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病害程度量化评价
1
作者 姚雪 赵凡 龙清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2,共11页
受多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广元千佛崖石窟病害发育普遍,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害种类调查与成因分析方面,对石窟病害程度的量化评价较少。本次研究以20座盛唐时期龛窟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病害调查方法明确病害种类,利用层... 受多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广元千佛崖石窟病害发育普遍,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害种类调查与成因分析方面,对石窟病害程度的量化评价较少。本次研究以20座盛唐时期龛窟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病害调查方法明确病害种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病害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确定15种常见病害在石窟劣化程度中的权重,量化表征拟研究对象的病害程度。结果显示,1)15种常见病害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结构性病害,另一类为非结构性病害,15种病害在石窟劣化过程中权重不同;2)20座盛唐龛窟中,4龛保存较好,11龛保存状况一般,3龛保存状态较差,2龛保存状态差,与实地调查结果相符。本次研究量化表征了15种现存病害的影响权重和20座龛窟的保存现状,有助于快速有效判断石窟病害程度的轻重缓急,为保护措施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广元千佛崖 病害程度 量化评价
下载PDF
广元千佛崖石窟石刻彩妆颜料的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贺翔 卜海军 +1 位作者 张宁 郭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67-972,共6页
四川省广元千佛崖石窟是四川境内最大的石窟寺和摩崖造像群,承载着古代社会的历史信息,对研究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意义重大。千佛崖石窟在自然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目前受到多种严重病害的侵蚀,亟待保护。为了获取石刻彩妆的成... 四川省广元千佛崖石窟是四川境内最大的石窟寺和摩崖造像群,承载着古代社会的历史信息,对研究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意义重大。千佛崖石窟在自然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目前受到多种严重病害的侵蚀,亟待保护。为了获取石刻彩妆的成分与工艺信息以支撑彩妆的保护工作,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剖面显微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方法,对广元千佛崖8处洞窟的已脱落彩妆颜料层样品进行了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鉴定出了铁红(Fe_(2)O_(3))、朱砂(HgS)、铅丹(Pb_(3)O_(4))、炭黑等颜料成分,以及铅白(PbSO_(4))、石膏(CaSO_(4)·2H_(2)O)、长石、二氧化硅等打底层和岩体的组分,验证了样品脱落的原因是岩体的劣化。剖面显微分析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表明,不同洞窟的彩妆制作工艺有区别,有的颜料直接施加在岩体表面,有的则在颜料层和岩体间有一层主要为硫酸铅的打底层;样品表面蓝绿色颜料的含量很少,仅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成功地识别出来,其鉴定结果为蓝铜矾[Cu_(4)SO_(4)(OH)_(6)·2H_(2)O]。蓝铜矾作为颜料使用的报道很少。由于其矿物含量较少但分布广泛,古代一般不将其分离出来单独使用,而人工合成的碱式硫酸铜类颜料布勒门绿(Bremen green)出现于18世纪—19世纪,如果有纯碱式硫酸铜单独使用的情况出现,就意味着有近现代重绘的可能性,将有助于彩绘类文物保存历史的判断。该研究不仅为千佛崖石刻彩妆的保护提供了依据,丰富了文化遗产中使用蓝铜矾颜料的案例,更对彩妆的保存历史研究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元千佛崖 拉曼光谱 彩妆颜料 蓝铜矾
下载PDF
广元千佛崖石窟石刻造像物理风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卜海军 张宁 郭宏 《中国文化遗产》 2018年第5期34-39,共6页
广元千佛崖石窟位于广元市城北5千米的嘉陵江东岸山崖上,是四川境内最大的石窟寺和摩崖石窟造像群。石窟因长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石刻造像各类风化病害极为严重。其中物理风化引起的岩石风化脱落、鳞片状起翘与剥落、片状剥离与脱落、... 广元千佛崖石窟位于广元市城北5千米的嘉陵江东岸山崖上,是四川境内最大的石窟寺和摩崖石窟造像群。石窟因长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石刻造像各类风化病害极为严重。其中物理风化引起的岩石风化脱落、鳞片状起翘与剥落、片状剥离与脱落、裂隙等病害对石窟造像长期保存与展示的影响最大。为了科学有效治理造像物理风化引起的各类病害,在造像岩石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石窟保存环境数据分析,研究了广元千佛崖石窟石刻造像物理风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石刻造像物理风化病害的治理,以及抢救性保护修复材料、工艺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元千佛崖 石刻造像 物理风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广元千佛崖石窟石刻造像化学风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宁 卜海军 郭宏 《中国文化遗产》 2018年第5期40-45,共6页
广元千佛崖石窟长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造像各类风化病害极为严重。其中化学风化引起的岩石粉化脱落、表面泛盐、孔洞状风化等病害影响了石窟造像的长期保存与展示。为了有效治理造像化学风化引起的病害,在总结国内外石质文物风化机理研... 广元千佛崖石窟长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造像各类风化病害极为严重。其中化学风化引起的岩石粉化脱落、表面泛盐、孔洞状风化等病害影响了石窟造像的长期保存与展示。为了有效治理造像化学风化引起的病害,在总结国内外石质文物风化机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广元千佛崖石刻造像风化产物的分析,结合石窟保存环境特征,研究了广元千佛崖石窟石刻造像化学风化的原因,以期为石刻造像化学风化引起病害的治理,以及抢救性保护修复材料、工艺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元千佛崖 石刻造像 化学风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广元千佛崖莲花洞彩绘颜料拉曼光谱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孙延忠 姜凯云 张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7-85,共9页
为了解广元千佛崖莲花洞造像的制作工艺与彩绘颜料成分,利用体视显微分析、金相显微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物相和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莲花洞造像彩绘直接绘制在岩石雕像表面,无底层。彩绘颜料分为多层,最多有三层,说... 为了解广元千佛崖莲花洞造像的制作工艺与彩绘颜料成分,利用体视显微分析、金相显微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物相和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莲花洞造像彩绘直接绘制在岩石雕像表面,无底层。彩绘颜料分为多层,最多有三层,说明历史上至少有两次重绘。红色颜料为赤铁矿、朱砂;蓝色颜料主要为青金石与石青;绿色颜料为石绿、碱式氯化铜;白色颜料为硫酸铅。同时也表明,拉曼光谱分析彩绘颜料成分组成简便、快速、对样品要求量小,对样品无损分析,符合文物材质分析的要求,并可得到准确的信息。造像彩绘制作材料及工艺的分析结果为莲花洞造像彩绘保护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洞 彩绘颜料 拉曼光谱
下载PDF
文物信息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四川广元千佛崖石窟文化遗产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宁 《四川档案》 2020年第4期43-46,共4页
1文物信息数字化概述传统的文物档案是用文字记录文物的来源、名称、用途、流传经过、尺寸、重量等信息。2000年前,我国博物馆开始推行藏品的数字化管理,就是将前述传统的文物档案内容录入电脑,并增加数码图像而已。近几年,由于新技术... 1文物信息数字化概述传统的文物档案是用文字记录文物的来源、名称、用途、流传经过、尺寸、重量等信息。2000年前,我国博物馆开始推行藏品的数字化管理,就是将前述传统的文物档案内容录入电脑,并增加数码图像而已。近几年,由于新技术在文物管理、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文物数字化管理的概念及方法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最突出的就是3D数据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文物博物馆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数字化 广元千佛崖 文物博物馆 石窟文化 数字化管理 数码图像 文物数字化 文物档案
下载PDF
千佛崖地藏研究
7
作者 侯苏倩 《海外文摘》 2017年第21期18-20,共3页
在千佛崖石窟造像中,地藏是持续时间较长、出现频率较高,因而影响也较大的题材之一。地藏最早出现于高宗、武则天时期,永徽二年(651)玄奘对《大方广十轮经》的重译,新译改名为《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武周时期受到武则天礼遇的于阗国沙... 在千佛崖石窟造像中,地藏是持续时间较长、出现频率较高,因而影响也较大的题材之一。地藏最早出现于高宗、武则天时期,永徽二年(651)玄奘对《大方广十轮经》的重译,新译改名为《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武周时期受到武则天礼遇的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对《地藏菩萨本愿经》进行翻译。主要集中在盛唐时期,一直延续到中唐。其形象皆为沙门形,即光头,身着袈裟,少数佩戴项饰。一般手持摩尼珠,个别执锡杖,有立式和舒相坐两种姿势。除单身造像外,还与其他造像形成多种组合形式,主要有地藏观音组合、地藏观音阿弥陀组合、地藏观音药师组合、地藏观音释迦组合、地藏观音三佛组合等。其数量之多和组合形式之丰富在全国各地现存石窟寺造像中尚属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佛崖 地藏 研究
下载PDF
千佛崖博物馆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8
作者 金万军 《休闲》 2020年第6期0295-0295,共1页
为了切实做好广元千佛崖石窟造像的保护工作,完整真实地记录和保存千佛崖彩塑壁画的遗产价值,维护文物的安 全,为千佛崖的造像保护工作奠定基础,并推动其遗产价值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千佛崖文物资料 的... 为了切实做好广元千佛崖石窟造像的保护工作,完整真实地记录和保存千佛崖彩塑壁画的遗产价值,维护文物的安 全,为千佛崖的造像保护工作奠定基础,并推动其遗产价值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千佛崖文物资料 的数字化管理展开研究,在初步研究文物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千佛崖石窟造像文物的特性,以实时 性信息记录和历时性信息记录两大信息为主线,形成了集造像基本信息、历史资料、三维模型、全景照片、文物监测数据为一体 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为千佛崖窟龛造像的科学有序管理提供了数据库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元 千佛崖 数字化管理
下载PDF
四川广元千佛崖莲花洞考古新发现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宁 雷玉华 +1 位作者 王婷 李凯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95,共8页
以往调查和研究皆认为广元千佛崖莲花洞(535号)开凿于初唐时期。近期开展的配合莲花洞保护工程的考古调查,对其始凿年代有了突破认识,千佛崖现可认定开凿于北魏时期的洞窟除了第226(三圣堂)和726号(大佛窟)外,还增加了莲花洞(535号)。... 以往调查和研究皆认为广元千佛崖莲花洞(535号)开凿于初唐时期。近期开展的配合莲花洞保护工程的考古调查,对其始凿年代有了突破认识,千佛崖现可认定开凿于北魏时期的洞窟除了第226(三圣堂)和726号(大佛窟)外,还增加了莲花洞(535号)。此次考古调查在窟右壁新发现烟苔覆盖下的两则武周时期题记,更加确认了大窟改造为三壁三龛的时代下限为唐武周时期。改造后的莲花洞造像题材除三壁大龛为三佛题材外,还包括了大量小龛中雕造的一佛二菩萨像、单尊菩萨像、单尊地藏像、指日月瑞像等,造像题材和风格都反映了与长安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元 莲花洞 北魏 长安元素
原文传递
四川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崖面遗迹调查简报 被引量:3
10
作者 雷玉华(摄影) 王麒(绘图) +8 位作者 王剑平(摄影) 李玉梅(绘图) 崔光海 张荣 吕宁 陈竹因 安程 张宁 李玉敏(绘图)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0-82,F0003,共14页
四川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群,亦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里进行了一系列保护工程建设和考古调查,公布了以《广元石窟内容总录·千佛崖》(上、下卷)[1]为代表的大量学... 四川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群,亦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里进行了一系列保护工程建设和考古调查,公布了以《广元石窟内容总录·千佛崖》(上、下卷)[1]为代表的大量学术成果。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新的小型航空器(无人小飞机)、高清正摄影像及全息三维数据模型等技术的支持下,调查组对千佛崖崖面现存遗迹进行了识别,大致可分为崖面建筑、崖面栈道与崖前道路、施工搭架及其他防护附属物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佛崖 摩崖造像 考古调查 四川广元 调查简报 广元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寺
原文传递
广元千佛崖石窟弥勒窟(365窟)保存现状调查及病害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宁 《东方收藏》 2020年第10期81-83,共3页
广元千佛崖是我国石窟开凿技术和艺术的杰出代表,其中开凿于710—712年之间的弥勒窟(365窟)艺术价值较高。随着历史的演变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加上人为破坏,该座窟龛的保存现状不容乐观。为了准确地评估该窟的保存状况,对其进行了系统的... 广元千佛崖是我国石窟开凿技术和艺术的杰出代表,其中开凿于710—712年之间的弥勒窟(365窟)艺术价值较高。随着历史的演变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加上人为破坏,该座窟龛的保存现状不容乐观。为了准确地评估该窟的保存状况,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病害调查及原因分析,发现岩石主要存在裂隙、断裂、残缺、片状剥落、水泥修补和动物等病害,彩绘主要存在颜料层脱落、起甲和泡状起甲等病害,主要由窟内微环境温湿度变化导致干湿交替、雨水渗漏、动物活动、历史修补、人为偷盗等原因造成,这些病害严重影响了该龛的完整性、稳定性及艺术性。根据以上的病害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为后期的保护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现状 广元千佛崖 保护修复 病害调查 石窟 保存状况 片状剥落 人为破坏
原文传递
“女中诗豪”李季兰的情思与哲思
12
作者 龙清红 《海外文摘》 2017年第21期6-7,共2页
唐代三位女诗人,薛涛、鱼玄机、李冶同享盛名,有着同样传奇的人生、坎坷的经历、求之不得的爱情、流传千古的传说……而唯有李冶真率而热烈地追逐爱情却不玩弄情感,对婚姻有自己独特的清醒认识——这些都在她的诗作中表露出来。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友情 爱情
下载PDF
四川北朝石窟造像的调查与研究
13
作者 龙清红 王剑平 雷玉华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4-291,共8页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石窟开凿的第一个高峰期。与河西、中原等广大的北方地区不同,四川先后归属于南北朝,因此,四川这个阶段的石窟寺和造像可以称为南北朝造像。四川南朝造像出土颇多,研究成果丰富;但是迄今为止,四川北朝造像虽有零星...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石窟开凿的第一个高峰期。与河西、中原等广大的北方地区不同,四川先后归属于南北朝,因此,四川这个阶段的石窟寺和造像可以称为南北朝造像。四川南朝造像出土颇多,研究成果丰富;但是迄今为止,四川北朝造像虽有零星介绍与分析1,但少有专门研究,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最主要的原因是受资料限制,四川北朝造像的特征不甚明了。2014年成都下同仁路佛教造像坑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造像 南朝造像 石窟寺 佛教石窟 佛教造像 南北朝时期 调查与研究 研究成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