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
1
作者 李妙嫦 林俏明 梁玉婵 《系统医学》 2023年第6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 myelitis optical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水平及同患者临床特征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50例NMOSD患者...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 myelitis optical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水平及同患者临床特征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50例NMOSD患者纳入NMOSD组,选取同期50名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CysC水平、脑脊液白细胞数以及脑脊液蛋白;针对NMOSD组根据临床特征分成不同亚组,对比血清CysC测定结果;分析血清CysC水平与AQP4抗体滴度、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含量、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NMOSD组血清CysC为(0.42±0.08)mg/L低于对照组(0.81±0.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66,P<0.05);AQP4-IgG高滴度组CysC水平低于低滴度组,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组血清CysC水平低于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组,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组CysC水平低于脑脊液蛋白含量正常组,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5分组血清CysC水平低于EDSS<5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水平与AQP4抗体滴度、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含量呈负相关(P<0.05),与EDS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NMOSD患者血清CysC水平降低,血清CysC水平同患者AQP4抗体滴度、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含量、神经功能预后等临床特征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血清胱抑素C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莫俊宁 黄燕 周伟坤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0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使用激素、B族维生素、针灸理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采用House-Brackmam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使用激素、B族维生素、针灸理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采用House-Brackmam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及临床疗效指标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0%,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30%,总有效率9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鼠神经生长因子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神经肌肉治疗仪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金兰 吴振梅 +2 位作者 梁玉珍 陈业敏 郑秋媚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4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治疗仪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3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科收治的3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偏瘫...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治疗仪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3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科收治的3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于入院时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治疗仪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神经功能恢复和再生功能,促进患肢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加快患肢的康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提高其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治疗仪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伴其他自身免疫相关抗体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妙嫦 李蕊 +3 位作者 杨渝 卢婷婷 邱伟 王玉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4-799,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伴与不伴其他自身免疫相关抗体阳性[排除水通道蛋白4(A(QP4)-IgG]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的临床特点。方法共90例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确诊的NMOSDs患者符合入组条件,记录首发症状、首次诊断、单相或多相病程、共病... 目的对比分析伴与不伴其他自身免疫相关抗体阳性[排除水通道蛋白4(A(QP4)-IgG]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的临床特点。方法共90例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确诊的NMOSDs患者符合入组条件,记录首发症状、首次诊断、单相或多相病程、共病情况、首次发病时峰值和入组时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治疗方案、年复发率(ARR);实验室测定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以及多种血清自身免疫相关抗体;头部和全脊椎MRI观察病灶部位、分布范围和脊髓病灶长度。结果90例患者中34例(37.78%)伴血清自身免疫相关抗体阳性(阳性组),并且以抗核抗体(19例占55.88%)、干燥综合征A型抗体(13例占38.2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12例占35.29%)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0例占29.41%)阳性为主;其余56例(62.22%)不伴自身免疫相关抗体阳性(阴性组)。两组均以视神经炎[52.94%(18/34)对58.93%(33/56)]、脑部症状[26.47%(9/34)对17.86%(10/56)]和脊髓炎[14.71%(5/34)对21.43%(12/56)]为主要首发症状(Fisher确切概率法:P=0.504),首次诊断(χ2=1.634,P=0.201)、单相或多相病程(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共病情况(χ2=1.275,P=0.302)、首次发病时峰值(Z=-0.747,P=0.455)和入组时(Z=-0.379,P=0.705)EDSS评分,以及治疗方案(χ2=0.662,P=0.416)和年复发率(Z=-0.370,P=0.7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脑脊液白细胞计数(Z=-1.163,P=0.245)和蛋白定量(Z=-0.340,P=0.734)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MRI显示68例(75.56%)有颅内病灶[阳性组28例(82.35%)、阴性组40例(71.43%)],主要位于顶叶、额叶和侧脑室;62例(68.89%)存在脊髓病灶[阳性组21例(61.76%)、阴性组41例(73.21%)],均以颈髓和胸髓病灶以及中节段病灶为主;两组颅内病灶分布范围(χ2=1.367,P=0.242),以及脊髓病灶分布范围(χ2=1.294,P=0.255)和病变长度(Z=-0.647,P=0.5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与不伴其他自身免疫相关抗体阳性的NMOSDs患者在首发症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MRI病灶分布特征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自身免疫相关抗体在NMOSDs患者临床特征方面的价值尚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非MeSH词) 自身抗体 血清学 脑脊髓液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甲鈷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邱可文 李又佳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7期1161-1162,共2页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临床上的50例患者,对其中的30例使用甲钴安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为治疗组,另外20例一般治疗为对照组,观察4周为1个疗程。结果:2维病例在痊愈率、显效率、疼痛...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临床上的50例患者,对其中的30例使用甲钴安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为治疗组,另外20例一般治疗为对照组,观察4周为1个疗程。结果:2维病例在痊愈率、显效率、疼痛消失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甲钴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鈷胺 卡马西平 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下载PDF
巴曲酶治疗脑梗死血浆纤维蛋白原动态变化——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钟志耕 李又佳 +3 位作者 黄燕 古志辉 林本 李福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93-1795,共3页
目的:研究降纤药巴曲酶治疗脑梗死患者时其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方法:超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00例被随机入组到巴曲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观察用药前及巴曲酶治疗后第3、5、7天血浆FIB定量、不良反应... 目的:研究降纤药巴曲酶治疗脑梗死患者时其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方法:超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00例被随机入组到巴曲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观察用药前及巴曲酶治疗后第3、5、7天血浆FIB定量、不良反应和第2、7、14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FIB无区别;治疗后第3、5、7天,巴曲酶组较对照组FIB下降明显(1.89±1.23vs3.72±1.05,1.49±0.92vs3.69±1.03,2.66±1.25vs3.90±1.26,P<0.0005)。两组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巴曲酶组颅外出血率较对照组高(22.0%vs6.0%,P=0.021)。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vs2.0%,P=1.00)。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巴曲酶降能低脑梗死患者血浆FIB,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巴曲酶 纤维蛋白原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介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周伟坤 黄根林 +3 位作者 邓欣欣 莫俊宁 林培坚 李福祥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extracranial carotid stenostic,ECS)患者血管介入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择期行血管介入术的82例EC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治疗的联合组(41例)和术后接受...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extracranial carotid stenostic,ECS)患者血管介入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择期行血管介入术的82例EC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治疗的联合组(41例)和术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对照组(41例),比较2组术后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组手术支架植入成功率均为100%,2组术后3个月头颈CT血管造影均未发现再狭窄;2组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数量和面积均显著下降(P<0.05);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评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上升(P<0.05),且联合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均显著下降(P<0.05),而联合组各血小板活化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改善行血管介入术ECS患者的预后,改善血脂水平、神经功能缺损和认识功能,控制血小板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介入治疗 阿托伐他汀 氯吡格雷
下载PDF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万勇 徐安定 +5 位作者 祁风 黄燕 余科 李又佳 谭泽锋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58-662,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开放研究。起病48 h内入院的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TIA患者,随机分为负荷... 目的初步评价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开放研究。起病48 h内入院的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TIA患者,随机分为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组(首剂300 mg,之后75 mg·d-1)、标准剂量氯吡格雷组(75 mg·d-1),连用28 d。主要疗效指标:7 d内卒中进展或复发;主要安全指标:危及生命出血。结果3个研究中心共收集71例患者。与常规剂量组相比,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组7 d内卒中进展或复发相对危险度下降(RRR)55.8%(95%CI:-14.2%~82.9%),3个月时死亡或依赖RRR 35.2%(95%CI:-39.2%~69.8%),4周时有效率、3个月时良好预后率均显示负荷剂量组优于常规剂量组的优势。但所有比较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TIA有优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的趋势,未发现安全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氯吡格雷 负荷剂量
下载PDF
不同浓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疗效观察: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交叉设计临床试验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又佳 付耀高 +5 位作者 钟志耕 丁琼 李泽锋 祝晓忠 黄燕 殷万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06-511,共6页
研究背景目前有关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注射浓度的各项研究报道不尽相同,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亦差异较大,且很少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本研究拟评价两种不同浓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所... 研究背景目前有关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注射浓度的各项研究报道不尽相同,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亦差异较大,且很少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本研究拟评价两种不同浓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所医疗单位共80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随机以高浓度(50 U/ml)和低浓度(25 U/ml)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复发后采取高、低浓度交叉再注射,分析两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种Α型肉毒毒素浓度治疗偏侧面肌痉挛均有效(P=0.000)。不同治疗顺序疗效及药物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浓度组疗效持续时间更长(P=0.000);治疗后8天至3个月两组Cohen分级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3),治疗4、5个月时两组Cohen分级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时,两组Cohen分级下降值相近(P=0.515)。治疗期间高浓度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低浓度组(P=0.000),且持续时间更长(P=0.000);但两组总体不良反应程度轻微,不经特殊处理均可自愈,无一例出现药物过敏或全身性中毒反应。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偏侧面肌痉挛安全有效,高浓度重复注射间隔时间更长,患者针刺疼痛感降低,经济负担减轻,但药物不良反应相对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类 痉挛 面部肌肉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血清MMP-9和BDNF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预后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又佳 韩小妍 +5 位作者 黄燕 罗宋宝 黄根林 黄惠琴 陈莹 吴振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5期69-72,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和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确诊为ACI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患者42例为研究组,选择...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和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确诊为ACI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患者42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40名为对照组。研究组检测入院第1天(T1)、第2天(T2)及第5天(T5)的血清MMP-9和BDNF水平,对照组检测体检时血清MMP-9和BDNF水平。研究组进行3个月随访研究。按预后情况将研究组分为预后良好组24例和预后不良组18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MMP-9和BDNF水平。结果T1时间点,研究组血清MMP-9和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预后进行分组,对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MMP-9水平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组间和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T5时间点,预后不良组MMP-9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BDNF水平进行分析,两组时间点和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预后良好组T2时间点BDNF水平高于T1时间点,T5时间点BDNF水平高于T2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T2时间点和T5时间点BDNF水平均低于T1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MP-9和BDNF的变化与ACI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在发病最初期,BDNF水平高提示预后可能不佳,在治疗数日后,MMP-9高水平、BDNF水平降低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急性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两种浓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又佳 黄燕 +2 位作者 古志辉 胡铭 潘小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2-644,共3页
目的:评估两种浓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例偏侧面肌痉挛随机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分别采用50U/ml和25U/ml浓度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浓度治疗均有效,3... 目的:评估两种浓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例偏侧面肌痉挛随机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分别采用50U/ml和25U/ml浓度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浓度治疗均有效,3个月内Cohen评分值在高浓度组下降2.25±0.55,低浓度组下降2.20±0.62,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F=0.36,P=0.556)。高浓度组(2.40±1.39)d起效,低浓度组(2.25±1.21)d起效,起效时间两组无差异(F=0.72,P=0.408),而高浓度组比低浓度组疗效持续时间更长。两组均无过敏和全身中毒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浓度组75%,低浓度组20%,高浓度组大于低浓度组(P<0.0005)。不良反应持续时间高浓度组(5.67±1.49)周,低浓度组(3.50±0.58)周,高浓度组不良反应持续更长(P=0.014)。两组不良反应均未做特殊处理,较短时间内自行消失。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疗效肯定,高低两种浓度各有优缺点,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 浓度 偏侧面肌痉挛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2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钟志耕 梁可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51-252,共2页
目的:评价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7例VD患者分成2组,2组均予相同常规治疗;但治疗组29例加口服石杉碱甲治疗(100μg,每天3次),连续12周,按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及日常生... 目的:评价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7例VD患者分成2组,2组均予相同常规治疗;但治疗组29例加口服石杉碱甲治疗(100μg,每天3次),连续12周,按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及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轻度、中度患者记忆、认知和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患者疗效较差。结论:石杉碱甲可有效改善VaD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治疗 血管性痴呆 认知障碍 胆碱酯酶抑制剂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少辉 肖湛 +1 位作者 苏斌儒 李福祥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48-448,共1页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区 脑梗死 颅内动脉 血流速度 脑血管病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本 伍爱民 +3 位作者 罗炽权 陆正齐 伍锦泉 陈玉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7期36-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脑梗死组)2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选取同期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无并发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分析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的原因...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脑梗死组)2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选取同期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无并发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分析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的原因。结果脑梗死组纤维蛋白原增高、高脂血症、血小板增高以及水肿的病例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蛋白血症、高血压的病例数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的血清学检验结果比较,脑梗死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ol和TG脑梗死组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脂类代谢和蛋白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肾病综合征所导致的水肿、高纤维蛋白原、高脂血症、血小板增高、高D-二聚体、低蛋白血症和高血压可能是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脑梗死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超早期活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与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金兰 陈莹 +4 位作者 吴振梅 张超萍 陈东梅 丘燕娇 刘斌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19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活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与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内动脉系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锻炼,于卒中24 h后进行离床活动;观... 目的探讨超早期活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与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内动脉系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锻炼,于卒中24 h后进行离床活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卒中24 h内进行超早期离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4 d、干预3个月后的日常活动能力、自我效能感和抑郁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14 d、3个月后生存活动能力、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早期活动能够提升急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自理能力,减轻抑郁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超早期活动 自我效能 卒中后抑郁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又佳 黄燕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9-471,共3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43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急性期对血压的干预与否分为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91例);两组在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入院次日起及第7 d起给予降压治疗。记录两组患...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43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急性期对血压的干预与否分为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91例);两组在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入院次日起及第7 d起给予降压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入院14 d内的每日血压变化,入院第1、2、7、14 d给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入院第7、14 d给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两组入院7及14 d心脑血管事件再发生率及近期预后。结果干预组入院第6 d时、对照组第14 d时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入院14 d时干预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入院7、14 d内心脑血管事件再发率明显降低(均P<0.05);入院14 d内死亡/残疾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合理降压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降压治疗 近期预后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本 罗炽权 陈海兰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6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首发脑梗死口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的患者进行总结分析,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首发脑梗死口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的患者进行总结分析,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血脂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梗死 再发脑梗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康复训练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根林 黄燕 李又佳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7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康复训练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6例),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同时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康复训练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6例),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同时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者连续2个月接受治疗,比较DVT发生率、下肢临床症状及D-二聚体,P-选择素水平。结果对照组DVT发生率43.8%,治疗组为6.3%,两组DVT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组疼痛、肿胀及皮肤颜色改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D-二聚体,P-选择素水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康复训练 深静脉血栓 脑卒中 预防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与急性期脑梗死灶周围侧支循环建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莫俊宁 黄燕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2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与急性期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间本院收治符合入组标准的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磁共振脑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结果,分成脑侧...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与急性期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间本院收治符合入组标准的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磁共振脑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结果,分成脑侧支循环建立组与脑灌注不足组,其中脑灌注不足组又分成尤瑞克林干预组与非尤瑞克林干预组。三组治疗第1天和第10天分别查血管生成素-1水平。结果 1治疗第1天与第10天比较:脑侧支循环建立组和尤瑞克林干预组血管生成素-1各自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非尤瑞克林干预组组内差异无显著性(P>0.05)。2治疗第1天脑侧支循环建立组和灌注不足组血管生成素-1组间比较,尤瑞克林干预组与非尤瑞克林干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治疗第10天尤瑞克林干预组与非尤瑞克林干预组血管生成素-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治疗第1天与第10天血管生成素-1水平增幅组间比较,尤瑞克林干预组与非尤瑞克林干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5治疗第1天血管生成素-1水平与磁共振PWI参数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 CBV)、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均无相关性。结论暂未发现血管生成素-1与脑侧支循环建立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急性期脑梗死灶 侧支循环
下载PDF
康复训练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根林 黄燕 李又佳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0期167-169,176,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PSD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两组患者连续8...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PSD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两组患者连续8周接受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HAMD及ADL评分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HAMD及ADL评分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可有效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脑卒中后抑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