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现况调查及其社区与医院患者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东 周娜 +8 位作者 张欣 陶晓宇 谭文艳 林海程 王诗镔 蒲丽媛 高文会 金丽娜 于雅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98-1305,共8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社区居住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及生活状态,并分析其与医院患者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下辖1... 目的:了解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社区居住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及生活状态,并分析其与医院患者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下辖11个地级市中精神卫生机构(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或管理的6886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调查。结果:与住院患者比较,社区居住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以及生活状态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在<18岁、18~44岁以及≥60岁年龄段构成比均高于社区居住患者(P<0.05),而在45~59年龄段构成比低于社区患者(P<0.05);住院患者中男性构成比高于社区患者(P<0.05),而女性患者构成比低于社区患者(P<0.05)。社区患者中已婚同居者构成比较高(P<0.05),而住院患者中未婚者构成比较高(P<0.05),社区居住患者文化程度水平在小学及以下构成比高于住院患者(P<0.05);社区居住患者出现幻觉、交流困难、猜疑、喜怒无常、行为怪异、兴奋话多、伤人毁物、悲观厌世、无故外走、自娱嬉笑和孤僻懒散等临床症状的构成比以及既往总住院次数均低于住院患者(P<0.05),但首发年龄和患病总持续时间均高于住院患者(P<0.05);对2种来源患者的生活状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居住患者吸烟[OR(95%CI)=1.968(1.436~2.696)]、现在饮酒[OR(95%CI)=1.776(1.105~3.105)]、危险性评估等级[OR(95%CI)=10.197(4.053~25.654)]和实际睡眠时长[OR(95%CI)=1.855(1.375~2.502)]的构成比均高于住院患者(P<0.05)。社区居住患者锻炼频率低于1~2次/周[OR(95%CI)=0.566(0.425~0.755)]和目前正在被关锁[OR(95%CI)=0.205(0.070~0.600)]的构成比均低于住院患者(P<0.05)。结论: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社区居住患者较易发生幻觉、交流困难、猜疑、喜怒无常和行为怪异等临床症状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应加强针对社区居住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管理,特别是综合干预,平衡发展社区与医院的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精神障碍 社区患者 住院患者 流行病学 现况研究
下载PDF
广东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危险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东 周娜 +8 位作者 张欣 陶晓宇 谭文艳 林海程 王诗镔 赵赛赛 高文会 金丽娜 于雅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62-1569,共8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双相情感障碍(BPD)患者的精神生活状态和危险行为等级等相关情况,阐明危险行为等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的管理和治疗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2018年12月-2019年2月在广东省11个地级市中精神卫... 目的:探讨广东省双相情感障碍(BPD)患者的精神生活状态和危险行为等级等相关情况,阐明危险行为等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的管理和治疗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2018年12月-2019年2月在广东省11个地级市中精神卫生机构(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或管理的870例BPD患者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根据危险行为评估等级将患者分为低危组(0~2级,n=798)和高危组(3~5级,n=72)。统计广东省BPD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和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BPD患者的危险行为影响因素。结果:低危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高危组(P<0.05);2组患者中男性构成比均较高,且高危组BPD患者中男性构成比高于低危组(P<0.05);低危组患者中已婚/同居者构成比较高(P<0.05),而高危组BPD患者中单身未婚者构成比较高(P<0.05)。高危组BPD患者幻觉、猜疑、喜怒无常、行为怪异、兴奋话多、伤人毁物和无故外走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患者中男性患者[OR(95%CI)=1.925(1.093~3.390)]、住院患者[OR(95%CI)=6.145(2.775~13.607)]、关锁[OR(95%CI)=3.178(1.523~6.629)]和用药不依从[OR(95%CI)=4.390(2.500~7.708)]构成比均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患者年龄、性别、来源和用药依从性是BPD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较低的年龄、女性患者、社区居住患者和规律用药对降低BPD患者危险行为的发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应针对BPD患者制订综合、有效的综合管理模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双相情感障碍 危险行为评估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与慢性病共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宋银华 刘玉双 +4 位作者 杨青 王诗镔 胡晴 郑春婵 张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1-1249,共9页
背景主观认知下降(SCD)是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预防的目标阶段,AD与慢性病共病关系密切,但二者间相关性尚不十分明确。目的探究老年人SCD与慢性病共病的相关性,为AD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广州市城... 背景主观认知下降(SCD)是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预防的目标阶段,AD与慢性病共病关系密切,但二者间相关性尚不十分明确。目的探究老年人SCD与慢性病共病的相关性,为AD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广州市城市生活小区和养老机构以便利抽样法抽取≥60岁的老年人612例。采用基础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临床痴呆量表(CDR)、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评定客观认知功能水平,通过SCD标准诊断框架和SCD问卷(SCD-Q9)进行分组,将整体客观认知水平无异常、符合SCD标准诊断框架和SCD-Q9≥5分的老年人分入SCD组,将整体客观认知功能无异常和SCD-Q9<5分的老年人为认知无异常(CN)组。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收集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性别、年龄、居住地、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类型、月收入)和健康相关资料[体质指数、腰围、吸烟习惯、饮酒习惯、饮茶习惯、锻炼频率、午觉习惯及平均时长、睡眠质量、抑郁及焦虑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其中睡眠质量、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ADL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ADL量表评估;收集老年人的慢性病史,按照疾病种数分为无慢性病共病水平(0~1种疾病)、低慢性病共病水平(2~4种疾病)和高慢性病共病水平(≥5种疾病)。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对SCD的影响。结果本次调查的612例老年人中,SCD-Q9平均得分为(4.20±1.95)分,SCD组者250例(40.8%),CN组者362例(59.2%)。SCD组和CN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退休前职业类型、月收入、饮茶习惯、睡眠质量、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ADL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调查中患有慢性病者574例(93.8%),存在慢性病共病者475例(77.6%);低慢性病共病水平者352例(57.5%),高慢性病共病水平者123例(20.1%)。SCD组和CN组共病情况的比较中,慢性病共病状态、慢性病共病水平及糖尿病、关节炎、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睡眠质量差、有焦虑症状、ADL差、高慢性病共病水平为SCD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高慢性病共病水平的SCD发生风险是无慢性病共病水平的1.826[95%CI为(1.037,3.216)]倍;受教育年限长为SCD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慢性病共病水平与SCD相关,是导致SCD的危险因素。社区和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可将慢性病共病纳为认知功能下降的评估指标,协同实施慢性病共病及相关因素的管理,积极识别和干预SCD,以延缓老年人AD发生发展,推进健康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认知下降 阿尔茨海默病 慢性病共病 老年人 早期预防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晴 李夕然 +3 位作者 王诗镔 王宁 宋银华 张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5期630-637,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老年人睡眠型态的特征及主观认知下降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检... 目的系统评价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老年人睡眠型态的特征及主观认知下降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31日,收集与主观认知下降老年人睡眠型态有关的观察性研究。由2名研究者按照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可合并数据的研究进行Meta合并,不能合并数据的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总样本量为67474例。老年人SCD的患病率为25.9%(95%CI:6.4%~52.5%);SCD老年人睡眠型态的特征为总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后清醒时间延长、夜间觉醒次数多。与正常老年人相比,SCD老年人发生睡眠质量差、失眠和过度日间嗜睡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2.1、1.15、2.6);EDS增加老年人发生SCD的风险(OR=6.06)。结论与正常老年人相比,SCD老年人整体睡眠质量较差,睡眠障碍可增加老年人发生SCD的风险,现有研究在SCD诊断标准方面存在差异,未来研究还需进一步证实老年人SCD与睡眠障碍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主观认知下降 睡眠型态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