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痛油在神经内科患者压疮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林胡英 《临床护理杂志》 2018年第6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破痛油在神经内科患者压疮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神经内科疾病伴压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压疮创面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探讨破痛油在神经内科患者压疮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神经内科疾病伴压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压疮创面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破痛油实施创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炎症因子指标、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疼痛、舒适度、睡眠质量、不良情绪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后CRP、IL-6、PCT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其创面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创面疼痛评分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舒适度评分均较护理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压疮患者创面护理中加用破痛油,可有效抑制患者创面炎性渗出,促使创面愈合速度加快,有利于缓解创面疼痛,提高舒适度,改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使患者更加满意于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护理 破痛油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邱观养 黄丹丹 +3 位作者 邓耀芳 吴泳 黄汉宁 崔明志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期532-533,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治疗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90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治疗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90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Barthl指数以及Fugl-Meyer积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患者的致残率,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神经节苷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黄丹丹 黄汉宁 +1 位作者 邓耀芳 吴泳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5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出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酯注射液40mg加入NS250ml静脉滴注,1次/d,21d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加入NS2...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出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酯注射液40mg加入NS250ml静脉滴注,1次/d,21d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加入NS250ml静脉滴注,疗程及用法同治疗组。结果采用治疗组基本治愈率(30.5%)、总有效率(84.2%),明显高于对照组基本治愈率(18.6%)、总有效率(65.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酯 急性脑梗死 治疗 分析
下载PDF
神经梅毒50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邓耀芳 崔明志 +4 位作者 黄国敏 邱观养 黄丹丹 黄汉宁 吴泳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3期63-64,共2页
目的对神经梅毒的临床主要特征和诊断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研究中,患者平均年龄为45.2岁,其中男性居多;其中间质型梅毒34例,实质型梅毒10例,无症状神经梅... 目的对神经梅毒的临床主要特征和诊断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研究中,患者平均年龄为45.2岁,其中男性居多;其中间质型梅毒34例,实质型梅毒10例,无症状神经梅毒6例。主要对患者进行血液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参考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分型;患者头部CT或MRI表现呈多样化,没有明显的特异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头痛头晕、偏瘫或行动障碍、记忆力下降、精神异常等。目前神经梅毒的诊断尚无明确的统一标准,临床诊断多将症状表现与脑脊液及血液检测结果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而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诊断 临床表现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黎才源 梁银婷 +1 位作者 李上华 吴学永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724-726,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9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9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0%,P<0.05),且两组的脑水肿量、脑出血量均显著减少,观察组脑水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但脑出血量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显著降低,但以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1);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减轻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促进脑神经功能及预后改善,临床应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醒脑静注射液 脑水肿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制剂治疗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一鸣 吴学永 黎才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15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制剂治疗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老年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胞磷胆碱治疗,观察组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制剂治疗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老年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胞磷胆碱治疗,观察组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制剂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BI指数、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和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环境适应能力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环境适应能力评分和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制剂治疗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老年人 鼠神经生产因子制剂 治疗结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托吡酯对神经性偏头痛患者神经元放电及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钊勇 萧云 万里飞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762-764,共3页
目的探讨托吡酯对神经性偏头痛患者神经元放电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普萘洛尔口服,试验组给予托吡酯口服。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 目的探讨托吡酯对神经性偏头痛患者神经元放电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普萘洛尔口服,试验组给予托吡酯口服。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8周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疼痛程度。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脑电图变化、颅底动脉血流流速、脑白质变性情况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α频率变慢、δ波增多及θ波增多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颅底动脉血流异常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能够改善神经性偏头痛患者疼痛症状,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且不影响脑血流,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吡酯 偏头痛 治疗结果
下载PDF
NIHSS评分结合CT血管成像对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预测作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儒钦 陈成志 +1 位作者 韦海生 张钊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12-16,共5页
目的 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CT血管成像(CTA)相结合方式进行临床诊断,评估该诊断方式对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以临床治疗后NI... 目的 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CT血管成像(CTA)相结合方式进行临床诊断,评估该诊断方式对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以临床治疗后NIHSS评分为评判标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4分, 52例)和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4分, 48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NIHSS评分以及CT血管成像显示阻塞情况,分析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率分别为(6.1±1.5)分、(2.4±0.5)分、(0.67±0.12),预后不良组分别为(11.8±2.3)分、(6.8±1.3)分、(0.46±0.19)。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均明显更低,神经功能恢复率明显较高(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基线NIHSS评分及CT血管成像显示血管阻塞占比明显偏低(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高、CT血管成像显示血管阻塞与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ROC分析可知,NIHSS评分结合CT血管成像模型预测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基线NIHSS评分模型和CT血管成像模型。结论 NIHSS评分结合CT血管成像对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预测能力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CT血管成像 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闭塞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丹丹 邓耀芳 +1 位作者 黄汉宁 邱观养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33-635,共3页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将1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联合治疗组45例,采用尿激酶20万u+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滴,每日2次,连5 d,同时低分子肝素钙0.4 ml腹部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 d,余治疗同对照组;...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将1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联合治疗组45例,采用尿激酶20万u+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滴,每日2次,连5 d,同时低分子肝素钙0.4 ml腹部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 d,余治疗同对照组;尿激酶组45例,采用尿激酶20万u+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滴,每日2次,连5天,余治疗同对照组;抗凝组45例,低分子肝素钙5000IU腹部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 d,余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45例,血栓通300 mg+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共14 d。结果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抗凝组和对照组P<0.01(91.1%、77.8%、68.9%),抗凝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均有明显的疗效,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肝素 低分子量
下载PDF
运动想象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丹丹 邓耀芳 +4 位作者 黄汉宁 黄雄 吴泳 邱观养 崔明志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8期1-2,6,共3页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5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入组,治疗组(A组)采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传统康复训练,对照组(B组)单纯采用传统康复训练。通过评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5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入组,治疗组(A组)采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传统康复训练,对照组(B组)单纯采用传统康复训练。通过评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疗效差异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优良率分别为76.0%和48.0%,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传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偏瘫患肢功能恢复效果较单纯传统康复训练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疗法 急性脑梗死 脑卒中 康复 偏瘫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邓耀芳 黄国敏 +3 位作者 黄丹丹 崔明志 黄汉宁 苏小钢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0期140-142,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帕金森病(PD)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浓度并进行对比,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帕金森病的风险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帕金森患者及15例健康人群血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帕金森病患者随... 目的通过检测帕金森病(PD)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浓度并进行对比,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帕金森病的风险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帕金森患者及15例健康人群血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组)及B组(常规治疗组)进行治疗,各30例,C组为健康人群,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帕金森病症状评分量表(UPDRS)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帕金森病患者(A组与B组)Hcy水平高于C组(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血清Hcy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UPDRS评分均有改善(均P<0.05),A组优于B组(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浆Hcy水平较健康人群增高,叶酸、VitB12辅助治疗可能对帕金森病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帕金森病
下载PDF
醒脑静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泳 梁雁 +1 位作者 黄丹丹 邓耀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4期83-84,87,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只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其他三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醒脑静治疗、奥拉西坦治疗、醒脑静联合奥...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只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其他三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醒脑静治疗、奥拉西坦治疗、醒脑静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治疗14 d后进行疗效判定,并比较四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74.0%,醒脑静组84.0%,奥拉西坦组86.0%,联合用药组96.0%,三组均高于对照组,而联合用药组最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四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联合用药组减少值最高,与醒脑静组及奥拉西坦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期脑出血,可促进血肿吸收及神经修复,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等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奥拉西坦 联合 脑出血 急性期
下载PDF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3
作者 梁雁 吴泳 梁汉周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5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奥拉西坦治疗、尼莫地平治疗、奥拉西坦和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治疗前后均运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法进行评价。结果 ...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奥拉西坦治疗、尼莫地平治疗、奥拉西坦和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治疗前后均运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法进行评价。结果 3周后奥拉西坦治疗组总有效率82.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尼莫地平治疗组,各组治疗前后MMSE积分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最高,MMSE积分的变化最明显,同时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奥拉西坦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药物之一,尼莫地平治疗对血管性痴呆也有一定的效果,两者联合使用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MMSE评分,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奥拉西坦 尼莫地平 联合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下载PDF
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万里飞 唐华文 +3 位作者 林巧文 李普华 黄波 梁汉周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5期244-245,共2页
目的研究影响成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各种有关因素。方法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中文版)对92例临床确诊的成年癫痫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评定,对可能影响癫痫患者QOL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QOLIE-31(中文版)评... 目的研究影响成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各种有关因素。方法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中文版)对92例临床确诊的成年癫痫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评定,对可能影响癫痫患者QOL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QOLIE-31(中文版)评分癫痫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癫痫组中不同性别、婚姻、用药情况、发作类型、病程的患者比较,性别、婚姻及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类型、用药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年癫痫患者QOL明显降低。发作类型、用药情况对QOL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生活质量 成年人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梁雁 吴泳 梁汉周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期41-42,72,共3页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方法选择150例发病在12~48h,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银杏达莫治疗组,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组;1个疗程后作疗效...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方法选择150例发病在12~48h,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银杏达莫治疗组,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组;1个疗程后作疗效判定。结果1个疗程后奥扎格雷钠组总有效率82.0%,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银杏达莫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亦有显著的变化。结论奥扎格雷钠能有效的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银杏达莫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 银杏达莫 缺血性脑卒中 联合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9
16
作者 林胡英 温建清 +2 位作者 张小玲 江志云 许火连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9期363-364,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脑卒中患者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10年脑卒中患者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并对2011年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总结预防感染对策。结果对留置尿管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目的调查分析脑卒中患者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10年脑卒中患者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并对2011年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总结预防感染对策。结果对留置尿管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少尿路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增加患者的舒适度。结论对留置尿管患者在导尿及护理过程中,抓住引起尿路感染的重点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导尿管 尿路感染 护理干预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FT_3、FT_4、TS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梁雁 吴泳 +3 位作者 伍秀宇 陈钢涛 梁汉周 黄丹丹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期64-66,70,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血清FT3、FT4、TSH水平,比较研究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预后患者的血清FT3、FT4、TSH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血清FT3、TS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NIHSS评分的增加,研究组的血清FT3水平呈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清FT3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816,P〈0.05)。预后良好组的血清FT3、TSH水平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血清FT3、FT4、TSH水平有利于患者病情和近期预后的判断,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血清游离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硫酸氢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8
作者 黄丹丹 邓耀芳 +1 位作者 黄汉宁 吴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预后。方法将9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1次/d,连用10d,同时低分子肝素钠0.5ml腹部皮下注射,2次/d,连用10d,其他除不用...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预后。方法将9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1次/d,连用10d,同时低分子肝素钠0.5ml腹部皮下注射,2次/d,连用10d,其他除不用肠溶阿司匹林外,余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45例,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血栓通250mg+NS 250ml静滴,1次/d,共10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均有明显控制病情发展作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使用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进展性 硫酸氢氯吡格雷 低分子肝素钠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泳 梁雁 +1 位作者 黄丹丹 黄国敏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8期4038-4040,共3页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入院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滴注一次(溶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滴注不超过30 mi...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入院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滴注一次(溶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滴注不超过30 min),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FDS)评分、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治疗后,溶栓组NFDS评分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天,溶栓组患者PT、TT、APTT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PT、TT、APTT与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溶栓组的FIB明显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治疗显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疗效
下载PDF
不同梗死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含量动态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雁 吴泳 +1 位作者 梁汉周 黄丹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1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入选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不同梗死面积分成大梗死、中梗死、小梗死、腔隙性梗死四组,其中大梗死组15例,中梗死组10例,小梗死组14例,腔隙性梗... 目的:观察不同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入选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不同梗死面积分成大梗死、中梗死、小梗死、腔隙性梗死四组,其中大梗死组15例,中梗死组10例,小梗死组14例,腔隙性梗死组61例。50例选自我院健康体检者,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1次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作为正常对照组。各观察组在发病48 h内测定初次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治疗到2周时复查一次,各组结果先与对照组比较,再相互比较。结果:四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初次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四组初次血浆D-二聚体含量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复查,大梗死、中梗死、小梗死、腔隙性梗死四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334.20±59.68)μg/L、(186.40±27.72)μg/L、(112.65±22.56)μg/L、(75.61±9.82)μg/L,均有下降(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升高,但不同梗死面积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到2周时四组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有下降并出现差异。这种变化有助于评价脑梗死进展及复发的风险,对急性脑梗死的抗栓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