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华医典》的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外感发热的古籍文献研究
1
作者 黄丽群 刘晨柳 +4 位作者 杨珊 李枝雅 胡佳俊 凌传仁 邓秋迎 《护理学报》 2024年第16期74-78,共5页
目的通过对外感发热的古籍文献整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古籍文献中外感发热相关的中医护理技术,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为源数据库,检索外感发热相关条文,建立条文数据库,对外感发热相关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归... 目的通过对外感发热的古籍文献整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古籍文献中外感发热相关的中医护理技术,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为源数据库,检索外感发热相关条文,建立条文数据库,对外感发热相关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归纳分析,采用Excel 2019进行药物频数统计、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古籍条文56条,涉及中医护理技术13种治法类别。最常用的治法为涂法(14%)、贴法(14%),涉及药物共有167味,常用药物有生姜(2.7%)、甘草(2.2%)、芒硝(2.2%)等,药性以寒(42.5%)、温(30.5%)居多,药味以苦(32.4%)、辛(31.7%)居多,归经以肺经(18.5%)居多。根据频数分析结果归纳出43味核心药物,核心药物常用组合为防风、羌活;涂法常用药物组合为甘草、柴胡、黄芩、桔梗;贴法常用药物组合为葱白、淡豆豉、生姜;搐鼻法常用药物组合为白芷、雄黄;点眼法常用药物组合为麻黄、冰片、牛黄。结论在古籍文献中,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护理技术种类丰富,方法多样,贴法和涂法最常用,所用药物以解表药、清热药居多,“寒热并用”是药物组合的重要特点之一。古籍中所记载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遵循着辨证施术、辨证施药的原则,对外感发热患者的辨证施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技术 古籍 外感发热
下载PDF
基于文献探讨膜原学说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进忠 谢文源 +4 位作者 覃小兰 侯时昭 李玉明 郑杰超 张晓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9期21-24,共4页
膜原学说认为,疠气致病乃邪伏膜原,临床以祛邪为主要治法,长期用于指导瘟疫治疗。本文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有关文献报道,探讨膜原学说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意义,为病毒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膜原学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联合针刺救治院内心脏骤停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3
作者 曾瑞峰 钟悦嘉 +5 位作者 陈百坚 李冬莉 李尊江 陈国聪 徐军 丁邦晗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561-567,共7页
目的:探讨联合针刺干预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患者临床疗效,以提供对IHCA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的理论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急诊乌斯坦因登记模式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2013年10月—2021年9月的IHCA为研... 目的:探讨联合针刺干预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患者临床疗效,以提供对IHCA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的理论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急诊乌斯坦因登记模式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2013年10月—2021年9月的IHCA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120例患者,根据是否进行针刺干预分为针刺组以及非针刺组。提取一般信息,基础疾病、抢救情况等,以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成功率、ROSC维持时间、神经功能评价为主要指标,以实验室指标、危重症评分、28 d死亡率等为次要指标。结果:针刺组ROSC成功率为65.6%,与非针刺组(4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非针刺组ROSC维持时间方面比较[≤20 min:2例(9.5%)vs.9例(23.7%),20 min~24 h:13例(61.9%)vs.16例(42.1%),>24 h:6例(28.6%)vs.13例(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8 d为观察终点进行生存分析,针刺组的平均生存天数为(3.226±1.242) d(95%CI:0.791~5.661 d),非针刺组的平均生存天数为(2.352±0.692) d(95%CI:0.996~3.709 d)。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两组的生存曲线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25,P=0.081)。两组各个时间点的其他指标,如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常规、血气分析、肝肾凝血功能、危重评分及器官功能支持手段等进行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针刺救治IHCA无严重不良事件及负性结果,具有更高ROSC成功率,更稳定的ROSC比例的优势。这可能与针刺对ROSC早期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作用有关,有一定的探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院内心脏骤停 心肺脑复苏 针刺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肺部感染致脓毒症老年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6
4
作者 覃小兰 郭权来 +4 位作者 刘云涛 朱德才 李俊 郑丹文 童俊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2-565,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对肺部感染致脓毒症老年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致脓毒症老年患者(年龄>60岁)为研...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对肺部感染致脓毒症老年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致脓毒症老年患者(年龄>60岁)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入院24 h内PCT、C-反应蛋白、SOFA评分以及28 d预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28 d预后分组,比较各组的指标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单独或联合应用对肺部感染致脓毒症老年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共纳入265例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194例)和脓毒性休克组(71例);根据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186例)和死亡组(79例)。脓毒性休克组患者PCT、CRP、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CT(μg/L):6.16(1.94,19.60)比1.56(0.34,7.32),CRP(mg/L):128.90(54.93,198.70)比91.45(30.15,175.30),SOFA评分(分):9.0(7.0,12.0)比4.0(3.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患者PCT、CRP、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CT(μg/L):4.80(1.06,19.60)比1.82(0.34,7.24),CRP(mg/L):135.20(58.10,225.50)比91.45(31.50,172.53),SOFA评分(分):7.0(4.0,11.0)比4.0(3.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CT、CRP、SOFA评分、CRP+PCT+SOFA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1、0.607、0.697、0.712,说明各项指标对肺部感染致脓毒症老年患者28 d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以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最大,其敏感度为55.1%,特异度为80.1%。结论PCT、CRP、SOFA评分是评估肺部感染致脓毒症老年患者预后的常用指标,三者联合应用具有更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脓毒症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