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丹参滴丸减少心肌微血管内皮-间质转化保护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心功能 被引量:7
1
作者 马有刚 康峰光 +5 位作者 徐如林 徐兰 蔡安平 曾繁芳 黎励文 麦炜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5-363,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复方丹参滴丸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功能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5min后进行再灌注以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之后随机分为以下4组(每组8只):不同剂量复方...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复方丹参滴丸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功能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5min后进行再灌注以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之后随机分为以下4组(每组8只):不同剂量复方丹参滴丸组(以40、80、120 mg·kg^(-1)·d^(-1)剂量灌胃给药)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另8只大鼠进行相似的操作但不结扎左前降支为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给药持续4周。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功能,HE和Masson三色染色以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CD31/α-SMA免疫荧光以分析鼠心微血管的内皮-间质转化情况,Western blot以检测梗死周边心室组织CD31/α-SMA的表达。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实验结果。【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不同剂量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可显著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P<0.05),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E/A比值(P<0.05),减少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均P<0.05),抑制鼠心微血管间质标记物α-SMA的表达(P<0.05),降低梗死周边心室组织α-SMA的表达并增加CD31的表达。【结论】复方丹参滴丸40/80/120 mg·kg^(-1)·d^(-1)治疗可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功能,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内血管内皮-间质过度转化,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心肌梗死 缺血-再灌注 内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结合珠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琳 陈伟才 +2 位作者 刘培健 何金勇 陈绮婷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结合珠蛋白(HP)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6例ACS患者和306例健康对照者,检测入院时和入院8h后(对照组除外)的血清H-FABP和HP浓度,采用t检验...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结合珠蛋白(HP)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6例ACS患者和306例健康对照者,检测入院时和入院8h后(对照组除外)的血清H-FABP和HP浓度,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时刻H-FABP和HP的浓度和阳性率以及两指标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早期ACS组(胸痛时间<6h)和中晚期ACS组(胸痛时间≥6h)的H-FABP浓度和阳性率以及H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三组间的HP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入院8h后,早期ACS组和中晚期ACS组的H-FABP浓度和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而HP浓度和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入院时的H-FABP和入院8h后的HP联合诊断ACS的灵敏度高达97.7%、特异度为100%、准确性为98.9%,显著高于单一指标的诊断效果(P<0.05)。结论早期HFABP和中期HP联合检测ACS的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结合珠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 诊断
下载PDF
整体护理对于监测胸部恶性肿瘤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患者的护理观察
3
作者 欧阳仲霞 陈少珍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8年第3期360-363,371,共5页
目的整体护理对于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减少静脉血栓(VTE)的预防作用。方法研究选择对象为佛山市顺德区两家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拟行限期胸部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术后早期... 目的整体护理对于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减少静脉血栓(VTE)的预防作用。方法研究选择对象为佛山市顺德区两家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拟行限期胸部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术后早期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护理效果和患者高凝患者比例及术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凝血相关指标。结果该项目共有38名外科护士得到参与这项研究检查,平均年龄为32岁(21~55岁)。对照组患者依从性达42.3%,观察组患者为95.0%。在对照组评估中伴有下肢轻度肿胀的5位患者中只有1位被发现,并且6位患者的肢体中有温暖或热量增加的证据都没有记录在护理记录中。在观察组在评估中伴有下肢轻度肿胀的4位患者中全部被发现,8名有肢体温暖证据的患者中只有3名没有记录。两组血液高凝患者比例及血栓性疾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LT、APTT组间比较及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及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PT、D-Dimer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PT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D-Dimer术后1天较术前均上升(P<0.05),术后14天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Fib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术后14天与术前相比增高显著(P<0.05)。结论整体护理方式对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观察使用低分子肝素后的护理有利于预防术后VT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护理 医护一体化模式 疼痛评分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培健 王玉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7-61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76例,其中观察组为微量白蛋白尿阳性患者98例,对照组为微量白蛋白尿阴性78例,分析尿微量白蛋白...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76例,其中观察组为微量白蛋白尿阳性患者98例,对照组为微量白蛋白尿阴性78例,分析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和Gensini评分明显升高(P<0.05);单支、双支、3支病变组各组间其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和Gensin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87,9.07;P=0.013,0.01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其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8,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微量白蛋白尿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2型 白蛋白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