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祛痰方联合太极拳锻炼对肾虚痰浊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彭键勇 唐剑邦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36-341,共6页
[目的]观察补肾祛痰方配合太极拳锻炼对肾虚痰浊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肾虚痰浊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肾祛痰方组(A组)、太极拳组(B组)和补肾祛痰方联合太极拳组(C组),每组各20例,连续治疗观察6周。治疗前... [目的]观察补肾祛痰方配合太极拳锻炼对肾虚痰浊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肾虚痰浊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肾祛痰方组(A组)、太极拳组(B组)和补肾祛痰方联合太极拳组(C组),每组各20例,连续治疗观察6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比较各组患者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WOMAC各项(疼痛、僵硬、身体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组患者VAS评分及WOMAC各项评分与A组及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祛痰方联合太极拳锻炼治疗对肾虚痰浊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症状与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方药与太极拳锻炼联合治疗较两者单独使用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肾虚痰浊 补肾祛痰方 太极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固定术后肩峰下骨溶解的相关因素与不良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红俊 胡栢均 +1 位作者 高大伟 吴宇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32-536,共5页
目的分析肩锁关节脱位使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术后钢板钩端周围出现的肩峰下骨溶解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肩峰下骨溶解对锁骨钩钢板松动、钩端移位,以及取出锁骨钩钢板后的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肩锁关节再脱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 目的分析肩锁关节脱位使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术后钢板钩端周围出现的肩峰下骨溶解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肩峰下骨溶解对锁骨钩钢板松动、钩端移位,以及取出锁骨钩钢板后的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肩锁关节再脱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山市中医院关节科行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术的患者资料,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且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122例患者。其中男性90例,女性32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3.08±13.19)岁;左肩69例,右肩53例。观察研究对象在术前至术后1年内复查的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是否出现肩峰下骨溶解的骨质吸收影。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肩峰下骨溶解的相关因素,使用χ^(2)检验研究肩峰下骨溶解对锁骨钩钢板松动、钩端移位,以及取出锁骨钩钢板后的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肩锁关节再脱位的影响。结果122例患者随访时间23~9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59±21)个月。48例(39.3%)在术后1年内出现肩峰下骨溶解。(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5,OR=0.955,95%CI为0.923~0.988)、肩峰至肱骨头的距离(P<0.05,OR=0.771,95%CI为0.612~0.972)是肩峰下骨溶解的相关因素,而性别、患肩侧别、住院天数、Rockwood分型、钩板夹角、钩的长度、钩的高度、钩的高度与肩峰高度的差异、术后肩锁关节间隙、术后肩锁关节距离的改变均不是相关因素(P>0.05)。(2)肩峰下骨溶解阳性组患者的锁骨钩钢板松动率、钩端移位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肩峰下骨溶解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在锁骨钩钢板取出后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肩锁关节再脱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锁骨钩钢板的年轻患者、肩峰至肱骨头距离较小者相对容易出现肩峰下骨溶解;肩峰下骨溶解患者出现锁骨钩钢板松动、钩端移位的可能性更大,但对患者取出锁骨钩钢板后的疼痛、活动受限、肩锁关节再次脱位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肩峰下骨溶解 锁骨钩钢板
下载PDF
改良型双反牵引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红俊 胡栢均 +5 位作者 高大伟 吴宇峰 梁华辉 甘福开 李焕坤 覃纲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型双反牵引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关节科采用双反牵引技术治疗的6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37例,女29例;年龄(44±14)岁。所有患者均采... 目的:观察改良型双反牵引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关节科采用双反牵引技术治疗的6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37例,女29例;年龄(44±14)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反牵引技术复位胫骨平台骨折,其塌陷的关节面用自行研发的万向高亲和力顶棒技术复位、腓骨移植支撑或用"箍煲"技术恢复增宽的胫骨平台横径。记录患者术后第2天的骨折复位情况并采用Rasmussen进行影像学评价,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以及术后3、6个月的骨折临床愈合率。结果:66例患者术后随访12.0(8.0,16.5)个月。术后第2天的Rasmussen影像学评价:优60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7.0%(64/66)。术后3、6个月VAS评分[1(0,1)、0(0,1)分]、HSS评分[84(78,88)、91(85,95)分]均较术前[4(3,5)、36(29,39)分]显著改善,且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3个月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率(100%,66/66)较术后3个月(77.3%,51/66)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仅1例患者出现术口延缓愈合,无术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内固定松动或外露等。结论:改良型双反牵引技术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以获得优良的骨折复位影像学评价,并恢复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移植 顶棒技术 "箍煲"技术 双反牵引器
原文传递
肩袖损伤后局部微环境早期变化研究进展
4
作者 洪泽鑫 陈亮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275-278,共4页
肩袖损伤是造成肩痛的常见原因,其临床表现除肩痛外,还包括活动受限、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为患者家庭经济带来负担。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肌腱组成的,其损伤可分为急性损伤、慢性损伤,也可... 肩袖损伤是造成肩痛的常见原因,其临床表现除肩痛外,还包括活动受限、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为患者家庭经济带来负担。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肌腱组成的,其损伤可分为急性损伤、慢性损伤,也可分为部分撕裂、全层撕裂[1],常发生在年龄较长或经常运动的人群中。有研究表明,肩袖损伤在肩痛患者中约占36%,且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0岁以上的肩痛患者患肩袖损伤的风险增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慢性损伤 小圆肌 冈上肌 冈下肌 肩痛 肩胛下肌 肌肉萎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