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h1/Th2平衡的特点与药物调节 被引量:9
1
作者 陈英全 陈万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29-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UC)患者外周血及肠黏膜Th1/Th2免疫系统平衡的特点及药物调节效果。方法:38例AUC患者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18),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联合锡类散灌肠,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甲硝唑灌肠。观察比... 目的: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UC)患者外周血及肠黏膜Th1/Th2免疫系统平衡的特点及药物调节效果。方法:38例AUC患者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18),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联合锡类散灌肠,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甲硝唑灌肠。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患者外周血及肠黏膜干扰素γ(IFN-γ,反映Th1细胞功能)、白介素4(IL-4,反映Th2细胞功能)的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腹泻次数明显减少,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WBC、CRP及ESR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外周血及肠黏膜的IFN-γ升高,而IL-4降低;治疗后IFN-γ降低且IL-4升高,以上改变程度以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FN-γ与IL-4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C=-0.89,P=0.002)。结论:Th1/Th2失衡是AUC的重要免疫学特点,表现为倾向于Th1细胞;中成药锡类散的临床及免疫调节疗效均优于甲硝唑,提示锡类散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平衡从而发挥治疗A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TH1/TH2平衡 干扰素 白介素4
下载PDF
苯那普利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内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英全 谢绍洽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年第5期26-29,共4页
目的评价心功能-内分泌-细胞因子这一潜在系统在慢性心衰(CHF)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苯那普利对该系统的作用。方法50例伴有心率>90bpm的CHF患者分为B组与M组,分别使用苯那普利(5~10mg/d)及美托洛尔(12.5~50mg/d)治疗,根据血压及心率... 目的评价心功能-内分泌-细胞因子这一潜在系统在慢性心衰(CHF)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苯那普利对该系统的作用。方法50例伴有心率>90bpm的CHF患者分为B组与M组,分别使用苯那普利(5~10mg/d)及美托洛尔(12.5~50mg/d)治疗,根据血压及心率调整剂量,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衰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①心功能: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B组的SBP下降明显,M组的HR下降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YHA分级呈不同程度下降,以B组明显(Z=-2.078,P=0.038)。治疗后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有所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晚期心室充盈速度峰值比(E/A)有所升高,均以B组明显(P<0.05);②心脏内分泌指标:治疗后血浆心钠肽(ABP)及脑钠肽(BNP)均有所下降,仍以B组明显;③细胞因子:治疗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β(IL-1β)的变化情况与内分泌指标相同,以B组明显(P<0.05);④相关性分析显示ANP、BNP、TGF-β1与IL-1β四者两两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C>0.850,P<0.01);LVEF%与以上四者均呈负相关性(均│C│>0.80,均P<0.05)。结论心功能-内分泌-细胞因子这一系统可能在CHF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苯那普利治疗伴有心率加快CHF的临床疗效优于美托洛尔,前者可能是通过上述机制起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心功能 细胞因子 苯那普利 美托洛尔
下载PDF
情志护理胃溃疡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嫦 陈晓颜 +1 位作者 梁其婵 王子坪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5期140-141,共2页
胃溃疡多为情志致病,护理应从情志入手,指导患者保持稳定情绪。在疏肝理气、和胃愈疡的治疗前提下,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制定不同情志护理措施,更好改善症状、减少复发,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关键词 胃溃疡 疏肝理气 和胃愈疡 情志护理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发梗死风险评估与防治
4
作者 陈英全 郑创建 +1 位作者 梁羡方 谢绍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6期749-752,共4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再发梗死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坚持随访的NSTEMI患者126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3例。干预组给予全面健康指导并每月随访;对照组给予普通出院宣教且每3个月随访1次。两组...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再发梗死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坚持随访的NSTEMI患者126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3例。干预组给予全面健康指导并每月随访;对照组给予普通出院宣教且每3个月随访1次。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患者是否再度发生心肌梗死,并分析与再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期内,干预组仅4例再发梗死,而对照组有11例再发梗死,两组再梗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经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发现,“合并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随访次数〈1次/2月、活动过少”是NSTEMI再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且模型分类判对率超过87%)。结论对NSTEMI患者进行周全的宣教并密切随访,注意控制血脂、血糖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条件下适量运动,是预防NSTEMI患者再梗死的一个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健康宣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