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初中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四种方法
1
作者 雷珮瑛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 2024年第11期7-8,共2页
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直观想象素养,对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已引起初中数学教育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视角,总结归纳出发展初中学生直观想象素... 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直观想象素养,对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已引起初中数学教育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视角,总结归纳出发展初中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四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观想象 初中 课堂教学
下载PDF
例谈古诗歌辩证性阅读的因果推断——以《江南逢李龟年》为例
2
作者 刘婉娴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34期56-58,共3页
古诗歌的“留白”,既是一种常见的文学现象,也是一种开展辩证性阅读的教学资源。以《江南逢李龟年》为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开展辩证性阅读,指出古诗歌辩证性阅读须做到三点:一是阅读背景资料,掌握因果推断的方... 古诗歌的“留白”,既是一种常见的文学现象,也是一种开展辩证性阅读的教学资源。以《江南逢李龟年》为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开展辩证性阅读,指出古诗歌辩证性阅读须做到三点:一是阅读背景资料,掌握因果推断的方向;二是研读诗人的群文(诗)组元,掌握因果推断的旁证;三是推断事物发展的因果,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性阅读 因果推断 群诗组元 《江南逢李龟年》
下载PDF
分层作业,分出活力——双减下初中英语词汇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3
作者 彭宜平 《世纪之星—初中版》 2021年第10期157-158,共2页
初中阶段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已经得到初步的培养与提升,对未知的事物能够产生独特的见解。这个阶段是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讲解文本,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为这种教学思维方式一定程度... 初中阶段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已经得到初步的培养与提升,对未知的事物能够产生独特的见解。这个阶段是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讲解文本,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为这种教学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产生阻碍作用,在课堂上学生不能够积极发表对文本的理解与看法。教师要提高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身对文本内容的观点与看法,营造活跃的语文课堂氛围。同时,还要优化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 教学
下载PDF
基于概念的古代诗歌思辨性阅读——以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江南逢李龟年》中“岐王”为例
4
作者 刘婉娴 《读写月报》 2024年第21期12-16,共5页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中的学习任务群之一。概念,是三大思维方式之一,是“通过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反映其共同特性的思维单位”。从静止的观点看,概念...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中的学习任务群之一。概念,是三大思维方式之一,是“通过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反映其共同特性的思维单位”。从静止的观点看,概念的思维指向事物的本质属性;从发展的观点看,概念的思维指向事物发展、社会发展、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指向 古代诗歌 共同特性 部编语文教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与表达 呈现方式 思辨性阅读
原文传递
唐人崔颢的回乡归隐——从《黄鹤楼》中的“空”字谈起
5
作者 刘婉娴 《初中生必读》 2022年第7期41-46,共6页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主编的部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第13课选用了崔颢的《黄鹤楼》。清代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说其“不古不律,亦古亦律”,是因为该诗前四句是古体诗,后四句是律诗。很多人高度评价该诗前四句中三次出现的“黄鹤...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主编的部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第13课选用了崔颢的《黄鹤楼》。清代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说其“不古不律,亦古亦律”,是因为该诗前四句是古体诗,后四句是律诗。很多人高度评价该诗前四句中三次出现的“黄鹤”两字,肯定崔颢写诗“文以气为主”,不“以词害意”,如清代赵臣瑗在《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中说其“妙在一曰黄鹤,再曰黄鹤,三曰黄鹤,令读者不嫌其复,不觉其烦,不讶其何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鹤 《黄鹤楼》 崔颢 温儒敏 《语文》 部编教材 以词害意 唐诗解
原文传递
伟大的转折——杜甫群诗解读
6
作者 刘婉娴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2年第35期74-76,共3页
梳理发现,入选统编教材的杜甫诗歌共计6首(见表1)。分析探究入选诗作发现,诗人一生上半场追求“自我”、建设“小我”,下半场追求“无我”、建设“大我”,在完成上、下半场的伟大转折中,成就了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诗人——“诗圣”。... 梳理发现,入选统编教材的杜甫诗歌共计6首(见表1)。分析探究入选诗作发现,诗人一生上半场追求“自我”、建设“小我”,下半场追求“无我”、建设“大我”,在完成上、下半场的伟大转折中,成就了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诗人——“诗圣”。“诗圣”的形成,既基于个人追求,也基于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教材 个人追求 杜甫诗歌 道德教育 诗圣 伟大转折 分析探究 现实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