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断缝体”气藏立体雕刻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凡睿 曾韬 +2 位作者 雷克辉 黄光明 邱津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6-344,共9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须家河组发育致密砂岩气藏,“断缝体”概念的提出有效提升了该类型气藏的勘探开发效果,但对“断缝体”的主控因素以及三维空间形态尚缺乏清晰认识,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利用马路背-通江地区高精度OVT地震资料... 四川盆地东北部须家河组发育致密砂岩气藏,“断缝体”概念的提出有效提升了该类型气藏的勘探开发效果,但对“断缝体”的主控因素以及三维空间形态尚缺乏清晰认识,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利用马路背-通江地区高精度OVT地震资料,联合地质-地球物理多学科协同的配套预测技术方法,遵循“断缝体”气藏地质特征及高产稳产主控因素,开展了断褶变形强度带量化评价、缝孔储层预测、通源断裂体系评价等相关研究。并以此3个要素为基础,联合构建了断缝结构、缝孔储层以及通源断层三元一体化立体模型,探索形成了一套“断缝体”立体雕刻技术方法。该技术精细雕刻了“断缝体”各单元空间形态与内部结构,并清晰直观表达了各成藏要素的多维配置关系,为须家河组“断缝体”气藏进一步精细化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其它类似地区“断缝体”油气藏的刻画识别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三元一体化模型 雕刻技术 断褶强度带 通源断裂体系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东北部
下载PDF
哈山冲断带构造变形数值模拟
2
作者 赵利 王斌 +4 位作者 王光增 方成名 黄光明 梁宇生 董大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04-3716,共13页
岩石圈流变结构是控制大陆碰撞造山的重要因素.哈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地表地形与青藏高原周缘冲断带差异较大,指示需要开展地壳流变学研究.本研究采用二维数值模拟,设计了盆山上地壳强度横向差异的单因素实验,模拟结果分析表明:若上地... 岩石圈流变结构是控制大陆碰撞造山的重要因素.哈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地表地形与青藏高原周缘冲断带差异较大,指示需要开展地壳流变学研究.本研究采用二维数值模拟,设计了盆山上地壳强度横向差异的单因素实验,模拟结果分析表明:若上地壳强度“山弱盆强”,构造变形集中于造山带,断块垂向叠置造成造山带隆升,使地表地形的构造高点位于造山带;若上地壳强度“山强盆弱”,构造变形集中于冲断带和盆地,盆山相互作用造成地表地形的构造高点位于冲断带,而非后陆.本文基于此单因素实验,模拟了哈山冲断带构造演化,发现哈山冲断带晚二叠世发育推覆构造后,构造变形逐渐减弱,扩展方式由前展式变为后展式,基底倾向由向后陆变为向前陆.结合哈山及龙门山的多学科观测资料,本文认为哈山和龙门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地表地形分别符合地壳强度“山强盆弱”模式和“山弱盆强”模式.研究成果可以为中西部冲断带的地球动力学模型和实验模型的搭建提供一定启示,同时对研究区内构造控藏分析和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地壳流变特征 地表地形 构造变形 哈山冲断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