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7例及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杨静 张芬芬 +2 位作者 房惠琼 刘泳冬 韩安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0-72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1999年-2010年十年间淋巴瘤共37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7例为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并分析其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1999年-2010年十年间淋巴瘤共37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7例为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7例软组织淋巴瘤患者中5例女性,2例男性;年龄跨度23~76岁,平均年龄52.3岁。发生部位以肢体最常见,其中下肢3例、髂腰肌2例、背部和胸锁乳突肌各1例。肿瘤最大直径1.3~15cm,平均5.7cm。临床分期均为ⅠE期。组织学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71.4%,5/7);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各1例。【结论】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中老年人多见。好发于肢体。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软组织肿瘤 原发性
下载PDF
结直肠无蒂型锯齿状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田卫华 杨根源 龚飞跃 《胃肠病学》 2011年第9期566-568,共3页
无蒂型锯齿状腺瘤(SSA)属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之一,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生物学行为和分子基因学改变,其内镜形态和组织学特征有别于其他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且与新近提出的结直肠癌变的锯齿状通路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SSA是微卫星不稳... 无蒂型锯齿状腺瘤(SSA)属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之一,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生物学行为和分子基因学改变,其内镜形态和组织学特征有别于其他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且与新近提出的结直肠癌变的锯齿状通路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SSA是微卫星不稳定性癌的前期病变,可直接发生癌变。但目前国内尚缺乏对这一病变的认识。本文就SSA的定义、形态学特征和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这一病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无蒂型锯齿状腺瘤 微卫星不稳定性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浅表型胃肿瘤的内镜形态学与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根源 郭晓红 龚飞跃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年第1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浅表型胃肿瘤的内镜形态学和术后病理结果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浅表型胃肿瘤的内镜下形态、FICE和放大模式下及靛胭脂染色后病变黏膜结构的特点,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38例浅表型胃肿瘤表面结构、色泽、皱襞形... 目的探讨浅表型胃肿瘤的内镜形态学和术后病理结果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浅表型胃肿瘤的内镜下形态、FICE和放大模式下及靛胭脂染色后病变黏膜结构的特点,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38例浅表型胃肿瘤表面结构、色泽、皱襞形态和组织学改变具有一定的特点,结合内镜染色及放大技术,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结论充分认识浅表型胃肿瘤的形态学特点,结合组织学特征以及内镜不同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型胃肿瘤 早期胃癌 FICE 染色内镜 放大内镜
下载PDF
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卫华 杨静 +1 位作者 郭晓红 邓鹏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5期264-26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方法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与意义。回顾性分析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2009年1至4月120例进行了LCT检查并有随后的组织学诊断作为金标准的病例,采用诊断性试验的常用... 目的探讨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方法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与意义。回顾性分析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2009年1至4月120例进行了LCT检查并有随后的组织学诊断作为金标准的病例,采用诊断性试验的常用指标进行评估。结果以ASCUS(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为界点时,该诊断试验的灵敏度(SEN)为0.95;特异度(SPE)为0.92;阳性结果似然比(LR+)为13.16;以LSIL(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为界点时,该诊断试验的灵敏度(SEN)为0.50;特异度(SPE)为0.99;阳性结果似然比(LR+)为48.5。结论液基细胞学筛查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合理的区分并处理ASCUS病例是宫颈癌筛查中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T 宫颈癌 筛查
下载PDF
肾脏球旁细胞瘤6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5
作者 岳振营 张波 +7 位作者 郭晓红 苗杰 丁彬 王慧 孙晓辉 孙雪梅 李文雪 董艳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8-931,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脏球旁细胞瘤(juxtaglomerular cell tumor,J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JGCT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切除标本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电镜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 目的探讨肾脏球旁细胞瘤(juxtaglomerular cell tumor,J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JGCT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切除标本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电镜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中4例女性,2例男性,年龄32~53岁,2例发生于左侧肾脏,4例发生于右侧肾脏;患者均有持续性、顽固性高血压病史,影像学示肾脏占位。眼观:肿瘤边界清楚,切面呈黄褐色,有完整的纤维性包膜。镜检: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分布,中间可见残存肾小管。部分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间质中血管丰富,血管壁厚、玻璃样变性。同时可见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瘤细胞之间界限较清,有颗粒状嗜酸性胞质。部分细胞核周有空晕,细胞核圆形,部分可见核仁,核分裂少见。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D34、vimentin和Renin,部分弱表达SMA;Bowie、PAS和甲苯胺蓝染色均阳性,电镜示瘤细胞内见成簇或散在的大小不一的颗粒状结构,有的呈菱形或扁菱形结晶样。结论JGCT临床较罕见,患者多伴高血压病史,属于具有特殊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确诊需结合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大部分病例表现为良性生物学行为,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球旁细胞瘤 PAS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不同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段海霞 曹志星 +1 位作者 管怀进 张天一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2-505,共4页
背景 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结构和功能的受损有直接关系,而白内障LECs的特征性形态学变化是目前证实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最有力的证据,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形态变化对于研究不同环境或不同疾病对LECs的生物学行为... 背景 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结构和功能的受损有直接关系,而白内障LECs的特征性形态学变化是目前证实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最有力的证据,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形态变化对于研究不同环境或不同疾病对LECs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白内障LECs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在白内障摘出手术过程中分别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前囊膜各15片,各种类型白内障的前囊膜分别进行锥虫蓝-茜素红(TB-AR)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LECs的活性和形态,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类型白内障LECs的超微结构改变,对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生物学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TB-AR染色结果表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大小不等,呈多边形,镶嵌样排列,少量细胞死亡,细胞膜模糊不清,细胞核呈圆形;糖尿病性白内障LECs水肿,体积增大,细胞大小不等;而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LECs体积较小,大部分细胞死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囊膜为一均质膜,LECs层呈单层排列,多数细胞结构完整,紧密贴附于前囊膜上;糖尿病性白内障前囊膜部分区域LECs与囊膜间有空隙,细胞核大小不等;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较小,形态不规则,细胞着色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前囊膜及多数LECs形态正常,细胞间以及细胞与囊膜间连接尚可;糖尿病性白内障LECs之间以及细胞与囊膜间也可见紧密连接,但显示细胞水肿,细胞间隙扩大,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可见细胞质嵌合突起,细胞质内有空泡变性.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均以LECs的变性、坏死、凋亡为共同的细胞学基础,但糖尿病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LECs改变明显重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上皮细胞 锥虫蓝-茜素红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 超微结构
下载PDF
76例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曹志星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0期88-89,共2页
目的分析女性乳腺癌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12月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年龄段分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析各组的病理类型、发病比例、临床特点等。结果中年组的发病比例最高,青年... 目的分析女性乳腺癌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12月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年龄段分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析各组的病理类型、发病比例、临床特点等。结果中年组的发病比例最高,青年组的发病比例最低。浸润性病变患者比例最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患者比例最高,各组Ⅰ期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年龄为36~60岁,浸润性病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以Ⅱ期患者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年龄段 病理
下载PDF
13例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分析
8
作者 曹志星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7期34-35,共2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疾病分型、免疫组化和临床病理。方法常规检查2009年12月~2011年12月1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选择的检测方法为免疫组化,具体操作依照SP法,检测的项目为CD34(细胞表面唾液粘蛋白)、SMA(平滑肌抗体)、Vimenti(n波...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疾病分型、免疫组化和临床病理。方法常规检查2009年12月~2011年12月1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选择的检测方法为免疫组化,具体操作依照SP法,检测的项目为CD34(细胞表面唾液粘蛋白)、SMA(平滑肌抗体)、Vimenti(n波形蛋白)、S-100、Desmi(n结蛋白)。结果 13例中有5例(38.5%)为良性病变,6例(46.1%)为恶性病变,2例(15.4%)为潜在恶性病变。检测项目呈现出阳性的百分比:CD34为92.3%(11/13),SMA为38.5%(5/13),Vimentin为100%(13/13),S-100为46.2%(6/13),Desmin为7.7%(1/13)。疾病分型:30.8%(4/13)为Ⅰ型,23.0%(3/13)为Ⅱ型,30.8%(4/13)为Ⅲ型,15.4%(2/13)为Ⅳ型。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存在多向分化特点,是间质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HE形态无明显差异,诊断检测中应选择免疫组化,可为诊断提供依据,检测的项目中以Vimenti(n波形蛋白)和CD3(4细胞表面唾液粘蛋白)的敏感度高、特异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晓霞 任大宏 +2 位作者 祝育德 杨静 遇桂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方法对123例经阴道镜下活检初步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伴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比LEEP后的病理结果。结果LEEP治疗成功率为94.2%,术...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方法对123例经阴道镜下活检初步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伴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比LEEP后的病理结果。结果LEEP治疗成功率为94.2%,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一致占53.5%(66/123),不相符占46.5%(57/123),术后病理诊断级别降低占40%(49/123),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上升占6.5%(8/123),手术切缘阳性7例。其中3例术前CINⅠ,术后为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最终病理诊断级别高者为准,术后宫颈管狭窄14例,术后半年无CIN的有115例,术后3个月及半年细胞学检查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的为4.05%(5/123),其余均为正常。结论LEEP是治疗CIN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只要对于有CINⅢ并要保留生育功能及保留生活质量的,无疑是适当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电环切除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治疗
下载PDF
三种不同固定液和固定方法对脑组织冷冻切片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冯家成 杨静 +1 位作者 张柏辉 任大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3-594,共2页
冷冻切片是在低温条件下将组织快速冷冻成一定硬度,然后进行切片的一种方法,冷冻切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由于脑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占50%,如按常规的冷冻切片制片方法,脑组织难以制作出高质量的冷冻切片;采用电吹... 冷冻切片是在低温条件下将组织快速冷冻成一定硬度,然后进行切片的一种方法,冷冻切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由于脑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占50%,如按常规的冷冻切片制片方法,脑组织难以制作出高质量的冷冻切片;采用电吹风后固定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染色质量。本科室经实践摸索出提高脑组织冷冻切片质量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切片 固定 网格(冰晶)形成
下载PDF
舌鳞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蔡劲 任大宏 +4 位作者 杨静 赵妮妮 施茜 刘金刚 黎民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舌鳞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IF-1α、VEGF和CD34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对他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舌鳞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IF-1α、VEGF和CD34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对他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F-1α与VEGF在舌鳞癌组织中阳性均呈高表达,分别为70.8%、64.6%;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阳性表达。舌鳞癌中HIF-1α与VEGF表达与其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相关性(P<0.05)。舌鳞癌中HIF-1α与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r=0.554,P<0.01)。HIF-1α和VEGF同为阳性表达的舌鳞癌组织中有较高的微血管密度(t=6.758,P<0.01)。结论:HIF-1α与VEGF在舌鳞癌中的表达显著增高,促进舌癌血管生成,提示在舌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的测定可作为判断舌鳞癌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舌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宫颈癌前病变电圈切除术后两型上皮修复情况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晓霞 任大宏 +4 位作者 遇桂芳 肖奇志 祝育德 杨静 周玉球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8-599,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电圈切除术(LEEP)后两型上皮修复所新形成移行区变化及其与治愈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阴道镜下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的患者进行LEEP及术后8个月后行电环活检,分别对切下组织分12象限进行病理切片...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电圈切除术(LEEP)后两型上皮修复所新形成移行区变化及其与治愈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阴道镜下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的患者进行LEEP及术后8个月后行电环活检,分别对切下组织分12象限进行病理切片,比较之间变化,于LEEP前及电环活检时同时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CⅡ-HPV DNA)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结果LEEP后病理:宫颈CINⅠ~Ⅲ(60例);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简称鳞柱上皮)之间交界分明(0例);固有膜厚5~10mm(57例);鳞柱上皮跳跃增生(50例),鳞状上皮下黏液腺体丰富(58例);鳞柱交界之间有少许上皮缺损0例。LEEP术后8个月活检病理:宫颈CINI共3例;治愈的57例,治愈率95%;鳞柱交界分明(51例),固有膜薄1~5mm(56例);鳞柱上皮呈跳跃增生0例;鳞柱交界上皮下见肉芽组织纤维及血管增多(57例);组织腺体减少80%~90%(57例);鳞柱交界之间有少许上皮缺损,以纤维组织肉芽填充(9例);黏液腺体和未成熟鳞化细胞被切除58例。LEEP前HCⅡ-HPV DNA阳性60例,术后阴性57例,治愈率95%;LEEP术前阴道镜下见厚的醋白上皮60例,LEEP后厚的醋白上皮0例。结论宫颈LEEP术后重建的宫颈组织学构型有显著性改变,具有特殊的生理意义。这种特殊的组织学构型,减少了细菌病毒感染的靶组织,提高了宫颈癌前病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环形电刀电除术 上皮修复 靶组织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患者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冯家成 张柏辉 +1 位作者 梁嘉敏 任大宏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898-899,共2页
目的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患者早期检测中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接受诊断的90例疑似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均行FISH检测,并同时行尿脱... 目的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患者早期检测中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接受诊断的90例疑似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均行FISH检测,并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测,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基本诊断标准,并与FISH检测结果进行对比,选取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记录FISH检测标准值。结果采取尿路脱落细胞学检测整体敏感度为32.39%,明显低于采用FISH检测的研究组的80.2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分期、分级患者行FISH检测灵敏度均高于细胞学检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患者早期采取FISH检测方案,有其无创性优势,且敏感度与特异性均比较高,在判断患者预后方面同时有其一定的指导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 肿瘤复发 局部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环氧化酶-2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蔡劲 任大宏 +1 位作者 黎民宇 林国平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9年第6期460-461,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癌中iNOS及COX-2在表达与意义。方法:以正常口腔粘膜20例做对照,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NOS及COX-2在43例口腔癌中组织中表达水平。结果:43例口腔癌中iNOS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85.9%和46.5%,二者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 目的:探讨口腔癌中iNOS及COX-2在表达与意义。方法:以正常口腔粘膜20例做对照,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NOS及COX-2在43例口腔癌中组织中表达水平。结果:43例口腔癌中iNOS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85.9%和46.5%,二者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P<0.01)。iNOS与COX-2在口腔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伴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患者iNOS和COX-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不伴淋巴转移者(P<0.05)。结论:iNOS和COX-2在口腔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口腔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两者可以作为临床判断口腔癌侵袭转移及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环氧化酶 口腔癌中 阳性表达率 Carcinoma Nitric Oxide SYNTHASE COX-2 iNOS 口腔粘膜 表达水平 生物学行为 淋巴结转移 口腔癌患者 癌侵袭转移 癌组织 免疫组化 临床判断 转移者 指标 预后
下载PDF
Smac和MDM2蛋白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荣丽 田卫华 朱俊 《中外医疗》 2010年第7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Smac和MDM2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宫颈鳞癌和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mac和MDM2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Smac和MDM2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宫颈鳞癌和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mac和MDM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Smac蛋白在正常宫颈、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5/15)、85%(17/20)、72%(18/25)及65%(39/60)。MDM2蛋白在正常宫颈、子宫颈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5)、10%(2/20)、22.4%(6/25)及61.7%(37/60);Smac和MDM2蛋白的表达在正常宫颈对照组和CINII-III及与宫颈鳞癌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鳞癌中Smac和MDM2蛋白表达在淋巴结有无转移及组织分化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c蛋白和MDM2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435,P<0.001)。结论Smac和MDM2这2种蛋白互相调控,其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C MDM2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除湿清热颗粒剂联合伊曲康唑和酮康唑洗剂治疗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凯亮 赵晔 +2 位作者 梅淑清 王希晶 李忠明 《河北中医》 2017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目的观察除湿清热颗粒剂联合伊曲康唑和酮康唑洗剂治疗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酮康唑洗剂外涂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目的观察除湿清热颗粒剂联合伊曲康唑和酮康唑洗剂治疗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酮康唑洗剂外涂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除湿清热颗粒剂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真菌清除率100.00%、复发率8.00%,对照组分别为70.73%、75.61%、42.1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除湿清热颗粒剂联合伊曲康唑和酮康唑洗剂治疗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色霉菌属 毛囊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双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合并右侧后肾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玉梅 曹志星 +5 位作者 吴晓媚 谢亚峰 赵晔 周宾 吕威 莫海波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685-689,共5页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例发生在右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切除术后的后肾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肾实质,界限清楚;镜下瘤细胞胚胎样,呈小腺...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例发生在右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切除术后的后肾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肾实质,界限清楚;镜下瘤细胞胚胎样,呈小腺泡状、不规则管状排列,可见乳头状结构及肾小球样结构,间质少,见砂粒体,细胞小,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像;免疫组织化学结果:Vimentin、CKpan、W T-1、CD57阳性,EMA、CK7、CD10、CD34、NSE、AMACR阴性,Ki-67增殖指数小于1%;术后随访40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肾腺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诊断需依据其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治疗上,宜采取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但其生物学行为及细胞起源的不确定性,需进行长期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重复肾输尿管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晓红 杨根源 +3 位作者 李楚滨 汪丽娟 张洁 院秀娟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4例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 目的:探讨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4例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4个月、3.5岁、5.5岁和14.0岁。左小指、右示指、腰背部和膝部各1例。临床上病变主要表现单发的丘疹、结节或斑块,皮色或紫红色,最大径0.4~6.0 cm。3例皮损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局部多汗1例;组织学上,病变位于真皮中下部及皮下组织上部,主要由分化成熟的小汗腺及血管成分增生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血管成分CD31、CD34和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表达,小汗腺腺体S-100蛋白、癌胚蛋白、上皮细胞膜蛋白、CAM5.2和GCDFP15呈阳性表达。4例均行外科单纯切除术,术后随访0.5~4.5年,均无复发。结论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错构瘤性病变,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分泌汗腺 错构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非典型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翁微微 杨静 王坚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复习2007至2012年间收集的24例AFH临床资料、镜下形态和免疫学表型特点,分析预后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采用EnVision法。结果男性10例,女性14例,平...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复习2007至2012年间收集的24例AFH临床资料、镜下形态和免疫学表型特点,分析预后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采用EnVision法。结果男性1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和中位年龄分别为4l岁和39岁(范围8~67岁)。肿瘤发生于四肢(14例)、躯干(8例)和头颈部(2例)。除1例位于黏膜下外,其他肿瘤均位于真皮层内,基本形态与经典的纤维组织细胞瘤相似,由短交织状或席纹状排列的原始间叶性细胞或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组成,局部可见泡沫样组织细胞或含铁血黄素性吞噬细胞,特征性形态表现为肿瘤内可见散在分布的核深染畸形细胞,呈胖梭形、多边形或多核样。部分病例内可见核分裂象,特别是在细胞丰富的区域内,偶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AFH以表达波形蛋白为主,部分病例可灶性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随访14例,3例发生局部复发,无病例发生转移。结论AFH是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一种特殊亚型,尽管在组织学上显示不典型性,但临床上经完整切除后多呈良性经过,少数病例可发生局部复发。AFH易与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相混淆,应注意加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纤维瘤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原发性食管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一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岳振营 郭晓红 +3 位作者 庞闽厦 董艳光 王慧 李文雪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5-346,共2页
患者男,71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以干燥食物更明显1个月余,于2015年8月5日入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明显胸背部疼痛,无口吐白色黏液现象,各项实验室检测均未见异常.钡餐检查示食管吞钡后见食管下段偏心性狭窄,... 患者男,71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以干燥食物更明显1个月余,于2015年8月5日入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明显胸背部疼痛,无口吐白色黏液现象,各项实验室检测均未见异常.钡餐检查示食管吞钡后见食管下段偏心性狭窄,壁僵硬破坏,病变长约5 cm,其内见不规则充盈缺损,黏膜中断,见多发小毛刺样龛影,贲门处见圆形充盈缺损;余各段食管未见明确异常,钡剂通过未见明显受阻.胸部CT示食管下段壁偏心性增厚,管壁形态僵硬,累及贲门(图1),相应食管管腔不规则狭窄,增强扫描后增厚食管壁明显强化,动脉期CT值约153 Hu,静脉期CT值约132 Hu.肝胃间隙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大者长径约1.8 cm.CT考虑食管癌可能.胃镜检查示食管上段黏膜光滑,粉红色,血管纹理清晰,舒缩好.食管距门齿34~40 cm处见不规则隆起,中央见浅溃疡,覆盖浊苔,管腔变窄,进镜困难,取活检,质硬.距门齿40 cm达贲门,黏膜光滑,无狭窄.胃黏液浑浊,量中等,胃底黏膜光滑,胃体黏膜充血水肿,可见散在的黏膜下充血,质地软.胃角呈弧形,胃窦黏膜散在充血红斑.幽门口圆,光滑,轮缩好.内镜诊断:食管占位性质待病理,鳞状细胞癌?活检病理诊断:食管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临床在全麻下行食管恶性肿瘤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食管下段 原发性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 进行性吞咽困难 胃底黏膜 黏膜充血 充盈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