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觉刺激对ICU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谢莉莉 陈翰 +1 位作者 江雪冰 陈斯静 《中外医疗》 2019年第30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感觉刺激对ICU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ICU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感觉刺激,对两组患... 目的探讨感觉刺激对ICU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ICU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感觉刺激,对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GCS)、西方神经感觉刺激参数量表(WNSSP)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15 d清醒率、30 d清醒率分别为60.00%、96.67%,与对照组33.33%、5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5、15.022,P<0.05);两组干预前的GCS评分及WNSS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GCS评分(11.25±0.25)分及WNSSP评分(65.62±10.25)分均高于对照组(t=29.997、10.774,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格拉斯哥预后(GO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觉刺激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中效果满意,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刺激 ICU 重症颅脑损伤昏迷 促醒
下载PDF
医院慢性病管理团队联合分级护理对城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圆妹 陈桂贤 +3 位作者 谢莉莉 姚淳洁 麦秋君 刘枫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0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医院慢性病管理团队联合分级护理对城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城镇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0例)。同时以... 目的探讨医院慢性病管理团队联合分级护理对城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城镇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0例)。同时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亚组分组,其中4%<糖化血红蛋白≤6%的患者为A组26例;6%<糖化血红蛋白≤8%为B组20例,糖化血红蛋白>8%为C组1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院慢性病管理团队参与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分析不同血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FPG、2 h 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DSCA-6评分护理前与护理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SDSCA-6评分护理前与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SDSCA-6评分护理前与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医院慢性病管理联合分级护理,让患者快速形成良好自我管理行为,使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有助于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管理 团队参与 分级护理 糖尿病 自我管理行为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展渠 孙华锋 江文益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行气管切开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旋转...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行气管切开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RDT),对照组采用无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皮钳扩气管切开术(PDT),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均P<0.05。结论:与经皮钳扩气管切开术相比,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及并发症少,在重症监护病房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和噻托溴铵联合吸入在极重度COPD稳定期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映雪 谢彬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7期855-857,共3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和噻托溴铵联合吸入在极重度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10例极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单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信必可都保,80μg/4.5μg/...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和噻托溴铵联合吸入在极重度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10例极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单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信必可都保,80μg/4.5μg/2次/日),B组单用噻托溴铵吸入剂(思力华,18μg/2次/日),C组联合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1~2次/日)和噻托溴铵吸入剂(2次/日)。维持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治疗效果和用药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4.3%(59/70),B组总有效率为58.6%(41/70),C组总有效率为94.3%(6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呼吸困难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IL-8为(0.32±0.15)pg/m L,TNF-α为(63.21±7.17)pg/m L,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A、B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和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治疗极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布地奈德 福莫特罗 噻托溴铵
下载PDF
“集成共享”理念下同质化培训模式在静脉留置针相关操作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谢莉莉 刘万珍 +2 位作者 阮文红 黄婷 吴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17期2664-2667,共4页
目的探讨“集成共享”理念下同质化培训模式在静脉留置针相关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医院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的57名护士设为对照组,2018年4月—2019年5月医院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的54名护士设为观... 目的探讨“集成共享”理念下同质化培训模式在静脉留置针相关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医院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的57名护士设为对照组,2018年4月—2019年5月医院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的54名护士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运用传统集中操作示范方式培训,观察组采取“集成共享”理念下同质化培训模式,比较两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理论及操作成绩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指标缺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理论及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外周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指标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集成共享”理念下同质化培训模式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静脉留置针相关操作培训,可有效提升其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有助于改善医护工作者与患者满意度,利于低年资护士在职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共享”理念 同质化培训模式 静脉留置针 培训
下载PDF
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在机械通气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操作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映霞 陈培锦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在机械通气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操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机械通气中行纤维支气管镜操作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PCV组(n=30)和VCV组(n=30),比较操作前及操作中心率(...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在机械通气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操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机械通气中行纤维支气管镜操作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PCV组(n=30)和VCV组(n=30),比较操作前及操作中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外周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正压(PEEP)、潮气量(Vt)、肺顺应性(Cdyn)的变化。结果:操作前、后两组患者HR、RR、Ppeak、Pplat、Cdyn及MAP均有明显差异(P<0.05),VCV组操作中Ppeak与操作前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而PCV组Ppeak操作中与操作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时应用PCV模式对患者肺顺应性影响小,可降低气道峰压和平台压,避免患者生命体征明显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纤维支气管镜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下载PDF
羧甲司坦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映霞 陈培锦 《慢性病学杂志》 2018年第8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探讨羧甲司坦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予以羧甲... 目的探讨羧甲司坦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予以羧甲司坦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两组治疗6个月后,研究两组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6个月疗程后,观察组CAT评分(13.62±4.21)分、人均急性加重(0.84±0.51)次均低于对照组的(18.52±5.79)分、(1.46±0.4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14±0.51)L、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53.87±10.32)%、用力肺活量(FVC)(3.22±0.52)L均优于治疗前(P<0.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4.00%)和观察组(1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甲司坦片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减少急性加重发生次数,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羧甲司坦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 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