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原发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医院接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普通球囊治疗,观察组采取紫...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原发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医院接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普通球囊治疗,观察组采取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功能、心率变异性及靶血管直径及狭窄程度。结果: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2.68% vs 73.17%, P < 0.05)。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7.32% vs 24.39%,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小管腔直径、直径狭窄率、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CO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SDNN、SDANN、RMSSD、PNN50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率变异性,扩大靶血管直径,降低狭窄程度,而且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利于预后,值得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骨保护素(OPG)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CI)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1例,均接受PCI治疗,其...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骨保护素(OPG)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CI)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1例,均接受PCI治疗,其中术后再狭窄患者42例(狭窄组),无狭窄者379例(非狭窄组),比较两组PCI术后24 h MCP-1、OP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结果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梗死部位及相关血管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PCI术后血清MCP-1、OPG、hs-CRP和TNF-α分别为(35.40±3.11)ng/L、(0.19±0.02)g/L、(3.34±0.42)ng/L和(15.03±3.12)ng/mL,明显高于非狭窄组的(29.31±4.06)ng/L、(0.13±0.01)g/L、(2.27±0.50)ng/L和(10.04±4.2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和非狭窄组PCI术后血清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MCP-1和OPG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OR=2.570、2.394,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后再狭窄患者MCP-1、OPG、hs-CRP和TNF-α明显升高,其中MCP-1和OPG可能与术后再狭窄发生有一定关系。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原发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医院接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普通球囊治疗,观察组采取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功能、心率变异性及靶血管直径及狭窄程度。结果: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2.68% vs 73.17%, P < 0.05)。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7.32% vs 24.39%,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小管腔直径、直径狭窄率、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CO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SDNN、SDANN、RMSSD、PNN50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率变异性,扩大靶血管直径,降低狭窄程度,而且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利于预后,值得推广。
文摘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骨保护素(OPG)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CI)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1例,均接受PCI治疗,其中术后再狭窄患者42例(狭窄组),无狭窄者379例(非狭窄组),比较两组PCI术后24 h MCP-1、OP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结果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梗死部位及相关血管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PCI术后血清MCP-1、OPG、hs-CRP和TNF-α分别为(35.40±3.11)ng/L、(0.19±0.02)g/L、(3.34±0.42)ng/L和(15.03±3.12)ng/mL,明显高于非狭窄组的(29.31±4.06)ng/L、(0.13±0.01)g/L、(2.27±0.50)ng/L和(10.04±4.2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和非狭窄组PCI术后血清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MCP-1和OPG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OR=2.570、2.394,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后再狭窄患者MCP-1、OPG、hs-CRP和TNF-α明显升高,其中MCP-1和OPG可能与术后再狭窄发生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