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及内衬分离的原因和防治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新 李卫国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及内衬分离的原因和防治。方法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0例,2例术后发生脱位,1例内衬脱落。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结果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2例股骨头脱位手法复位,1例行内衬翻新手术,术后随访Harris...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及内衬分离的原因和防治。方法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0例,2例术后发生脱位,1例内衬脱落。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结果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2例股骨头脱位手法复位,1例行内衬翻新手术,术后随访Harris评分84.3分。结论术中假体位置不当、髋部软组织松弛为术后脱位及内衬分离的主要原因;另外,手术入路、假体选择、髋臼缘骨赘和骨水泥均可导致术后脱位。术后肌肉和关节囊重新恢复张力之前,使用牵引或外展架是正确选择。反复脱位和内衬分离须翻新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假体 脱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内衬分离
下载PDF
髌骨骨折前正中切口入路的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新 王思群 李卫国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了解髌骨骨折前正中入路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21例髌骨骨折采用前正中入路手术,比较手术操作,术后锻炼,功能恢复等,初步评价其优缺点。结果前正中入路视野暴露好,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缩短。21例患者术后第3天即可行膝关节锻炼,无刀口... 目的了解髌骨骨折前正中入路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21例髌骨骨折采用前正中入路手术,比较手术操作,术后锻炼,功能恢复等,初步评价其优缺点。结果前正中入路视野暴露好,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缩短。21例患者术后第3天即可行膝关节锻炼,无刀口裂开,瘢痕小,无伸屈功能受限,恢复满意,优良率为95.2%。结论前正中入路损伤小,固定满意,早期锻炼安全,功能恢复快,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入路,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髌骨骨折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行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快速康复护理 被引量:4
3
作者 邢辉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年第7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行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快速康复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在本科采用微创直接前入路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34例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传统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引入快速康复...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行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快速康复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在本科采用微创直接前入路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34例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传统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研究对象进行积极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4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均接受主动或被动肢体康复训练,并积极下床活动训练;术后患者VAS评分明显改善,患髋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7月,效果满意。结论对行微创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改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快速康复外科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自体骨膜游离移植的实验研究——不同龄动物大块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卫国 黄向红 +1 位作者 唐景清 何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852-855,共4页
目的研究比较自体骨膜移植软骨再生修复不同龄动物大块关节软骨缺损。方法用52只不同龄家兔自体骨膜游离移植修复大块关节软骨缺损,比较移植骨膜生发层朝向关节腔与松质骨时再生软骨的差别。结果经不同时期肉眼和组织学检查证实,幼年兔... 目的研究比较自体骨膜移植软骨再生修复不同龄动物大块关节软骨缺损。方法用52只不同龄家兔自体骨膜游离移植修复大块关节软骨缺损,比较移植骨膜生发层朝向关节腔与松质骨时再生软骨的差别。结果经不同时期肉眼和组织学检查证实,幼年兔和成年兔的骨膜移植都能生成软骨,修复大块关节软骨缺损。在成年兔骨膜再生的软骨与成年兔本身周围正常软骨的厚度、组织结构一样。移植骨膜生发层朝向关节腔与松质骨二者间再生软骨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骨膜具有再生软骨的能力,可用来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的缺损。骨膜移植生发层不同朝向对软骨再生无明显影响。成年后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能够生成与自身相适应的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 自体移植 软骨缺损 年龄 关节软骨缺损修复 自体骨膜游离移植 动物 实验研 自体骨膜移植
原文传递
肩胛上神经卡压症肩胛切迹定位封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9期829-830,共2页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肩胛切迹定位封闭的疗效。方法对28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症采用肩胛切迹测量定位封闭,结合理疗,非甾体药物等治疗。结果 26例获随访3~12个月,根据VAS评分:优18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结论肩胛冈上...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肩胛切迹定位封闭的疗效。方法对28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症采用肩胛切迹测量定位封闭,结合理疗,非甾体药物等治疗。结果 26例获随访3~12个月,根据VAS评分:优18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结论肩胛冈上缘及肩峰角走行恒定,部位表浅可作为肩部疾病的诊治定位标志。早期准确封闭可使大部分患者病情改善,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 封闭 神经卡压症 肩胛切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