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季雨林林下灌木多样性及分布特征
1
作者 蓝校 林子湛 莫其锋 《乡村科技》 2023年第22期154-157,共4页
以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季雨林林下灌木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探究季雨林林下灌木群落的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阐明季雨林林下植被对群落稳定性和群落演替的重要性。结果如下:调查样地共有灌木41科79属118种,... 以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季雨林林下灌木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探究季雨林林下灌木群落的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阐明季雨林林下植被对群落稳定性和群落演替的重要性。结果如下:调查样地共有灌木41科79属118种,其中种数占优势的科为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壳斗科(Fagaceae)、茜草科(Rubi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调查区灌木的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热带性分布特征;调查区灌木的重要值大于5%的一共有20种,占调查样地灌木总种数的17.54%,涵盖9个科;多样性指数表明,位于不同坡向的灌木在群落中的地位和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季雨林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物种分布较为均匀,群落较为稳定,为季雨林群落稳定性和演替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季雨林 林下灌木 物种多样性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紫纹兜兰群落种间联结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潘发光 林喜珀 +3 位作者 顾惠怡 林春惠 李玉玲 易绮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60,共9页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内7个样方中紫纹兜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Lindl.) Stein]群落各层次的物种组成及优势种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方差比率、χ^(2)检验和种间关联度指数,研究了紫纹兜兰与其余主要草本...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内7个样方中紫纹兜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Lindl.) Stein]群落各层次的物种组成及优势种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方差比率、χ^(2)检验和种间关联度指数,研究了紫纹兜兰与其余主要草本植物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样方内共有维管植物48科78属94种。从各样方主要草本植物的种间总体关联性看,4个样方为显著正关联,2个样方为正关联,1个样方为负关联。在19个主要草本植物组成的171个种对中,131个种对的种间联结性不显著。在紫纹兜兰与其余主要草本植物组成的42个种对中,25个种对呈正关联,17个种对呈负关联。在部分样方中,紫纹兜兰与深绿卷柏(Selaginella doederleinii Hieron.)、中华薹草(Carex chinensis Retz.)、蔓九节(Psychotria serpens Linn.)、竹叶兰[Arundina graminifolia(D. Don) Hochr.]、高秆珍珠茅[Scleria terrestris(Linn.) Fass.]和石萝藦(Pentasachme caudatum Wall. ex Wight)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与大芒萁(Dicranopteris ampla Ching et Chiu)、蔓九节、黑莎草(Gahnia tristis Nees)和蚂蝗七(Chirita fimbrisepala Hand.-Mazz.)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综合分析认为,该自然保护区紫纹兜兰群落物种丰富,主要草本植物的种间总体关联性以正关联为主;紫纹兜兰与多数主要伴生草本植物的关联性不显著,且分布相对独立和随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纹兜兰 物种组成 方差比率 χ^(2)检验 种间联结
下载PDF
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林喜珀 黄钰辉 +4 位作者 陈永聚 郭乐东 徐翊 李召青 许秀玉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3期14-18,共5页
在不同季节对鹅凰嶂自然保护区不同地点(缓冲区和实验区)的不同位置(林内和林缘)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介于1 198~5 842个·cm^(-3)之间,在季节上表现为雨季>旱季,在空间上表现... 在不同季节对鹅凰嶂自然保护区不同地点(缓冲区和实验区)的不同位置(林内和林缘)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介于1 198~5 842个·cm^(-3)之间,在季节上表现为雨季>旱季,在空间上表现为缓冲区>实验区,林内>林缘。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相对湿度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林内/林缘位置对空气负离子浓度有显著影响,表明森林微环境对提供空气负离子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离子浓度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鹅凰嶂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热带北缘鹅凰嶂季雨林四种群落特征及成熟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悦 于耀泓 +5 位作者 吴妙兰 王艺颖 陶玉柱 林子湛 周庆 莫其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5-828,共14页
为分析我国热带北缘季雨林的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特征,该研究对广东阳春鹅凰嶂典型季雨林中4种(A、B、C、D)不同植物群落展开调查,对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等进行分析,判断成熟度差异,预测演替方向,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 为分析我国热带北缘季雨林的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特征,该研究对广东阳春鹅凰嶂典型季雨林中4种(A、B、C、D)不同植物群落展开调查,对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等进行分析,判断成熟度差异,预测演替方向,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4种群落林层单一,小径级木与下层木占主体地位,具有1~3种明显的优势树种。(2)Shannon-Wiener指数为2.72~3.74,Simpson指数为0.90~0.9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4~0.89,各群落多样性特征差异显著。(3)4种群落乔木胸径大小比数为0.49~0.51,角尺度为0.56~0.61,混交度为0.54~0.83,林分空间结构指数为60.57~71.44,林分空间结构距离为53.15~68.53。(4)综合群落基本特征、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特征的分析得出,各群落的成熟度排名为D>A>C>B。综上认为,4种群落都处于演替前期或中期,乔木个体胸径和树高发展空间较大;群落整体处于中庸生长状态,个体均呈轻微聚集分布,树种表现为中度、强度或极强度混交,空间结构与理想林分存在一定距离。随着成熟度的增加,4种群落都继续以阳性树种作为主要优势树种进行演替,并初步具备该区域地带性顶极群落的典型植被特征;季雨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提高,并向混交度增加、空间结构优化、稳定性增强的趋势演替。该研究结果为群落构建机制和森林结构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未来应对该区域加强监管与保护,同时应对该地区的植被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展开广泛监测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降雨量 演替 重要值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空间结构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利用策略分析
5
作者 徐翊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30期20-22,共3页
就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植物资源整体所占比例并不大,所以,如果想要充分开发我国的植物资源,做不到开源那么只能截流。在截流的过程中,对于植物资源进行保护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而我国现存的较为重要的植物资源目前大多分布在... 就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植物资源整体所占比例并不大,所以,如果想要充分开发我国的植物资源,做不到开源那么只能截流。在截流的过程中,对于植物资源进行保护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而我国现存的较为重要的植物资源目前大多分布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内部。因此,本文就在自然保护区内部开展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现行的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最后探究了自然保护区内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利用策略,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植物资源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鹅凰嶂季雨林土壤有机碳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 被引量:2
6
作者 于耀泓 刘悦 +5 位作者 王艺颖 何茜 周庆 林子湛 赵倩 莫其锋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9-147,共9页
为了解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剖面垂直分布规律,量化了广东鹅凰嶂季雨林不同空间位置的0~10、10~30、30~60和60~100 cm土层的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他理化因子。结果表明:鹅凰嶂季雨林土壤4个土... 为了解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剖面垂直分布规律,量化了广东鹅凰嶂季雨林不同空间位置的0~10、10~30、30~60和60~100 cm土层的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他理化因子。结果表明:鹅凰嶂季雨林土壤4个土层平均总有机碳含量为22.73 g·kg^(-1),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为2.96 g·kg^(-1)。0~10与10~30 cm土层土壤的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差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剖面表现的大小关系为:0~10 cm(30.60 g·kg^(-1))>10~30 cm(19.44 g·kg^(-1))>30~60 cm(16.31 g·kg^(-1))>60~100 cm(15.63 g·kg^(-1))。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大小关系为:0~10 cm(3.16 g·kg^(-1))>10~30 cm(2.34 g·kg^(-1))>30~60 cm(0.81 g·kg^(-1))>60~100 cm(0.40 g·kg^(-1)),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呈现随土层加深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优于0~30 cm土层的土壤。坡向和坡度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影响均不显著。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磷含量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影响极显著(P<0.01),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易氧化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揭示了土壤有机碳与易氧化有机碳存在不一样的空间横向分布规律,可为该区域准确估算森林土壤碳储量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凰嶂 土壤总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下载PDF
我国棱果花天然主要分布区叶片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斌 易礼江 +4 位作者 林子湛 陈新宇 廖焕琴 潘文 杨会肖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80,共8页
为了解棱果花(Barthea barthei)种质资源叶片表型的多样性,对棱果花6个种群的139株的叶片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棱果花种群间和个体间的叶片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为0.14~0.84,平均为0... 为了解棱果花(Barthea barthei)种质资源叶片表型的多样性,对棱果花6个种群的139株的叶片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棱果花种群间和个体间的叶片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为0.14~0.84,平均为0.32,说明棱果花叶片性状变异较大。叶面积、叶周长与叶长间的相关系数为0.75~0.99。叶片性状可提取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8%,其中叶片的面积、周长、宽度、长/宽和叶形是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139株棱果花分为6组,第Ⅰ组包含34株材料,第Ⅱ组7株,第Ⅲ组1株,第Ⅳ组15株,第Ⅴ组37株和第Ⅵ组45株,说明来自不同种群的棱果花植株分散在不同的组中,棱果花叶片表型与来源无显著关系。因此,棱果花叶片表型多样性丰富,其中种群间和单株间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可为棱果花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棱果花 种质资源 叶片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首冠藤的生态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玲 陈永聚 +3 位作者 任海 张倩媚 叶育石 简曙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8-534,共7页
通过样地调查,对首冠藤(Bauhinia corymbosa)的生态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首冠藤是阳生性藤本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照较好的山坡、疏林边缘或村旁;耐贫瘠,适宜生长的土壤为红壤和赤红壤。其平均光合速率为3.306μmol... 通过样地调查,对首冠藤(Bauhinia corymbosa)的生态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首冠藤是阳生性藤本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照较好的山坡、疏林边缘或村旁;耐贫瘠,适宜生长的土壤为红壤和赤红壤。其平均光合速率为3.306μmolm-2s-1,气孔导度为0.25molm-2s-1,蒸腾速率为4.10mmolm-2s-1。首冠藤对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较高,植株体内N、P、K、Ca、Na、Mg加权平均养分含量分别为1.11%、0.09%、0.56%、0.86%、0.21%、0.06%,其中叶片N含量最高,枝Na含量最高,根部P和Mg含量最高。首冠藤的生态生物学特征有利于其快速生长、攀附和适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冠藤 藤本植物 生态生物学特征 园林绿化 开发利用
下载PDF
6种热带、亚热带阔叶树种苗木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林喜珀 温小莹 +3 位作者 黄芳芳 甘先华 张卫强 黄钰辉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2期10-16,共7页
为了解不同珍贵树种在生长中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及利用特点,以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闽楠(Phoebe bournei)及檀香(Santalum ... 为了解不同珍贵树种在生长中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及利用特点,以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闽楠(Phoebe bournei)及檀香(Santalum album)等6种国家珍贵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苗木体内碳、氮、磷元素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树种间碳氮磷含量及C:N:P计量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叶片C:N比值(24.12~44.76)及C:P比值(208.82~573.34)普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分别为22.5和232),但与亚热带鼎湖山树种含量平均水平相当(分别为25.5和561);而叶片N:P比值(4.77~15.00)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比值为12.7),但低于鼎湖山森林平均水平(比值为22),表明苗木在培育过程中很可能存在N、P元素供给不足的情况,今后应注意加强施肥以促进苗木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亚热带 珍贵树种 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群落演替中光和土壤环境改变对植物光合色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永聚 林喜珀 +3 位作者 余荣鹏 林华友 王馨慧 刘楠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4期1-3,7,共4页
指出了植物体内光合色素的组成成分随着群落演替过程中光环境和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弱光条件下,植物体内的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增加,光合活性增强;强光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提高,光保护能力提... 指出了植物体内光合色素的组成成分随着群落演替过程中光环境和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弱光条件下,植物体内的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增加,光合活性增强;强光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提高,光保护能力提高。UV-B辐射的增强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土壤中缺少镁元素不利于叶绿素b的合成,缺少铁元素使各种光合色素含量均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增加,叶片失绿黄化。氮素是叶绿素的主要成分,在一定范围内对光合色素含量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色素 植物群落 演替
下载PDF
杜鹃红山茶种质资源表型变异和保存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喜珀 陈永聚 邓石婷 《中国林业产业》 2016年第7期146-147,共2页
杜鹃红山茶属于山茶科植物的一种,是原产广东省阳春市的珍稀濒危山茶原种,因其叶片和花朵形似杜鹃,由此得名。其花期全年,盛花期集中在5~11月,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山茶原种。本文以杜鹃红山茶为研究对象,对原产地现存野生单株的主... 杜鹃红山茶属于山茶科植物的一种,是原产广东省阳春市的珍稀濒危山茶原种,因其叶片和花朵形似杜鹃,由此得名。其花期全年,盛花期集中在5~11月,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山茶原种。本文以杜鹃红山茶为研究对象,对原产地现存野生单株的主要性状天然变异进行调查,运用SAS系统直接聚类分析法进行聚类,并运用扦插、嫁接等无性繁殖方式,对杜鹃红山茶进行引种栽培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红山茶 分类 扦插 嫁接
下载PDF
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区域珍稀植物调查与评价报告
12
作者 陈小龙 林喜珀 +1 位作者 黄国华 李湛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17期72-74,共3页
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活动将破坏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即阳春市国营河尾山林场范围内)和《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划分的生态严控区域内珍稀植物原生栖息环境,珍稀植物调查与评价报告,实现电站建设区域内华南栲、樟树... 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活动将破坏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即阳春市国营河尾山林场范围内)和《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划分的生态严控区域内珍稀植物原生栖息环境,珍稀植物调查与评价报告,实现电站建设区域内华南栲、樟树、粘木、酸竹、黑桫椤等珍稀植物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植物 植物调查 迁地保护 就地保护
下载PDF
广西柳州红花船闸工程陆生植被科学考察与影响评价
13
作者 陈永聚 丁小龙 林喜珀 《南方农业》 2016年第18期217-218,共2页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船闸工程生态环境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广西柳州红花船闸工程为例,对陆生植被科学考察与影响评价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船闸工程 陆生植被 科学考察 影响评价
下载PDF
极小种群植物猪血木的种群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8
14
作者 魏雪莹 叶育石 +3 位作者 林喜珀 崔煜文 曾飞燕 王发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36-1246,共11页
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是特产于中国的山茶科极危种,但目前对导致猪血木种群结构改变的原因缺少相关的调查及研究,保护策略不完善。该研究依据野外调查方法、编制标准生命表、存活曲线、致死力和寿命期望曲线,利用德氏多度分析... 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是特产于中国的山茶科极危种,但目前对导致猪血木种群结构改变的原因缺少相关的调查及研究,保护策略不完善。该研究依据野外调查方法、编制标准生命表、存活曲线、致死力和寿命期望曲线,利用德氏多度分析方法分析了广东省阳春市八甲镇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猪血木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动态,并与2007年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种群近10年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野生猪血木种群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和V′pi)均小于0,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种群结构属于衰退型,幼树数量丰富,但由于向小树发展过程受阻,种群无法及时更新补充。(2)存活曲线、致死力和寿命期待曲线一致显示在幼树、小树2级、中龄树2级这3个阶段,出现阻碍因素,影响种群的自然更新。(3)三甲镇猪血木幼苗减少了39.3%,八甲镇猪血木幼苗锐减了71.9%,三甲镇幼苗转化率较八甲镇低了近1/2。人为干扰是导致猪血木野生种群衰退的主要驱动因素,已实施的保护策略并不适合当前情况下的野生猪血木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血木 种群结构 存活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