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S-100B蛋白在胶质细胞瘤放射性脑损伤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郭立兵 宋维舒 +4 位作者 石卫民 王昂 黄志勇 李俊杰 张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3-57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在评价胶质细胞瘤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96例脑胶质细胞瘤术后患者,在放射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清S-100B蛋白水平。结果三个时间点血清S-100B蛋白阳性率分别为0、9.4%(9/96)和19.8%(...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在评价胶质细胞瘤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96例脑胶质细胞瘤术后患者,在放射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清S-100B蛋白水平。结果三个时间点血清S-100B蛋白阳性率分别为0、9.4%(9/96)和19.8%(19/96),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胶质细胞瘤放射性脑损伤可导致血清S-100B蛋白水平升高,且S-100B水平与脑胶质细胞瘤治疗疗程和剂量相关,检测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可作为胶质细胞瘤患者放射性脑损伤诊断的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B 胶质细胞瘤 放射性脑损伤
下载PDF
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严芳 张智 +3 位作者 张珍 李亚红 李泽泳 邱厚匡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9期143-144,共2页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恶性肿瘤进行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种崭新模式,部分已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并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尤其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DC)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显示出良好的...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恶性肿瘤进行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种崭新模式,部分已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并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尤其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DC)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CIK细胞和DC的一些基础研究现状及近年的临床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DC 肿瘤
下载PDF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邱厚匡 张智 +3 位作者 张珍 李亚红 李泽泳 李楠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6期860-861,共2页
目的探讨CA153、CA125及CEA单独及联合检测乳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化学分析仪分别检测乳腺癌患者(65例)、乳腺良性疾病组(60例)及正常女性体检者(75例)血清中CA153、CA125及CEA浓度。结果乳腺癌组血清中CA153、CA125及CEA浓度及阳... 目的探讨CA153、CA125及CEA单独及联合检测乳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化学分析仪分别检测乳腺癌患者(65例)、乳腺良性疾病组(60例)及正常女性体检者(75例)血清中CA153、CA125及CEA浓度。结果乳腺癌组血清中CA153、CA125及CEA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单独检测时CA153灵敏度最高,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结论 CA153、CA125及CE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对临床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A153 联合检测
下载PDF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邱厚匡 张智 +3 位作者 张珍 李亚红 李泽泳 严芳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11期2052-2053,共2页
目的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检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结果共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7株,主要来源是痰液(82.8%),... 目的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检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结果共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7株,主要来源是痰液(82.8%),其次胸(腹)腔穿刺液(8.1%);临床分布则以呼吸科(25.3%)、神经外科(17.2%)和ICU(13.8%)多见。该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敏感率最高,均大于7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严格根据CLSI要求选择进行药敏试验的抗菌药物,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药物选择
下载PDF
早产儿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严芳 张智 +1 位作者 李楠 李泽泳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10期1653-1655,共3页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脑钠肽在新生儿中的作用逐渐突显。目前,B型脑钠肽(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BNP)应用于成人的心肌功能和容量负荷评估,且二者在心脏外科手术的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而NTpBNP有可能成为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脑钠肽在新生儿中的作用逐渐突显。目前,B型脑钠肽(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BNP)应用于成人的心肌功能和容量负荷评估,且二者在心脏外科手术的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而NTpBNP有可能成为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症的筛查工具,以及心肌性能的标志。另外,NTpBNP有可能预测早产儿和足月儿新天性膈疝(CDH)的预后情况。本文综述了NTpBNP检测对早产儿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脑钠肽 N末端脑钠肽前体 早产儿
下载PDF
Tiam1基因沉默增加紫杉醇抑制头颈部鳞状细胞系SCC Ⅶ的机制
6
作者 肖平 万仁强 +2 位作者 李泽泳 林勇 傅向军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367-1371,共5页
目的构建Tiam1 RNA干扰载体,转染并观测Tiam1基因沉默效果,探索基于Tiam1基因沉默的影响下,紫杉醇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治疗的敏感性及其抗癌机制。方法构建Tiam1 RNA干扰载体,体外培养头... 目的构建Tiam1 RNA干扰载体,转染并观测Tiam1基因沉默效果,探索基于Tiam1基因沉默的影响下,紫杉醇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治疗的敏感性及其抗癌机制。方法构建Tiam1 RNA干扰载体,体外培养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小鼠HNSCC细胞株SCCⅦ细胞,G418抗性验证Tiam1 RNAi的效果,利用RT-qPCR、Western blot法探索Tiam1基因沉默后紫杉醇对SCCⅦ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Rac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Tiam1 RNA干扰载体,并转染入SCCⅦ细胞,利用G418证实Tiam1 RNAi质粒可明显抑制Tiam1的表达,造成Tiam1基因沉默。紫杉醇给药后,HNSCC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结合Tiam1基因沉默后,EGFR、Rac1表达也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推测紫杉醇可以通过Tiam1/Rac1、Tiam1/EGFR信号途径起抑癌作用。结论体外实验证实Tiam1基因沉默后,紫杉醇可抑制HNSCC的侵袭与迁移能力,使得EGFR和Rac1的表达降低,推测紫杉醇可能通过减弱Rac1的表达来削弱肿瘤的敏感性,阻碍HNSCC细胞株SCCⅦ细胞新生,抑制其转移,Tiam1基因沉默使紫杉醇抑癌的作用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M1基因 紫杉醇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Tiam 1基因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平 符秋养 +3 位作者 李泽泳 张学辉 傅向军 万仁强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3-637,共5页
目的:探讨Tiam 1基因过表达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Tiam 1基因在HNSCC细胞株中的表达;利用慢病毒介导Tiam 1基因在人HNSCC细胞株UM-SCC-47中过表达,G418筛选抗性克隆,荧... 目的:探讨Tiam 1基因过表达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Tiam 1基因在HNSCC细胞株中的表达;利用慢病毒介导Tiam 1基因在人HNSCC细胞株UM-SCC-47中过表达,G418筛选抗性克隆,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鉴定转导效果。利用细胞计数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Tiam 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Tiam 1对HNSCC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结果:Tiam 1基因在高转移性HNSCC细胞株M2中呈高表达,在低转移性细胞株UM-SCC-47中呈低表达。细胞计数和MTT结果显示,过表达Tiam 1后能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5),划痕实验证明Tiam 1可显著促进HNSCC细胞迁移(P<0.05)。结论:Tiam 1基因具有促进HNSCC细胞增殖与迁移的能力,Tiam 1基因表达可作为HNSCC侵袭转移过程中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鳞状细胞 头颈部肿瘤
原文传递
Th1/Th2细胞失衡模式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志辉 符秋养 +3 位作者 李泽泳 王克雄 徐永城 薛进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失衡模式在分泌性中耳炎(SO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SOM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干...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失衡模式在分泌性中耳炎(SO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SOM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及IFN-γ/IL-4的水平,比较急、慢性SOM患者外周血中IFN-γ、IL-4、IFN-γ/IL-4的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中耳积液与其外周血中IFN-γ、IL-4、IFN-γ/IL-4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IFN-γ、IL-4、IFN-γ/IL-4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组患者外周血中IFN-γ、IL-4、IFN-γ/IL-4的水平均高于急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的IL-4、IFN-γ/IL-4水平与其中耳积液的IL-4、IFN-γ/IL-4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外周血的IFN-γ水平低于其中耳积液的IFN-γ水平(P<0.05)。结论:SOM患者外周血和中耳积液中IFN-γ、IL-4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Th1/Th2的失衡可能是SOM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分泌性 Th1/Th2细胞失衡模式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外周血 中耳积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