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脑转移患者MRI表现与原发灶病理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郑穗敏 翁志蓬 欧建宏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910-914,共5页
目的研究肺癌脑转移患者的MRI表现与原发灶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43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理类型的不同分为腺癌19例、鳞癌10例和小细胞肺癌14例。所有肺癌脑转移患者... 目的研究肺癌脑转移患者的MRI表现与原发灶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43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理类型的不同分为腺癌19例、鳞癌10例和小细胞肺癌14例。所有肺癌脑转移患者均行常规MR平扫、DWI扫描和增强扫描检查,比较三种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脑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强化特点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相对扩散系数(rADC值)。结果腺癌、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脑转移瘤强化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患者中单发病灶者占80.00%,明显高于腺癌、小细胞肺癌的31.58%、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脑转移瘤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患者中脑转移瘤Ⅰ级、Ⅱ级、Ⅲ级的比例分别为36.84%、31.58%、31.58%,与腺癌患者(分别为61.54%、28.57%、9.89%)和小细胞肺癌患者(70.11%、20.69%、9.2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的ADC值、rADC值明显低于腺癌和鳞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腺癌和鳞癌患者的ADC值、r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数目、大小、ADC值与原发灶病理类型有关;鳞癌患者的脑转移瘤多为单发病灶,病灶体积较大,腺癌、小细胞肺癌多见多发病灶,病灶体积相对较小;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脑转移瘤在DWI图像中显示受限的比例多于腺癌、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瘤 原发灶病理类型 鳞癌 腺癌
下载PDF
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果观察及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欧建宏 郑穗敏 《黑龙江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692-695,共4页
目的:评价分析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果及准确性。方法:抽选2018年1月—2020年6月来我院就诊,经手术或穿刺获得病理结果确诊为前列腺癌(23例)和前列腺增生(49例)的患者展开研究,同时期抽选10例无泌尿系统疾病的... 目的:评价分析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果及准确性。方法:抽选2018年1月—2020年6月来我院就诊,经手术或穿刺获得病理结果确诊为前列腺癌(23例)和前列腺增生(49例)的患者展开研究,同时期抽选10例无泌尿系统疾病的健康体检者,所有受检对象均接受常规MRI扫描以及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对比计算正常组织和病灶组织在不同时间段的信号强度以及临床诊断结果。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DCE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89%、86.96%、89.80%。健康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缓慢上升型曲线;BHP组TIC呈速升-平台-缓降型曲线;PCa组TIC呈速升-下降型曲线。结论:临床应用核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来诊断和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具有极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动态对比增强扫描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前列腺癌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在胸部CT中肺结节检出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7
3
作者 欧建宏 郑穗敏 +1 位作者 郑玉劲 梁辉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3期479-48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人工智能诊断系统(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iagnostic system)(以下简称AI)在胸部CT中肺结节检出的能力。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2020年3-5月份的胸部或胸腹部联合扫描的CT病例,通过AI与影像医师(低级组...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人工智能诊断系统(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iagnostic system)(以下简称AI)在胸部CT中肺结节检出的能力。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2020年3-5月份的胸部或胸腹部联合扫描的CT病例,通过AI与影像医师(低级组、中级组、高级组)阅片,对肺结节分类、标记,数据使用卡方检验两者在肺结节检出的灵敏度有无差异;假阳性率、时间效率等数据综合比较。结果:对非钙化结节检出的灵敏度,AI在各分类中均领先于医师组:<5mm非钙化结节灵敏度AI为82.00%,其中高级组69.20%,P<0.05,有统计学差异;AI在5mm-8mm非钙化结节灵敏度为96.53%,其中高级组为87.86%,P<0.05,有统计学差异。>8mm-30mm非钙化结节灵敏度,AI与医师均接近于100%,无差异。对非钙化结节检出的假阳性率,医师优于AI。时间效率,AI完胜医师。结论:基于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在胸部CT中对肺结节检出的能力,已经达到拥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级职称医师的水平,但AI不能完全替代影像医师,人工阅片能弥补AI假阳性率高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人工智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成人型Bland-White-Garland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欧建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1年第4期431-432,共2页
患者女,47岁,于10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出现胸闷、心悸,胸痛呈压榨样,持续约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伴有活动后气促,尤以上下楼为甚,休息后稍可缓解,伴有右肩部疼痛,活动为甚;过往无类似表现。于2020年3月30日收入我院心内科,临床拟诊冠心病,... 患者女,47岁,于10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出现胸闷、心悸,胸痛呈压榨样,持续约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伴有活动后气促,尤以上下楼为甚,休息后稍可缓解,伴有右肩部疼痛,活动为甚;过往无类似表现。于2020年3月30日收入我院心内科,临床拟诊冠心病,予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拟诊 胸痛 成人型 心内科 冠心病
下载PDF
DSA引导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长期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旭霞 吴庆德 +3 位作者 郑玉劲 史歌 王剑徽 张振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59-662,共4页
目的观察DSA引导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73例(744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泡沫硬化治疗;随访4年,统计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年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评分及静脉疾病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 目的观察DSA引导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73例(744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泡沫硬化治疗;随访4年,统计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年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评分及静脉疾病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4年后填写下肢症状改善情况问卷,记录期望值达到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肢治疗均成功,平均泡沫硬化剂用量为每肢(21.62±10.83)ml;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见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治疗后1、2、3、4年SF-12中躯体健康成分(PCS)总分和精神健康成分(MCS)总分均较术前增加(P均<0.05),VCSS均较术前降低(P均<0.01)。治疗后4年患者对患肢外观、疼痛、瘙痒、肿胀及沉重感改善超过预期+达到预期者分别占100%(91/91)、100%(36/36)、93.55%(29/31)、88.46%(23/26)及91.38%(53/58);患者满意度100%(72/72)。结论DSA引导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长期疗效较好,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曲张 栓塞 治疗性 放射学 介入性 泡沫硬化疗法
下载PDF
CT联合SPECT骨显像对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覃晨斌 陈凯 +1 位作者 潘石宏 翁志蓬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9期2041-2042,2053,共3页
目的:探讨CT联合SPECT骨显像对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发现异常的患者9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先按照常规方法行全身骨显像,由1名资深核医学科医师分析全身骨显像图像后,决定... 目的:探讨CT联合SPECT骨显像对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发现异常的患者9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先按照常规方法行全身骨显像,由1名资深核医学科医师分析全身骨显像图像后,决定是否行CT联合SPECT异机显像。对比CT、SPECT骨显像与CT联合SPECT骨显像对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效能。结果:CT对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诊断效能:灵敏度=87.67%,特异度=68.00%,准确度=82.65%,阳性预测值=88.89%,阴性预测值=65.38%。SPECT对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诊断效能:灵敏度=82.19%,特异度=60.00%,准确度=76.53%,阳性预测值=85.71%,阴性预测值=53.57%。CT联合SPECT对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诊断效能:灵敏度=93.15%,特异度=84.00%,准确度=90.81%,阳性预测值=94.44%,阴性预测值=80.76%。CT联合SPECT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方面均明显较单独性CT或SPECT检测效果更佳(P<0.05)。结论:CT联合SPECT骨显像较单独性CT或SPECT骨显像检查对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诊断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SPECT骨显像 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