13例,随访率88.4%(96/112)。结论重视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的处理措施,合理的手术方法和心肌保护,可以减少围术期并发症,降低手术围术期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脏瓣膜病 老年人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血液停跳液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心肌酶的影响
19
作者 陈长春 姬尚义 +3 位作者 计乐群 刘志红 刘希伶 胡应龙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77-1678,共2页
目的连续动态观察35例择期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使用血液停跳液保护心肌进行心脏手术时术前到术后8 d心肌酶的变化,评价血液停跳液心肌保护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3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前1 d,术后1,3,5,8 d晨分别取静脉血... 目的连续动态观察35例择期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使用血液停跳液保护心肌进行心脏手术时术前到术后8 d心肌酶的变化,评价血液停跳液心肌保护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3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前1 d,术后1,3,5,8 d晨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功酶MB(CK,CK-MB),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1(LDH,LDH-1).结果术前除LDH略高于正常水平外其他4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 d分别升高到术前的3~12倍(P<0.01);术后3 d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5 d CK-MB、AST和CK与术前相比已无明显差别(P>0.05),但LDH和LDH-1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术后8 d LDH与LDH-1仍未恢复正常(P<0.01).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前5种心肌酶基本正常;这些心肌酶的释放在术后1 d达最高峰,CK-MB恢复最快,CK与AST次之,LDH和LDH-1最慢,术后8 d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要判断心肌损伤的恢复应以LDH和LDH-1的恢复为标准,血液停跳液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以提供良好的心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肌酶 血液停跳液 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185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姬尚义 沈宗林 +4 位作者 计乐群 刘志红 王志伟 陈长春 谭敏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8-229,共2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效果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185例患者的手术病死率及其中相关危险因素、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病死率 4 9% ,全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在出院时均缓解。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效果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185例患者的手术病死率及其中相关危险因素、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病死率 4 9% ,全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在出院时均缓解。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成功率在逐年上升 ,手术效果满意 ,与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心功能、EF值、心肌缺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 病死率 危险因素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