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软骨放射损伤的再认识 被引量:2
1
作者 孟悛非 屈辉 王云钊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5-497,共3页
关键词 放射性骨损伤 实验研究 X线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的X线平片、CT、MRI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陈应明 江波 +2 位作者 马玲 孟悛非 黄兆民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平片、CT、MRI诊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12例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患者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均有X线平片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5例CT检查,其中3例有增强扫描。结果12例均为非霍奇金... 目的探讨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平片、CT、MRI诊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12例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患者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均有X线平片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5例CT检查,其中3例有增强扫描。结果12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颈椎1例,胸椎7例,腰椎2例,胸腰椎受累2例,共有30个椎体受累。附件受累4例,软组织肿块10例,椎管内、硬膜外肿块6例,病理性骨折3例。X线平片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椎弓根影消失、椎体压缩性骨折。CT示椎体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平扫肿瘤为中等密度,增强扫描肿瘤轻至中度强化。MRT1WI上肿瘤呈略低及等信号,T2WI上呈低、等、高多种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轻至中度强化。结论(1)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肿瘤可侵犯相邻多个椎体,软组织肿块常较大且极少坏死,增强扫描肿瘤轻至中度强化;(3)MRT2WI上肿瘤信号较低可能与肿瘤细胞密集和含较多纤维组织有关;(4)肿瘤较易侵入椎管内沿硬膜外向上、下呈袖套状生长;(5)X线平片对发现病变及定性诊断价值有限,MRI显示骨内病灶较CT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恶性淋巴瘤 原发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 椎体压缩性骨折 增强扫描 软组织肿块 X线平片表现 骨质破坏 T1WI 影像学表现 MRI诊断 MRI平扫 病理性骨折 病理证实 CT检查 T2WI 纤维组织 肿瘤细胞 诊断价值 椎管内 胸腰椎 硬膜外
下载PDF
颈部淋巴结病变CT灌注成像 被引量:26
3
作者 杨智云 孟悛非 +5 位作者 徐巧兰 杨旭峰 严超贵 谢红波 彭谦 李树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65-868,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在区分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1例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行CT灌注成像,包括淋巴瘤9例,甲状腺癌转移9例,甲状腺癌外的其他头颈鳞癌转移22例,淋巴结炎8例,结核3例。分析和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病变曲线... 目的探讨CT灌注在区分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1例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行CT灌注成像,包括淋巴瘤9例,甲状腺癌转移9例,甲状腺癌外的其他头颈鳞癌转移22例,淋巴结炎8例,结核3例。分析和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病变曲线和灌注参数特点。结果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病变CT灌注曲线(TDC)走势不同,淋巴结转移瘤以"速升速降"型为主,淋巴瘤TDC曲线低平,而慢性淋巴结炎以低平和缓升型为主。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高灌注(PF)(127.04±65.78)ml.100g-1.min-1,淋巴瘤为低灌注(PF)(32.1±20.9)ml.100g-1.min-1,与淋巴结炎、其他头颈鳞癌转移瘤之间(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淋巴结的TDC走势和灌注特点不同,利用CT灌注结合CT形态学表现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 淋巴结病变 CT灌注
下载PDF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9
4
作者 杨智云 孙木水 +3 位作者 钟运其 陈伟 张翎 冯崇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 总结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少见部位副神经节瘤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1990年1月~2 0 0 4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副神经节瘤2 7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CT、MRI和DSA表现。结果 2 7例副神经节瘤中,19例(2 2个肿瘤)... 目的 总结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少见部位副神经节瘤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1990年1月~2 0 0 4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副神经节瘤2 7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CT、MRI和DSA表现。结果 2 7例副神经节瘤中,19例(2 2个肿瘤)来自颈动脉体(其中3例双侧)均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1例发生于迷走神经节,2例发生于颈静脉球,1例位于鼓室,1例位于颏下,1例位于眶内肌锥外,2例恶性副神经节瘤,肿瘤破坏骨质。其共同影像学特点:实性肿块,血供丰富,强化明显,MRI显示肿瘤内有流空的血管影。结论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和特定的定位征象,对诊断有决定性价值。发生于罕见部位者,诊断困难,但如有上述典型征象,仍要考虑本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影像学诊断 恶性副神经节瘤 颈总动脉分叉 影像学表现 2004年 1990年 回顾性分析 DSA表现 影像学特点 影像学特征 少见部位 病理证实 颈动脉体 颈静脉球 实性肿块 定位征象 罕见部位 诊断困难 MRI 肿瘤内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血管成像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初建平 杨建勇 陈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0-444,共5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CTA联合评价颈内动脉狭窄与脑梗塞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性发作后6h内行CT灌注成像和CTA检查。通过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通过灌注图像评估脑梗塞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梗...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CTA联合评价颈内动脉狭窄与脑梗塞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性发作后6h内行CT灌注成像和CTA检查。通过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通过灌注图像评估脑梗塞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梗死侧颈动脉血管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梗死侧(P=0.001),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之间明显相关(P<0.05)。结论联合CT灌注与CTA能评价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梗死 血管成像
下载PDF
颌面区Kimura病CT和MR诊断 被引量:26
6
作者 杨智云 赖英荣 +3 位作者 冯崇锦 蒋爱云 刘春玲 李树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颌面区Kimura病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Kimura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区Kimura病的临床、CT和MRI表现。结果6例Kimura病病程长(平均5.5年),表现为面部和腮腺区无痛性肿大或肿块(其中...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颌面区Kimura病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Kimura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区Kimura病的临床、CT和MRI表现。结果6例Kimura病病程长(平均5.5年),表现为面部和腮腺区无痛性肿大或肿块(其中1例双侧肿大),皮肤瘙痒。所有患者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多(平均超出正常值约5~6倍)。CT和MRI表现为:(1)单侧或双侧腮腺浅叶弥漫性增大,常有多个结节;(2)累及并侵犯面部皮下组织,邻近皮肤增厚;(3)腮腺周围、颌下周围和颈深上淋巴结增大,增大的淋巴结密度或信号均匀,边界清楚光滑,无坏死、囊变,几乎不融合。结论Kimura病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术前可以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腮腺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KIMURA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女性盆腔恶性肿瘤3.0T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研究初探 被引量:6
7
作者 余深平 贺李 +3 位作者 刘明娟 潘碧涛 张中伟 罗柏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5-619,共5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病变范围及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MRI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照。病例包括宫颈癌17例(术前14例,术后复发3例)、子宫内膜癌7例...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病变范围及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MRI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照。病例包括宫颈癌17例(术前14例,术后复发3例)、子宫内膜癌7例(术前5例,术后复发2例)、结肠癌术后复发1例、卵巢癌术后复发1例。进行女性盆腔恶性病变与正常组织(闭孔内肌)ADC值的测量与比较,以及常规MR成像组和弥散成像结合常规MR成像组的病变观察结果的比较。【结果】①女性盆腔恶性病变与正常组织ADC值测量与比较:女性盆腔恶性肿瘤原发灶、转移灶与闭孔内肌的ADC值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原发灶与闭孔内肌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闭孔内肌与转移灶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原发灶与转移灶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②常规MR成像组和弥散成像结合常规MR成像组的病变观察结果的比较:常规MR成像组与弥散成像结合常规MR成像组发现病变分别为43处及88处,两组发现病灶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3.0T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ADC值测量能够定量反映病灶的弥散受限程度,有助于鉴别盆腔良恶性病变。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分辨率高,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女性盆腔恶性病变的范围和转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背景抑制 磁共振成像 女性盆腔 恶性
下载PDF
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许卫国 杨建勇 +2 位作者 庄文权 陈伟 李家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透视下用21G Chiba针穿刺病变椎间盘内及椎间孔周围,分别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气体5~10ml。结果35例患者随访1~9个月,显效17例,有效13例...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透视下用21G Chiba针穿刺病变椎间盘内及椎间孔周围,分别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气体5~10ml。结果35例患者随访1~9个月,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大多数患者在术后0.5~1个月时取得较好的疗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间盘内注射医用臭氧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及安全的微创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分析
下载PDF
MRI对胎儿胼胝体缺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9
作者 罗柏宁 谢红宁 +5 位作者 郭媛 蔡丹蕾 方群 张中伟 潘碧涛 朱云晓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10-813,共4页
目的 探讨MRI对胎儿胼胝体缺如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超声(US)怀疑胎儿胼胝体缺如的孕妇9例,平均年龄25岁(18~29岁),平均孕周32周(28~36周),所有患者均在US检查后2天内行MRI检查.将US、MRI结果与出生后或引产后结果对照. 结果... 目的 探讨MRI对胎儿胼胝体缺如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超声(US)怀疑胎儿胼胝体缺如的孕妇9例,平均年龄25岁(18~29岁),平均孕周32周(28~36周),所有患者均在US检查后2天内行MRI检查.将US、MRI结果与出生后或引产后结果对照. 结果 MRI与US比较,胎儿胼胝体缺如基本一致者3例;US可疑、MRI肯定者6例,其中出生后随访证实者2例,引产后证实者4例;对于其伴发畸形,两者基本一致者5例,MRI多于US者4例. 结论 MRI对胎儿胼胝体缺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US有利的补充及验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胼胝体缺如 胎儿 超声
下载PDF
高分辨MRI对直肠癌T分期和环周切缘的评估 被引量:14
10
作者 蔡香然 刘斯润 +1 位作者 孟悛非 张中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1-805,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相位阵列线圈高分辨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和环周切缘判定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原发性直肠癌患者30例和术后离体直肠癌标本10例,全部行体外相位阵列线圈高分辨MRI检查,将影像学所见与手术病理对照观察。结果高分辨MRI对直肠... 目的探讨体外相位阵列线圈高分辨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和环周切缘判定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原发性直肠癌患者30例和术后离体直肠癌标本10例,全部行体外相位阵列线圈高分辨MRI检查,将影像学所见与手术病理对照观察。结果高分辨MRI对直肠癌T分期判定的整体准确度为86.7%(26/30),对T1-2。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6/9)和95.2%(20/21),对T3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15/15)和73.3%(11/15),对T4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5/6)和87.5%(21/24)。高分辨MRI对环周切缘判定的敏感度为92.3%(12/13);特异度为82.2%(15/17),准确度为90.0%(3/30)。结论体外相位阵列线圈高分辨MRI技术可较准确地显示直肠癌的T分期,识别癌结节在直肠系膜内的沉积并预测环周切缘的受累与否,有助于术前选择放、化疗和计划手术方案以确保对病灶的完整切除,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直肠癌 T分期 环周切缘
下载PDF
胶原酶直接注射突出组织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孔健 庄文权 +1 位作者 杨建勇 陈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胶原酶直接注射突出组织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资料与方法对76例临床确诊为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经棘突间人路直接穿刺椎间盘脱出组织并注射600U胶原酶。随访时间为半年。3年,回顾性分析随访的MRI和... 目的探讨使用胶原酶直接注射突出组织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资料与方法对76例临床确诊为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经棘突间人路直接穿刺椎间盘脱出组织并注射600U胶原酶。随访时间为半年。3年,回顾性分析随访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治愈59例,治愈率为77.6%(59/76),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9.5%(68/76)。其中32例进行了MRI随访(术前、术后7d、1个月、3—24个月)。3例(3/32)MRI复查发现椎间盘变窄,17例(17/76)出现一过性下腰部疼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棘突间入路直接穿刺脱出的椎间盘组织行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髓核溶解术 穿刺术 椎间盘移位 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直接注射
下载PDF
四肢滑膜肉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朝晖 孟悛非 张小玲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四肢滑膜肉瘤的临床和MRI特点。资料与方法对发生在四肢的7例原发和3例复发滑膜肉瘤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首次就诊时平均年龄31岁。10例患者共有11个病灶,其中9个位于下肢,2个位于上肢。在MRT1WI上,与肌肉相... 目的探讨四肢滑膜肉瘤的临床和MRI特点。资料与方法对发生在四肢的7例原发和3例复发滑膜肉瘤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首次就诊时平均年龄31岁。10例患者共有11个病灶,其中9个位于下肢,2个位于上肢。在MRT1WI上,与肌肉相比,1个病灶呈均匀等信号;10个信号不均,其中6个可见高、等、低信号;在T2WI上,病灶信号都不均匀,与脂肪相比,7个显示高、等、低三重信号,3个有液-液平面。增强扫描示9个病灶明显强化,其中1个大致均匀,8个明显不均;另2个呈轻度环形强化。病灶中,10个有分隔;7个有出血;6个有坏死或囊变;6个部分边缘欠清;7个周围可见水肿;4个破坏邻近骨,3个接触邻近骨但未对其破坏。结论四肢滑膜肉瘤常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下肢,常与邻近骨骼相接触或对其破坏。MRI上肿瘤信号不均,分隔、坏死、出血常见,多呈显著且不均匀强化。但较小的滑膜肉瘤可显示相对均匀的信号和清楚的边界,类似良性病变,要注意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四肢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正常股骨中下段骨髓MRI定量及~1H-MRS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振华 孟悛非 +3 位作者 周春香 黄兆民 张中伟 杨献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9-454,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股骨中下段骨髓磁共振成像(MRI)信号强度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为临床评价骨髓病变提供正常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将70名2~30岁正常受检者按年龄分为6组:A组(2~5岁)9例,B组(6~10岁)10例,C组(11~15... 目的探讨正常股骨中下段骨髓磁共振成像(MRI)信号强度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为临床评价骨髓病变提供正常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将70名2~30岁正常受检者按年龄分为6组:A组(2~5岁)9例,B组(6~10岁)10例,C组(11~15岁)10例,D组(16~20岁)13例,E组(21~25岁)13例,F组(26~30岁)15例。对股骨中下段分别采用矢状位SET1WI和单体素激发回波序列(SVS-STEAM)进行MRI扫描和1H-MRS采集。在T1WI上测量股骨干中段、下段和远侧干骺端骨髓及其相同水平相同层面邻近肌肉的信号强度,并计算各部位骨髓信号强度相对于肌肉的比值;同时分析3个相应股骨部位骨髓的1H-MRS谱线。结果各年龄组中每一组内股骨干中段和下段骨髓信号强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个部位在B组与其他各任意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F组内任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岁以前骨髓信号强度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其后随年龄增长信号强度变化不显著。股骨远侧干骺端骨髓信号强度在C组与A^F组中的任一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AB两组间和D^F3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岁以前骨髓信号强度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股骨干中下段骨髓的1H-MRS谱线在A组均为Lip1型,在B和C两组为Lip1型或Lip2型,在D^F组均为Lip2型。远侧干骺端骨髓的1H-MRS谱线在所有年龄组为Lip1型,其中F组有Lip2型并存。结论不同年龄和不同股骨中下段骨髓的MRI信号强度和1H-MRS的谱线不同,符合骨髓解剖生理学特点和骨髓转化规律,可作为股骨骨髓疾病分析的正常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髓 磁共振成像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骨和累及骨的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2
14
作者 蔡香然 孟悛非 +1 位作者 陈应明 刘斯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探讨骨和累及骨的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s)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7例中6例有X线检查、2例有CT检查、4例有MR检查,分析其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X线片上均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其中2例病变区存在骨质硬化,5... 目的探讨骨和累及骨的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s)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7例中6例有X线检查、2例有CT检查、4例有MR检查,分析其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X线片上均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其中2例病变区存在骨质硬化,5例合并软组织肿块,均未见骨膜反应。2例CT像上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合并软组织肿块形成,软组织内未见钙化或骨化。MRI检查4例中有3例病变在T1WI呈中等信号,1例在T1WI呈低信号,4例在T2WI上均呈中、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4例均合并软组织肿块,其中3例有囊变坏死区。结论影像学上骨内病变呈溶骨性破坏,可伴有病变区的骨质硬化而一般无骨膜反应,并伴有较大软组织肿块者应考虑到pPNETs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影像学
下载PDF
韦格纳肉芽肿病肺部损害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冯仕庭 陈境弟 +4 位作者 李子平 周旭辉 孙灿辉 范淼 彭振鹏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韦格纳肉芽肿痛肺部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痛的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韦格纳肉芽肿27例肺部影像表现,男17例,女10例,年龄13~68岁,平均34.5岁。其中胸片27例,胸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15例。结果:27例中肺... 目的:探讨韦格纳肉芽肿痛肺部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痛的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韦格纳肉芽肿27例肺部影像表现,男17例,女10例,年龄13~68岁,平均34.5岁。其中胸片27例,胸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15例。结果:27例中肺部有异常表现19例,占70.4%。异常表现有大片状浸润痛灶5例,小片状浸润痛灶4例,多发结节影(直径小于3cm)9例,肿块(直径大于3cm)2例,空洞11例,条状阴影4例,磨玻璃影3例,肺不张2例,支气管狭窄阻塞2例。13例多种痛灶混合存在,并互相转化,痛灶增多或减少。结论:韦格纳肉芽肿痛肺部异常表现呈多样性,以片状浸润、结节和空洞病变最常见,薄壁空洞和环形空洞具特征性。此病要与肺癌、结核、肺炎与脓肿等疾病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格纳肉芽肿痛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CT肺动脉造影在诊断原发性肺动脉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旭辉 李菁 +2 位作者 李子平 谭国胜 李向民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动脉肿瘤的CT肺动脉造影(CTPA)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期提高肺动脉肿瘤的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对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动脉肿瘤(纤维肉瘤、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间叶细胞瘤各1例)进行回...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动脉肿瘤的CT肺动脉造影(CTPA)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期提高肺动脉肿瘤的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对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动脉肿瘤(纤维肉瘤、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间叶细胞瘤各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均于术前行CTPA检查,其中1例术前CTPA检查2次。结果3例首次CTPA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另1例首次CTPA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经溶栓治疗后复查CTPA显示病变进展而诊断为原发性肺动脉肿瘤。结论原发性肺动脉肿瘤属于少见疾病,术前诊断困难,准确认识其CTPA征象并结合临床资料对提高诊断正确率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MSCTA诊断 被引量:8
17
作者 梁康福 冯仕庭 +4 位作者 孟悛非 郭欢仪 容剑明 谢洪波 钟运其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9期993-995,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DSA和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18例,所有的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别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法进行图像重组。13例行手术...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DSA和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18例,所有的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别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法进行图像重组。13例行手术治疗,5例行DSA检查。结果:18例患者中MSCTA发现动脉瘤17个,其中大脑中动脉7个,大脑前动脉6个,大脑后动脉2个,颈内动脉2个。1例左侧颈内动脉瘤MSCTA漏诊,经DSA检查发现。MSCTA上动脉瘤显示直径3~20mm。MSCTA所发现的17个动脉瘤与手术及DSA所见的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基本一致。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位置及其与周围的解剖关系,为手术或介入治疗动脉瘤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术的磁共振灌注成像的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艳玲 余深平 +4 位作者 江利 潘碧涛 贺李 谭国胜 杨建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定量检测肝动脉栓塞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应用价值。【方法】对8头健康实验家猪行肝动脉栓塞术,分别于栓塞前及栓塞后3d和1周行肝脏MR灌注扫描,计算肝脏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验...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定量检测肝动脉栓塞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应用价值。【方法】对8头健康实验家猪行肝动脉栓塞术,分别于栓塞前及栓塞后3d和1周行肝脏MR灌注扫描,计算肝脏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验家猪肝动脉栓塞前及栓塞后3d和1周的各项MR灌注测量肝脏血流参数中,HAP、PVP、THBF、PVI及DV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0.000,0.000和0.008),M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2)肝动脉栓塞后不同时间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特点:①术后3d实验家猪HAP较术前明显减低,PVI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5),而PVP、THBF、MTT和DV较术前稍有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22、1.000、0.508和0.284);②术后1周实验家猪HAP、DV和MTT较术后3d有所增加,PVI较之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170、1.000和1.000),而PVP和THBF较术后3d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8和0.005);③术后1周实验家猪PVP、THBF和DV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0.013和0.038),而HAP、PVI及MTT较术前稍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96、0.177和0.078)。【结论】肝脏MR灌注成像能较准确地测定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动脉栓塞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肝动脉栓塞
下载PDF
恶性血液肿瘤脊柱骨髓弥漫性浸润的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 被引量:2
19
作者 查云飞 肖学红 +2 位作者 王志龙 曾淑妍 杨建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2-376,共5页
目的评价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对恶性血液肿瘤脊柱骨髓弥漫性浸润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骨髓组织活检确诊的恶性血液肿瘤26例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行腰椎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检查。计算峰值增强百分率(Emax)、增强斜率(ES)和... 目的评价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对恶性血液肿瘤脊柱骨髓弥漫性浸润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骨髓组织活检确诊的恶性血液肿瘤26例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行腰椎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检查。计算峰值增强百分率(Emax)、增强斜率(ES)和到达峰值时间(TTP)。结果脊柱骨髓弥漫性恶性浸润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Emax、ES和TTP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骨髓轻度浸润和中度浸润之间的Emax、ES和TTP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骨髓轻度浸润和重度浸润之间的Emax、ES和TTP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骨髓中度浸润和重度浸润之间的Emax、ES和TTP无显著差异(P>0.05)。Emax、ES和骨髓浸润程度之间具有正相关性(P<0.01),TTP和骨髓浸润程度之间具有负相关性(P<0.01)。结论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可以判断恶性血液肿瘤是否出现脊柱骨髓弥漫性浸润,灌注参数可以反映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肿瘤 骨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巨块型肝细胞癌内血供的螺旋CT和超声征象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可国 沈静娴 许达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目的对巨块型肝细胞癌内血供的螺旋CT征象和超声征象进行对照研究。资料与方法分析对照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61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内血供的螺旋CT和超声征象,并选取29个病理点进行影像征象与病理的点对点对照。结果(1)61... 目的对巨块型肝细胞癌内血供的螺旋CT征象和超声征象进行对照研究。资料与方法分析对照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61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内血供的螺旋CT和超声征象,并选取29个病理点进行影像征象与病理的点对点对照。结果(1)61例病灶中,CT显示肿瘤血管粗多者26例,其中超声显示为血供丰富者20例,较丰富者5例,稀少者1例;CT显示肿瘤血管细多者26例,其中超声显示血供丰富者13例,较丰富者9例,稀少者4例。(2)CT显示肿瘤血管粗多者26例中,超声显示19例为低回声;CT显示肿瘤血管细多者26例中,超声显示11例为高回声。结论巨块型肝细胞癌瘤内血供的螺旋CT和超声征象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 巨块型肝细胞癌 癌内血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