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仁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方方 陈伟英 +3 位作者 蔡婉娜 马婷 吴云山 刘博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4期3881-3886,3894,共7页
对砂仁的化学成分、主流国家和地区的药典标准以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分析,为进一步完善砂仁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砂仁 化学成分 药典 质量控制方法 挥发性成分 非挥发性成分 薄层色谱 指纹图谱
下载PDF
基于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筛选夏枯草的质量标志物及质量评价
2
作者 陈伟英 陈秀萍 +4 位作者 邝晓岚 李建龙 吴云山 刘博 陈志霞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51-1758,共8页
目的筛选夏枯草的质量标志物,并建立其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利用UPLC Q Exactive Plus Orbitrap高分辨液质联用仪进行全成分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夏枯草的指纹图谱,对20批次夏枯草药材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筛选夏枯草的质... 目的筛选夏枯草的质量标志物,并建立其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利用UPLC Q Exactive Plus Orbitrap高分辨液质联用仪进行全成分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夏枯草的指纹图谱,对20批次夏枯草药材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筛选夏枯草的质量标志物并测定含量。综合分析相关的文献数据,研究不同产地夏枯草的迷迭香酸含量变化,进而评价药材质量。结果从夏枯草中共鉴定出72个化合物,其中有机酸类化合物36个,占总数的50%;20批次夏枯草的指纹图谱中共标记了8个共有峰,指认出咖啡酸、芦丁、金丝桃苷和迷迭香酸4个成分,各批次之间的相似度大于0.900。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迷迭香酸可能是夏枯草的潜在质量标志物。测定20批次夏枯草中迷迭香酸含量,发现有5个批次不合格。综合文献分析了158批次夏枯草,发现迷迭香酸含量的整体合格率为59.77%。结论迷迭香酸是夏枯草的潜在质量标志物,其含量能有效地评价不同产地夏枯草药材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化学成分分析 指纹图谱 迷迭香酸 化学计量学 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枳椇属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方方 刘博 张晓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4827-4835,共9页
枳椇是传统常用解酒护肝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其枝叶、种子以及具有花序轴的果实皆可入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枳椇提取物或单体成分具有解酒、保肝、降尿酸以及抗肿瘤的药理作用,黄酮、三萜皂苷类、苯丙素类以及多糖是其主要成分。该文对... 枳椇是传统常用解酒护肝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其枝叶、种子以及具有花序轴的果实皆可入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枳椇提取物或单体成分具有解酒、保肝、降尿酸以及抗肿瘤的药理作用,黄酮、三萜皂苷类、苯丙素类以及多糖是其主要成分。该文对枳椇属的化合成分、药理活性进行分类与总结,为该药材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属 黄酮 三萜皂苷 苯丙素 解酒保肝 抗病毒
原文传递
北枳椇子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方方 徐胜梅 +3 位作者 蔡婉娜 陈伟英 张晓琦 刘博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目的对北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展开研究。方法综合利用多种色谱如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多种波谱技术如NMR、MS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北枳椇种子的体积分数65%乙醇提取物... 目的对北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展开研究。方法综合利用多种色谱如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多种波谱技术如NMR、MS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北枳椇种子的体积分数6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南烛木树脂酚(1)、南烛木树脂酚3-O-β-D-glucopyranoside(2)、(-)丁香树脂醇(3)、5,7-二羟基香豆素(4)、没食子酸乙酯(5)、Hovenin A(6)、Hovenin B(7)、(+)-圣草酚(8)、根皮素3′,5′二-C-β-D葡萄糖苷(9)和棕榈酸(10)。结论化合物1~5和10为首次从枳椇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北枳椇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枳椇 化学成分 黄酮 木脂素
下载PDF
雅致小克银汉霉对(+)-诺卡酮的生物转化研究
5
作者 王宇彬 李建龙 +7 位作者 梁津豪 李恩念 梁微红 徐方方 吴云山 黎奔 刘博 蔡桦杨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5-829,共5页
目的探究在雅致小克银汉霉(ATCC 9245)的催化下,(+)-诺卡酮的生物转化反应的效率、产率及产物类型。方法利用雅致小克银汉霉建立生物转化体系,以(+)-诺卡酮为底物进行生物转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监测生物转化过程,通过萃取及柱层析的... 目的探究在雅致小克银汉霉(ATCC 9245)的催化下,(+)-诺卡酮的生物转化反应的效率、产率及产物类型。方法利用雅致小克银汉霉建立生物转化体系,以(+)-诺卡酮为底物进行生物转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监测生物转化过程,通过萃取及柱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发酵产物,运用^(1)H-NMR、^(13)C-NMR、HRMS、IR等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结果发酵获得2个主要产物11,12-二羟基诺卡酮(化合物1)和11,12-环氧诺卡酮(化合物2),化合物1含量在发酵第4天达到95.14%的峰值。结论雅致小克银汉霉可以快速、高效催化(+)-诺卡酮转化为其环氧化和羟基化衍生物,并可以高选择性地获得11,12-二羟基诺卡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酮 雅致小克银汉霉(ATCC 9245) 生物转化 羟基化 环氧化
下载PDF
毛霉、美丽小汉克银菌和黑曲霉对青蒿素的生物转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方方 韩晓东 +2 位作者 钟金浪 吴云山 刘博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利用真菌对抗疟药物青蒿素进行生物转化研究。方法选择黑曲霉、美丽小汉克银菌和毛霉对青蒿素进行生物转化。转化产物经过多种柱色谱分离,进而利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青蒿素经3种真菌转化共得到4种产物,分别为7β-hydroxyartemi... 目的利用真菌对抗疟药物青蒿素进行生物转化研究。方法选择黑曲霉、美丽小汉克银菌和毛霉对青蒿素进行生物转化。转化产物经过多种柱色谱分离,进而利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青蒿素经3种真菌转化共得到4种产物,分别为7β-hydroxyartemisinin(1)、deoxyartemisinin(2)、4α-hydroxydesoxy-artemisinin(3)和4β-hydroxydesoxyartemisinin(4)。结论青蒿素经3株真菌转化后易发生还原反应和羟基化反应,其结构中过氧桥断裂、失去1个氧原子,从而形成去氧青蒿素类转化产物,结构中的非活碳原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羟基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生物转化 真菌 去氧青蒿素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 MS技术的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体内代谢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史旭华 黄舒怡 +3 位作者 梁幼玲 黄娟 白俊其 丘小恵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89-2395,共7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方法:大鼠单次灌胃给药,收集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浆及心、肝、脾、肺、肾、脑、尿液、胆汁等生物样品;采用UPLC-Q-Exactive MS法分析鉴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原型及代谢... 目的:研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方法:大鼠单次灌胃给药,收集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浆及心、肝、脾、肺、肾、脑、尿液、胆汁等生物样品;采用UPLC-Q-Exactive MS法分析鉴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原型及代谢产物。利用Xcalibur 3.1工作站对生物样品质谱图进行分析,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碎片离子信息和保留时间,推测其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在大鼠血浆、心、肝、脾、肺、肾、脑、尿液及胆汁样品中发现了47种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及其代谢产物,主要化学反应为水解、羟基化、甲基化、羧酸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等。结论:基于UPLC-Q-Exactive MS能准确、快速地分析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灌胃后的大鼠体内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该研究可为后期研究该化合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何首乌、大黄、虎杖等中药材在体内代谢情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 代谢产物 UPLC-Q-Exactive MS 大黄素
下载PDF
广东省巴戟天DNA条形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关婉 张丹纯 +6 位作者 丁晓霞 苏贺 杜颂灵 许素冰 丘小惠 黄志海 宫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765-3771,共7页
目的构建广东省巴戟天DNA条形码数据库以及研究广东省不同产地巴戟天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149个巴戟天样本进行分析,构建DNA条形码数据库。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东省8个居群的巴戟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巴戟... 目的构建广东省巴戟天DNA条形码数据库以及研究广东省不同产地巴戟天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149个巴戟天样本进行分析,构建DNA条形码数据库。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东省8个居群的巴戟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巴戟天五个通用条形码的PCR测序成功率为psbA-trnH>rbcL>matK>ITS2>ITS,149个巴戟天样本建立了含有569条序列的数据库。研究筛选出6条ISSR引物,从巴戟天中扩增得80条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2.50%,遗传相似系数在0.5625-0.8910,表明广东省巴戟天的遗传多样性较高。ISSR标记揭示的PCoA结果、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八个居群分为两大支。结论广东省巴戟天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ISSR分子标记技术 遗传多样性 巴戟天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研究
9
作者 王意 韩丽乔 +5 位作者 杨祎琦 王凯 张露 王晓婉 刘博 黄宪章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研究新型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L)衍生物对正常肝细胞的毒性以及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作用。方法通过对TPL进行化学修饰,获得2种新型衍生物:雷公藤内酯三醇(TP-3-OH)和丙烯酸雷公藤甲素酯(TPO)。通过体外培养人胚胎肝细胞LO... 目的研究新型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L)衍生物对正常肝细胞的毒性以及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作用。方法通过对TPL进行化学修饰,获得2种新型衍生物:雷公藤内酯三醇(TP-3-OH)和丙烯酸雷公藤甲素酯(TPO)。通过体外培养人胚胎肝细胞LO2和肝癌细胞Hep G2、Hep3B、SMMC-7721,分为DMSO对照组,TPL/TP-3-OH/TPO低、中、高浓度组(25、50、100 nmol·L^(-1))。通过检测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来评价TP-3-OH、TPO对肝细胞的毒性;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TPL组比较,50、100 nmol·L^(-1)浓度条件下TP-3-OH、TPO组的LO2细胞培养上清中的LDH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与DMSO对照组比较,TPO中、高浓度(50、100 nmol·L^(-1))组的LO2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P<0.01),TPO低、中、高浓度(25、50、100 nmol·L^(-1))组的Hep G2、Hep3B、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P<0.01);TPO高浓度(100 nmol·L^(-1))组的LO2、Hep G2和SMMC-7721细胞的早期、晚期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P<0.01);TPO中、高浓度(50、100 nmol·L^(-1))组SMMC-7721、Hep G2细胞的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TPO中浓度(50 nmol·L^(-1))组SMMC-7721细胞的24 h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化学修饰获得的2种新型TPL衍生物对肝细胞的毒性降低,其中TPO具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 雷公藤内酯三醇 丙烯酸雷公藤甲素酯 肝癌 凋亡 迁移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雷公藤甲素治疗内异症的机制
10
作者 陆东芳 邝晓岚 +3 位作者 尹莺桦 徐方方 刘博 吴爱华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10-117,共8页
目的 选取雷公藤多苷的主要活性物质雷公藤甲素,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生物信息分析及分子对接分析雷公藤甲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的潜在靶点和通路。方法 通过ChEMBL平台进行雷公藤甲素靶点收集,通过OMIM、TTD、Pharm... 目的 选取雷公藤多苷的主要活性物质雷公藤甲素,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生物信息分析及分子对接分析雷公藤甲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的潜在靶点和通路。方法 通过ChEMBL平台进行雷公藤甲素靶点收集,通过OMIM、TTD、PharmGKB数据库找出EMS的靶点;取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两者的交集构建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及R包筛选出核心靶点;使用string在线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使用分子对接和生物信息分析对关键靶点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 雷公藤甲素与EMS的共同靶点有73个,筛选出核心靶点13个,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生殖器官的发育、凋亡信号通路的调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的生物功能及内分泌抵抗通路最为相关。结论 预测了雷公藤甲素治疗EMS的核心靶点、生物学过程以及关键信号通路,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雷公藤多苷在EMS治疗中的机理,为其基础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雷公藤多苷 雷公藤甲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三醇通过Nrf2/Keap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减轻雷公藤甲素诱导的肝损伤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碧丹 王晓婉 +4 位作者 王思玉 杨祎琦 王凯 徐鹏 刘博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9-519,共11页
目的基于Nrf2/Keap1信号通路探讨雷公藤内酯三醇对雷公藤甲素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的肝脏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影响。方法将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空白对照组、雷公藤甲素组及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三醇组。雷公藤内酯三醇(28 mg·kg^... 目的基于Nrf2/Keap1信号通路探讨雷公藤内酯三醇对雷公藤甲素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的肝脏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影响。方法将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空白对照组、雷公藤甲素组及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三醇组。雷公藤内酯三醇(28 mg·kg^(-1))灌胃预处理7 d,最后1次灌胃后,单次腹腔注射雷公藤甲素(1 mg·kg^(-1))复制小鼠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使用苏木素-伊红(HE)综合评估小鼠的肝损伤程度;试剂盒检测小鼠肝脏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观察肝脏氧化应激状态;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肝脏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评估炎症反应;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细胞核因子-红细胞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血红素氧合酶(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实验中,给予雷公藤内酯三醇(200μg·mL^(-1))及雷公藤甲素(80 ng·mL^(-1))干预小鼠正常肝细胞(alpha mouse liver 12,AML12)24 h,观察相关指标变化。CCK-8法确定雷公藤甲素的模型复制条件和雷公藤内酯三醇的给药浓度并观察AML12细胞的形态变化。ELISA及化学试剂盒检测AML12细胞中IL-10、IL-6、ROS、GSH、MDA和SOD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ML12细胞核Nrf2、细胞Keap1、HO-1、NQO1的蛋白表达水平。最后,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雷公藤内酯三醇及雷公藤甲素与Keap1进行分子对接观察药物靶点。结果与雷公藤甲素组比较,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三醇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肝脏病理损伤明显改善;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ROS(P<0.05)、MDA(P<0.01)水平明显降低,GSH(P<0.05)、SOD(P<0.01)水平明显升高;小鼠肝脏组织中细胞核Nrf2、HO-1、NQO1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在细胞水平上,确定雷公藤甲素复制AML12细胞损伤模型的浓度为80 ng·mL^(-1),雷公藤内酯三醇给药浓度为200μg·mL^(-1);与雷公藤甲素组比较,雷公藤内酯三醇(100~400μg·mL^(-1))明显提高了AML12细胞的活力(P<0.05,P<0.01),明显改善了AML12细胞的形态,AML12细胞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ROS(P<0.01)、MDA(P<0.05)水平明显降低,GSH(P<0.05)、SOD(P<0.01)水平明显升高,AML12细胞中细胞核Nrf2(P<0.01)、HO-1(P<0.05)、NQO1(P<0.05)水平明显升高。雷公藤内酯三醇和雷公藤甲素与Keap1结合能相当,最小结合能分别为-9.7 kJ·mol-1和-9.4 kJ·mol-1。结论雷公藤内酯三醇可以在一定程度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善雷公藤甲素诱导的肝脏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激活Nrf2/Keap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三醇 雷公藤甲素 肝损伤 Nrf2/Keap1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炎症 小鼠 小鼠正常肝细胞(AML12)
下载PDF
采用UHPLC-MS和质量亏损过滤技术分析二苯乙烯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幼玲 史旭华 +4 位作者 白俊其 黄志海 徐文 黄娟 丘小惠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5-681,共7页
目的:分析二苯乙烯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并推测代谢途径。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血浆组(n=3)、尿液组(n=3)、胆汁组(n=3)和组织组(n=9),各组大鼠均单次灌胃二苯乙烯苷200 mg/kg,分别收集给药后10、30 min和1、1.5、2、4 h的血浆,... 目的:分析二苯乙烯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并推测代谢途径。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血浆组(n=3)、尿液组(n=3)、胆汁组(n=3)和组织组(n=9),各组大鼠均单次灌胃二苯乙烯苷200 mg/kg,分别收集给药后10、30 min和1、1.5、2、4 h的血浆,给药后0~6 h的尿液,给药后0~4 h的胆汁以及给药后30 min和1、2 h(每个时间点3只)的心、肝、脾、肺、肾、胃组织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和质量亏损过滤技术联合分析、鉴定各样本中的代谢产物,推测代谢途径。结果:从血浆、尿液、胆汁、心、肝、脾、肺、肾、胃样品中分别检出6、7、11、1、5、1、3、4、4个代谢产物,包括Ⅰ相代谢(如水解、加氢、羟化)产物2个、Ⅱ相代谢(如葡萄糖醛酸结合和硫酸化)产物18个,其中葡萄糖醛酸结合产物有12个。结论:二苯乙烯苷在胆汁中的代谢产物种类居多,以Ⅱ相代谢产物二苯乙烯苷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产物为主;代谢途径主要涉及葡萄糖水解、加氢、羟化、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化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 质量亏损过滤技术 代谢产物 大鼠
下载PDF
不同产地粉防己中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伟英 叶泽婷 +3 位作者 徐方方 吴云山 刘博 果德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16-1719,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粉防己中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含量,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3%三氟乙酸+0.5%三乙胺,梯度洗脱;...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粉防己中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含量,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3%三氟乙酸+0.5%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25℃;检测器为DAD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在上述条件下,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线性范围分别是:1.56~200μg·mL^(-1)(r=0.999 8)、1.56~200μg·mL^(-1)(r=0.999 9);精密度、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不同产地的粉防己药材中防己诺林碱含量范围为0.43%~1.05%,粉防己碱的含量范围为0.90~2.23%。结论该试验所建立的方法可为粉防己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不同产地粉防己质量均较好,但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 高效液相色谱法 粉防己碱 防己诺林碱
下载PDF
基于UHPLC-Q-Exactive-MS技术的短序蒲桃叶岩白菜素新衍生物的快速发现 被引量:3
14
作者 涂海声 邱嘉琦 +6 位作者 徐雅 张靖 丘小惠 黄志海 李钟 徐文 韩彬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88-997,共10页
基于课题组前期对短序蒲桃叶的研究,该文建立了快速鉴定短序蒲桃叶中未知岩白菜素类化学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轨道阱质谱(UHPLC-Q-Exactive-MS)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8μm,2.1 mm×100 mm)... 基于课题组前期对短序蒲桃叶的研究,该文建立了快速鉴定短序蒲桃叶中未知岩白菜素类化学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轨道阱质谱(UHPLC-Q-Exactive-MS)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8μm,2.1 mm×100 mm),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Orbitrap MS负离子模式下检测。总结了模式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和特征碎片离子,并采集高分辨质谱数据对短序蒲桃叶中的岩白菜素衍生物等酚酸类成分进行鉴定。从短序蒲桃叶中鉴定出54种酚酸类成分,包含34种岩白菜素衍生物,均为在蒲桃属植物中首次报道,其中发现潜在的新岩白菜素类化合物10个。所得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民族中草药短序蒲桃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桃属 短序蒲桃 液相色谱-质谱(LC-MS) 岩白菜素
下载PDF
Flavonoid C-glycosides from the seeds of Hovenia dulcis Thunb. 被引量:3
15
作者 Fangfang Xu Biao Sun +1 位作者 Xiaoqi Zhang Bo Liu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813-818,共6页
Ten known flavonoid C-glycosides identified as 2′′-O-β-D-glucopyranosyl isovitexin(1),spinosin(2),6′′′-acetyl spinosin(3),6′′′-p-hydroxycinnamoyl-2′′O-β-D-glucopyranosyl isovitexin(4),6′′′-p-hydroxy-cin... Ten known flavonoid C-glycosides identified as 2′′-O-β-D-glucopyranosyl isovitexin(1),spinosin(2),6′′′-acetyl spinosin(3),6′′′-p-hydroxycinnamoyl-2′′O-β-D-glucopyranosyl isovitexin(4),6′′′-p-hydroxy-cinnamoyl spinosin(5),6′′′-(E)-feruloyl O-β-Dglucopyranosyl isovitexin(6),isospinosin(7),isovitexin(8),swertisin(9),swertiajaponin(10)were purified from the seeds of Hovenia dulcis Thunb.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spectroscopic data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ith previous literature.All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from H.dulcis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venia dulcis Thunb Chemical constituents Flavonoid C-glycosid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