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黄樱菲 周敦荣 +4 位作者 姜悦 陈矛 蔡婷婷 江其影 冯彩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漂...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根据监测数据给予限制性液体管理;研究组应用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液体复苏,以6 h复苏达标率、血流动力学指标、乳酸(LAC)水平、碱剩余值(BE)、入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28 d死亡率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种方法指导价值。结果复苏6 h时,两组患者CVP、MAP、LAC、BE值较复苏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HR也显著低于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时,两组患者HR、CVP、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LA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BE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入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6 h复苏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可提高复苏效果,降低28 d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感染性 超声 复苏 被动抬腿试验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遏制继发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饶惠清 黄道永 +1 位作者 黄樱菲 梁倩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重症患者病情恶化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方法将184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干预治疗组(观察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重症患者病情恶化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方法将184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干预治疗组(观察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小剂量普通肝素抗凝来改变血液流变学。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生命体征、血常规、血生化、凝血指标、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血气分析,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判断整体病情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白细胞计数(WBC)、动脉血乳酸(Lac)、丙氨酸转氨酶(ALT)、血肌酐(SCr)、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氧合指数(PaO2/FiO2)、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LT(×10^9/L):180.74±85.59比214.33±78.68,Fib(g/L):3.15±0.83比3.22±1.89,D-二聚体(g/L):0.35±0.17比0.72±0.25,全血高切黏度(mPa · s):5.54±2.26比6.73±2.48,全血低切黏度(mPa · s):8.56±2.12比11.76±3.45,血浆黏度(mPa · s):1.35±0.24比1.82±0.50, WBC(×10^9/L):10.75±5.53比14.34±8.66,PaO2/FiO2(mmHg,1 mmHg=0.133 kPa):288.52±85.34比216.34±97.72,MAP(mmHg):99.52±20.85比90.73±21.86,Lac(mmol/L):2.72±1.08比4.46±2.87,ALT (U/L):89.73±22.45比125.23±77.48,SCr(μmol/L):110.19±35.26比140.23±68.96,APACHEⅡ评分(分):13.29±3.74比18.45±3.52,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降低(s:40.76±9.89比42.39±12.47),观察组升高(57.50±7.12比41.74±13.6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4.1±1.5比4.6±2.3,P<0.05),MODS发生率(22.8%比46.7%,P<0.05)和病死率明显降低(6.5%比14.1%,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干预治疗可以遏制和阻止重症患者病情进一步的恶化,降低继发性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ICU住院时间,节省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干预 继发性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0
3
作者 童玉梅 刘瑞华 +3 位作者 张月蒲 刘心 梁晓婴 董丽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4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静脉置管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CRBSI发生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发生CRBSI 16例。共培养出病原菌16株... 目的:探讨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静脉置管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CRBSI发生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发生CRBSI 16例。共培养出病原菌16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9株,占56.25%,革兰阴性杆菌4株,占25.00%,真菌3株,占18.75%。对CRSBI发生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ECHEⅡ评分、留置时间、置管部位以及使用多腔导管和静脉营养是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过大、APECHEⅡ评分低、留置时间长、置管部位以及使用多腔导管和静脉营养等均属于导致CRBSI的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以降低CRBSI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对策
下载PDF
改良方法固定经口气管插管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谢春燕 李铮 +1 位作者 许丽清 梁晓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方法固定经口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将我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2例经口气管插管清醒的病人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经口气管插管,试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固定经口气管插管.结果... 目的:探讨改良方法固定经口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将我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2例经口气管插管清醒的病人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经口气管插管,试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固定经口气管插管.结果:试验组在病人的气管导管的牢固度,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口腔护理护理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固定方法固定气管导管更加牢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便口腔护理,增加病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固定 经口气管插管 舒适 牢固
下载PDF
特利加压素治疗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林峰 曾雅静 姜悦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5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特利加压素对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心指数、外周循环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积极体液复苏并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其中8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循环... 目的探讨特利加压素对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心指数、外周循环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积极体液复苏并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其中8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循环仍难以维持,临床给于加用特利加压素(125μg/h),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脉搏、心指数、外周循环阻力指数、尿量、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6、12、24、48 h MAP、SVR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而HR、CI等指标治疗后12、24、48 h明显低于治疗前,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7天尿量明显高于治疗前,而血肌酐、尿素氮在治疗后第3、7天时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利加压素应用于难治性感染性休克能够改善心指数和外周循环阻力,临床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特利加压素 二氧化碳分压 多巴胺
下载PDF
针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薛秋平 蔡婷婷 +1 位作者 江其影 黄樱菲 《当代医学》 2018年第33期42-44,共3页
目的剖析在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采用针灸疗法的施行效果,旨在研讨其应用价值,确保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此次剖析对象,平均分配为剖析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 目的剖析在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采用针灸疗法的施行效果,旨在研讨其应用价值,确保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此次剖析对象,平均分配为剖析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n=49)采用西医进行治疗,剖析组(n=49)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再继续采用针灸疗法。将两组的施行效果、复发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剖析组49例患者中,显效30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施行效果95.92%;剖析组49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施行效果75.51%,经对比,剖析组的施行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6个月,剖析组的复发情况(4.08%),对照组的复发情况(20.41%),相比于对照组,剖析组的复发情况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采用针灸疗法,具有良好施行效果,减轻患者患病痛楚,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具有广泛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针灸疗法 复发情况
下载PDF
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黄道永 周瑶蓝 梁倩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5期68-69,74,共3页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颅内压...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脑水肿、GCS评分、GO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颅内压减轻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脑水肿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14 d的GCS评分及治疗3个月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14 d的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上采用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 依达拉奉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下载PDF
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林峰 谭海涛 梁春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3期186-188,20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患者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容量复苏,观察组在容量复苏基础上... 目的探讨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患者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容量复苏,观察组在容量复苏基础上行床旁高容量连续性静一静脉血液滤过,至少3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进行APACHEⅡ及SOFA评分;随访患者28d生存及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d无死亡病例;3d时,对照组死亡2例,观察组死亡3例;7d时,对照组死亡7例,观察组死亡4例。随访至28d,对照组死亡14例,观察组死亡7例,观察组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7/50)比34.0%(14/50),x^2=4.242,P〈0.05]。两组治疗前APACHEII评分和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d后和治疗7d后APACHEII评分和SOF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评分,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VHF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延长IHVHF时间可以降低28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容量血液滤过 感染性休克 器官衰竭 生存率
下载PDF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林峰 谭海涛 曾雅静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同时给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同时给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后进行心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尿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尿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尿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Ⅰ级和Ⅱ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能显著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心力衰竭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心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