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某医院富尼埃坏疽患者清创术后伤口护理
1
作者 李咏东 周坚 +1 位作者 陆勤 郑少华 《护理学报》 2011年第22期27-28,共2页
报道了笔者赴港研习期间参与4例富尼埃坏疽患者清创术后伤口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活动能力良好的患者,采用普通的自来水淋浴以冲洗伤口;伤口换药时,予0.05%洗必泰和生理盐水冲洗,胶原酶软膏均匀涂在整个伤口表面,用凡士林油纱包裹睾丸、... 报道了笔者赴港研习期间参与4例富尼埃坏疽患者清创术后伤口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活动能力良好的患者,采用普通的自来水淋浴以冲洗伤口;伤口换药时,予0.05%洗必泰和生理盐水冲洗,胶原酶软膏均匀涂在整个伤口表面,用凡士林油纱包裹睾丸、精索及阴茎,再予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覆盖整个伤口,最后予干无菌棉垫覆盖,胶布固定。伤口面积大、渗液多的时候,使用负压封闭引流,以有效控制感染。定期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4例伤口感染均能得到有效控制,接受二期缝合及自体植皮术。2例痊愈出院,2例伤口好转后转到疗养院继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尼埃坏疽 伤口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
下载PDF
薄型子宫内膜模型的动物选择及其造模方法改进 被引量:14
2
作者 许春燕 宋阳 +2 位作者 李坤寅 关永格 范为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7-220,共4页
薄型子宫内膜是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目前对于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探讨稳定有效的薄型子宫内膜的动物模型,可为探索薄型子宫内膜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本文从国内外多种动物子宫... 薄型子宫内膜是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目前对于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探讨稳定有效的薄型子宫内膜的动物模型,可为探索薄型子宫内膜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本文从国内外多种动物子宫内膜损伤模型造模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大鼠宫腔内注射95%乙醇是目前比较适合用于薄型子宫内膜模型的建立,并在该法基础提出一些经验总结和改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下载PDF
DLBCL患者CD68、cyclin D1蛋白表达和BCL-6基因重排及与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坚 李苗 +1 位作者 段相会 叶小卫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8期811-815,共5页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D68蛋白表达和B淋巴细胞瘤-6(BCL-6)基因重排及与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98例均获随访的DLBCL患者石蜡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法对其cyclin D1、CD68和BCL-6进行...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D68蛋白表达和B淋巴细胞瘤-6(BCL-6)基因重排及与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98例均获随访的DLBCL患者石蜡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法对其cyclin D1、CD68和BCL-6进行免疫标记,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BCL-6基因重排进行测定。分析cyclin D1、CD68蛋白表达和BCL-6基因重排与生存期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cyclin D1、CD68蛋白表达和BCL-6基因重排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效果的关系,同时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cyclin D1、CD68蛋白表达和BCL-6基因重排与DLBCL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9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36个月,平均为(21. 54±4. 65)个月,其中死亡14例,死亡率为14. 29%。98例患者中,cyclin D1蛋白高水平表达37例(37. 76%),CD68蛋白高水平表达17例(17. 35%),BCL-6基因重排20例(20. 41%)。cyclin D1、CD68蛋白表达和BCL-6基因重排与患者年龄、性别、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含量、Ann Arbor分期、原发部位、国际预后指数(IPI)及化疗方案均无显著关系(均P> 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原发部位与患者预后均无显著相关性(P> 0. 05),而年龄≥60岁、Ann Arbor分期为Ⅲ~Ⅳ、血清LDH≥245 IU/L、IPI评分为3~5分、化疗方案为CHOP的患者预后均较差(P <0. 05)。cyclin D1蛋白高表达、CD68蛋白高表达、BCL-6基因重排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cyclin D1蛋白低表达、CD68蛋白低表达、BCL-6基因未重排者(均P <0. 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发现,cyclin D1蛋白高表达、CD68蛋白高表达、BCL-6基因重排与患者预后效果均存在显著关系(P <0. 05)。结论 cyclin D1、CD68和BCL-6基因与DLBCL患者预后效果均存在密切关系,其中cyclin D1、CD68蛋白高表达及BCL-6基因重排者预后情况较差,提示cyclin D1、CD68蛋白及BCL-6基因可作为评估DLBCL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细胞周期蛋白D1 CD68蛋白 B淋巴细胞瘤-6基因 预后
下载PDF
中药内服合灌肠治疗炎症性肠病3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向菊 黄志新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0年第4期67-68,共2页
我科在1997年10月~1999年10月门诊及住院部共收治31例炎症性肠病的病人,采用中药内服并灌肠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灌肠治疗 临床疗效 中医药疗法 中医辨证 病因病机 溃疡性结肠炎 CROHN病
下载PDF
岐黄针结合经筋理论、推拿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黄灵雅 陈敏 陈兴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19期64-67,共4页
目的:探究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推拿、经筋理论和岐黄针共同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推拿治疗,给予研究组... 目的:探究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推拿、经筋理论和岐黄针共同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推拿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推拿、经筋理论和岐黄针共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VAS、PPI评分高于研究组,SF-36评分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推拿、经筋理论与岐黄针共同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改善患者病情,疼痛感降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推拿 经筋理论 岐黄针
下载PDF
他克莫司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梁艺 赵利娜 +2 位作者 刘晓曼 方学君 陈斌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评估他克莫司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7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于2017年9月通过电话回访对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 目的评估他克莫司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7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于2017年9月通过电话回访对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与未使用他克莫司治疗的患者在重症肌无力日常生活量表评分(MG-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MG-ADL)、Osserman分型、重症肌无力相关的住院次数、危象发生次数、死亡人数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并记录他克莫司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共有231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完成随访。他克莫司组的ADL评分差值(随访结束时评分-纳入时评分)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他克莫司组患者住院次数显著少于与对照组(P=0.004)。两组患者在随访结束时Osserman分型、肌无力危象次数和死亡人数方面无显著差异(P均>0.05)。他克莫司组有19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0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与对照组相比在改善ADL评分及减少住院次数方面有显著优势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他克莫司 免疫抑制剂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7
作者 周淑娣 《黑龙江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对照组(阿司匹林),每组患...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对照组(阿司匹林),每组患者5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闭塞、100天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100天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比对照组高,血管再闭塞率比对照组低,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比对照组高(100.00%vs86.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临床治疗方案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 心肌梗死
下载PDF
赖新生教授通元针法在Meige综合征中的运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龚厦莉 贾超 赖新生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1期121-123,共3页
Meige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多为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肝风内动。赖新生教授认为,治疗Meige综合征以"通督养神、引气归元"为原则,并加强平肝息风,益气填精,前者取穴以督脉、脑及五脏背俞穴为主,后者取穴以任脉、三阴经及募穴为主,... Meige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多为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肝风内动。赖新生教授认为,治疗Meige综合征以"通督养神、引气归元"为原则,并加强平肝息风,益气填精,前者取穴以督脉、脑及五脏背俞穴为主,后者取穴以任脉、三阴经及募穴为主,配合其他特定穴、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及针灸补泻手法。治疗以调节五脏六腑神气为主,以治疗任督二脉为关键,打破传统四肢经穴取穴的局限,充分发挥督脉贯脑以通调元气、任脉连肾气及元气为精气之归的治疗效应,并根据辨证论治及患者病情症状,配合祛风通络、补益肝肾的中药方剂治疗,以达到治病求本、扶正祛邪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GE综合征 通元针法 赖新生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含生地黄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付书璠 李慧 +2 位作者 奚然然 郭锦晨 冯烨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267-274,共8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含生地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CBM中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含生地黄处方的文献,并构建数据库,应用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决策树模型进行处方用药规律分析。结...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含生地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CBM中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含生地黄处方的文献,并构建数据库,应用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决策树模型进行处方用药规律分析。结果本研究筛选出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含生地黄处方203例,涉及药物264味,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平肝药、利水渗湿药的用药频率位居前5位,生地黄、甘草、丹参、牡蛎、茯苓用药频次分别位列各大药类之首;最高频次药物组合为生地黄-牡丹皮;支持度>25%,置信度>80%的关联规则包括生地黄-水牛角、生地黄-玄参、生地黄-金银花等;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图得知生地黄、牡丹皮、玄参、甘草、赤芍、青蒿之间关系最密切;以生地黄为因变量的决策树体现出牡丹皮、熟地黄、玄参、薏苡仁、茯苓、紫草、地骨皮、牛膝、知母在配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结论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含生地黄处方用药以扶正祛邪为主,滋补肝肾之阴以扶正,清热凉血解毒以祛邪,兼以活血化瘀、清热平肝、利水渗湿之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黄 系统性红斑狼疮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大黄牡丹汤治疗结肠癌的分子靶点鉴定和预后模型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泽鑫 林思其 +6 位作者 刘紫凤 吴汶丰 黄子怡 陈祎琦 李菁 林丽珠 于奕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925-1937,共13页
目的 鉴定大黄牡丹汤治疗结肠癌的核心化合物和靶点,以及构建预后模型来评估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方法 通过检索多个数据库筛选得到大黄牡丹汤治疗结肠癌的靶点;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探讨大黄牡丹汤治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在使用单因素Co... 目的 鉴定大黄牡丹汤治疗结肠癌的核心化合物和靶点,以及构建预后模型来评估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方法 通过检索多个数据库筛选得到大黄牡丹汤治疗结肠癌的靶点;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探讨大黄牡丹汤治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在使用单因素Cox分析筛选出与生存相关的靶点后,使用LASSO回归构建预后模型,计算模型风险评分;KM生存分析和ROC曲线用以验证和评估模型的可靠性;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PPI)网络和疾病-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以筛选出核心靶点;使用HPA免疫组化数据库和Image J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蛋白表达的验证;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以评估核心化合物和靶点的结合情况。结果 共筛选出22个大黄牡丹汤治疗结肠癌的靶点,其主要参与调控对酮、氧水平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与胃泌素信号、DNA损伤应答通路有关。LASSO回归去除冗杂因素,对单因素Cox分析筛选出的5个基因(CHEK1、BIRC5、GSTM2、CCNB1、VEGFA)构建预后模型。疾病-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共筛选出2个核心化合物:槲皮素和芦荟大黄素。PPI网络共筛选出4个核心靶点:CCNB1、MYC、CCND1、PCNA。将核心靶点和预后模型的基因取交集,得到核心的1个靶点:CCNB1。生存分析显示CCNB1在高低风险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CNB1在正常组织和结肠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结果验证了芦荟大黄素、槲皮素和CCNB1具有稳定的结合能。结论 大黄牡丹汤治疗结肠癌发挥作用主要可能通过槲皮素、芦荟大黄素靶向CCNB1来实现,大黄牡丹汤治疗结肠癌的预后模型可以用于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免疫组化 大黄牡丹汤 结肠癌 预后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