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内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效果及骨桥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曹刚 全红 +3 位作者 钟德福 朱明古 高少虎 陈改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6期161-165,共5页
目的 探讨螺内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效果及骨桥蛋白(OPN)的变化。方法 入选2014年1-12月于广东省韶关市铁路医院住院的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Killip分级Ⅱ-Ⅳ级],将其随... 目的 探讨螺内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效果及骨桥蛋白(OPN)的变化。方法 入选2014年1-12月于广东省韶关市铁路医院住院的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Killip分级Ⅱ-Ⅳ级],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螺内酯组(A组)37例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 mg,每天1次;常规治疗组(B组)3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6个月血清OP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LVEF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所有患者随访至2015年6月,记录随访期间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结果 治疗后6个月两组血清OPN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 d、6个月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7 d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LVEDd明显下降,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血清OPN、NT-proBNP、LVEDd和LVEF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可以更明显地降低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以及再发心力衰竭的风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OPN浓度变化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重构有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螺内酯可以改善患者心室重构、心功能,但未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骨桥蛋白 心室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