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发热症中医药治疗的初探
1
作者 黄彩平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5-7,共3页
伤寒发热症中医药治疗的初探黄彩平主题词伤寒/中医药疗法,发热/中医药疗法伤寒,又名肠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以顽固发热为主要特点。一般情况下,发热的高低、有无变化,标志着病情的演变进展和转归。因此... 伤寒发热症中医药治疗的初探黄彩平主题词伤寒/中医药疗法,发热/中医药疗法伤寒,又名肠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以顽固发热为主要特点。一般情况下,发热的高低、有无变化,标志着病情的演变进展和转归。因此,控制和消除发热是治疗本病观察的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中医药疗法 发热/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治疗温病湿热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艺平 韩鹏 +1 位作者 刘仕昌 彭胜权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温病湿热证的作用 ,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复制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 ,设立黄连解毒汤组 (A组 ) ,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B组 ) ,王氏连朴饮组 (C组 ) ,王氏...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温病湿热证的作用 ,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复制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 ,设立黄连解毒汤组 (A组 ) ,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B组 ) ,王氏连朴饮组 (C组 ) ,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组 (D组 ) ,湿热证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 ,观察各组症状及体温变化 ,同时检测血浆内毒素 (ET)、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介素 1(IL 1)、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凝血功能、血栓素 B2 (TXB2 )、6酮前列腺素 F1α(6 keto PGF1α)等指标变化。结果 :药物 B组症状表现较轻 ;药物A组和 B组体温升高较小。药物治疗各组 ET、TNF和 IL 1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0 .0 5或 P<0 .0 1) ,A组和 B组 ET、IL 1的含量均低于 C组 (P均 <0 .0 5 )。湿热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血小板计数及聚集率、凝血指标、TXB2 、6 keto PGF1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药物 B组和 D组改善上述指标效果较好 ,优于 A组和 C组 (P<0 .0 5或 P<0 .0 1)。结论 :清热解毒对于温病湿热证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温病湿热证存在传统四诊不易察觉的微观血瘀 ,治疗时加入凉血化瘀之品 ,可获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 凉血化瘀 治疗 湿热证 黄连解毒汤 王氏连朴饮 丹参 赤芍
下载PDF
中药清热凉血新法治疗温病湿热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艺平 韩鹏 +4 位作者 刘诚 马国亮 李贞 刘仕昌 彭胜权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南方战区常见病证温病湿热证的作用,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的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设立黄连解毒汤组(A组),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B组),王氏连朴饮组(C ...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南方战区常见病证温病湿热证的作用,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的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设立黄连解毒汤组(A组),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B组),王氏连朴饮组(C 组),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组(D 组),湿热证模型组(E 组),正常对照组(F 组)。观察各组症状及体温变化、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凝血功能、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a)(6-keto-PGF_(1a))等指标变化。结果: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症状表现较轻,黄连解毒汤组及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体温升高较小,药物治疗各组ET、TNF、IL-1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0.01),黄连解毒汤组,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ET、IL-1的含量尚低于王氏连朴饮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热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血小板数及聚集率、凝血指标、TXB_2、6-keto-PGF(1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组在改善上述指标效果较好,优于黄连解毒汤组、王氏连朴饮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于南方战区常见温病湿热证具有较好的治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证 清热解毒 凉血化瘀 黄连解毒汤 王氏连朴饮 丹参 赤芍
下载PDF
MHV-A59温病湿热小鼠模型的构建与相关指标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汤朝晖 苏丽贤 +3 位作者 李华锋 郭进强 罗炳德 林培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452-2454,共3页
目的探讨MHV-A59病毒和湿热因素在炎症反应、水液代谢及免疫功能方面对MHV-A59小鼠肝炎湿热证模型构建的影响。方法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根据上述2种因素分别设立健康对照组、病毒组、湿热组和模型组,用FCM法测定小鼠外周血CD4+%、CD... 目的探讨MHV-A59病毒和湿热因素在炎症反应、水液代谢及免疫功能方面对MHV-A59小鼠肝炎湿热证模型构建的影响。方法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根据上述2种因素分别设立健康对照组、病毒组、湿热组和模型组,用FCM法测定小鼠外周血CD4+%、CD8+%水平,血清IFN-γ、IL-4水平用ELISA法检测,小鼠肝脏NF-κB的表达和胃粘膜AQP4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毒组与模型组小鼠肝脏NF-κB表达和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健康组和湿热组(P<0.01,P<0.05);而模型组和湿热组小鼠胃黏膜AQP4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模型组小鼠IFN-γ/IL-4比值则较健康组升高(P<0.05)。结论 MHV-A59病毒是导致小鼠肝脏NF-κB表达增加及外周血CD4+/CD8+比值升高的主要因素,而湿热因素主要导致小鼠胃黏膜AQP4表达增加;病毒因素和湿热因素的协同作用可引起小鼠血清IFN-γ/IL-4比值的升高。利用MHV-A59病毒和湿热因素可以成功构建符合中医温病湿热证的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V-A59病毒 湿热 模型小鼠
下载PDF
中药清热凉血新法治疗温病湿热证的微观实验观察(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艺平 韩鹏 +4 位作者 刘成 马国亮 李贞 刘仕昌 彭胜权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2期2394-2395,共2页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常见病证温病湿热证的作用,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的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设立黄连解毒汤(HuanglianJiedudecoction,HJD)组、黄连解毒汤加丹参(Salviamiltior...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常见病证温病湿热证的作用,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的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设立黄连解毒汤(HuanglianJiedudecoction,HJD)组、黄连解毒汤加丹参(Salviamiltior-rhiza,SM)、赤芍(Paeonialactiflora,PL)(HJD+SM+PL)组、王氏连朴饮(WangshiLianpudrink,WLD)组、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WLD+SM+PL)组、湿热证模型组、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症状及体温变化、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HJD+SM+PL组症状表现较轻,HJD组及HJD+SM+PL组体温升高较小,药物治疗各组内毒素犤HJD,HJD+SM+PL,WLD,WLD+SM+PL组分别为(0.57±0.06),(0.56±0.07),(0.63±0.03),(0.62±0.02)μg/L〗,TNF,IL-1较湿热模型组犤内毒素为(0.79±0.05)μg/L〗显著降低(P<0.05~0.01),HJD组、HJD+SM+PL组内毒素,IL-1的含量尚低于WL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湿热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JD+SM+PL组、WLD+SM+PL组在改善上述指标效果较好,优于HJD组、WL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清热解毒对于温病湿热证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治疗 温病 湿热证 实验 清热解毒 凉血化瘀
下载PDF
基于《温病条辨》试论银翘散主治病机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德福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0期227-229,共3页
从《温病条辨》全书角度,基于原文和自注、银翘散的组成、吴鞠通对君药金银花及连翘的主要功用的认识、银翘散的加减等方面全面论述银翘散针对的病机,明确其病机为温邪犯肺、热郁于肺、卫失疏泄。笔者认为现行温病教材对银翘散证病机的... 从《温病条辨》全书角度,基于原文和自注、银翘散的组成、吴鞠通对君药金银花及连翘的主要功用的认识、银翘散的加减等方面全面论述银翘散针对的病机,明确其病机为温邪犯肺、热郁于肺、卫失疏泄。笔者认为现行温病教材对银翘散证病机的论述值得商榷,太阴温病初起应称为卫分证,不是风热表证,亦非风热犯卫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散 病机 温邪犯肺 热郁于肺 卫失疏泄 《温病条辨》 《温病学》
下载PDF
从温病学理论辨治中风病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葛文华 何金洋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13期477-478,共2页
中风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历来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温病学是针对温邪引起的急性热病所建立的辨治体系,其所包含的多种治法不仅适用于发热性疾病,同样适用于其他多系统疾病。笔者仅就临床应用温病学治法治疗中风病的思路,简述... 中风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历来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温病学是针对温邪引起的急性热病所建立的辨治体系,其所包含的多种治法不仅适用于发热性疾病,同样适用于其他多系统疾病。笔者仅就临床应用温病学治法治疗中风病的思路,简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温病学 论辨 发热性疾病 急性热病 多系统疾病 分消走泄 通腑法 中风急性期 芳香开窍药
下载PDF
论《温病条辨》银翘散中应有元参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德福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期91-92,共2页
以《温病条辨》为基础,从全书角度,联系前后文全面理解银翘散及对元参的加减。银翘散究竟有无元参存有争议,现行《温病学》教材、《方剂学》所论银翘散中无元参。针对争议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元参的性味功效、银翘散的组方原则与功用,... 以《温病条辨》为基础,从全书角度,联系前后文全面理解银翘散及对元参的加减。银翘散究竟有无元参存有争议,现行《温病学》教材、《方剂学》所论银翘散中无元参。针对争议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元参的性味功效、银翘散的组方原则与功用,元参加减所针对的病机,结合吴鞠通对温病病机的解释,笔者认为银翘散中应有元参,书中所载银翘散中无元参可能为漏刻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银翘散 元参
下载PDF
温病学PBL教学法教案设计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叶 吴智兵 曾征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17期77-78,共2页
温病学是中医临床基础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结合《温病学》PBL教案实例,从病案选择、中西医内容、问题设置及病机阐释几个方面归纳总结了教案设计中的一些心得,为更好地编写具有中医特色PBL教案提供借鉴。
关键词 温病学 PBL 教案 设计
下载PDF
浅谈脾胃在温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晴清 林培政 《医学文选》 2004年第2期191-192,共2页
关键词 脾胃 温病 中医 外邪
下载PDF
温病耳聋治验3则
11
作者 史志云 《河南中医》 2000年第2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耳聋 温病 中医药疗法 并发症
下载PDF
湿热证缠绵难愈的病理机制探讨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吴智兵 彭胜权 +2 位作者 林培政 钟嘉熙 舒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温病湿热证病邪易滞留气分,缠绵难愈的病理机制。[方法]以肥甘饮食造咸高脂血症兔模型,观察注射内毒素后模型动物新西兰白兔的α-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l的分泌情况。[结果]肥甘饮食使新西兰白兔形成高脂血症后,致内... [目的]探讨温病湿热证病邪易滞留气分,缠绵难愈的病理机制。[方法]以肥甘饮食造咸高脂血症兔模型,观察注射内毒素后模型动物新西兰白兔的α-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l的分泌情况。[结果]肥甘饮食使新西兰白兔形成高脂血症后,致内毒素诱导的α-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l分泌峰值降低,但消退延缓。[结论]提示温病湿热病邪致病,不仅仅是湿邪和热邪病理性质的简单相加,还存在湿邪和热邪相互影响、蕴蒸合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机 湿热证 病理机制 高脂血症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两种品系小鼠建立登革病毒感染的湿热证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丹娟 黄仕营 +5 位作者 熊建英 朱利 万成松 曹虹 林培政 赵卫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0-824,共5页
目的建立两种不同品系小鼠登革病毒感染的湿热证模型,并比较感染情况差异,确定适合造模的小鼠。方法根据中医温病湿热证的造模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高糖高脂饲料加高温舱加感染因子(登革病毒),分别处理BALB/C和C57BL/6小鼠,同时设正常... 目的建立两种不同品系小鼠登革病毒感染的湿热证模型,并比较感染情况差异,确定适合造模的小鼠。方法根据中医温病湿热证的造模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高糖高脂饲料加高温舱加感染因子(登革病毒),分别处理BALB/C和C57BL/6小鼠,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病毒组(单纯病毒感染造模)、湿热组(单纯湿热条件干预造模),通过观察小鼠的体温、血小板数量、分离血清中病毒、肝脏病理学改变及血清学指标比较模型建立的情况。结果造模后小鼠于高温舱处理时出现低热。与对照组比较,BALB/C模型组血小板降低,两种小鼠模型组和病毒组血清AST均升高,BALB/C模型组、湿热组血清TC、T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以BALB/C模型组病变最严重。用Real-time PCR检测造模后血清病毒滴度,各组无明显差异,病毒含量2.9×104~5.5×104拷贝数/mL。结论初步构建登革病毒感染的湿热证小鼠模型,比较BALB/C和C57BL/6小鼠感染情况,BALB/C更适合造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湿热证模型 BALB/C小鼠 C57BL/6小鼠
下载PDF
阴虚化热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嘉熙 吴智兵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0-33,共4页
从中医阴虚化热的病机观出发,探讨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的发病机制。认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过程中,阴虚是一种体质遗传因素,在人类白细胞抗原上有一组相关基因;化热是免疫系统与自身成分反应的过程,与淋巴细胞凋亡、淋巴细胞亚... 从中医阴虚化热的病机观出发,探讨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的发病机制。认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过程中,阴虚是一种体质遗传因素,在人类白细胞抗原上有一组相关基因;化热是免疫系统与自身成分反应的过程,与淋巴细胞凋亡、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及应激状态下自身成分抗原性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虚化热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病理
下载PDF
化湿解毒通窍法治疗岭南病毒性脑炎82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兴栋 吴宣富 +8 位作者 张敏 皮立宏 吴智兵 杨德福 于征淼 葛文华 陈银环 刘亚敏 钟嘉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2期2659-2662,共4页
目的:观察化湿解毒通窍法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医辨证属湿(痰)热范畴的病毒性脑炎患者82例,从主要症状体征、相关辅助检查项目(脑脊液指标、脑电图)的变化,评价化湿解毒通窍法的临床疗效,疗程2周。结果:结果表明,化湿... 目的:观察化湿解毒通窍法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医辨证属湿(痰)热范畴的病毒性脑炎患者82例,从主要症状体征、相关辅助检查项目(脑脊液指标、脑电图)的变化,评价化湿解毒通窍法的临床疗效,疗程2周。结果:结果表明,化湿解毒通窍法能明显改善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比较,其有效率在80.0%以上。治疗后患者脑脊液指标、脑电图明显改善或转为正常。结论:化湿解毒通窍法治疗岭南病毒性脑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岭南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人群体质以"阳热质"、"湿热质"有一定关系,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治疗学 化湿解毒通窍法
下载PDF
中医对偏头痛的认识与辨证施治述略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陈晶 于征淼 +1 位作者 钟嘉熙 郭星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4期746-747,共2页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部分病人常常缠绵难愈,为深入挖掘和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原理和方法,较系统地分析整理了历代中医的相关论述,对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治则治法及方药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医药治疗本病要因时因地辨证论治,为进一步开展...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部分病人常常缠绵难愈,为深入挖掘和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原理和方法,较系统地分析整理了历代中医的相关论述,对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治则治法及方药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医药治疗本病要因时因地辨证论治,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对本病的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中医药 文献 研究
下载PDF
高等中医教育中PBL教学调查问卷的设计 被引量:35
17
作者 于征淼 陈晶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6期1109-1111,共3页
许多研究中,PBL教学法被认为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我国的中医高等教育中,PBL教学改革只是刚刚起步,因此需要对PBL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其中,调查问卷是重要的评价方法之一。分析国内外医学院校在PBL教学改革中使用调查问卷的情... 许多研究中,PBL教学法被认为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我国的中医高等教育中,PBL教学改革只是刚刚起步,因此需要对PBL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其中,调查问卷是重要的评价方法之一。分析国内外医学院校在PBL教学改革中使用调查问卷的情况,并在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医教学的特点,编写了一份初步的调查问卷,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PBL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更好地适应中医高等教育中PBL教学改革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教学改革 高等中医教育
下载PDF
浅谈PBL教学法在中医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于征淼 陈晶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PBL教学法 中医 高等教育 应用
下载PDF
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条件建设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亚敏 沈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8期70-70,F003,F004,共3页
论述了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条件建设 ,阐明了条件建设中的实验室建设、临床基地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它们是学科发展的基础 ,提出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临床基础建设。
关键词 临床基础学科 中医学
下载PDF
偏头痛中医辨证失误的分析
20
作者 陈晶 郭星 +2 位作者 于征淼 钟嘉熙 谭胜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3272-3273,共2页
关键词 偏头痛/诊断 中医诊断 误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