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肾上腺外、脊柱副节瘤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军 张岳 +2 位作者 吴政光 林晨琳 肖树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6期47-50,61,共5页
目的探讨腹部肾上腺外(腹膜后、膀胱)、脊柱副节瘤的影像学特征,以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肾上腺外、脊柱副节瘤CT(n=17)、MRI(n=3)资料,将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 19例均单发,其中,腹膜... 目的探讨腹部肾上腺外(腹膜后、膀胱)、脊柱副节瘤的影像学特征,以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肾上腺外、脊柱副节瘤CT(n=17)、MRI(n=3)资料,将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 19例均单发,其中,腹膜后12例,CT平扫病灶均呈不均匀稍低密度,增强后均呈中度/明显强化,其中,4例呈"渐进性延迟强化",镜下所见:瘤细胞排列呈小腺泡状或实性巢状,间质毛细血管丰富;各6例、2例强化模式呈"快进慢出"、"慢进慢出"型,镜下所见:瘤细胞形成器官样结构,间质内见中等/大量血窦影。膀胱5例,平扫均呈均匀稍低密度/稍长T1等T2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模式呈"快进慢出"型,镜下所见:瘤细胞呈小梁/巢状排列,间质血窦丰富。脊柱2例,病灶内均可见点、匍匐条状流空血管影;均未见淋巴结转移,1例腹膜后病例出现腰椎体及附件转移。结论腹部肾上腺外副节瘤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较好反映肿瘤内部构成,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脊柱副节瘤较少见,诊断困难,病灶内"点状、匍匐条状流空血管征"可能具有一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腹部肾上腺外 脊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
下载PDF
腹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汉强 谭键彬 +1 位作者 杨卫东 张岳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腹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影像表现。结果:腹膜后10例,CT平扫呈稍低密度,内均可见囊变、坏死,3例呈渐进性延迟强化,7例呈动脉期中... 目的:分析腹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影像表现。结果:腹膜后10例,CT平扫呈稍低密度,内均可见囊变、坏死,3例呈渐进性延迟强化,7例呈动脉期中度/明显强化,高峰位于动脉期或门脉期,延迟期缓慢下降。膀胱5例,CT/MRI平扫均呈均匀等密度/稍长T1等T2信号,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缓慢下降。所有病例均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中老年人腹膜后占位,囊变、坏死明显,呈渐进性延迟强化或快/慢进慢出型,应考虑肾上腺外副节瘤的诊断;膀胱副节瘤多较小,密度/信号较均匀,T2WI呈等信号以及"快进慢出型"、明显强化的特点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腹部肾上腺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MR完全缓解与病理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万芸 黄燕 +2 位作者 陈丽君 尚晓静 刘园园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88-1894,共7页
目的评估新辅助化疗(NAC)后MR诊断完全缓解(rCR)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引起影像-病理不一致的放射学和临床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NAC后MR诊断为rCR的65例患者资料,取得术后病理,分析临床、乳腺X线图像及MR图像、病理资料。结果50例患... 目的评估新辅助化疗(NAC)后MR诊断完全缓解(rCR)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引起影像-病理不一致的放射学和临床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NAC后MR诊断为rCR的65例患者资料,取得术后病理,分析临床、乳腺X线图像及MR图像、病理资料。结果50例患者(50/65,76.9%)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CR),归入"pCR组";15例患者(15/65,23.1%)术后病理证实有浸润性癌灶残留,归入"假阴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分子分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84,0.681,0.256,0.646,0.232,0.128)。22例患者(22/65,33.8%)乳腺X线片存在微钙化,存在微钙化的患者假阴性率(10/22,45.5%)比例高于无微钙化患者(5/43,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NAC前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NAC后MRI诊断rCR出现假阴性(11/26,42.3%)比例高于单发癌灶患者(4/39,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NAC前DCE-MRI扫描42例(42/65,64.6%)癌灶呈肿块强化,23例(23/65,35.4%)癌灶呈非肿块强化,非肿块强化的患者在NAC后MR诊断rCR出现假阴性(9/23,39.1%)比例高于肿块强化患者(6/4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以下因素会增加NAC后MR诊断rCR假阴性的风险:多灶性多中心性癌[OR=1.895(95%CI:1.697~3.799),P=0.037];非肿块强化[OR=1.562(95%CI:1.257~6.387),P=0.034];乳腺X线片内钙化[OR=1.532(95%CI:1.472~4.375),P=0.008]。结论NAC前乳腺癌乳腺X线片内钙化、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非肿块强化征象,是引起NAC后MR诊断rCR与病理不一致的重要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完全缓解 微钙化 非肿块强化 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