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古籍文献中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治规律的探讨
1
作者 蒋林亨 郑嘉乾 +5 位作者 周楠楠 易春智 何敏聪 蓝鋆 李若愚 方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755-760,共6页
【目的】检索骨与软组织肿瘤的相关古籍文献,探讨古代医者诊治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规律。【方法】以“石瘤”“骨瘤”“肉瘤”“石痈”“石疽”为检索词,检索博览医书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中华医典》、中国知网古籍数据库有关骨与软组织... 【目的】检索骨与软组织肿瘤的相关古籍文献,探讨古代医者诊治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规律。【方法】以“石瘤”“骨瘤”“肉瘤”“石痈”“石疽”为检索词,检索博览医书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中华医典》、中国知网古籍数据库有关骨与软组织肿瘤的病症、病机、治法、方药、预后、禁忌症等内容,分析其诊治规律。【结果】共检索了82部古籍,纳入相关条文137条。明确记载肿块疼痛的有19条,肿块未感疼痛的有31条,记载肿块进行性生长的条文有39条;涉及病机的条文有83条;119条明确记载了治法方药。有关治法方药的条文中,内服汤剂69条,灸法16条,敷药63条,部分条文涉及汤药、灸法、敷药等多种治疗方式。出现频次较高的方剂有破结散、调元肾气丸、陷肿散、阳和汤、归脾汤等。此外,条文提及该病预后不良,需重视精神调护,并将针刀治疗视为禁忌。【结论】古籍文献资料发掘的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治规律如下: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或各种病机交错复合出现,病位主要涉及肝、肾、脾三脏;治法多样,基于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其预后不良,禁用针刀治疗。发掘得到的诊治规律可为现代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与软组织肿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与软组织肿瘤 中医古籍 病机 治法 方药 预后
下载PDF
自体股骨头联合常规假体重建髋臼肿瘤切除后髋臼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楠楠 郑嘉乾 +5 位作者 曾志明 蓝鋆 何敏聪 李若愚 方斌 易春智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6期492-496,505,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股骨头回植联合常规假体重建髋臼肿瘤切除后髋臼缺损的可行性,通过随访(≥2年)研究该术式的肿瘤学预后和功能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例接受自体股骨头回植联合常规假体重建髋臼肿瘤切除后髋臼缺损... 目的探讨自体股骨头回植联合常规假体重建髋臼肿瘤切除后髋臼缺损的可行性,通过随访(≥2年)研究该术式的肿瘤学预后和功能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例接受自体股骨头回植联合常规假体重建髋臼肿瘤切除后髋臼缺损手术的患者,术前所有患者术前完善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肿瘤性质、类型及累及髋臼的范围。随后,在计算机辅助下对肿瘤进行模拟切除,设计个性化手术方案。所有患者术后均限制负重,术后1个月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术后6个月独立行走。术后随访,复查骨盆CT、MRI及X线片,肺部CT检查,评价肿瘤局部控制情况。功能评分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实现了对肿瘤的R0切除,随后完成自体股骨头回植联合常规假体重建髋臼肿瘤切除后髋臼缺损,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术后均获得大于2年的随访,随访时间24~120个月。功能评分以末次随访的MSTS评价,5例患者末次随访功能评分为26~30分,平均为(28.2±1.6)分。随访影像学资料示:所有患者的假体均固定在位,未见髋臼假体移位、松动;未见关节脱位。所有患者均未见植骨不愈合、深部感染、术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最大程度地恢复了髋臼的正常旋转中心,结合常规多孔钽金属杯及常规髋关节假体的使用,从解剖学和生物学角度实现了假体的早期和长期稳定。随访结果提示该术式是安全、有效的,并获得了良好的髋关节功能,实现了髋臼周围肿瘤术后人工关节假体的长期生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周围肿瘤 髋臼缺损 自体股骨头 植骨
下载PDF
23例髋部骨样骨瘤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易春智 李若愚 +6 位作者 蓝鋆 关天安 莫宗权 庞凤祥 陈鹏 陈雷雷 方斌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35-140,共6页
背景:骨样骨瘤为临床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发生在关节内的骨样骨瘤,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尤其是髋部骨样骨瘤,由于并发症较多,容易与其他髋部疾病相混淆,临床误诊率较高。目的:探讨髋部骨样骨瘤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为准... 背景:骨样骨瘤为临床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发生在关节内的骨样骨瘤,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尤其是髋部骨样骨瘤,由于并发症较多,容易与其他髋部疾病相混淆,临床误诊率较高。目的:探讨髋部骨样骨瘤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为准确诊疗髋部骨样骨瘤提供临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髋部骨样骨瘤患者23例,男21例,女2例;年龄为5~30岁,平均(14.9±7.9)岁。术前收集患者外院的诊疗资料,完善X线片及CT检查。对比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及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2例曾被误诊,误诊为滑膜炎9次,股骨头坏死4次,骨髓炎、关节内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各3次,髋关节发育不良、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结核、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各2次,扁平髋、股骨头囊肿、骨梗死、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各1次。从发病到确诊需4d~36个月不等,确诊时间平均为(11.3±8.0)个月。11例出现股骨颈增粗,8例出现股骨头肥大,13例出现骨盆倾斜,5例出现膝部放射痛。16例X线片可见瘤巢,23例CT检查示瘤巢。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8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9.2±24.4)个月,患者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7.0±0.9)分降到术后48 h的(1.9±1.3)分,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96.3±2.2)分,较术前(65.1±17.2)分明显提高(P<0.01),关节功能优良率达100.0%。结论:对髋部骨样骨瘤认识不够、选择错误的检查方法以及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薄层CT能够准确诊断及定位髋部骨样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 骨样骨瘤 临床特征 关节畸形 误诊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对骨组织重建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赵盾 方斌 +3 位作者 易春智 何敏聪 郑嘉乾 李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9期4638-4642,共5页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具有促进骨愈合的作用,然而其发挥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骨缺损区域骨组织重建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诱导膜组、诱导膜+中药组,每组12只,均于右...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具有促进骨愈合的作用,然而其发挥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骨缺损区域骨组织重建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诱导膜组、诱导膜+中药组,每组12只,均于右侧股骨中段截取4 mm骨组织后采用钢板固定,诱导膜组、诱导膜+中药组置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旷置;4周后取出之前旷置的骨水泥,诱导膜组及诱导膜+中药组植入自体尾骨,术后诱导膜+中药组灌胃给予骨碎补总黄酮0.22 g/(kg•d),其余两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直至取材。自体骨植入6周后,通过X射线片、组织形态学观察缺损区域新生骨组织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片:诱导膜+中药组骨缺损区已形成连续骨质,髓腔结构形成,骨皮质重建良好;诱导膜组未形成完整的骨皮质,髓腔未完全形成,骨重建不连续;空白组仍可见清晰骨缺损区域;②组织形态学观察:空白组缺损区域无连续的骨质形成,其他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形成,其中诱导膜+中药组处于骨质塑形阶段,诱导膜组虽有骨质生成,但成骨不均匀,局部仍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③免疫组化染色:诱导膜+中药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诱导膜组(P<0.05),CD31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④结表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可以调控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促进骨缺损区的骨质矿化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膜 Masquelet技术 骨碎补总黄酮 骨缺损 骨组织重建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D31
下载PDF
个体化翻修保肢策略治疗骨肉瘤局部复发1例报道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汉军 方斌 +3 位作者 易春智 蓝鋆 何敏聪 庞凤祥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998-1002,共5页
骨肉瘤作为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起病隐匿、进展快、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肺转移,预后较差。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和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骨肉瘤的5年生存率已由原来的不足20%上升至50%~70%[1],由新辅... 骨肉瘤作为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起病隐匿、进展快、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肺转移,预后较差。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和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骨肉瘤的5年生存率已由原来的不足20%上升至50%~70%[1],由新辅助化疗、外科手术肿瘤切除重建和术后化疗组成的保肢治疗方案已成为骨肉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保肢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安全的肿瘤边界切除和有效的外科重建,以期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保留良好的肢体功能。人工肿瘤假体、假体异体骨复合物、异体骨关节移植和瘤段灭活再植等是肿瘤切除后常用的肢体重建方法,但任何类型的保肢重建手术并发症均不少见,总体发生率可达20%~30%[2],严重的假体周围感染和肿瘤局部复发将可能直接导致保肢治疗的失败。在接受保肢手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中,10%~20%的患者术后会出现局部复发[3],一旦出现肿瘤复发,常会给二次手术带来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复发 保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