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给药途径对双黄连粉针剂中黄芩苷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美玲 陈浩 +5 位作者 刘梦 李伟荣 赵威 王奇 宓穗卿 王宁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比较3种给药途径单剂量给予双黄连粉针剂后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探讨其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方法将SD大鼠分为静脉注射组、口服组、肌内注射组,均一次性给予双黄连粉针剂0.8 mg·kg^(-1),另设空白对照组。以葛根... 目的比较3种给药途径单剂量给予双黄连粉针剂后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探讨其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方法将SD大鼠分为静脉注射组、口服组、肌内注射组,均一次性给予双黄连粉针剂0.8 mg·kg^(-1),另设空白对照组。以葛根素作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给药后大鼠体内不同时间黄芩苷的含量变化,并采用PK-solution 2.0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静脉注射、口服、肌内注射给予双黄连粉针剂后,血浆中黄芩苷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非房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分别为(71.69±3.33)、(39.36±6.83)、(5.33±0.51)μg·h·mL^(-1);药物平均驻留时间(MRT_(0-∞))分别为(1.26±0.13)、(1.69±0.27)、(21.87±4.25)h;消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4.69±1.39)、(4.89±0.99)、(12.33±1.87)h;口服、肌内注射给药峰浓度(C_(max))分别为(34.59±3.16)、(0.45±0.04)μg·mL^(-1)。口服和肌肉注射后黄芩苷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54.90±2.05)%、(7.46±0.15)%。结论不同给药途径对双黄连粉针剂中黄芩苷在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有明显的影响。静脉注射途径的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较多,可能与静脉注射后体内黄芩苷的初始浓度较高、AUC_(0-∞)较大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粉针剂 黄芩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黄芩苷和绿原酸单体对注射用头孢吡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影响
2
作者 陈浩 赵威 +5 位作者 徐美丽 段美美 蔡卿嫣 张学婷 宓穗卿 王宁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建立简便、高效的HPLC—UV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头孢吡肟的血药浓度,并研究不同剂量的黄芩苷和绿原酸单体给药1周后对头孢毗肟的药动学影响。方法选用SPF级6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0.4ml/100g体质量生理盐水)、黄芩苷高、... 目的建立简便、高效的HPLC—UV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头孢吡肟的血药浓度,并研究不同剂量的黄芩苷和绿原酸单体给药1周后对头孢毗肟的药动学影响。方法选用SPF级6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0.4ml/100g体质量生理盐水)、黄芩苷高、中、低(185、92.5、46.25mg·kg^-1·d^-1)剂组、绿原酸高、中、低(12.33、6.17、3.08mg·kg^-1·d^-1)剂组,尾静脉注射给药7d,末次0.5h后给头孢吡肟,HPLC—uV法测定各时间点头孢吡肟的血药浓度。色谱条件:PhenomenexC18(Luna,5μm,250mm×4.6m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05%甲酸水溶液,柱温:25℃,流速:1ml·min^-1梯度洗脱,在uV=254nm下检测。采用PK—Solution2.0软件计算头孢吡肟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头孢吡肟的线性范围为0.125~750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LOD)为0.037mg·L^-1,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符合生物样品处理要求。与空白组比较,黄芩苷或绿原酸单体高剂量与头孢吡肟合用后,头孢吡肟曲线下面积AUC。和AUC0-∞明显增加(P〈0.01),头孢吡肟的消除半衰期殛明显延长(P〈0.01)。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头孢吡肟的含量测定及药动学研究;黄芩苷或绿原酸单体能延长头孢吡肟在体内代谢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绿原酸 盐酸头孢吡肟 药动学 大鼠 HPLC Oat-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