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游移与停驻:马华都市文学的空间图像(1970-2010)
1
作者
苏燕婷
郑庭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7-155,共9页
从19世纪末起,大量华人从中国南方来到英殖民地的马来(西)亚,人口的移居构筑起马来(西)亚的多元的历史面貌。马来西亚独立以后,这种人口迁移的经验不曾中断,只是搬迁的场域集中于国内各州,尤其是首都吉隆坡更是长期以来的游子城市,搬迁...
从19世纪末起,大量华人从中国南方来到英殖民地的马来(西)亚,人口的移居构筑起马来(西)亚的多元的历史面貌。马来西亚独立以后,这种人口迁移的经验不曾中断,只是搬迁的场域集中于国内各州,尤其是首都吉隆坡更是长期以来的游子城市,搬迁聚合此起彼落。吉隆坡乃是马来西亚的"游子城",在升格为市之后,都市建设与发展更是吸引了许多其他州属的居民移居吉隆坡。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即有作者写下了首都吉隆坡的都市生活面貌。从马华文学以吉隆坡为书写对象的作品来看,"游"是其中强烈的特质,吉隆坡有"游子城"之称,许多"吉隆坡人"原本都是来自其他州属。身处游子城的市民,依恋与厌恶的情感并存,城里人蕴含一种"逃离"和"定居"的矛盾。本文的论述尝试回到"城市最初的特质"——作为一个临时驿站到固定居住地、或与之相反的情境,试图从中探析人们在城市漂移的所得所失,是一种冲击与重构,也是一种自在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隆坡
都市文学
空间
游移
原文传递
题名
游移与停驻:马华都市文学的空间图像(1970-2010)
1
作者
苏燕婷
郑庭河
机构
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研究所
马来亚
大学
中文
系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7-155,共9页
文摘
从19世纪末起,大量华人从中国南方来到英殖民地的马来(西)亚,人口的移居构筑起马来(西)亚的多元的历史面貌。马来西亚独立以后,这种人口迁移的经验不曾中断,只是搬迁的场域集中于国内各州,尤其是首都吉隆坡更是长期以来的游子城市,搬迁聚合此起彼落。吉隆坡乃是马来西亚的"游子城",在升格为市之后,都市建设与发展更是吸引了许多其他州属的居民移居吉隆坡。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即有作者写下了首都吉隆坡的都市生活面貌。从马华文学以吉隆坡为书写对象的作品来看,"游"是其中强烈的特质,吉隆坡有"游子城"之称,许多"吉隆坡人"原本都是来自其他州属。身处游子城的市民,依恋与厌恶的情感并存,城里人蕴含一种"逃离"和"定居"的矛盾。本文的论述尝试回到"城市最初的特质"——作为一个临时驿站到固定居住地、或与之相反的情境,试图从中探析人们在城市漂移的所得所失,是一种冲击与重构,也是一种自在与超越。
关键词
吉隆坡
都市文学
空间
游移
Keywords
Kuala Lumpur urban literature space roaming
分类号
I338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游移与停驻:马华都市文学的空间图像(1970-2010)
苏燕婷
郑庭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