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早期炎症细胞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邹吉平 黄沙 +1 位作者 宣敏 程飚 《感染.炎症.修复》 2014年第1期18-22,F0002,共6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糖尿病小鼠(db/db)创面中性粒细胞(PMNs)和巨噬细胞(MΦ)浸润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C57BLKS/Nju背景自发突变糖尿病雄...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糖尿病小鼠(db/db)创面中性粒细胞(PMNs)和巨噬细胞(MΦ)浸润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C57BLKS/Nju背景自发突变糖尿病雄性小鼠(db/db小鼠)随机分为BMSCs治疗组和对照组(n=20),均于背部制作2个0.8 cm×0.8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BMSCs治疗组于伤后当天(第0天)向全层皮肤缺损创缘皮下注射BMSCs 1×106个,对照组同法注射等体积PBS。IPP6.0图像分析软件测算创面形成后第1、3、5、7、10、14天创面愈合率;免疫组化染色后采用 IPP6.0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吸光度值检测伤后第1、3、5、7、10天创面PMNs和第3、5、7、10、14天 MΦ浸润情况;用 qRT-PCR 相对定量法检测第1、3、5、7天创面组织中趋化因子MIP-2和 MCP-1 mRNA的表达。结果:BMSCs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1.67±0.58)d 和(16.33±0.58)d(P〈0.05)。BMSCs治疗组PMNs和 MΦ浸润高峰均较对照组提前,且高峰值增高(P〈0.01);BMSCs组 MIP-2 mRNA表达高峰在创伤后第1天,为对照组30.91倍(P〈0.05),MCP-1 mRNA表达高峰在创伤后第3天,为对照组96.88倍(P〈0.05)。结论:BMSCs 可能通过提高创伤部位趋化因子 MIP-2和 MCP-1表达进而促进早期炎症细胞P MN s和 MΦ浸润,改善糖尿病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创面 炎症细胞 趋化因子
下载PDF
β-内啡肽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瘢痕瘙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江婷 程飚 +3 位作者 刘宏伟 唐建兵 项晓飞 彭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1-734,共4页
目的阿片肽与增生性瘢痕患者感觉异常有关,通过比较β-内啡肽在人正常皮肤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增生性瘢痕感觉异常发生、发展中所起作用。方法取4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自愿捐赠的增生性瘢痕组织;男15例,女27例;年龄16~5... 目的阿片肽与增生性瘢痕患者感觉异常有关,通过比较β-内啡肽在人正常皮肤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增生性瘢痕感觉异常发生、发展中所起作用。方法取4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自愿捐赠的增生性瘢痕组织;男15例,女27例;年龄16~50岁,平均32.6岁;瘢痕形成时间1~20年,平均4.5年。根据患者感觉情况,将瘢痕组织分为3组,无痛痒组(n=20)、单纯痒组(n=14)及痛痒组(n=8)。另取行植皮手术患者自愿捐赠的正常皮肤组织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男3例,女2例;年龄15~37岁,平均24.6岁。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β-内啡肽定位情况,ELISA法检测组织中β-内啡肽含量。结果各组组织中均可见β-内啡肽表达,主要位于真皮层周围神经末梢、成纤维细胞和单核样细胞;其中单纯痒组和痛痒组β-内啡肽表达明显强于无痛痒组与正常对照组。无痛痒组、单纯痒组、痛痒组及正常对照组组织β-内啡肽含量分别为(617.401±97.518)、(739.543±94.149)、(623.294±149.613)、(319.734±85.301)pg/mL,其中无痛痒组、单纯痒组及痛痒组β-内啡肽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P<0.05),单纯痒组高于无痛痒组及痛痒组(P<0.05),无痛痒组与痛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中β-内啡肽的高表达,可能与其瘙痒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Β-内啡肽 感觉异常 阿片肽
原文传递
μ型阿片受体对人表皮干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项晓飞 程飚 +2 位作者 唐建兵 彭艳 朱江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4-936,共3页
目的观察μ型阿片受体的活化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hESCs)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原代hESCs,整合素β1、细胞角蛋白19(CK19)染色鉴定。取第2代hESCs分别用含1nmol/L β-内啡肽的K-SFM培养基(A组)、含10nmoL/L纳洛... 目的观察μ型阿片受体的活化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hESCs)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原代hESCs,整合素β1、细胞角蛋白19(CK19)染色鉴定。取第2代hESCs分别用含1nmol/L β-内啡肽的K-SFM培养基(A组)、含10nmoL/L纳洛酮及1nmol/L β-内啡肽的K—SFM培养基(B组)以及单纯的K—SFM培养基(C组)进行培养;连续5d,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hESCs分裂增殖活性。于培养后24h刮擦生长融合成片的hESCs,制备宽度为100μm的体外单层hESCs缺损模型,模型制备后24、48、72、96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表皮创面愈合,并拍照记录,计算模型制备后72h各组创面愈合率。结果原代培养的hESCs贴壁后呈鹅卵石样生长。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第2代hESCs的整合素B1、CK19均呈阳性表达。分组培养后,M3-SF法测得第2~4天中A组hESCs分裂增殖活性均高于C组,B组低于C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层细胞缺损模型制备后24h,各组均可见hESCs迁移越过创缘,其中A组越过创缘的细胞数多于C组,B组少于C组;模型制备72h后,由Image—Pro Plus软件分析各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A组(91.80±0.05)%、B组(79.40±0.06)%、C组(86.30±0.7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μ型阿片受体活化后可促进hESCs分裂增殖和迁移活动,并可能藉此参与皮肤多种代谢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阿片受体 增殖 迁移
原文传递
增生性瘢痕中mu型、kappa型和delta型阿片肽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痛痒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江婷 程飚 刘宏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75,共1页
我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CR)技术检测增生性瘢痕患者3种阿片肽受体(MOR、KOR、DOR)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阿片肽受体 MRNA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a型 u型 痛痒
原文传递
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亦舒 郑志芳 程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2-747,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外用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8周龄雌性自发性BKS.Cg-Dock7m+/+Leprdb/JNju糖尿病小鼠1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n=9)。于两组小鼠背部左、右侧各制备直径为0.6 cm的圆形全层皮... 目的探讨局部外用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8周龄雌性自发性BKS.Cg-Dock7m+/+Leprdb/JNju糖尿病小鼠1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n=9)。于两组小鼠背部左、右侧各制备直径为0.6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实验组及对照组创面分别涂抹含或不含盐酸普萘洛尔的乳膏,术后2、5、7、10、14、17 d重复涂抹1次。术后2、5、7、10、14、17、21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取材行HE染色、Masson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创面再上皮化、胶原纤维、肥大细胞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组织中IL-1β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iogenin 2,Ang2)蛋白的表达。结果两组创面均逐渐愈合,但实验组创面愈合速度快于对照组,除术后21 d外,其余各时间点实验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创面再上皮化加快,创面内肥大细胞分布较少。Western blot检测示除术后10 d外,其余各时间点实验组IL-1β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Ang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局部外用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可促进自发性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可能与其减少炎性反应、稳定血管及促进表皮细胞增殖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普萘洛尔乳膏 创面愈合 糖尿病溃疡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