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护合作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春梅 胡爱玲 +3 位作者 郭珊珊 李敏 何美容 袁春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脊柱一科32例脊髓损伤患者设为对照组,按医生开医嘱护士执行的常规医疗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诊疗及护理;将脊柱二科33例脊髓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医护合作模式,即分别由1名医...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脊柱一科32例脊髓损伤患者设为对照组,按医生开医嘱护士执行的常规医疗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诊疗及护理;将脊柱二科33例脊髓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医护合作模式,即分别由1名医生2名责任护士组成医护合作小组管理诊疗患者,共同决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h及干预后第4周、第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以及生存质量(WHOQOL-BREF)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第4周、第3个月MBI、WHOQOL-BREF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医护合作模式有利于促进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住院患者 医护合作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2
作者 朱辉 原超 +3 位作者 张文财 刘洪江 宋振杰 卢嘉怡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目的比较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A组行体位复位结合PVP治疗,B组行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评... 目的比较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A组行体位复位结合PVP治疗,B组行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两组术后3 d及3、6个月VAS评分、Cobb角度数均明显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复位法结合PVP与PKP治疗OVCF的临床疗效相当,体位复位结合PVP具有治疗费用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体位复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MIS-TLIF与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3
作者 朱辉 原超 张文财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547-550,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传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merbody fusio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传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merbody fusio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36例,分为MIS-TLIF治疗组与TLIF治疗组,每组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手术前后进行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两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为9.5个月。术前两组腰背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各时间点VAS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MIS-TLIF组术后3d及3个月腰背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腰背痛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比PLIF组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术口引流量、切口长度均明显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影像学随访均显示手术效果满意、病变节段融合良好。结论对于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同传统TLIF术式相比较,MIS-TLIF手术可明确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具有对肌肉及神经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融合 微创 内固定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压力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春梅 胡爱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8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压力应对方式的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广州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脊髓损伤住院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脊髓损伤压力应对量表、简式简明心境问卷、...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压力应对方式的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广州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脊髓损伤住院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脊髓损伤压力应对量表、简式简明心境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拒绝与否认维度中,家庭经济主要来源、愤怒-敌意为显著影响因素,能解释其65.2%的变异量;面对维度中,婚姻状况、排便情况及年龄为显著影响因素,能解释其43.8%的变异量;幻想维度中,迷惑-混乱情绪、病程为显著影响因素,能解释其52.1%的变异量;依赖与妥协维度中,自理能力、年龄、损伤程度、损伤结果及生育情况为显著影响因素,能解释其79.6%的变异量;寻求支持维度中,居住地、性别、日常照护、支持利用度为显著影响因素,能解释其47.9%的变异量;合理化维度中,精力-活力情绪、家庭人均月收入及受教育程度为显著影响因素,能解释其50.9%的变异量。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压力应对方式的运用受个体不同因素的影响。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干预,以协助患者调整压力应对方式,提高压力应对水平,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压力应对 心理状态 社会支持
下载PDF
体位复位法结合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朱辉 原超 +2 位作者 张文财 刘洪江 李文超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4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利用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初诊OVCF患者50例,术前采用体位复位后行PVP治疗。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Cobb's),进... 目的:观察利用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初诊OVCF患者50例,术前采用体位复位后行PVP治疗。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Cobb's),进行视觉模拟疼痛(VAS)功能评分。结果:术前1天与术后3月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节椎体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0 min。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量3~7 mL,平均3.5 mL。下地时间12~48 h,平均24 h。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椎体前方漏2例,椎体侧方漏2例,椎体后方漏1例,椎间盘漏1例),未出现明显神经损害体征。41例在术后即感疼痛减轻或消失,6例出现一过性沉痛,1~3天后消失,3例患者术后仍有轻微疼痛,经过口服消炎止痛药及理疗等治疗后缓解。结论:体位复位法结合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止痛和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方面具有肯定的效果,是一种比较微创、简单、安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体位复位法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Cobb's角 视觉模拟评分 疼痛
下载PDF
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两种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5
6
作者 朱辉 原超 张文财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8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两种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采用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8例无神经系统损伤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两种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采用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8例无神经系统损伤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经皮组采用经皮入路(n=19),经肌间隙组采用经肌间隙入路(n=19),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观察手术前后腰背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椎体后凸Cobb角等影像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2个月)。两组术后VA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经皮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VAS评分均优于经肌间隙组,但手术时间长于经肌间隙组(P<0.05);两组术后1周、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伤椎矢状位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两种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与经肌间隙入路相比,经皮入路具有出血少、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缓解迅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 外科手术 微创性 经皮入路 经肌间隙入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汪晓岚 陈佳利 邹秀娥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4期179-180,183,共3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该科住院的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研究,包含了单节段L3~4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1例,L4~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8例,L5~S1腰椎间盘...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该科住院的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研究,包含了单节段L3~4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1例,L4~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8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3例,双节段L4~5、L5~S1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8例,对这些患者均给予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疼痛干预、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包括手术监测、紧急处理。术后护理包括常规护理、体位调整、并发症预防、腰围使用介绍等。结果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数据,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94.56%(87/92)患者恢复效果明显。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及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恢复有理想的效果,通过优质的护理方式,可以对患者恢复期间的疾病症状进行更好地掌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下载PDF
中医护理技术在提高颈椎病治疗效果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袁春燕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20期81-82,共2页
目的:探索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在提高颈椎病治疗效果中的作用。方法:系统性回顾2017年4月一2018年2月间于我院脊柱科收治入院的130例确诊为颈椎病的患者,依据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索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在提高颈椎病治疗效果中的作用。方法:系统性回顾2017年4月一2018年2月间于我院脊柱科收治入院的130例确诊为颈椎病的患者,依据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连续治疗14天,对比治疗前后对头颈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头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头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头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技术干预颈椎病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在提高治疗有效率上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颈椎病 疗效
原文传递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 被引量:9
9
作者 林宏衡 张文财 +2 位作者 原超 方坚 朱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操作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6-07诊治的43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_(1、2)椎间盘突出5例(L_(1、2)组),L_(2、3)椎间盘突出15例(L_(2、3)组),L_(3、4)椎...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操作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6-07诊治的43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_(1、2)椎间盘突出5例(L_(1、2)组),L_(2、3)椎间盘突出15例(L_(2、3)组),L_(3、4)椎间盘突出23例(L_(3、4)组)。L_(1、2)组及L_(2、3)组采用改良经椎间孔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L_(3、4)组采用改良经椎板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比较3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ODI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Prolo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43例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3个月。3组术后3个月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末次随访时ODI指数较术后3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Prolo评分标准评定疗效:L_(1、2)组优4例,良1例;L_(2、3)组优8例,良6例,可1例;L_(3、4)组优12例,良8例,可3例。结论 L_(1、2)及L_(2、3)椎间盘突出症可采用改良经椎间孔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而L_(3、4)椎间盘突出症可采用改良经椎板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入路 经椎板入路 椎间融合 椎弓根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宏衡 张文财 +1 位作者 方坚 原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7—2017-05诊治的3例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病例1于入院48 h后行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血肿清除术。病例2予以非手术治疗。病例3于入院36 h后行胸腰椎后路全... 目的探讨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7—2017-05诊治的3例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病例1于入院48 h后行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血肿清除术。病例2予以非手术治疗。病例3于入院36 h后行胸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血肿清除、横突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2例手术治疗者切口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例1手术前后ASIA神经功能评分均为A级。病例2入院后3 h时ASIA评分改善为C级,入院后6 h时ASIA评分为C级,入院后1周ASIA评分改善为D级,3个月及1年后ASIA评分改善为E级。病例3入院后3 h、6 h时ASIA神经功能评分为C级,术后1周ASIA评分改善为D级,术后3个月及1年时ASIA评分改善为E级。结论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应尽早明确诊断,对于神经损伤较轻或者初发时神经损伤较重但观察期间有明显改善者可以不必急于手术,适当延长观察时间。对于存在神经损伤而观察期间没有明显改善者应当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 椎板切除减压 血肿清除 治疗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