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程中改变体位法矫正枕后位效果浅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芹 黄雨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26-29,共4页
目的 对产程中指导产妇行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以矫正枕后位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取诊断为枕后位而无明显头盆不称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指导研究组产妇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纠正胎位;对照... 目的 对产程中指导产妇行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以矫正枕后位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取诊断为枕后位而无明显头盆不称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指导研究组产妇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纠正胎位;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法、产程进展及胎儿、新生儿情况。结果 研究组胎头转正率为91.79%(55/60),对照组胎头转正率为56.7%(34/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81,P=0.000)。研究组阴道分娩率为91.7%(5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33/60)。研究组剖宫产率为8.3%(5/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27/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625,P=0.000)。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潜伏期、活跃期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先露速度明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3,P=0.014)。研究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P=0.015);研究组阿氏评分4-7分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4,P=0.027)。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165.05±70.97)m L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220.00±124.89)m L(t=2.963,P=0.004)。结论 在产程中指导产妇采取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对纠正枕后位是有效的,可降低手术产率,提高产科的分娩质量,且方法简单,易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后位 侧俯卧位 分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