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药肥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欢欢 付建涛 +3 位作者 安玉兴 卢颖林 陈立君 孙东磊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97-102,共6页
近年来,因药肥具有省工节本、广谱高效、互作增效等优点,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种普遍措施,开发稳定高效的药肥产品已经成为行业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从药肥的优点、管理情况、研究历史和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我国药肥发展存在... 近年来,因药肥具有省工节本、广谱高效、互作增效等优点,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种普遍措施,开发稳定高效的药肥产品已经成为行业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从药肥的优点、管理情况、研究历史和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我国药肥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对我国药肥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肥 研究现状 解决对策 发展前景
下载PDF
新型控缓释药肥对甘蔗害虫防治及生长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欢欢 孙东磊 +3 位作者 卢颖林 陈立君 戴思行 安玉兴 《甘蔗糖业》 2022年第5期38-43,共6页
研究新型控缓释药肥对甘蔗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甘蔗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促进甘蔗栽培过程中药肥一体化和农药、化肥双减的实现。本文通过田间筛选试验和大区示范试验测定新型控缓释药肥对甘蔗主要害虫(螟虫、蓟马、绵蚜)的防治效果,以及对... 研究新型控缓释药肥对甘蔗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甘蔗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促进甘蔗栽培过程中药肥一体化和农药、化肥双减的实现。本文通过田间筛选试验和大区示范试验测定新型控缓释药肥对甘蔗主要害虫(螟虫、蓟马、绵蚜)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甘蔗生长的影响。筛选试验结果显示:3种药肥能够有效防治甘蔗螟虫,并对甘蔗前期农艺性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YF-1501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7.11%~99.31%,持效期最长,药后95天防效仍达95.72%;对甘蔗前期农艺性状有较好的影响,药后60天出苗率达78.68%,药后90天分蘖率为160.12%,药后120天株高达149.02 cm。大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YF-1501控缓释颗粒剂对甘蔗螟虫药后60和80天的防效分别为75.74%~82.14%、81.84%~88.63%,对甘蔗蓟马药后80天的防效为81.13%~95.65%,对甘蔗绵蚜药后75和180天的防效分别为87.5%~96.75%、86.38%~100%。施用YF-1501控缓释颗粒剂后90天,甘蔗出苗率为64.05%;药后100天甘蔗分蘖率、株高分别为164.25%、149.6 cm。YF-1501控缓释颗粒剂处理后,在甘蔗收获期测定的产量达115.41 t/hm^(2),锤度为21.91%。噻虫胺与小分子肽制备而成的控缓释药肥能够有效控制甘蔗主要害虫的发生,对甘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肥 甘蔗 生长 防虫效果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杀虫活性及田间防效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毛永凯 李继虎 +4 位作者 陈艳艳 林明江 许汉亮 刘景业 孙东磊 《甘蔗糖业》 2022年第3期37-43,共7页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防治效果,本文选取了化学农药、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等共计13种常用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开展了室内杀虫活性及田间防治研究。室内试验结果表明,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防治效果,本文选取了化学农药、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等共计13种常用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开展了室内杀虫活性及田间防治研究。室内试验结果表明,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杀虫活性高,无论是低浓度处理还是高浓度处理,3天后幼虫死亡率均达100%,以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速效性最好。植物源农药中以0.5%印楝素乳油效果最好,处理3天后幼虫死亡率最高,达81.94%。微生物药剂中以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效果最突出,处理1天后3龄幼虫的死亡率高达10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的防效优异,用药9天后的防效仍在80%以上,均可作为田间推荐防治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农药 防治效果
下载PDF
3种甘蔗螟虫绿色轻简防控技术模式效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付建涛 孙东磊 +4 位作者 卢颖林 陈立君 赵欢欢 戴思行 安玉兴 《甘蔗糖业》 2022年第5期32-37,共6页
甘蔗螟虫是为害甘蔗生长的最主要害虫。长期以来,防治甘蔗螟虫主要施用杀虫单、毒死蜱等传统化学农药,致使害虫抗药性逐渐增强,喷药次数和用药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为落实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发经济、绿... 甘蔗螟虫是为害甘蔗生长的最主要害虫。长期以来,防治甘蔗螟虫主要施用杀虫单、毒死蜱等传统化学农药,致使害虫抗药性逐渐增强,喷药次数和用药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为落实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发经济、绿色、轻简、高效的防治技术,提高甘蔗螟虫防治技术水平,本研究开展了常规管理(CK)、药肥+赤眼蜂+化学药剂(试验Ⅰ)、药肥+赤眼蜂(试验Ⅱ)、药肥+赤眼蜂+性诱剂迷向防控(试验Ⅲ)4种模式的对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3组处理组苗期枯心率分别为1.45%、1.55%、1.63%,3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对照组螟虫枯心率为9.28%,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显著。最终调查结果显示,3套处理的虫蛀节率为4.49%~5.64%,常规对照的虫蛀节率为21.38%,为试验处理的3.92~5.10倍,处理组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根据每种模式的投入和产出,评估了其经济效益,结果显示3种示范模式净收益为1.24万~1.46万元/hm^(2),其中试验处理Ⅲ净收益最高,达1.46万元/hm^(2)。根据试验示范的结果,把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无人机技术相融合,初步形成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的“药肥+赤眼蜂+性诱剂无人机迷向防控”,必要时辅以化学农药防治的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为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螟虫 绿色防控 集成研究
下载PDF
蔗田杀虫剂吡虫啉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付建涛 孙东磊 +5 位作者 卢颖林 陈立君 龚恒亮 赵欢欢 戴思行 安玉兴 《甘蔗糖业》 2020年第2期32-38,共7页
高效环保型SP003(2%吡虫啉)缓释颗粒剂是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自主研发的蔗田杀虫剂。本文阐述了吡虫啉的理化性质及杀虫机理,从作物降解、土壤降解、随水迁移、大气挥发、对害虫与天敌的控制效应等方面总结了吡虫... 高效环保型SP003(2%吡虫啉)缓释颗粒剂是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自主研发的蔗田杀虫剂。本文阐述了吡虫啉的理化性质及杀虫机理,从作物降解、土壤降解、随水迁移、大气挥发、对害虫与天敌的控制效应等方面总结了吡虫啉的环境行为,为评价该农药的蔗田环境安全性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理化性质 降解行为 环境行为 蔗田害虫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全国甘蔗杂交制种基地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6
作者 杨欣妍 刘壮 +4 位作者 沈大春 和锐敏 林明江 常海龙 卢颖林 《甘蔗糖业》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综合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对甘蔗精准施肥及地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2月在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全国甘蔗杂交制种基地共采集10份样品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①基地土壤pH均值为6.06,处于弱酸水平;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 综合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对甘蔗精准施肥及地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2月在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全国甘蔗杂交制种基地共采集10份样品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①基地土壤pH均值为6.06,处于弱酸水平;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值分别为19.39、0.95 g/kg,总体处于缺乏水平;总磷含量均值为0.8g/kg,处于适中水平;有效磷和全钾均值分别为28.29、30.6mg/kg,总体处于丰富水平;碱解氮和速效钾变异系数较大,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处于丰富水平;②重金属砷、镉、铜、铅、汞、镍、锌含量均未超过风险筛选值;③土壤pH值与全氮、碱解氮、总磷、有效磷、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有机质与全氮、碱解氮、总磷、有效磷、钙呈显著正相关性;全氮与碱解氮、总磷、有效磷、钙呈显著正相关性;碱解氮与有效磷、速效钾、钙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磷与速效钾、钙呈显著正相关性。综上,建议基地注重土壤酸化治理,适当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及矿质元素肥,进一步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土壤养分 植株养分 相关性
下载PDF
氮素形态与吡虫啉对甘蔗根系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和锐敏 张兴兴 +5 位作者 赖鉴添 王鑫 邵丹青 何琴 钟国华 卢颖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67-2473,共7页
本研究通过水培的方式,探究不同形态氮素以及不同形态氮素和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IMI)处理对甘蔗生长、根系伤流强度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缺氮(CK)相比,添加铵态氮(A)、硝态氮(N)或铵态硝态氮(AN)能够显著提高甘蔗植株的... 本研究通过水培的方式,探究不同形态氮素以及不同形态氮素和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IMI)处理对甘蔗生长、根系伤流强度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缺氮(CK)相比,添加铵态氮(A)、硝态氮(N)或铵态硝态氮(AN)能够显著提高甘蔗植株的株高和茎径(P<0.05),其中株高增高了大约3倍,茎径增粗2~3倍,与硝态氮相比,铵态氮能促进甘蔗茎径变粗、鲜重增加以及侧根和不定根的形成;硝态氮为氮源可促进甘蔗根系的纵向生长;铵态氮和硝态氮共存时甘蔗根系总长、根表面积、根系体积以及伤流液强度大于单一氮源处理。添加吡虫啉促进了缺氮条件下甘蔗的生长;与对应的氮素处理组相比,吡虫啉和氮素共处理组甘蔗的鲜重均增加,其中A+IMI处理比A处理增加17.69%,N+IMI处理比N处理增加46.19%,AN+IMI处理比AN处理增加29.43%,在硝态氮存在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此外,吡虫啉和硝态氮共存显著提高了甘蔗根系总长、根表面积和伤流液强度(P<0.05)。结果表明铵态氮和吡虫啉共施对甘蔗整体的生长最为有利,吡虫啉和硝态氮共施可促进甘蔗鲜重增加以及根系的生长。本研究为甘蔗氮肥施用以及吡虫啉和氮肥在甘蔗中的共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为“药肥一体化”技术在甘蔗上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氮素 吡虫啉 根系形态
下载PDF
2%噻虫胺颗粒剂和性诱剂对果蔗条螟的田间防控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付建涛 安玉兴 +5 位作者 卢颖林 李继虎 刘景业 陈立君 戴思行 孙东磊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08-1515,共8页
果蔗是我国华南地区的特色水果,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ojer)是危害果蔗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果蔗的产量和品质。农药防治是目前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但是大量的化学农药施用不仅危害环境,而且对人们健康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推进化... 果蔗是我国华南地区的特色水果,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ojer)是危害果蔗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果蔗的产量和品质。农药防治是目前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但是大量的化学农药施用不仅危害环境,而且对人们健康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以及果蔗行业的绿色发展,本研究根据果蔗条螟预测预报技术,建立了“2%噻虫胺颗粒剂+性诱剂”技术模式,并在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和榄核镇开展了试验与示范工作。结果表明,条螟性诱剂预测预报结果与人工花叶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是花叶率高峰期与同期诱蛾量高峰期相比具有7~10 d的滞后;甘蔗苗期2%噻虫胺颗粒剂处理后30 d,在东涌镇处理组枯心率为0.47%±0.04%,榄核镇枯心率为0.66%±0.23%,对照组为5.03%±3.09%。东涌镇、榄核镇处理苗期果蔗枯心的防效分别为90.60%±0.85%和86.88%±2.69%,花叶防效分别为77.60%±7.34%和74.65%±6.36%,2个试验地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中期挂迷向丝15 d后性诱剂迷向防控在东涌镇和榄核镇的螟害株防治效果分别为86.52%±2.56%和89.64%±3.00%,螟害节防治效果分别为77.48%±7.97%和89.64%±2.38%;收获前最终调查显示,东涌镇和榄核镇的最终螟害株防效分别为75.44%±3.56%和82.63%±5.13%,螟害节防效分别为74.08%±11.00%和78.84%±6.44%。研究表明,“2%噻虫胺颗粒剂+性诱剂”技术模式对果蔗条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将为果蔗条螟的防控以及农药减量增效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蔗 条螟 性诱剂 噻虫胺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硝态氮和铵态氮对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9
作者 何琴 张兴兴 +5 位作者 赖鉴添 邵丹青 周宇明 申建梅 卢颖林 安玉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供氮条件下玉米中吡虫啉的含量和分配规律,为提高吡虫啉的利用率以及氮肥和吡虫啉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培养玉米,通过HPLC测定不同供氮条件(4、10mmol/L NO_(3)^(-),4、10 mmol/L NH4^(+))下玉... 【目的】研究不同供氮条件下玉米中吡虫啉的含量和分配规律,为提高吡虫啉的利用率以及氮肥和吡虫啉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培养玉米,通过HPLC测定不同供氮条件(4、10mmol/L NO_(3)^(-),4、10 mmol/L NH4^(+))下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的含量。【结果】叶片是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积累的主要部位,其次为根和茎,施氮处理均表现出相似的积累规律。在3个浓度吡虫啉处理下,以NO_(3)^(-)为氮源培养的玉米,其根、茎、叶中吡虫啉的含量明显高于NH_(4)^(+)培养的玉米,以2.5 mg/L吡虫啉浓度处理为例,4 mmol/L NO_(3)^(-)处理根中吡虫啉含量为4 mmol/L NH_(4)^(+)处理的3.09倍、10 mmol/L NO_(3)^(-)处理为10 mmol/L NH_(4)^(+)处理的5.15倍,茎中分别为1.90、3.04倍,叶中分别为1.70、3.22倍。在吡虫啉添加浓度为5.0 mg/L时TF_(叶/茎)最高,4、10 mmol/LNO_(3)^(-)和4、10 mmol/L NH_(4)^(+)处理的TF_(叶/茎)分别为7.54、5.07、4.19、4.13,表明在此添加浓度下吡虫啉更易从茎部转运到叶部。与硝态氮处理相比,铵态氮处理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的TF_(叶/茎)明显较低,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在吡虫啉添加浓度为5.0 mg/L时硝态氮更有利于吡虫啉向叶片中转运。【结论】吡虫啉在玉米幼苗中的积累量与添加量相关,培养液中吡虫啉添加浓度越高,其积累量越高。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积累量受氮素形态的影响,NO_(3)^(-)为氮源积累更多的吡虫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NO_(3)^(-)NH_(4)^(+)吡虫啉 含量 转运因子
下载PDF
4%吡虫啉·杀虫双颗粒剂对甘蔗苗期螟虫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仁强 杨俊贤 +4 位作者 孙东磊 陈顺 谢江江 刘福业 安玉兴 《甘蔗糖业》 2019年第6期9-13,共5页
为了研究4%吡虫啉·杀虫双颗粒对甘蔗苗期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于2016、2017年分别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云南省开展了2年4地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显示,2016年和2017年4%吡虫啉·杀虫双颗粒在4地对甘蔗螟虫防... 为了研究4%吡虫啉·杀虫双颗粒对甘蔗苗期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于2016、2017年分别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云南省开展了2年4地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显示,2016年和2017年4%吡虫啉·杀虫双颗粒在4地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分别为74.08%~97.30%,75.83%~93.50%;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年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0.18%~90.70%以及61.68%~85.25%;3.6%杀虫双大粒剂2年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39%~88.60%和69.90%~81.43%;3%克百威颗粒剂2年的防治效果分别77.02%~89.00%和73.50%~87.24%。试验药剂4%吡虫啉·杀虫双颗粒剂2400、3000和3600 g.ai/hm^2这3个剂量处理下,随着剂量的提高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也相应提高,3600 g.ai/hm^2处理的防效显著好于所有对照药剂和处理。另外,经过2年4地的药效试验,试验期间未发现试验药剂4%吡虫啉·杀虫双颗粒剂对供试甘蔗产生药害现象。本研究旨在为4%吡虫啉·杀虫双颗粒剂的药剂登记以及田间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吡虫啉·杀虫双颗粒剂 甘蔗螟虫 田间防效
下载PDF
鲜食甜玉米籽粒对草地贪夜蛾的饲养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永凯 成印洁 +7 位作者 李泓智 范梅红 刘键柏 武韩 林明江 易杰群 许汉亮 李继虎 《甘蔗糖业》 2021年第6期14-18,共5页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具有繁殖能力强,适生区域广、寄主范围宽的特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大量饲养是开展相关防控研究的重要前提。本文研究了鲜食甜玉米籽粒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饲养效果,结果表明:以甜玉米籽...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具有繁殖能力强,适生区域广、寄主范围宽的特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大量饲养是开展相关防控研究的重要前提。本文研究了鲜食甜玉米籽粒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饲养效果,结果表明:以甜玉米籽粒饲喂草地贪夜蛾时幼虫期为13.69天、预蛹期为2.31天,均显著短于取食甜玉米叶片的对照组的14.07和2.51天;同时,饲喂甜玉米籽粒的草地贪夜蛾雌蛹重达228.40 mg、雄蛹重达224.35 mg,均显著高于取食甜玉米叶片的对照组的180.85和179.08 mg。以甜玉米籽粒饲喂的草地贪夜蛾发育速度更快,饲养周期更短,而且鲜食甜玉米籽粒相对于甜玉米叶片更易获取和保存。综合来看,鲜食甜玉米籽粒适用于草地贪夜蛾的室内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室内饲养 鲜食甜玉米
下载PDF
粤西蔗区土壤中尿素对吡虫啉吸附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王鑫 和锐敏 +6 位作者 赖鉴添 邵丹青 何琴 付建涛 卢颖林 钟国华 安玉兴 《中国糖料》 2021年第2期47-54,共8页
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4个浓度(0、0.8、4、8 g/kg)尿素处理与吡虫啉混施对吡虫啉在粤西蔗区土壤(红壤)中吸附特性的影响,为今后尿素与吡虫啉混施在粤西蔗区的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吡虫啉在土壤中的吸附于24 h达到平衡,... 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4个浓度(0、0.8、4、8 g/kg)尿素处理与吡虫啉混施对吡虫啉在粤西蔗区土壤(红壤)中吸附特性的影响,为今后尿素与吡虫啉混施在粤西蔗区的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吡虫啉在土壤中的吸附于24 h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吸附过程是先快后慢最终平衡。同时存在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随尿素浓度(0.8、4、8 g/kg)升高,吡虫啉吸附量分别下降6.00%、13.52%和20.41%;(2)吸附过程同时满足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表明吸附过程同时存在单层吸附和多层吸附,Freundlich吸附常数随尿素浓度升高降低4.30%~31.41%,吸附能力下降;(3)随尿素浓度升高,吉布斯自由能ΔG<0,吸附是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熵变ΔS>0且逐渐升高,吸附过程混乱度逐渐升高;焓变ΔH<0且逐渐升高,吸附放热程度逐渐降低。表明:尿素可以降低吡虫啉在土壤中的吸附能力,尿素与吡虫啉混施不利于吡虫啉在土壤中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吡虫啉 尿素 红壤土 吸附特性
下载PDF
蔗田污染物过硫酸铵和甲胺磷的快速精准检测方法探讨
13
作者 赵欢欢 付建涛 +1 位作者 毛玉玲 黄卫娟 《甘蔗糖业》 2019年第6期14-18,共5页
目前蔗田农药化肥残留问题严重,急需寻找灵敏快捷的检测方法。本文基于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检测蔗田污染物过硫酸铵和甲胺磷的诱变能力,研究不同浓度的过硫酸铵和甲胺磷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诱变力,反映两者对蔗田污染的程度。实验对不同浓度... 目前蔗田农药化肥残留问题严重,急需寻找灵敏快捷的检测方法。本文基于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检测蔗田污染物过硫酸铵和甲胺磷的诱变能力,研究不同浓度的过硫酸铵和甲胺磷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诱变力,反映两者对蔗田污染的程度。实验对不同浓度的过硫酸铵和甲胺磷溶液处理的蚕豆根尖进行微核检测,并设置对照组。研究发现低浓度(1×10^-1~1×10^2 mg/L)的硫酸铵染毒处理的蚕豆根尖的微核千分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而稍高浓度组(1×10^2~1×10^4 mg/L)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浓度的甲胺磷处理发现,浓度大于0.2 g/L之后,蚕豆根尖微核率快速增加。结果表明:以过硫酸铵和甲胺磷为例的蔗田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物体具有遗传毒性,且其毒害程度与污染物的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基于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蔗田污染物,为农业生产上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田污染 过硫酸铵 甲胺磷 微核检测 遗传毒性
下载PDF
蔗叶堆肥中一株泡盛曲霉溶磷能力的鉴定及其对辣椒的促生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赖鉴添 杨婷 +7 位作者 史发超 和锐敏 王鑫 邵丹青 何琴 卢颖林 胡黎明 安玉兴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91,共15页
从甘蔗叶堆肥中分离筛选具有高效溶磷及促生功能的菌株,为微生物肥料制备提供一种可利用的菌种资源。[方法]以Ca3(PO4)2和Zn3(PO4)2为磷源,进行平板溶磷筛选实验;采用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菌种鉴定;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测定... 从甘蔗叶堆肥中分离筛选具有高效溶磷及促生功能的菌株,为微生物肥料制备提供一种可利用的菌种资源。[方法]以Ca3(PO4)2和Zn3(PO4)2为磷源,进行平板溶磷筛选实验;采用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菌种鉴定;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测定菌株的溶磷能力;将溶磷菌接种至辣椒幼苗根部分析其促生效应。[结果]从堆肥中筛选得到1株高效溶磷真菌DC30-2-P1,经鉴定为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菌株在Ca3(PO4)2和Zn3(PO4)2培养基的菌落直径(d)分别为55.33 mm和45.00 mm,透明圈直径(D)分别为65.33 mm和67.67 mm,(D/d)分别为1.16和1.50,菌株溶磷效果明显;在以Ca3(PO4)2(5 g/L)为磷源的液体培养基培养至96 h,有效磷含量达到2973.85 mg/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DC30-2-P1对辣椒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与无添加溶磷菌处理组比较,其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了18.6%和43.5%,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了30.2%和25%,株高增加了13.6%,叶绿素含量增加了44.9%,植物全磷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提高了80%以上。[结论]筛选到的菌株DC30-2-P1在溶解难溶性磷化合物、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和生长有良好效应,为微生物制剂的开发提供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真菌 泡盛曲霉 溶磷作用 促生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