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功能支具在手部掌侧皮肤撕脱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朝辉 高峻青 +3 位作者 付记乐 陈浩宇 何斌 李卓伟 《新医学》 2010年第9期614-616,共3页
目的:探讨辅助应用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支具在手部掌侧皮肤撕脱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手部掌侧皮肤撕脱伤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采用多功能支具辅助牵引治疗3个月,使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对患者手... 目的:探讨辅助应用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支具在手部掌侧皮肤撕脱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手部掌侧皮肤撕脱伤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采用多功能支具辅助牵引治疗3个月,使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对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36例共180指,评定功能属优98指,良64指,可16指,差2指,优良者162指,优良率为90%,通过系统的支具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手部功能。拇指蹼距离正常、轻度挛缩患者33例,中重度挛缩患者3例。所有患者随访8个月~2年,术后6~7个月出现瘢痕挛缩、肌腱黏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者6例,需行二次手术改善功能患者4例。其余患者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多功能支具在手部掌侧皮肤撕脱伤治疗中有助于患手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掌 撕脱伤 支具
下载PDF
腱鞘纤维瘤3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毛荣军 樊长姝 +4 位作者 杨克非 郭莉 谢乐 房惠琼 李启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endon sheath,F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9例FT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男性24例(61.54%),女性15例(38.46%),男女比为1.6∶1,年龄5~69岁,平均34.56岁。74.36%的病例累及上肢... 目的探讨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endon sheath,F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9例FT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男性24例(61.54%),女性15例(38.46%),男女比为1.6∶1,年龄5~69岁,平均34.56岁。74.36%的病例累及上肢,尤以掌指部为主。临床上,66.67%病例表现为局部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块,33.33%病例伴局部压痛、肿痛症状。10.26%病例曾有局部外伤史,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4.29%。以MRI为代表的影像学成像显示病变与肌腱、腱鞘或关节囊紧密相连。大体上,病变包膜纤薄或无包膜。镜下病变呈分叶状,每个小叶由稀疏散在的纤维母细胞、裂隙状血管腔隙和大量玻璃样变胶原间质所组成。部分病变形态多样,局部与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纤维组织细胞瘤或纤维瘤病、结节性筋膜炎及微静脉型血管瘤病变相似。免疫组化示所有成分均表达vimentin,部分梭形及星形细胞表达α-SMA、calponin及CD163,少数病变局灶弱阳性表达β-catenin(胞质)、CD68、MSA及h-Caldesmon,裂隙状腔隙内衬扁平细胞表达CD34、CD31及FⅧRAg,提示为血管性腔隙。结论 FTS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发生于肌腱、腱鞘或关节滑囊的良性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典型的FTS多发生于青年人及成年人,以男性居多,好发于上肢,掌指部占多数,少数病变切除后可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肢体肿瘤 腱鞘纤维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诊断指伸肌腱滑脱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梁彤 陈浩宇 +1 位作者 涂滨 何秀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89-1391,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指伸肌腱滑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掌指关节背侧外伤、临床疑诊指伸肌腱滑脱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判断其指伸肌腱是否有滑脱及其原因,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32例患者中,25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指伸肌腱部分滑...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指伸肌腱滑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掌指关节背侧外伤、临床疑诊指伸肌腱滑脱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判断其指伸肌腱是否有滑脱及其原因,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32例患者中,25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指伸肌腱部分滑脱7例、完全滑脱18例;7例无滑脱,仅腱帽挫伤,接受随访观察。高频超声漏诊1例指伸肌腱完全滑脱,将2例完全滑脱误诊为部分滑脱,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0.85,P<0.01)。结论高频超声可显示腱帽撕裂及指伸肌腱滑脱,能通过动态观察判断损伤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肌腱 腱帽 滑脱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牵引支具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高峻青 付记乐 +3 位作者 王朝辉 陈浩宇 何斌 李卓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牵引支具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手部外伤患者52例,根据患者病情划分为骨折粘连组(15例共39支患指)、肌腱粘连组(23例共58支患指)及瘢痕挛缩组(14例),分别采用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牵引支... 目的探讨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牵引支具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手部外伤患者52例,根据患者病情划分为骨折粘连组(15例共39支患指)、肌腱粘连组(23例共58支患指)及瘢痕挛缩组(14例),分别采用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牵引支具对上述患者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牵引力量及方向,使牵引力量始终保持均衡。各组病例于牵引治疗结束时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对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骨折粘连组优28指,良11指;肌腱粘连组优47指,良11指;瘢痕挛缩组优10例,良4例,总体临床疗效满意。结论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牵引支具具有组合多样、方便调节、用途广泛等优点.能显著预防及治疗手部外伤后关节僵硬、疤痕挛缩及肌腱粘连,该多功能组合式牵引支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具 手部外伤 粘连 关节挛缩
原文传递
软组织软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毛荣军 杨克非 +4 位作者 郭莉 谢乐 房惠琼 李启明 樊长姝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32-537,共6页
目的:探讨软组织软骨瘤(ST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组织学发生机制。方法:对11例STC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少数伴有局部压痛,术后罕见复发。影像学显示,与骨无... 目的:探讨软组织软骨瘤(ST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组织学发生机制。方法:对11例STC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少数伴有局部压痛,术后罕见复发。影像学显示,与骨无关联的软组织内肿块伴有程度不等的钙化。镜下肿瘤组织境界清楚,分叶状,由成熟透明软骨或纤维软骨构成,可伴有程度不等的钙化、黏液变及囊性变;软骨瘤细胞形态不一,多无异形性,核分裂像罕见;少数软骨小叶周边梭形间质细胞密集,无胞周空晕或陷窝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所有成分均表达vimentin,成熟软骨细胞及梭形软骨细胞还部分表达S-100及CD34;软骨结节周边梭形间质细胞部分表达a-SMA、MSA及CD34,散在表达CD163;透明软骨基质CollagenⅡ表达程度不等,CollagenⅠ及CollagenⅢ呈阴性表达或局灶弱阳性表达;纤维软骨基质及钙化区表达CollagenⅠ及CollagenⅢ,CollagenⅡ表达阴性或局灶弱阳性表达。结论:STC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软骨性肿瘤,STC的形成可能最初由间充质细胞演化为具有CD34阳性表达的梭形间质细胞,继而向软骨方向分化形成STC,但这一演化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软组织软骨瘤 临床病理学临特征 组织学发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