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元华 《中学数学(高中版)》 2011年第7期13-16,共4页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有一个永恒的原则,那就是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须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与学生一起自然“生成”课堂.教师应敏锐地发现...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有一个永恒的原则,那就是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须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与学生一起自然“生成”课堂.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和捕捉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重学生 课标理念 学生参与 教学思路 心理需求 提出问题 “生成” 数学课
下载PDF
构造辅助函数证明不等式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元华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高中)》 2011年第7期34-35,共2页
有人以为数学中的“构造”是“无中生有”,是这样的吗?魔术师在舞台上“大变活人”绝对不可能是“无中生有”.魔术师的表演实际上是一种“骗术”,但“骗”得精彩,“骗”得艺术,“骗”得有趣,人们甘愿且乐于去“上当受骗”.而数... 有人以为数学中的“构造”是“无中生有”,是这样的吗?魔术师在舞台上“大变活人”绝对不可能是“无中生有”.魔术师的表演实际上是一种“骗术”,但“骗”得精彩,“骗”得艺术,“骗”得有趣,人们甘愿且乐于去“上当受骗”.而数学中的“构造”既不是“无中生有”,又不同于魔术师的“骗术”,其特点是构造出的事物原本确实没有,从这一点看似乎是“无”,但却不是“一无所有”,构造须有“原材料”或“零部件”,根据需要与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不等式 构造 辅助函数 魔术师 “无” 零部件 原材料 数学
下载PDF
圆锥曲线焦点弦的又一优美性质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军 黄元华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 2015年第6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焦点弦 圆相 三点共线 说明理由 高考题 点坐标 中令 证法
下载PDF
借助常数逆代法研究一类圆锥曲线问题
4
作者 黄元华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高中)》 2011年第10期38-40,共3页
本文借助“常数逆代法”研究圆锥曲线问题:过已知圆锥曲线上一定点P作两条斜率分别为k1、k2的直线与该圆锥曲线分别交于A、B两点,当k1、k2满足某种条件时,直线AB具有什么特征.笔者发现,此类问题频繁出现在高考试题和中学数学各种... 本文借助“常数逆代法”研究圆锥曲线问题:过已知圆锥曲线上一定点P作两条斜率分别为k1、k2的直线与该圆锥曲线分别交于A、B两点,当k1、k2满足某种条件时,直线AB具有什么特征.笔者发现,此类问题频繁出现在高考试题和中学数学各种报刊中,故有必要对这道题作一番研究.本文首先转述一些研究成果,目的是便于读者阅读和对比研究,然后展开横向研究,推演出一组圆锥曲线的优美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曲线问题 逆代法 常数 中学数学 高考试题 研究成果 读者阅读 直线
下载PDF
试论数学教学中的启发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元华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 2012年第1期4-8,共5页
在几乎所有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论著中,我们都会发现关于“启发”的论述.为了语言的生动、词汇的丰富,也经常能看到“启发”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如“提示、启导、引导、诱导、点拨”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数学教... 在几乎所有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论著中,我们都会发现关于“启发”的论述.为了语言的生动、词汇的丰富,也经常能看到“启发”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如“提示、启导、引导、诱导、点拨”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数学教育界对“启发”的探究也在不断地深化.可另一方面,由于升学的巨大压力,在一些学校的数学教学课堂上片面追求“大容量”与“快节奏”,疏远甚至拒绝了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 数学教育 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 同义词 教育界 大容量
原文传递
课前预设诚可贵 即时生成更精彩
6
作者 黄元华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 2015年第6期10-12,共3页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课堂主张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倡导师生对话、自然生成.教师要保护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须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课堂进展。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与...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课堂主张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倡导师生对话、自然生成.教师要保护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须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课堂进展。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与学生一起自然“生成”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学生参与 即时 新课程标准 合作交流 提出问题 教学思路 教师
原文传递
试论数学课堂中的“煽情”与“造势”
7
作者 黄元华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 2012年第9期6-10,共5页
“煽情”与“造势”通常是指娱乐界演员与观众通过台上台下的互动,促使气氛活跃、情绪热烈、场面火爆、高潮迭起的一种手段.原本略含贬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普遍认可并接受了这种方式,并已开始探索“煽情”与“造势”的方法... “煽情”与“造势”通常是指娱乐界演员与观众通过台上台下的互动,促使气氛活跃、情绪热烈、场面火爆、高潮迭起的一种手段.原本略含贬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普遍认可并接受了这种方式,并已开始探索“煽情”与“造势”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课堂 中学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