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根天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宇清 《书画世界》 2017年第6期11-13,共3页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从1922年成立至1938年结束,走过了17年的风雨历程。这所公立的美术学校是华南地区第一个公立美术学校,聘请留洋归国的老师,传播西画,用当时西方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方式培育了许多重要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作为学校的...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从1922年成立至1938年结束,走过了17年的风雨历程。这所公立的美术学校是华南地区第一个公立美术学校,聘请留洋归国的老师,传播西画,用当时西方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方式培育了许多重要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作为学校的奠基人和校长,胡根天披荆斩棘,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根天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
下载PDF
1930年代中期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国画系的教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善怡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86,共13页
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美术教育史中,中国南方第一所公立美术学校——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以下简称"市美")的创立,无疑为这一事业的开启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画教学方面,该校国画系长期作为广东国画研究会的主阵地,而伴随着1... 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美术教育史中,中国南方第一所公立美术学校——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以下简称"市美")的创立,无疑为这一事业的开启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画教学方面,该校国画系长期作为广东国画研究会的主阵地,而伴随着1930年代中期岭南画派成员的加盟,形成了两大绘画群体共同执教的局面。岭南画派成员所践行的折衷技法和观念—一通过他们留学日本的亲身经验,开始在这所南方艺术学府发生影响力,它与国画研究会原有的教学思想、表现语言之间产生的碰撞与交融,在市美国画系有着一段并存共生的时期,并进而对中国画教学产生了一定效果。目前涉及20世纪前期市美以至市美国画系教学的研究仍被忽略,尤其是两派共存共生的这段早期教育史尚无深入研究,本文就此现象展开学术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美国画系 公立美术教育 岭南画派 广东国画研究会 课徒稿
原文传递
亚洲文化共同体的策展意识
3
作者 张芬 《收藏.拍卖》 2013年第8期30-31,共2页
今年的9月11日至13日,广州将迎来首届“亚洲美术策展人沦坛”。本次论坛的议题围绕“亚洲意识与亚洲经验”,将邀请国内(含港、澳、台)约25位策展人和美术馆馆长,及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各国的33位资深策展人、美术馆馆长... 今年的9月11日至13日,广州将迎来首届“亚洲美术策展人沦坛”。本次论坛的议题围绕“亚洲意识与亚洲经验”,将邀请国内(含港、澳、台)约25位策展人和美术馆馆长,及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各国的33位资深策展人、美术馆馆长,连同来自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15位重要美术馆的欧美策展人齐聚广东美术馆进行对话,为寻求一个超越政治、经济之外的“文化共同体”的长期合作框架做学术性的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意识 文化共同体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广东美术馆 策展人 合作框架 新加坡 大都会
原文传递
物性与观念——新物志:中国当代陶瓷作品展的学术指向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婉君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49,共4页
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整体变革,使得立足传统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成为这一巨大转型的组成部分。过去我们在考察中国艺术在20世纪以来的形态变化和观念更新时,往往习惯于聚焦国、油、版、雕等学科或门类,对此之外艺术门类的关注与梳理往往存... 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整体变革,使得立足传统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成为这一巨大转型的组成部分。过去我们在考察中国艺术在20世纪以来的形态变化和观念更新时,往往习惯于聚焦国、油、版、雕等学科或门类,对此之外艺术门类的关注与梳理往往存在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 作品展 指向 学术 陶瓷 物性 20世纪 中国社会
原文传递
重新书写20世纪艺术史中的赖少其——“大道之道:赖少其百年诞辰作品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赵婉君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58,共7页
2015年适逢赖少其诞辰100周年,广东美术馆倾全馆之力举办“大道之道——赖少其百年诞辰作品展”,沿时间轴倒叙地展示了赖少其各个时期的艺术创作和文艺主张,多维度、有重点地梳理了赖少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极富魅力的人生历程。
关键词 百年诞辰 赖少其 作品展 研讨会综述 20世纪 大道 艺术史 诞辰100周年
原文传递
艺术的科技与科技的艺术——第六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主题展的分析视角
6
作者 吕子华 《艺术管理(中英文)》 2021年第2期64-69,共6页
从艺术与科技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面向分析第六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在宏观的时空维度下重新审视展览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 艺术 科技 数字化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重读钟增亚——钟增亚人物画的语言探索
7
作者 赵婉君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4-60,共7页
20世纪初,康有为和陈独秀倡导以西方写实方法改造中国画,将写实主义提升到强国思潮和先进文化的高度。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力图通过改革中国画而获得发展。刘海粟、徐悲鸿等积极投身中国现代美术教... 20世纪初,康有为和陈独秀倡导以西方写实方法改造中国画,将写实主义提升到强国思潮和先进文化的高度。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力图通过改革中国画而获得发展。刘海粟、徐悲鸿等积极投身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建设,引进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方法,努力引导中国水墨画走向“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画 “为人生而艺术” 语言 重读 现代美术教育 写实方法 西方美术 新文化运动
原文传递
临界点上的探寻与游走:方力钧的陶瓷世界
8
作者 赵婉君 《艺术当代》 2022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本文探讨了当代艺术家方力钧陶瓷创作的渊源和其陶瓷作品的四大特点:以自身的问题意识为前提,构成对传统陶瓷艺术的反思;基于观念和对陶瓷本体语言的关注,不断革新制陶的工艺细节;强调陶瓷创作的过程性价值,将其视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探讨了当代艺术家方力钧陶瓷创作的渊源和其陶瓷作品的四大特点:以自身的问题意识为前提,构成对传统陶瓷艺术的反思;基于观念和对陶瓷本体语言的关注,不断革新制陶的工艺细节;强调陶瓷创作的过程性价值,将其视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最终结果的呈现;强调关系的重新构建,包括艺术家与陶瓷媒介的关系,观者与艺术作品的关系以及陶瓷本身的内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力钧 陶瓷 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