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萃 李红枝 +1 位作者 刘晓波 葛如意 《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第6期554-556,共3页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药院校必不可少的基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免疫学课堂教学尝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微生物学的课堂教学。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获得了初步的成效。文章对小组合作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药院校必不可少的基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免疫学课堂教学尝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微生物学的课堂教学。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获得了初步的成效。文章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设计与实施方法、期末与总评成绩分析结果以及初步体会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免疫学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技能考核方法的改革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萃 张菊艳 +1 位作者 袁保红 刘晓波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第7期78-79,共2页
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考核实践,探讨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方法,为更好的培养与达到基础医学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及成绩评价,真正体现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以学生为本,主动学习及终身学习的理念。
关键词 临床医学 微生物学技能 考核评价
下载PDF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病毒学各论教学中的尝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萃 陈玉琼 +2 位作者 朱福鸿 李红枝 刘晓波 《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第10期906-908,共3页
病毒学是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文章总结了两班小组合作学习病毒学各论的得分情况以及各班级讲授中的优缺点分析;同时对相关学习内容的课堂作... 病毒学是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文章总结了两班小组合作学习病毒学各论的得分情况以及各班级讲授中的优缺点分析;同时对相关学习内容的课堂作业进行了统计比较;最后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利弊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为今后在教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学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3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朱福鸿 张萃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4-957,共4页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 TRPC)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许多阳离子如钙离子、钾离子及钠离子等细胞内流、外流调控均受其影响。该类通道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各组织细胞中。瞬...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 TRPC)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许多阳离子如钙离子、钾离子及钠离子等细胞内流、外流调控均受其影响。该类通道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各组织细胞中。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3( TRPC3)是一种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它在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系统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其与疾病的关系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在介绍TRPC3分子的基础上,综述了TRPC3与多种疾病发展的密切关系及其机制,旨在为今后的TRPC3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系统疾病 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 RECEPTOR CHANNEL 组织细胞 哺乳动物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一种HCV靶向性M1GS核酶的构建及其体外活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文军 刘碧瑜 +3 位作者 周玉珍 林桂先 张欣 李红枝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构建对HCV基因组具有特异切割作用的新型靶向性核酶-M1GS。方法针对HCV基因组的保守区(5′UTR)设计并合成一段引导序列,通过PCR扩增直接将该引导序列连接于大肠杆菌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亚基(M1 RNA)的3′末端,从而构建一类靶向性M... 目的构建对HCV基因组具有特异切割作用的新型靶向性核酶-M1GS。方法针对HCV基因组的保守区(5′UTR)设计并合成一段引导序列,通过PCR扩增直接将该引导序列连接于大肠杆菌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亚基(M1 RNA)的3′末端,从而构建一类靶向性M1GS核酶。结果体外切割实验表明,所构建的核酶(M1GS-HCV/C67)对HCV5′UTR具有明显的切割作用,切割的位点在靶序列67~68 nt之间,属于特异性切割。结论构建了一种对HCV5′UTR具有靶向切割活性的M1GS核酶,为胞内反义效应及动物模型内抗病毒效应的评价提供了实验材料,为新型抗HCV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5′非编码区 核糖核酸酶P 靶向切割
下载PDF
HCV5'UTR靶向性人工M1GS核酶的胞内抗病毒活性
6
作者 张文军 黄志文 +2 位作者 李喜芳 张成成 刘映乐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86-991,共6页
目的基于大肠埃希菌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性RNA亚基(M1 RNA),人工构建一种抗丙肝病毒(HCV)的新型靶向性核酶,并进一步鉴定其胞外靶向切割活性及胞内抗病毒作用。方法首先采用计算机软件对HCV基因组保守区———5'非翻译区(5'UTR)... 目的基于大肠埃希菌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性RNA亚基(M1 RNA),人工构建一种抗丙肝病毒(HCV)的新型靶向性核酶,并进一步鉴定其胞外靶向切割活性及胞内抗病毒作用。方法首先采用计算机软件对HCV基因组保守区———5'非翻译区(5'UTR)的序列与结构进行分析,以确定候选靶位。针对靶位的侧翼序列,设计与之互补的引导序列(GS),然后通过PCR将其共价连接至M1 RNA的3'末端,从而构建靶向性的M1GS核酶。结果针对HCV 5'UTR第67位的胞嘧啶成功构建了一种M1GS核酶———M1GS-HCV/C67。该人工核酶不仅在体外可对靶RNA片段产生特异性切割,在HCV感染的宿主细胞内也能够显著抑制HCV核心蛋白的表达(P<0.05),并使上清液HCV RNA的拷贝数减少约800倍(P<0.01)。结论 M1GS-HCV/C67这种新型靶向性核酶具有良好的体外抗HCV活性,其成功构建为HCV感染的治疗研究提供了另一种潜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1GS核酶 丙型肝炎病毒 5’非翻译区 抗病毒
下载PDF
人工靶向性M1GS核酶胞内抗HCV活性的研究
7
作者 罗桂飞 李喜芳 +1 位作者 黄志文 张文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5期17-18,共2页
目的构建对HCV基因组具有特异切割作用的新型靶向性核酶-M1GS。方法针对HCV基因组的保守区(5′UTR)设计并合成一段引导序列,通过PCR扩增直接将该引导序列连接于大肠杆菌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亚基(M1 RNA)的3′末端,从而构建一种靶向性M... 目的构建对HCV基因组具有特异切割作用的新型靶向性核酶-M1GS。方法针对HCV基因组的保守区(5′UTR)设计并合成一段引导序列,通过PCR扩增直接将该引导序列连接于大肠杆菌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亚基(M1 RNA)的3′末端,从而构建一种靶向性M1GS核酶。结果胞内切割实验表明,所构建的核酶(M1GS-HCV/C76)对HCV 5′UTR具有明显的切割作用,切割的位点在靶序列77~89 n t之间,属于特异性切割,具有胞内抗病毒活性。结论构建了一种对HCV 5′UTR具有靶向切割活性的M1GS核酶,且具有胞内抗病毒活性,为动物模型内抗病毒效应的评价提供了实验材料,为新型抗HCV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5′非编码区 核糖核酸酶P 靶向切割
下载PDF
IL-33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倪倩 胡世莲 尹辉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55-358,共4页
IL-33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活性的细胞因子,属于IL-1家族新成员,可作为核内定位分子发挥转录因子的作用,亦可作为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参与组织特异性免疫病理损伤.IL-33还被认为是细胞坏死后释放的一种“警报素”,在激... IL-33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活性的细胞因子,属于IL-1家族新成员,可作为核内定位分子发挥转录因子的作用,亦可作为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参与组织特异性免疫病理损伤.IL-33还被认为是细胞坏死后释放的一种“警报素”,在激发免疫系统引起组织损伤或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证实,IL-33通过与其受体ST2结合,活化胞内核转录因子(NF)-κB等信号通路,参与调节炎症反应、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3 ST2
原文传递
丙肝病毒核心基因靶向性M1GS核酶的体外抗病毒活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文军 李喜芳 +2 位作者 罗桂飞 黄志文 刘映乐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75-881,共7页
【目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原。目前临床HCV感染多采用干扰素联合病毒唑进行治疗,但其应答率低且感染易反复,探索新型抗HCV治疗策略与药物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大肠埃希菌来源... 【目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原。目前临床HCV感染多采用干扰素联合病毒唑进行治疗,但其应答率低且感染易反复,探索新型抗HCV治疗策略与药物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大肠埃希菌来源的核糖核酸酶P(RNase P),针对HCV核心基因的序列,设计一小段与之互补的外部引导序列(Guide Sequence,GS),通过PCR将其共价连接至大肠埃希菌RNase P催化性亚基(M1 RNA)的3'末端,从而构建一种靶向性的核酶——M1GS。【结果】构建的M1GS-HCV/C52核酶在体外可对靶RNA片段产生特异性切割;在HCV感染的Huh7.5.1细胞,该人工核酶也能够显著抑制HCV核心基因的表达,并使培养上清中HCV RNA的拷贝数减少约1500倍。【结论】本研究构建的M1GS-HCV/C52核酶具有显著的体外抗病毒活性,从而为HCV的治疗研究提供了一条潜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核心基因 M1GS核酶 抗病毒
原文传递
M1GS-HCV/C_(141)核酶的构建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测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喜芳 张文军 +2 位作者 黄志文 张成成 罗桂飞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86-1795,共10页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起慢性肝炎的重要病因之一,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目前临床HCV感染常采用干扰素联合病毒唑进行治疗,然而应答率不高且易反复。因此,探索新型抗HCV治疗策略及药物显得尤为迫切。针对HCV核心基因的序...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起慢性肝炎的重要病因之一,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目前临床HCV感染常采用干扰素联合病毒唑进行治疗,然而应答率不高且易反复。因此,探索新型抗HCV治疗策略及药物显得尤为迫切。针对HCV核心基因的序列,设计与之互补的引导序列(Guide Sequence,GS),通过PCR的方法将其共价连接于大肠杆菌核糖核酸酶P(RNase P)催化性亚基(M1 RNA)的3?末端,成功构建了一种靶向性M1GS核酶(M1GS-HCV/C141)。经体外切割试验、胞内反义效应及胞内毒性研究,结果表明:M1GS-HCV/C141核酶不仅能够在体外对靶RNA片段产生特异性切割,在HCV感染的Huh7.5.1细胞中,也能显著抑制病毒核心蛋白的表达,进而使HCV RNA的拷贝数减少约1 000倍。因此,文中构建的M1GS-HCV/C141核酶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抗HCV活性,这为HCV治疗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潜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核心基因 M1GS核酶 抗病毒
原文传递
TRPC3、TRPC6分子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邹琴 张萃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10-1716,共7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TRPC3、TRPC6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机制与TRPC3、TRPC6表达紧密相关。细胞内钙稳态失衡是形成高血压的主要因素,Ca2+浓度变化依赖于Ca2+跨膜转运、... 近年来,研究发现TRPC3、TRPC6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机制与TRPC3、TRPC6表达紧密相关。细胞内钙稳态失衡是形成高血压的主要因素,Ca2+浓度变化依赖于Ca2+跨膜转运、细胞内钙库释放以及再摄取Ca2+等过程的动态平衡,而TRPC3、TRPC6分子作为细胞膜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恰是参与这些过程的重要分子。该文针对TRPC3、TRPC6分子的表达在高血压形成中的作用以及二者对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影响进行综述,同时对西地那非等药物治疗高血压机制进行分析,旨在为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C3 TRPC6 高血压:Ca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