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气针法在针灸治痛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耀龙 陈荣钟 庄礼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36-936,共1页
简要回顾动气针法的源流,重点阐述针推科门诊常见的几种疾病,如落枕、岔气、五十肩、背痛和急性腰扭伤的临床选穴及动气针法在其中的运用,以期为提高痛症的针灸临床疗效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动气针法 针灸 董氏奇穴 痛症
下载PDF
穴位埋线预刺激对糖尿病大鼠血浆、胃窦和近端结肠组织相关脑肠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耀龙 陈荣钟 陈淑慧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69-770,共2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糖尿病大鼠相关脑肠肽表达的影响,以期阐明穴位埋线干预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动物试验,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空白对照组,穴位埋线治疗组大鼠...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糖尿病大鼠相关脑肠肽表达的影响,以期阐明穴位埋线干预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动物试验,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空白对照组,穴位埋线治疗组大鼠用埋线治疗。结果:穴位埋线治疗组大鼠血浆胃泌素、生长抑素以及胃窦和近端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与正常空白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调节糖尿病大鼠脑肠肽的表达和分布,可能为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有价值的研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糖尿病大鼠 胃泌素 生长抑素 血管活性肠肽
下载PDF
穴位埋线早期干预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及胃窦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耀龙 陈淑慧 陈荣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ET、NO在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发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和穴位埋线法早期干预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动物试验,用自制的高脂饲料喂养+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出38只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 目的:探讨ET、NO在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发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和穴位埋线法早期干预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动物试验,用自制的高脂饲料喂养+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出38只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和模型空白对照组,每组19只,另外取13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空白对照组。穴位埋线治疗组大鼠用埋线治疗,7天1次,共埋线12次;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自由饮食,不做任何处理,饲养12周。12周后抽血和取胃窦组织进行血浆内皮素和胃窦一氧化氮(NO)含量的测定。结果: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高于穴位埋线治疗组和正常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治疗组与正常空白对照组血浆内皮素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胃窦NO含量明显低于穴位埋线治疗组和正常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治疗组与正常空白对照组胃窦NO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ET、胃窦NO含量的变化提示糖尿病胃肠局部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胃肠并发症的主要病理基础,早期采用穴位埋线法进行干预,能降低ET,升高NO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鼠/穴位埋线 一氧化氮
下载PDF
针刺与醒脑静并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皮敏 曹雪梅 +3 位作者 吴立雄 彭君华 陶加平 孙外主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7期1052-1053,共2页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静点醒脑静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组 ,治疗组 4 0例给予针刺结合静脉点滴醒脑静注射液 ,对照组 4 0例给予静脉点滴脑复康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长谷川智能量表 (HDS)、简易智力...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静点醒脑静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组 ,治疗组 4 0例给予针刺结合静脉点滴醒脑静注射液 ,对照组 4 0例给予静脉点滴脑复康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长谷川智能量表 (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 (MMSE)测试成绩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7.5 % ,明显高于对照组 6 2 .5 % (P <0 .0 5 ) ;对照组长谷川智能量表 (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 (MMSE)测试成绩也明显高于治疗前 (P <0 .0 1)和对照组 (P <0 .0 5 ) ;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针刺结合静点醒脑静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有确切疗效 ,总疗效优于单用脑复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醒脑静 血管性痴呆 长谷川智能量表 简易智力收态检查表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面部腧穴缪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皮敏 曹雪梅 +3 位作者 吴立雄 彭君华 于海波 杨卓欣 《江西中医药》 2003年第7期43-44,共2页
目的 :观察面部腧穴缪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面部腧穴缪刺法 (治疗组n =45)和面部腧穴常规针刺患侧法 (对照组n =40 )治疗。结果 :面部腧穴缪刺法治疗原发性... 目的 :观察面部腧穴缪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面部腧穴缪刺法 (治疗组n =45)和面部腧穴常规针刺患侧法 (对照组n =40 )治疗。结果 :面部腧穴缪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患侧组 ,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常规针刺法。结论 :运用面部腧穴缪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能显著提高疗效 ,并能明显缩短疗程 ,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缪刺法 针刺疗法 面部腧穴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穴位埋线早期干预对糖尿病大鼠一般状况和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耀龙 陈淑慧 陈荣钟 《中医外治杂志》 2010年第3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运用穴位埋线对糖尿病大鼠一般状况和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穴位埋线法对糖尿病大鼠进行早期干预处理。结果:经治疗后,除血糖以外,其余各项指标埋线组与DM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采用穴位... 目的:观察早期运用穴位埋线对糖尿病大鼠一般状况和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穴位埋线法对糖尿病大鼠进行早期干预处理。结果:经治疗后,除血糖以外,其余各项指标埋线组与DM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采用穴位埋线可干预糖尿病大鼠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和进展,其作用机制并非来自穴位埋线的降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穴位埋线 一般状况 胃肠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