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扎根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与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袁双 郑文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0,93,共8页
扎根理论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传入我国,以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为主体形成两个主要的质性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学术共同体,对扎根理论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与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扎根理论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现状,选取... 扎根理论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传入我国,以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为主体形成两个主要的质性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学术共同体,对扎根理论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与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扎根理论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现状,选取应用扎根理论开展研究的论文作为分析样本,从研究问题、数据来源、数据分析和理论形式四个方面对样本文献中应用扎根理论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扎根理论主要被应用于师生行为及互动等领域;以访谈作为数据收集的主要方式,数据收集过程受定量研究影响;数据分析过程并未严格遵循扎根理论数据分析的程序;以生成实质理论为主,兼有理论演绎的形式。从整体操作过程来看,研究人员倾向于将扎根理论作为一种资料分析手段、工具,而不是作为一种整体方法论。从应用价值的角度看,将扎根理论应用于高等教育研究,有助于深化对高等教育实践的认识,发展高等教育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高等教育研究 应用现状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转识成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使命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伟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4,共7页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要实现从常识到理论、从所知到所用、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化和升华——此即“转识成智”。具体而言,通过促进传统资源的现代转化、西学知识的东方转化、现实经验的理论升华、实践预期的思想转化,并以中国强大的文化同化基...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要实现从常识到理论、从所知到所用、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化和升华——此即“转识成智”。具体而言,通过促进传统资源的现代转化、西学知识的东方转化、现实经验的理论升华、实践预期的思想转化,并以中国强大的文化同化基因为动力机制,以西方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为理智借鉴,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成就及经验为现实杠杆,探究和提炼具有整体性、根本性、有用性特征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识成智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学术使命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教师教育U-G-S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谢桂新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52,共6页
教师教育U-G-S(即大学-政府-中小学)合作育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振兴教师教育的必由之路。为加强U-G-S合作育人的效果,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和深度访谈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构建了由动力系统、保障系统、运行系统三... 教师教育U-G-S(即大学-政府-中小学)合作育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振兴教师教育的必由之路。为加强U-G-S合作育人的效果,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和深度访谈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构建了由动力系统、保障系统、运行系统三大系统组成的教师教育U-G-S培养模式模型。即要形成创新性的合作理念,为教师教育U-G-S合作提供动力支持;进行内外交融的制度设计,为教师教育U-G-S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开展全面深入的实践改革,促进教师教育U-G-S合作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U-G-S 培养模式 扎根理论
下载PDF
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历史生成与本体界定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伟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3,共7页
一直处于危机和变革中的西方无力提供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方案,中国的历史积累和现实发展足以孕育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所谓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指的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诸种思想和理念、模式和道路、战略和战术、对策和措... 一直处于危机和变革中的西方无力提供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方案,中国的历史积累和现实发展足以孕育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所谓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指的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诸种思想和理念、模式和道路、战略和战术、对策和措施等理智成果的系统耦合、聚类集成、整体升华。积淀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解决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问题;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有助于调整和优化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视角、范式及目标,有助于走出西方中心主义的阴霾笼罩,增强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发展 中国智慧
下载PDF
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生成逻辑和实践意蕴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伟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2,共8页
多元文明共存与高等教育多样化存在样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高等教育—本土文明”之间的结构性契合,共同构成本土高等教育发展智慧赖以生成的逻辑前提;高等教育与本土文明之间的“结构耦合—结构坍塌—结构重塑”,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 多元文明共存与高等教育多样化存在样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高等教育—本土文明”之间的结构性契合,共同构成本土高等教育发展智慧赖以生成的逻辑前提;高等教育与本土文明之间的“结构耦合—结构坍塌—结构重塑”,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智慧得以生成的逻辑过程。对照其生成逻辑,中国高等教育需要解决好三大实践问题,即,面向西方的碎片化学习借鉴如何融入“高等教育—本土文明”的结构耦合关系之中,传统教育资源的挖掘如何超越“高等教育—本土文明”之间关系中曾经出现的结构坍塌,高等教育的阶段性调整如何助力“高等教育—本土文明”之间关系的结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中国智慧 生成逻辑 实践启示
下载PDF
“认识你自己”的学术探究--评《西方学术专业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文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许多思想家认为,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大门上所刻名言“认识你自己”,与《论语》所载的曾子言“吾日三省吾身”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一直在警示,要以谦恭的态度持续不断地反观自身、反思自我。随着大学和学院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许多思想家认为,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大门上所刻名言“认识你自己”,与《论语》所载的曾子言“吾日三省吾身”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一直在警示,要以谦恭的态度持续不断地反观自身、反思自我。随着大学和学院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影响日益增强,有思想者提出了批评,认为大学和学院研究一切但极少研究自己;面对这类批评,牛津、剑桥大学从19世纪开始自我批判,专业的高等教育研究在世界多地逐渐出现,在中国甚至建成了具有二级学科意义的“高等教育学”。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批评,认为大学和学院中的教师们研究一切但较少研究自己;面对这类批评,从197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开始了相关研究,中国学者逐渐加入到这类论题的研究队伍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二级学科 剑桥大学 高等教育学 自我批判 吾日三省吾身 思想者 认识你自己
下载PDF
知行合一 求真致用--评《高等教育的沉思》
7
作者 陈伟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作为学术活动的高等教育研究,可以追溯到民国乃至晚清时期;作为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甚至上溯至195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学科萌芽、初生的具体时间虽无定论,但其中国特色却日益明显。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大多根源于... 作为学术活动的高等教育研究,可以追溯到民国乃至晚清时期;作为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甚至上溯至195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学科萌芽、初生的具体时间虽无定论,但其中国特色却日益明显。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大多根源于高等教育改革探索和追赶式发展的实践需要,而不仅仅是基于纯粹的学术逻辑和知识增长的内在需要,因此,从研究者的角度看,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往往极具知行合一的人格特征;从研究的目标定位角度看,往往极具求真致用的价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学科 学术活动 知行合一 改革开放初期 高等教育改革 学术逻辑 目标定位
下载PDF
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历史生成与本体界定
8
作者 陈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7期144-145,共2页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但以纲要、规划、政策等方式与时俱进地提出了许多中国方案,而且积淀了日益丰富的中国智慧,值得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中国高等教育在以下各方面的优异表现,是孕育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的雄厚基石。第一,...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但以纲要、规划、政策等方式与时俱进地提出了许多中国方案,而且积淀了日益丰富的中国智慧,值得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中国高等教育在以下各方面的优异表现,是孕育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的雄厚基石。第一,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在百余年的时间里迅速“重演”、基本完成西方高等教育近千年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改革与发展 发展历程 与时俱进 近千年 智慧
原文传递
产业学院治理的实践逻辑反思 被引量:8
9
作者 陈伟 易芬云 《江苏教育》 2021年第89期6-15,共10页
作为改革发展热点和理论研究焦点的产业学院,理论上亟须清晰梳理实践逻辑,具体解答产业学院“是什么”“如何建设”“如何发展”等问题。已有的实践探索表明,产业学院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组织方式,其建设模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作为改革发展热点和理论研究焦点的产业学院,理论上亟须清晰梳理实践逻辑,具体解答产业学院“是什么”“如何建设”“如何发展”等问题。已有的实践探索表明,产业学院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组织方式,其建设模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其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法治,但暂不宜法人化,也不宜建设成为新的“独立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学院 治理 实践逻辑 反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