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段海霞 曹志星 +1 位作者 管怀进 张天一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2-505,共4页
背景 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结构和功能的受损有直接关系,而白内障LECs的特征性形态学变化是目前证实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最有力的证据,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形态变化对于研究不同环境或不同疾病对LECs的生物学行为... 背景 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结构和功能的受损有直接关系,而白内障LECs的特征性形态学变化是目前证实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最有力的证据,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形态变化对于研究不同环境或不同疾病对LECs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白内障LECs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在白内障摘出手术过程中分别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前囊膜各15片,各种类型白内障的前囊膜分别进行锥虫蓝-茜素红(TB-AR)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LECs的活性和形态,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类型白内障LECs的超微结构改变,对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生物学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TB-AR染色结果表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大小不等,呈多边形,镶嵌样排列,少量细胞死亡,细胞膜模糊不清,细胞核呈圆形;糖尿病性白内障LECs水肿,体积增大,细胞大小不等;而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LECs体积较小,大部分细胞死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囊膜为一均质膜,LECs层呈单层排列,多数细胞结构完整,紧密贴附于前囊膜上;糖尿病性白内障前囊膜部分区域LECs与囊膜间有空隙,细胞核大小不等;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较小,形态不规则,细胞着色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前囊膜及多数LECs形态正常,细胞间以及细胞与囊膜间连接尚可;糖尿病性白内障LECs之间以及细胞与囊膜间也可见紧密连接,但显示细胞水肿,细胞间隙扩大,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可见细胞质嵌合突起,细胞质内有空泡变性.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均以LECs的变性、坏死、凋亡为共同的细胞学基础,但糖尿病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LECs改变明显重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上皮细胞 锥虫蓝-茜素红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 超微结构
下载PDF
76例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曹志星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0期88-89,共2页
目的分析女性乳腺癌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12月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年龄段分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析各组的病理类型、发病比例、临床特点等。结果中年组的发病比例最高,青年... 目的分析女性乳腺癌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12月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年龄段分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析各组的病理类型、发病比例、临床特点等。结果中年组的发病比例最高,青年组的发病比例最低。浸润性病变患者比例最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患者比例最高,各组Ⅰ期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年龄为36~60岁,浸润性病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以Ⅱ期患者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年龄段 病理
下载PDF
13例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分析
3
作者 曹志星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7期34-35,共2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疾病分型、免疫组化和临床病理。方法常规检查2009年12月~2011年12月1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选择的检测方法为免疫组化,具体操作依照SP法,检测的项目为CD34(细胞表面唾液粘蛋白)、SMA(平滑肌抗体)、Vimenti(n波...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疾病分型、免疫组化和临床病理。方法常规检查2009年12月~2011年12月1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选择的检测方法为免疫组化,具体操作依照SP法,检测的项目为CD34(细胞表面唾液粘蛋白)、SMA(平滑肌抗体)、Vimenti(n波形蛋白)、S-100、Desmi(n结蛋白)。结果 13例中有5例(38.5%)为良性病变,6例(46.1%)为恶性病变,2例(15.4%)为潜在恶性病变。检测项目呈现出阳性的百分比:CD34为92.3%(11/13),SMA为38.5%(5/13),Vimentin为100%(13/13),S-100为46.2%(6/13),Desmin为7.7%(1/13)。疾病分型:30.8%(4/13)为Ⅰ型,23.0%(3/13)为Ⅱ型,30.8%(4/13)为Ⅲ型,15.4%(2/13)为Ⅳ型。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存在多向分化特点,是间质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HE形态无明显差异,诊断检测中应选择免疫组化,可为诊断提供依据,检测的项目中以Vimenti(n波形蛋白)和CD3(4细胞表面唾液粘蛋白)的敏感度高、特异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下载PDF
除湿清热颗粒剂联合伊曲康唑和酮康唑洗剂治疗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凯亮 赵晔 +2 位作者 梅淑清 王希晶 李忠明 《河北中医》 2017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目的观察除湿清热颗粒剂联合伊曲康唑和酮康唑洗剂治疗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酮康唑洗剂外涂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目的观察除湿清热颗粒剂联合伊曲康唑和酮康唑洗剂治疗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酮康唑洗剂外涂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除湿清热颗粒剂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真菌清除率100.00%、复发率8.00%,对照组分别为70.73%、75.61%、42.1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除湿清热颗粒剂联合伊曲康唑和酮康唑洗剂治疗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色霉菌属 毛囊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双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合并右侧后肾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玉梅 曹志星 +5 位作者 吴晓媚 谢亚峰 赵晔 周宾 吕威 莫海波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685-689,共5页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例发生在右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切除术后的后肾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肾实质,界限清楚;镜下瘤细胞胚胎样,呈小腺...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例发生在右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切除术后的后肾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肾实质,界限清楚;镜下瘤细胞胚胎样,呈小腺泡状、不规则管状排列,可见乳头状结构及肾小球样结构,间质少,见砂粒体,细胞小,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像;免疫组织化学结果:Vimentin、CKpan、W T-1、CD57阳性,EMA、CK7、CD10、CD34、NSE、AMACR阴性,Ki-67增殖指数小于1%;术后随访40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肾腺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诊断需依据其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治疗上,宜采取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但其生物学行为及细胞起源的不确定性,需进行长期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重复肾输尿管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鼻中隔造釉细胞瘤一例
6
作者 张平 梁海慧 曹志星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50-951,共2页
患者男,73岁,主因间断性右侧鼻出血1年余,加重10d于2010年3月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出血,最不多,色鲜红。此后曾反复出血,多于晨起时发生。鼻腔通气尚可,偶有黏涕,无鼻痛、鼻痒、打喷嚏,无头晕、头... 患者男,73岁,主因间断性右侧鼻出血1年余,加重10d于2010年3月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出血,最不多,色鲜红。此后曾反复出血,多于晨起时发生。鼻腔通气尚可,偶有黏涕,无鼻痛、鼻痒、打喷嚏,无头晕、头痛、嗅觉减退,无听力下降、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釉细胞瘤 鼻中隔 眼球运动障碍 反复出血 鼻腔通气 嗅觉减退 听力下降 鼻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