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冯新武 谢火洲 +3 位作者 刘明 李挺 苏良献 林肇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241-242,共2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的强化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普通治疗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的强化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普通治疗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疗程1周,氯吡格雷和肠溶阿司匹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ECG 及凝血指标的改变,治疗后1周、4周内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及 ECG 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治疗组的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结论】氯毗格雷、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的强化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并可明显降低近期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脂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曾国良 彭健 +2 位作者 罗伶俐 刘明 冯新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2期1697-1699,共3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脂水平,并研究其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心房颤动患者148例作为房颤组,另外选取的窦性心律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血脂水平并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脂水平,并研究其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心房颤动患者148例作为房颤组,另外选取的窦性心律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血脂水平并分析比较其变化。结果房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组呈负相关,LDL-C与慢性心房颤动(NPAF)组呈负相关。结论 HDL-C、LDL-C与心房颤动相关,血浆HDL-C、LDL-C水平降低可能是心房颤动的诱发因素之一,并参与其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树源 崔翠萍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59-560,56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近8年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为有新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近8年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为有新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160例)为同期收治的无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比较,临床经过及住院病死率比较。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临床经过及住院病死率比较,观察组中的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前壁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病情重、并发症发生多,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右束支传导阻滞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发生和血管病变及预后关系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春万 古志辉 +1 位作者 邓斌 冯新武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1062-1063,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的发生与溶栓治疗和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2 5 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早期心绞痛的 68例患者 ,分析溶栓治疗组与未溶栓组早期心绞痛发生率的异同和冠状动脉造影在有和无心绞...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的发生与溶栓治疗和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2 5 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早期心绞痛的 68例患者 ,分析溶栓治疗组与未溶栓组早期心绞痛发生率的异同和冠状动脉造影在有和无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异同和对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溶栓治疗组早期心绞痛发生率为 36 1%,未溶栓组则为 17 1%;有早期心绞痛发生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较对照组病变更严重且多累及 2支以上血管 ;有早期心绞痛发作组 4周内病死率较无心绞痛发生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溶栓治疗发生早期心绞痛与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但相关血管严重残余狭窄有关。发生早期心绞痛患者冠状血管病变较无心绞痛发生者更严重和更广泛 ,有早期心绞痛发生的 4周内病死率较无心绞痛发生者低 ,但极易发生再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绞痛 血管病变 预后 溶栓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7年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春万 邓斌 +1 位作者 冯新武 李挺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706-70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经皮冠状血管重建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的发生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早期心绞痛的8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5例,随访1~7年,平...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经皮冠状血管重建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的发生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早期心绞痛的8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5例,随访1~7年,平均4.2年,研究经皮冠状血管重建术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随访平均4.2年,治疗组总入院率为67.4%(29/43),对照组则为93.3%(42/45,P<0.01);治疗组因心血管疾病再入院率为25.6%(11/43),对照组则为66.7%(30/45,P<0.001)。治疗组总死亡率为16.3%(7/43),对照组为24.4%(11/45)(P<0.05);治疗组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7.0%(3/43),对照组为13.3%(6/45)(P<0.01)。结论经皮冠状血管重建术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患者的总入院率和因心血管疾病再入院率;同时能降低总死亡率和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早期 心绞痛 经皮冠状血管重建术
下载PDF
血浆B型脑钠肽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关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小乐 苏永才 +2 位作者 邓斌 冯新武 苏良献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9期3754-3756,共3页
目的:分析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壁瘤形成(LVA)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之间的关系,评价BNP与STEMI患者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非心衰... 目的:分析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壁瘤形成(LVA)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之间的关系,评价BNP与STEMI患者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非心衰初发STEMI患者86例,按照BNP水平分为BNP<100 ng/L组,100 ng/L≤BNP<200 ng/L组和BNP≥200 ng/L组,比较各组住院期间的LVEF、LVEDd、LVA发生率和MACE的发生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进行分析,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NP≥200 ng/L组LVEF最低,LVEDd最大,MACE发生率最高(P=0.000),BNP<100 ng/L组LVEF最高,LVEDd最小,MACE发生率最低(P=0.000),而100 ng/L≤BNP<200 ng/L组的三个统计指标介于两者之间(P=0.000)。结论:STEMI患者住院期间的BNP水平越高,心功能越差,心肌重塑程度越高,LVA发生率和MACE发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利钠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运用PDCA提高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早期识别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宝珠 张艳红 +2 位作者 陈丽斐 黄颖仪 彭春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早期识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士2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8月收治106例患者作为培训前观察对象,2018年9月~2019年3月89例患者作为培训...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早期识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士2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8月收治106例患者作为培训前观察对象,2018年9月~2019年3月89例患者作为培训后观察对象。对本科20名护士,进行提高恶性心律失常识别率培训。邀请医生给参加培训护士统一进行PPT讲课,微视频授课、结合案例情景模拟演练、典型个案,以小组、工作坊讨论形式讨论。制定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及专科疾病应急流程,编写恶性心律失常典型心电图表现的图本,强化护士的恶性心律失常知识。比较培训前后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理论知识与心电图识别能力。结果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护士的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培训后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的理论成绩(t=5.322)与操作成绩(t=4.353)培训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率,由培训前为50%上升至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81,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培训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有升高趋势,由84.90%提高到91.01%。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能提高心血管护士对恶性心律失常早期识别率,培养护士对专科疑难问题的处理能力,抢救能力和保证培训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恶性心律失常 应急能力 情景演练 预见性护理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苏良献 黄仕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81-382,共2页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 (CAG )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14 0例确诊为AMI的患者于心肌梗死后 2~ 4周行CAG和左室造影 ,据CAG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和冠脉异常组。记录两组冠心病的易患因素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 (CAG )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14 0例确诊为AMI的患者于心肌梗死后 2~ 4周行CAG和左室造影 ,据CAG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和冠脉异常组。记录两组冠心病的易患因素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 ,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梗死区收缩百分率和Cortina室壁运动不良积分。结果 :14 0例患者中冠脉正常组 15例 ,冠脉异常组 12 5例 ,前者较后者年轻 ,男性多见 ,除吸烟外 ,其他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对较少 ;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 (P <0 0 5 ) ,左室射血分数较大 (P <0 0 5 ) ,梗死区收缩百分率增加 (P <0 0 1) ,Cortina室壁运动不良积分较少 (P <0 0 1)。结论 :AMI冠脉造影正常患者多见于年轻男性 ,除吸烟外 ,其他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对较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术 吸烟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春万 古志辉 +1 位作者 冯新武 邓斌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将新近入院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 6 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30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 ;B组 31例 ,给予曲美他嗪(2 0mgtid) ,余用药同A组 ,连用 3...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将新近入院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 6 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30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 ;B组 31例 ,给予曲美他嗪(2 0mgtid) ,余用药同A组 ,连用 3个月~ 6个月。 结果 A组和B组心绞痛改善为 70 %和 87% ,心电图改善率为5 6 7%和 70 1%。动态心电图缺血发作次数 ,总缺血时间和总缺血面积 ,B组较A组均有明显改善。 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治疗 不稳定心绞痛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良献 冯新武 黄仕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298-1299,共2页
目的 :通过平板运动试验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成形术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16例初次Q波型AMI患者 ,于发病 3周后行PCI ,PCI前 1周内及 6个月后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 ,监测血压、心率、运动量、运动... 目的 :通过平板运动试验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成形术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16例初次Q波型AMI患者 ,于发病 3周后行PCI ,PCI前 1周内及 6个月后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 ,监测血压、心率、运动量、运动时间、心电图变化及运动诱发的心绞痛。结果 :PCI后的运动量、运动时间、最大心率、心率血压乘积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1) ,运动诱发心绞痛的比率明显低于术前 (P <0 0 5 ) ,运动诱发的S T段压低明显改善 (P <0 0 1)。结论 :PCI能显著提高AMI患者的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运动耐量
下载PDF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85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3
11
作者 庾海清 邓斌 《当代医学》 2012年第33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1年1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5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病例,死亡2例,病死...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1年1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5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病例,死亡2例,病死率2.35%,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溶栓出血,其它83例病例均经治疗后痊愈,治愈率97.65%。结论使用心电图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进行临床诊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性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挺 杨春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及预后。方法对28例行PCI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检测心脏CO、LVEF、E/A、E峰下降速率(Edc);并...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及预后。方法对28例行PCI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检测心脏CO、LVEF、E/A、E峰下降速率(Edc);并与35例未行PCI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二维和彩色多普勒检测心脏,治疗组与对照组CO、LVEF、E/A、Edc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24周CO、LVEF、E/A、Edc与治疗前有极显著差异(P<0.001);对照组治疗24周后CO、LVEF、E/A、Edc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CO、LVEF、E/A、Edc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月~7年,平均(35±21)月,治疗组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为39.3%(11/28),对照组则为77.1%(27/35),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治疗组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4.3%(4/28),对照组为28.6%(10/35),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降低因心血管事件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左室功能不全 经皮冠状动脉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米力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44-545,共2页
目的 :探讨米力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 12 2例不同病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米力农组 6 6例 ,使用米力农治疗 ,10mg·d- 1,连用 5d ;多巴酚丁胺组使用多巴酚丁胺治疗 ,16 0mg·d- 1,连用... 目的 :探讨米力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 12 2例不同病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米力农组 6 6例 ,使用米力农治疗 ,10mg·d- 1,连用 5d ;多巴酚丁胺组使用多巴酚丁胺治疗 ,16 0mg·d- 1,连用 5d。结果 :米力农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 93.9% ,优于多巴酚丁胺组 5 6例 (76 .7% )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且心率明显减慢 ,而血压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力农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多巴酚丁胺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与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新武 陆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8期626-626,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核素心肌显像 SPECT 冠心病 诊断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挺 《中国药业》 CAS 2001年第9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_1(PGE_1)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6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使用PGE_1 120μg/d治疗,15d一疗程;对照组33例使用葛根素400mg/d治疗,15d一疗程。均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和心电图、...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_1(PGE_1)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6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使用PGE_1 120μg/d治疗,15d一疗程;对照组33例使用葛根素400mg/d治疗,15d一疗程。均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脂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3.9%,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2.7%,其效果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显著(P < 0.01);且患者左室功能得到改善,血脂亦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 < 0.01)。结论:PGE_1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冠心病 心绞痛
下载PDF
57例非心源性肺水肿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挺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7期655-656,共2页
关键词 非心源性肺水肿 临床分析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相关性的探讨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杰雄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1期526-527,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50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为罪犯血管所引起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及5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分别...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50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为罪犯血管所引起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及5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分别标记为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心肌桥的发生率、心肌桥患者年龄及心肌桥的相关参数。结果心肌桥均位于前降支(LAD),心肌梗死组心肌桥发生率为16.0%,对照组心肌桥发生率为4.0%,两组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心肌桥患者的年龄、心肌桥长度、距LAD开口的距离、收缩期心肌桥缩窄的程度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是引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前降支 心肌桥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房室结加速传导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影响
18
作者 刘明 谢秀成 +4 位作者 黄仕洲 邓斌 冯新武 陈伟芳 植爱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探讨房室结加速传导(EAVNC)对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的影响。方法:对27例具有突发突止心慌患者作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及对6例左侧旁道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结果:发现具有EAVNC9例与... 目的:探讨房室结加速传导(EAVNC)对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的影响。方法:对27例具有突发突止心慌患者作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及对6例左侧旁道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结果:发现具有EAVNC9例与无EAVNC9例比较,文氏点,SR延长值,OAVRT的周期,房颤时心室率,最短RR间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6例左侧旁道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结果发现EAVNC患者房室结—希浦系前传能力极快,前向1∶1传导的AH间期和房室结功能不应期是决定OAVRT频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支传导阻滞 心动过速 OAVRT 导管消融术
下载PDF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54例随访分析
19
作者 冯新武 周颖玲 +3 位作者 黄文晖 陈纪言 罗建方 李瑜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00-401,共2页
目的 :观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发展过程。方法 :选取 1989年 1月至 2 0 0 0年 2月在我院诊治 5 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 ,其中男 40例 ,女 14例 ;入选时年龄 2 9~ 71岁 ,平均 (5 4± 9 1)岁 ,对其临床资料、心电图及超声心动... 目的 :观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发展过程。方法 :选取 1989年 1月至 2 0 0 0年 2月在我院诊治 5 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 ,其中男 40例 ,女 14例 ;入选时年龄 2 9~ 71岁 ,平均 (5 4± 9 1)岁 ,对其临床资料、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5 4例病人随访 2~ 11年 ,平均 (6 9± 2 4)年 ,心功能Ⅰ级到Ⅱ级 ,心电图T波深倒程度从 (7 3± 3 3 )mm增加至 (9 7± 4 1)mm(P <0 0 1) ,R波幅度由原 (19 5± 4 0 )mm增加至 (2 0 9± 4 6)mm(P <0 0 1) ,T波与R波绝对差值从原 (12 0± 4 5 )mm改善为 (11 6± 4 3 )mm (P =0 0 43 <0 0 5 ) ,心尖部心肌厚度 (AMA)从 (17 8± 2 7)mm减少至 (17 4± 2 6)mm (P =0 0 0 8) ,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 :本组随访资料显示 ,经治疗后AHCM患者预后良好 ,肥厚心肌的厚度有可能减轻 ,但心电图的T波深倒程度及R波幅度增加 ,且与心肌肥厚程度不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随访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米力农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20
作者 刘明 邓斌 黄仕洲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B12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米力农 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老年性 临床疗效 儿茶酚胺类 扩张血管 洋地黄 CHF 心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