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结核的CT、MRI影像学特征(附34例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卢文彬 刘建明 +3 位作者 廖庆厚 吴仕强 黄涛 邓玉芳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4例脊柱结核病人资料,CT20例,MRI 24例,其中10例病人进行了MRI、CT两项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互比较。结果脊柱结核CT表现为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等;MR...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4例脊柱结核病人资料,CT20例,MRI 24例,其中10例病人进行了MRI、CT两项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互比较。结果脊柱结核CT表现为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等;MRI表现为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韧带下播散等。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CT和MRI影像学各有特征,CT在显示死骨、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而MRI在显示韧带下播散,硬膜及脊髓侵犯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综合分析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
下载PDF
基层医院应用螺旋CT诊断梗阻性黄疸的30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卢文彬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5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08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30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对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别进行螺旋CT诊断及US诊断。比较螺旋CT诊断、US诊断对梗阻平面的诊断正...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08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30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对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别进行螺旋CT诊断及US诊断。比较螺旋CT诊断、US诊断对梗阻平面的诊断正确率、对梗阻病因的诊断正确率和对梗阻性黄疸的漏诊及误诊率上的差别。结果螺旋CT在对梗阻平面及梗阻病因上的诊断正确率要明显高于US诊断,且CT诊断梗阻性黄疸时的漏诊、误诊率明显低于US诊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高于US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院 螺旋CT 梗阻性黄疸 分析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动脉造影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病诊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卢文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究肾血管性高血压病早期诊断的检查方法,并研究16层螺旋CT动脉造影技术对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肾血管性高血压病患者19例,综合分析患者的血压水平、家族遗传病史,采用16层螺旋CT动脉造... 目的探究肾血管性高血压病早期诊断的检查方法,并研究16层螺旋CT动脉造影技术对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肾血管性高血压病患者19例,综合分析患者的血压水平、家族遗传病史,采用16层螺旋CT动脉造影对疑似病例进行检查,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 19例患者经过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检查后,肾血管正常者6例,13例显示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其中,起始段狭窄9例,肾动脉中端狭窄4例;轻度狭窄2例,中度狭窄4例,重度狭窄6例,血管闭塞1例;局限性狭窄10例,全程性狭窄3例。结论 16层螺旋CT动脉造影能清晰的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分支狭窄程度及范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血管性高血压 螺旋CT动脉造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肾动脉狭窄
下载PDF
头颅CT在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卢文彬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4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头颅CT在早期诊断小儿脑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已明确的50例脑瘫患儿进行X线及西门子牌螺旋CT扫描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异常检出率。结果 CT检查脑内有异常表现的38例,阳性率为76%,明显高于X线检测出的12%。CT检... 目的探讨头颅CT在早期诊断小儿脑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已明确的50例脑瘫患儿进行X线及西门子牌螺旋CT扫描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异常检出率。结果 CT检查脑内有异常表现的38例,阳性率为76%,明显高于X线检测出的12%。CT检测在各年龄段及各个分型中的检出率均比X线要高得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检测中年龄越小的,异常率就越高。结论头颅CT的检查对于小儿脑瘫能帮助早期发现其脑内病变,且其检出率高,对小儿脑瘫早期诊断及进行及时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CT 小儿脑瘫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腮腺混合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卢文彬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腮腺混合瘤定位和定性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各类腮腺肿瘤的诊断指征,从而指导临床医师制订正确手术方案。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确诊的32例不同性质的腮腺肿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腮腺混合瘤定位和定性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各类腮腺肿瘤的诊断指征,从而指导临床医师制订正确手术方案。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确诊的32例不同性质的腮腺肿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CT呈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者20例,手术证实为良性混合瘤;CT呈分叶、密度不均匀且内有囊性密度影、边缘较清晰者8例;CT呈分叶状或圆形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轮廓不清者4例,均为恶性肿瘤。结论:腮腺混合瘤CT特点表现为边缘清楚、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匀,其中表现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边缘清晰者为良性,而病灶呈分叶状、或圆形密度不均匀、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模糊、轮廓不清者为恶性。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目前检查腮腺混合瘤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混合瘤 回顾分析 C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卢文彬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6期2118-2120,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5月我院46例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螺旋CT在该组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46例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肿瘤患者...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5月我院46例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螺旋CT在该组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46例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28例。其中间叶组织来源26例,10例为良性,16例为恶性;神经组织来源13例,5例为良性,8例为恶性;淋巴组织来源5例,2例为良性,3例为恶性;生殖细胞来源1例,为良性;不明来源1例,为恶性。(2)螺旋CT准确定位38例,定位准确率为82.6%;定性正确29例,正确率为63.0%。结论:将螺旋CT应用于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肿瘤的鉴别及诊断之中,在定位和定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 临床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