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美他嗪对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6
1
作者 钟思干 李沅洲 +2 位作者 陈爱文 谭白桦 李桂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6-257,共2页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常规疗法对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 将 4 6例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 2 3例 ,两组均予常规疗法治疗 ,B组加服曲美他嗪 2 0mg,3次 /d ,疗程均为 8周。全组病例治疗...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常规疗法对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 将 4 6例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 2 3例 ,两组均予常规疗法治疗 ,B组加服曲美他嗪 2 0mg,3次 /d ,疗程均为 8周。全组病例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 ,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的变化。结果 A组总有效率 4 3% ;B组总有效率 5 6 5 % ;B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A组 (P <0 0 1) ,组间比较LVEF ,B组明显优于A组 (P <0 0 1)。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常规疗法对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疗效优于单纯用常规药物治疗。故曲美他嗪可作为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辅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功能 治疗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与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江隆福 游卫华 +2 位作者 梁岩 谭白桦 王文尚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8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冠状动脉内溶栓(ICT)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8月~1996年12月AMI胸痛后45分钟~6小时〔平均(3.4±1.6...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冠状动脉内溶栓(ICT)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8月~1996年12月AMI胸痛后45分钟~6小时〔平均(3.4±1.6)小时〕入院患者52例临床资料,其中1995年8月前24例行国产尿激酶ICT,1995年8月后28例行直接PTCA,以AMI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为血管再通标准。结果:ICT与直接PTCA2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41.7%和89.3%(P<0.001),再通血管残留狭窄平均为90.4%±6.7%和14.5%±10.3%(P<0.001),血管再通距胸痛发病时间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通存活患者梗塞后早期(起病后30日内)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30.0%(3/10)和4.3%(1/23),P<0.05。结论:在条件和设备允许的医院,可优先考虑直接PTCA治疗AMI,以获彻底可靠的血管再通,ICT可作为PTCA失败后的补充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冠状动脉内 PTCA
下载PDF
卡托普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凌宇 梁岩 +3 位作者 徐国帆 陈聪 叶海鹏 陈杰山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909-911,共3页
目的:探讨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期间收住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26例,分为ACEI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44例),随访2年,评价两... 目的:探讨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期间收住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26例,分为ACEI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44例),随访2年,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CEI治疗组房颤再发率、转为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及缺血相关事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EI类药物早期、长期应用于ACS,对治疗ACS合并房颤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 心房颤动 缺血相关事件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沅洲 谭白桦 +1 位作者 陈爱文 李桂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1787-1789,共3页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 (Trimetazidine)联合传统疗法对冠心病 (CHD)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抗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12 0例确诊的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 A组和 B组各 6 0例 ,两组均予传统疗法治疗 ,B组加服曲美他嗪 ...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 (Trimetazidine)联合传统疗法对冠心病 (CHD)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抗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12 0例确诊的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 A组和 B组各 6 0例 ,两组均予传统疗法治疗 ,B组加服曲美他嗪 2 0 mg,3次 / d,疗程均为 12周。观察全组病例治疗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基础心率、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时间、运动至 ST段压低 1mm所需时间及运动持续时间。结果 :B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时间、运动至 ST段压低 1mm所需时间及运动持续时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 .0 1) ,治疗后组间比较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时间 B组明显优于 A组 (P<0 .0 1) ;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至 ST段压低 1mm所需时间及运动持续时间 B组明显优于 A组 (P<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治疗应用 心绞痛/药物疗法 运动试验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0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许庆波 陈杰山 +2 位作者 叶海鹏 梁岩 蒋学军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27-428,共2页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我院行经桡动脉途径(TRI组,102例)及股动脉途径(TFI组,83例)介入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RI组的穿刺...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我院行经桡动脉途径(TRI组,102例)及股动脉途径(TFI组,83例)介入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RI组的穿刺成功率、血管开通率(血流TIMI3级)分别为99.0%、98.0%,TFI组则分别为100.0%、9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管开通时间、总手术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RI组的住院时间和平均费用明显低于TFI组(P<0.01或0.05)。排尿困难、坐骨神经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以TRI组为低(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AMI介入治疗成功率与经股动脉途径相近,因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明显减少,可作为AMI急诊介入治疗的常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 股动脉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ST段改变在无症状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许庆波 《河北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sT段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138例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sT段改变。结果:138例患者24h监测发现在所有ST段下移1mm以上的缺血发作701次,无症状发作613次,其中休息和睡眠时发作504次,... 目的:探讨sT段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138例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sT段改变。结果:138例患者24h监测发现在所有ST段下移1mm以上的缺血发作701次,无症状发作613次,其中休息和睡眠时发作504次,持续时间为3—5rain;有症状发作88次,其中体息和睡眠53次,日常活动时25次,持续时间为1~3min,DCG检测中有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sT段降低幅度0.1~0.3mV。结论:DCG作为判断冠心病患者有无心肌缺血的依据,是简单、可靠、有效无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诊断
下载PDF
术前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聪 张凌宇 +3 位作者 杨永聪 吴冠霖 林瑞挺 陈浩然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N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40例因STEMI行PCI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80 mg阿托伐他汀... 目的探讨术前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N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40例因STEMI行PCI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80 mg阿托伐他汀嚼服,观察两组术中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NRP发生率及术后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心功能指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NR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1%vs 32.9%,P<0.05)。术后3 d及1、3、6个月两组患者的NT-pro BNP、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水平呈下降趋势,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升高趋势,且以研究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预防STEMI患者术中NRP的发生,并对心功能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 心功能
下载PDF
葛根素联合参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庆波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参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08例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以参麦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5滴/min,1次/d,14d为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参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08例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以参麦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5滴/min,1次/d,14d为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500mg+5%葡萄糖溶液500ml静滴,每天1次,疗程14d。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47/5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44%(24/54)。结论:葛根素与参脉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有协同作用,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治疗 葛根素 参脉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传统降压药物辅治高血压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永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13期16-17,共2页
目的评估缬沙坦联合多种传统降血压药物辅治高血压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31例高血压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2例和试验组119例。2组起始治疗时均口服缬沙坦80mg/d,1周后对照... 目的评估缬沙坦联合多种传统降血压药物辅治高血压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31例高血压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2例和试验组119例。2组起始治疗时均口服缬沙坦80mg/d,1周后对照组随机加用氢氯噻嗪25mg/d(HCT亚组,n=55)或贝那普利5mg/d(ACEI亚组,n=57);而试验组1周后开始加用氨氯地平5mg/d。记录患者入组前与随访1年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min步行试验距离,同时记录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CVE)发生情况。结果各组随防1年后LVEF水平、6min步行距离均优于入组前(P<0.05或P<0.01);试验组LVEF水平、6min步行距离及CVE发生率均优于ACEI亚组和HCT亚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辅治高血压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高血压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聪 徐国帆 +3 位作者 许庆波 叶海鹏 陈杰山 张凌宇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14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有直接PCI指征的AMI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行直接PCI,治疗组在上述...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有直接PCI指征的AMI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行直接PCI,治疗组在上述治疗上术前术后加用参松养心胶囊,观察术中、术后RA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RA发生率(39.62%)明显低于对照组(60.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SB、VP、VT、Vf明显。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RA尤其是窦性心动过缓及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治疗和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参松养心胶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心肌再灌注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缓慢性心律失常与心源性休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海鹏 梁岩 +2 位作者 徐国帆 陈杰山 陈聪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缓慢性心律失常与心源性休克的规律。方法:观察本院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2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规律及与心源性休克的关联。结果:右...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缓慢性心律失常与心源性休克的规律。方法:观察本院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2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规律及与心源性休克的关联。结果:右冠状动脉闭塞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最高,前降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低,左旋支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最低。结论: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缓慢性心律失常与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关系密切,与梗塞部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心肌缺血预适应与急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时机选择
12
作者 叶海鹏 梁岩 +2 位作者 徐国帆 陈杰山 陈聪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98-899,共2页
目的明确心肌缺血预适应与急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手术时机之间的关联。方法观察我院1996年1月~2003年12月的2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统计有心绞痛病史组与无心绞痛病史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发作12h内及12~24h行急诊PC... 目的明确心肌缺血预适应与急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手术时机之间的关联。方法观察我院1996年1月~2003年12月的2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统计有心绞痛病史组与无心绞痛病史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发作12h内及12~24h行急诊PCI后住院期间的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临床死亡率等情况。结果缺血预适应组在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临床死亡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同组内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临床死亡率等方面在12~24h行急诊PCI与常规药物治疗对照上,缺血预适应组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无差异;发作12h内与12~24h行急诊PCI对照上缺血预适应组心功能衰竭上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对照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效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明显延长了急诊PCI的手术适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预适应 急诊PCI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胺碘酮转复心房纤颤157例的护理措施及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爱梅 韩燕颜 蒋学军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602-603,共2页
目的总结胺碘酮转复心房纤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57例房颤患者给予胺碘酮转律治疗,先静脉匀速注射,后静脉滴注同时口服维持用药。结果157例中139例转律成功,占88.5%,用药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无1例因护理配合不当而影响治疗。结论胺... 目的总结胺碘酮转复心房纤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57例房颤患者给予胺碘酮转律治疗,先静脉匀速注射,后静脉滴注同时口服维持用药。结果157例中139例转律成功,占88.5%,用药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无1例因护理配合不当而影响治疗。结论胺碘酮转复心房纤颤疗效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加强护理、准确用药和严密监测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疗效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胺碘酮 护理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波 谭爱梅 韩燕颜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97-598,共2页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即新活素(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对20例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分析和评分,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20例中有效17例,有效率为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即新活素(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对20例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分析和评分,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20例中有效17例,有效率为85.0%。经治疗与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率明显减慢,呼吸困难缓解,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则无明显改变。结论在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时,配合完善恰当的护理措施,能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泵功能衰竭 护理干预
下载PDF
直接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15
作者 梁岩 游卫华 +4 位作者 江隆福 徐国帆 许庆波 杨辉 陆宇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3期210-212,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大规模地推广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抢救了不少生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上将又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我科1995年8月~1998年4月,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直接FTCA,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关键词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广东省茂名市 硝酸甘油 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治疗 心律失常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血管再通 心内科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16
作者 李沅洲 谭白桦 +1 位作者 骆旭棠 陈爱文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2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观察缬沙坦 (Valsartan)联合美托洛尔(Metoprolol)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 39例 ,两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 ,A组加服缬沙坦 80mgqd (1周后增至 80mgbid)。B组加服缬... 目的 观察缬沙坦 (Valsartan)联合美托洛尔(Metoprolol)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 39例 ,两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 ,A组加服缬沙坦 80mgqd (1周后增至 80mgbid)。B组加服缬沙坦 80mgqd(1周后增至80mgbid)及美托洛尔 6 2 5mgbid ,若能耐受每 3天增加剂量 1倍 ,剂量为 12 5~ 5 0mg/d ,疗程均为 8周。全组病例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血压 (BP)、心率 (HR)、心胸比、每搏量(SV)、每分输出量 (CO)、心脏指数 (CI)和左室射血分数 (EF)的变化。结果 A组临床显效 2 0 5 %、总有效率 84 6 % ;B组临床显效 30 8%、总有效率 92 3%。组间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 (DBP)、EF及心率B组优于A组 (P <0 0 1) ,CO及心胸比B组优于A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缬沙坦 美托洛尔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导管射频消融法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
17
作者 徐国帆 游卫华 +2 位作者 梁岩 杨辉 王方正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60-161,共2页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法 治疗 心动过速 室上性
下载PDF
312例老年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庆波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93-593,共1页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对老年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 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312例老年患者的Holter资料。结果:Holter检出有236例检出ST段压低,其中单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192例,有症状心肌缺...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对老年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 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312例老年患者的Holter资料。结果:Holter检出有236例检出ST段压低,其中单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192例,有症状心肌缺血44例。SM I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P〈0.05),发生于凌晨6-12 h频率最高。结论:Holter可早期发现老年人的无症状心肌缺血,这有助于对老年冠心病的病情评估和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动态心电图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全程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19
作者 谭爱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8期96-97,共2页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影响。方法:对63例CHF患者进行住院时、出院前及出院后全程健康教育,从疾病相关知识、药物、危险因素、生活方式、饮食、心理状态等方面给予健康指导。半年后观察病情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健...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影响。方法:对63例CHF患者进行住院时、出院前及出院后全程健康教育,从疾病相关知识、药物、危险因素、生活方式、饮食、心理状态等方面给予健康指导。半年后观察病情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健康教育前后按时服药及健康生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程健康教育可帮助CHF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全程健康教育 生活方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探析
20
作者 杨永聪 《当代医学》 2015年第22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呼吸衰竭应用血管再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机械通气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主动脉球囊反博...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呼吸衰竭应用血管再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机械通气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主动脉球囊反博(IABP)、机械通气联合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IABP和机械通气联合治疗,然后对2组患者的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及尿量、动脉血氧分压(Pa O2)、好转情况、住ICU时间、病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MAP、尿量、Pa O2、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20.0%(5/25)]明显低于对照组[56.0%(14/25)](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呼吸衰竭应用血管再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呼吸衰竭 血管再通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机械通气 可行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