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肠肝轴一菌群失调”探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1
作者 马新蕾 周正 +2 位作者 吴佩珊 肖菁菁 黎嘉辉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目的:基于“肠肝轴—菌群失调”探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肝郁气滞证MAFLD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空白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 目的:基于“肠肝轴—菌群失调”探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肝郁气滞证MAFLD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空白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在此基础上,中药组给予加味小柴胡汤和安慰剂胶囊治疗,西药组给予多烯磷脂胆碱胶囊和安慰剂颗粒治疗,空白组给予安慰剂颗粒和安慰剂胶囊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谷丙酶(ALT)、谷草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甘油三酯(TG)、高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脂蛋白胆固醇(LDL-C)、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水平差异;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药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67%,高于西药组和空白组的63.33%和23.33%(P<0.05);治疗后,中药组治疗后肝区不适、两胁胀痛和抑郁烦闷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药组和空白组(P<0.05);中药组ALT、AST和GGT水平低于西药组和空白组(P<0.05);中药组TC、LDL-C水平低于西药组和空白组,HDL-C水高于西药组和空白组(P<0.05);中药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水平高于西药组和空白组,肠杆菌水平低于西药组和空白组(P<0.05);中药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西药组的30.00%(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可有效提高MAFLD患者临床疗效,减轻肝脂肪堆积,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肠道菌群,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肠肝轴 肠道菌群 加味小柴胡汤 肝功能 血脂代谢
下载PDF
健胃消胀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卢晓敏 董明国 +2 位作者 张永斌 周正 洪钟源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8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评价健胃消胀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以110只SPF级SD雄性大鼠为研究模型,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剩余100只进行造模,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即胃复春组)和健胃消胀片底、中、高剂量6组。... 目的评价健胃消胀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以110只SPF级SD雄性大鼠为研究模型,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剩余100只进行造模,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即胃复春组)和健胃消胀片底、中、高剂量6组。除正常组常规饲养管理外,其余各组每天以脱氧胆酸钠、水杨酸钠交替灌胃并以MNNG作为饮用水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连续12周。在实验大鼠造模第5周,胃复春组(剂量:1.0 g/kg)和健胃消胀片低、中、高剂量组(剂量:0.5 g/kg、1.0 g/kg和2.0 g/kg)开始灌胃给药,其余各组予2 m L生理盐水灌胃,给药7周,第12周末取材,并对胃黏膜进行HE染色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造模7周后动物均出现毛松、光泽偏黄、进食量及活动量减少、大便溏薄等症状;第12周,模型组大鼠死亡率较高,体重减轻明显。电镜扫描结果显示,正常组胃黏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无增宽;模型组胃黏膜上皮细胞见坏死,巨噬细胞粘附,上皮细胞间隙明显变宽,胃小凹开口变大;随着健胃消胀片剂量的上升,各组胃黏膜上皮细胞坏死程度逐渐减轻直至无坏死,细胞间隙和胃小凹开口逐渐恢复正常,最终未见炎性细胞粘附。病理结果提示模型组大鼠胃黏膜表现符合重度CAG改变,治疗后各治疗组死亡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死亡率由低到高顺序为0.00%(正常组)、29.4%(高剂量组)、31.3%%(低剂量组)、35.3%(对照组)、41.2%(中剂量组)、72.2%(模型组)。结论胃复春与健胃消胀片对实验性CAG大鼠的胃黏膜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健胃消胀片高剂量组(相当于临床用量26.7倍)的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胃消胀片 慢性萎缩性胃炎 大鼠 模型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彭文婉 王宇新 +3 位作者 黄湘谚 陆小辉 董明国 祁树浩 《河北中医》 2022年第9期1470-1474,共5页
目的 观察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CG)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脾胃虚寒型C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 目的 观察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CG)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脾胃虚寒型C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74%(45/47),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36/4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精神疲倦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生长抑素(SS)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TL、GAS均高于对照组(P<0.05),S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CG,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炎症浸润程度、调节胃肠激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胃炎 辨证 中药疗法 黄芪建中汤 理中汤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系统评价再评价
4
作者 彭文婉 王宇新 +2 位作者 周正 黄海阳 董明国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1363-1370,共8页
目的对中医外治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 目的对中医外治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GERD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采用AMSTAR 2工具、PRISMA 2020报告规范、GRADE指南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证据质量,从发表年份、研究设计类型、方法学质量评分、报告学质量评分、同质性程度与发表偏倚风险评价6个维度进行多元评价。结果共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9篇,其中1篇基于AMSTAR 2的方法学质量为低质量,8篇极低质量。GRADE指南证据质量分级结果显示,33个结局指标中,中级证据9个,低级证据21个,极低级证据3个。9篇文献PRISMA 2020报告学质量评分为16~24分,其中1篇报告相对完全,8篇有一定缺陷。多元评价的秩数平均分表明,2篇文献质量较高,1篇质量欠佳。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GERD在提高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证据质量为中级,推荐临床使用。但目前中医外治法治疗GERD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有待提高,建议证据使用者谨慎使用上述证据进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中医外治法 系统评价再评价 AMSTAR 2 PRISMA GRADE 多元评价
原文传递
人参胃康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0例效果观察及临床分析
5
作者 吕沛东 袁瑞兴 翁佩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52-55,共4页
为了研究观察人参胃康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我院100例住院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对照组试验,治疗组(人参胃康片)与对照组(艾司奥美拉唑)例数均为50例,以6周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变... 为了研究观察人参胃康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我院100例住院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对照组试验,治疗组(人参胃康片)与对照组(艾司奥美拉唑)例数均为50例,以6周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食管24h pH监测值以及治疗后6周内镜检查结果,随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发现两组均达到100%有效,其中治疗组在不良反应方面较对照组少,组间差异比较P0.05;治疗组A级占比低于对照组,但经秩和检验显示两组内镜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统计分析显示在ph值4总时间百分比方面,治疗前差异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VS对照组P0.05,前者低于后者,提示人参胃康片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内镜分级的改善效果与艾司奥美拉唑相当,可降低pH值<4的时间在监测时间所占的百分比,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胃康片 反流性食管炎 效果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