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康复外科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谢正勇 程黎阳 +2 位作者 张玉新 康慧鑫 陈俊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54-1256,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应用于胃癌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96例胃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98例,FTS组采用FTS理念行围术期处理,传统组采用传统围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情...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应用于胃癌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96例胃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98例,FTS组采用FTS理念行围术期处理,传统组采用传统围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FTS组与传统组相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8±0.2)d vs(4.2±0.3)d]、首次排便时间[(3.5±0.6)d vs(5.4±0.2)d]明显提前,术后住院时间[(4.9±0.7)d vs(8.5±1.1)d]明显缩短,住院费用[(2.3±0.3)万元vs(3.2±0.4)万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FTS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6.1%,6/98)显著低于传统组(15.3%,15/98),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消化道瘘发生率(5.1%,5/98)稍高于传统组(4.1%,4/9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TS组5例术后消化道瘘中3例再手术治疗,传统组4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其余单个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FTS组(24.5%,24/98)稍低于传统组(29.6%,29/9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死亡,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再入院率比较,FTS组(6.1%,6/98)稍高于传统组(4.1%,4/98),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FTS应用于胃癌手术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术后总体并发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胃癌 消化道瘘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对胃癌手术患者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4
2
作者 谢正勇 程黎阳 +1 位作者 张玉新 康慧鑫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对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2-2011/05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68例胃癌手术患者资料,其中2009/12-2011/05连续收治的82例采用快速康复...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对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2-2011/05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68例胃癌手术患者资料,其中2009/12-2011/05连续收治的82例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FTS组),2008/02-2009/11连续收治的86例按传统围术期处理(传统组),两组行非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FTS组同传统组相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6dvs4.6d)、排便时间(3.3dvs5.2d)显著提前,住院时间(4.6dvs8.1d)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2.3万元vs2.9万元),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肺部并发症(5/82,6.1%)显著低于传统组(14/86,16.3%),差异显著(P<0.01);FTS组术后消化系瘘发生率(4/82,4.9%)稍高于传统组(3/86,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4例消化系瘘中2例再手术,其中1例死亡,而传统组中3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其余单个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FTS组总体并发症(22/82,26.8%)略低于传统组(28/86,32.6%),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有1例死亡.FTS组再入院率(4/82,4.9%)稍高于传统组(3/86,3.5%),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应用于胃癌手术安全有效,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FTS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率,但可能增加消化系瘘、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胃癌 临床指标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腹部创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为国 张玉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6-338,共3页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外科 腹部创伤 外科技术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surgery 心血管疾病 内环境紊乱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郝春志 胡永熹 +1 位作者 李黎 白涛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4-6,共3页
对原发性肝癌44例行肝叶切除术,其1年生存率为54%±7.6%,2年生存率为33%±7.4%,3年生存率为26%±7.3%,4年生存率为21%±7.2%,5年生存率为7%±3.1%,手术死亡4例。认为对肝癌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外科治疗应持积极态... 对原发性肝癌44例行肝叶切除术,其1年生存率为54%±7.6%,2年生存率为33%±7.4%,3年生存率为26%±7.3%,4年生存率为21%±7.2%,5年生存率为7%±3.1%,手术死亡4例。认为对肝癌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外科治疗应持积极态度,本文还对肝叶切除术中的术中出血控制、并发门脉高压症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处理及如何提高肝癌患者肝叶切除术后生存期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军事训练伤与若干后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宏锋 康慧鑫 +2 位作者 张玉新 黄德云 杨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军事训练伤与官兵的文化程度、军衔、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烟酒嗜好、体育锻炼史、外伤手术史、体能状况、训练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部特种兵250名,统一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特种兵训练伤的发生率为54.75%;不同学历官兵各组之... 目的探讨军事训练伤与官兵的文化程度、军衔、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烟酒嗜好、体育锻炼史、外伤手术史、体能状况、训练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部特种兵250名,统一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特种兵训练伤的发生率为54.75%;不同学历官兵各组之间致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战士与士官之间的致伤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独生子与非独生子的致伤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致伤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特种兵训练伤的发生率高于国内现有报道。训练伤的发生率与所受教育程度、入伍前居住地、体育锻炼史、外伤手术史、体能状况及训练量无相关性;与是否独生子女具有相关性;与军衔等级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兵 军事训练伤 人口学因素 个体差异因素 后天因素
下载PDF
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对策探讨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继红 戴丽华 +2 位作者 古立诚 陈国忠 吴良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人SAP 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人SAP具有如下特点 :(1 )病理变化异常迅速 ,病情急剧恶化 ;(2 )伴发病多 (57.6 % ) ,且多为心血管系统疾病 ;(3 ... 目的 探讨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人SAP 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人SAP具有如下特点 :(1 )病理变化异常迅速 ,病情急剧恶化 ;(2 )伴发病多 (57.6 % ) ,且多为心血管系统疾病 ;(3 )休克出现早而多见 (39.4 % ) ,极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4)并发症发生率高 ,特别是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率高 (93 .9% ) ;(5)死亡率高 (本组保守治疗死亡率55 .6 % ,手术治疗死亡率 60 % )。结论 老年SAP治疗效果差 ,死亡率高。确定老年SAP的治疗对策时必须充分重视其临床特点 ,尽可能采取非手术治疗 ;对确需手术治疗才能逆转病情的病例 ,应选择手术打击小、引流彻底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诊断 治疗 急性病 老年人
下载PDF
X线定位对乳腺隐匿性病灶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8
7
作者 钱民 李黎 李红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47-849,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乳腺常规和立体定位方法对临床隐匿性乳腺病变进行细针穿刺导丝定位活检术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间对 39例临床未触及乳腺病变的患者采用细针定位活检术 ,其中常规定位法 2 7例 ,立... 目的 探讨应用乳腺常规和立体定位方法对临床隐匿性乳腺病变进行细针穿刺导丝定位活检术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间对 39例临床未触及乳腺病变的患者采用细针定位活检术 ,其中常规定位法 2 7例 ,立体定位法 12例。结果  ( 1)病理结果 :39例中 ,发现早期乳腺癌 7例 (导管原位癌 2例 ) ,乳腺小叶增生 9例 ( 2例伴有非典型性增生 ) ,硬化性腺病 6例 ( 5例伴有上皮增生活跃 ) ,纤维腺瘤 12例 ,乳头状瘤 3例 ,浆细胞性乳腺炎 2例。 ( 2 )两种定位方法满意率比较 :立体定位 12例 ,全部一次定位成功 ,满意率为 10 0 % ;常规定位 2 5例一次定位成功 ,满意率为 93 %。两组数据经 χ2 检验 (P >0 .0 5 )。 ( 3)两种定位方法所用时间 :立体定位平均每人次为 41.6分钟 ;常规定位为 2 6 .2分钟。常规比立体定位节省时间平均每人次 15 .4分钟。结论 对临床不可触及、X线检查确有明显异常的乳腺病变 ,应积极采用细针定位后外科活检。常规定位法是一种简便、快捷和较准确的定位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隐匿性病灶 细针定位活检术 钼靶摄片 诊断 临床应用 乳腺癌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继红 古立诚 +3 位作者 戴丽华 谭卫民 陈国忠 吴良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5-198,共4页
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临床特点 ,以完善其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 64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老年病例占 51 6% ,早期非手术治疗死亡率 3 5 3 % ,早期手术治疗死亡率 50 % (P >0 .0 5)。死亡病例均有器官衰竭 ,其... 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临床特点 ,以完善其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 64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老年病例占 51 6% ,早期非手术治疗死亡率 3 5 3 % ,早期手术治疗死亡率 50 % (P >0 .0 5)。死亡病例均有器官衰竭 ,其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者占 66 7% ,死亡病例中老年患者占 70 4 %。结论 不同个体的SAP病理改变 ,病程进展 ,患者年龄、一般状况及合并症等均不同 ,导致了个体间病情的极大差异 ,在治疗时需采取“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治疗 死亡率 诊断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下载PDF
手术方式对炎性细胞因子和应激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宋新明 王吉甫 +1 位作者 赵继宗 詹煌南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7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所致创伤对炎性细胞因子和应激激素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胃癌根治术(A组,13例)、低位直肠癌会阴腹联合根治术(B组,13例)和开胸食管贲门癌根治术(C组,11例)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6(I...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所致创伤对炎性细胞因子和应激激素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胃癌根治术(A组,13例)、低位直肠癌会阴腹联合根治术(B组,13例)和开胸食管贲门癌根治术(C组,11例)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6(IL6)、IL8、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的变化特点,并与10例同期行阑尾炎和腹股沟疝小手术患者(D组)作比较。结果:①A、B、C3组患者术后2小时IL6和IL8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1),但A、B、C组上升幅度不同,术后1日均显著下降;②A、B、C、D4组患者术后2小时ACTH浓度均显著升高(P均<0.01),术后1日均显著降低,但A、B、C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A、C组术后2小时皮质醇显著升高(P均<0.01),术后1日则显著下降;④术后1日IL6与IL8含量显著相关(P<0.05),术后2小时ACTH与皮质醇水平显著相关(P<0.01)。结论:按照一定时间要求监测围手术期细胞因子和应激激素的变化,有利于判断手术创伤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皮质醇 IL-6 IL-8 ACTH
下载PDF
右下腹部疼痛误诊阑尾炎3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田浩 吴良平 张玉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2198-2198,共1页
关键词 误诊病例 阑尾炎为 下腹部疼痛 临床医师工作 医务工作者 症状体征 相关疾病 鉴别诊断 急腹症 普外科
下载PDF
手术创伤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新明 王吉甫 +1 位作者 赵继宗 詹煌南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细胞团子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Ⅱ、Ⅲ期胃癌(A组)、低位直肠癌(B组)各13例和食管贲门癌(C组)11例,均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对照组(10例)为择期小手术。所有患者于术前1d、术后2h、1d、6d取血,测定血浆IL-6...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细胞团子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Ⅱ、Ⅲ期胃癌(A组)、低位直肠癌(B组)各13例和食管贲门癌(C组)11例,均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对照组(10例)为择期小手术。所有患者于术前1d、术后2h、1d、6d取血,测定血浆IL-6、IL-8和TNF-α含量,及体外内毒素(LPS)刺激全血释放IL-6、IL-8和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①A、B、C三组患者术后2hIL-6、IL-8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1d则明显回落,出现并发症患者IL-6和IL-8呈过度升高;②各组手术前后TNF-α无显著改变(P>0.05);③全血受LPS刺激后,A、B、C三组术后2hTNF-α释放量较其它时点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各时点及各组间IL-6和IL-8释放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监测术后血浆IL-6和IL-8含量及LPS刺激全血TNF-α释放量的变化有利于创伤程度和预后的判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创伤 SIRS IL-6 IL-8 TNFΑ
下载PDF
牛磺胆酸钠致急性胰腺炎时大鼠胰腺微血流的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全芳 王本茂 +1 位作者 唐岩 李少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作者观察了42只大鼠用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诱导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平均动脉压、胰腺微区血流量、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及胰腺病理形态的变化。发现在大鼠胰腺炎早期,平均动脉压尚无明显改变时,胰腺微区血流量降低:且随着诱导剂... 作者观察了42只大鼠用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诱导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平均动脉压、胰腺微区血流量、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及胰腺病理形态的变化。发现在大鼠胰腺炎早期,平均动脉压尚无明显改变时,胰腺微区血流量降低:且随着诱导剂浓度的增加,血清淀份酶和脂肪酶进一步升高,胰腺病理损害加重,胰腺微血流进一步恶化。表明胰腺炎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胰腺微血流障碍;胰腺微血流障碍的程度与胰腺炎时释放入血的胰酶及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牛磺胆酸钠 胰腺 微血流
下载PDF
医用生物蛋白胶经导管注入封堵消化道外瘘 被引量:7
13
作者 程黎阳 张玉新 吴良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 评价医用生物蛋白胶(FG)经自行设计的导管系统注入封堵消化道外痪的效果。方法 对18例消化道外痪的患者,11例采用FG经自行设计的导管系统注入痪管进行封堵,7例未用 FG作对照。结果FG封堵组患者无需再次手术,均... 目的 评价医用生物蛋白胶(FG)经自行设计的导管系统注入封堵消化道外痪的效果。方法 对18例消化道外痪的患者,11例采用FG经自行设计的导管系统注入痪管进行封堵,7例未用 FG作对照。结果FG封堵组患者无需再次手术,均自行愈合,而且住院时间和费用比未用FG组明显减少。结论FG经导管注入是封堵消化道外痪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生物蛋白胶 消化道外瘘 封堵 导管系统注入
下载PDF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消化道外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玉新 程黎阳 +1 位作者 吴良平 蒲淼水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532-534,共3页
目的 探索一种促进消化道外瘘瘘管尽快闭合的填堵治疗新方法。方法 对 2 8例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消化道外瘘患者 ,采用自行设计的导管系统 ,选择不同口径的双腔输送管 ,沿瘘管缓慢插入 ,待输送管顶端距瘘口约 1cm时 ,将配制好的蛋白... 目的 探索一种促进消化道外瘘瘘管尽快闭合的填堵治疗新方法。方法 对 2 8例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消化道外瘘患者 ,采用自行设计的导管系统 ,选择不同口径的双腔输送管 ,沿瘘管缓慢插入 ,待输送管顶端距瘘口约 1cm时 ,将配制好的蛋白胶 ,经双腔输送管缓慢推入 ,边推注边缓慢退出导管 ,使内瘘口及整个瘘管被蛋白胶完全填堵。结果 导管系统的输送管插入瘘管均顺利。2 8例瘘管填堵过程中均无特殊不良反应。其中 17例经 1次填堵 ,1周左右瘘管自行愈合 ;11例经 2~ 3次填堵后 ,2周左右瘘管愈合 ,填堵效果均满意。 2 5例术后随访 3~ 6个月 ,瘘口均愈合良好 ,无消化液再漏出 ,顺利恢复正常饮食。结论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消化道外瘘治疗中具有满意的填堵效果 ,为消化道外瘘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治疗 医用生物蛋白胶
下载PDF
肝硬化时胆囊壁增厚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程黎阳 钟世镇 李忠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916-918,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硬化时胆囊壁增厚的机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肝硬化患者,按胆囊壁增厚和正常分为两组,比较组间自由门脉压、门脉直径、食管静脉曲张、血浆总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腹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差别,并制作胆囊血... 目的 研究肝硬化时胆囊壁增厚的机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肝硬化患者,按胆囊壁增厚和正常分为两组,比较组间自由门脉压、门脉直径、食管静脉曲张、血浆总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腹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差别,并制作胆囊血管铸型标本和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70.8%(114/161)的患者胆囊壁增厚。与胆囊壁正常患者相比,胆囊壁增厚患者的自由门脉压明显增高(P<0.01),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P<0.05),伴有腹水者显著增多(P<0.01),而门脉直径、食管静脉曲张、总胆红素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流术后胆囊壁厚度明显缩小(P<0.05),而断流术后无显著变化。胆囊血管铸型标本显示肝硬化胆囊壁增厚者胆囊静脉丰富、迂曲和扩张。结论 肝硬化时胆囊壁增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门脉高压可能是主要因素;胆囊壁增厚可能与肝硬化时胆囊继发炎症和结石有关,并可作为早期预报门脉高压和鉴别肝硬化和其他原因腹水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囊壁增厚 GBWT 病理
下载PDF
年龄与结直肠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正勇 张玉新 程黎阳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 探讨年龄与结直肠癌 (CR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80~ 1 999年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连续收治有完整记录的 790例CRC患者资料。所有患者经组织学检查和手术诊断。结果 中位年龄为 5 5岁 ,青、中、老年患者... 目的 探讨年龄与结直肠癌 (CR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80~ 1 999年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连续收治有完整记录的 790例CRC患者资料。所有患者经组织学检查和手术诊断。结果 中位年龄为 5 5岁 ,青、中、老年患者分别占 1 9 9% ,4 6 3% ,33 8%。从≤ 4 0岁、~ 5 0岁、~ 6 0岁、~ 70岁、>70岁 ,随年龄增加 ,腺癌所占比例从 74 8%上升为 78% ,80 2 % ,84 4 % ,82 5 % (P <0 0 5 ) ,印戒细胞癌在≤ 4 0年龄组中占8% ,远高于其他各年龄组 ;低分化所占比例从 1 6 5 %降低至 1 2 8% ,9 4 % ,7 6 % ,5 3% (P <0 0 5 ) ;Duke’sC期所占比例从 32 6 %下降为 2 7 5 % ,2 1 2 % ,2 0 0 % ,2 3 1 % (P <0 0 5 ) ,D期从 2 3 4 %下降为 2 2 5 % ,1 7 7% ,1 5 6 % ,1 5 4 % (P <0 0 5 )。结论 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青年CRC最差 ,老年CRC最好 ,中年CRC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病理学特征 年龄 腺癌 印戒细胞癌
下载PDF
应用邻近扩张皮瓣修复局部晚期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静 张晨芳 +1 位作者 周岳平 梁祎诺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邻近扩张皮瓣修复局部晚期乳腺癌根治术中胸壁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可行性,评价该法的优越性。方法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效、肿瘤分期明显降低的前提下,在乳房周边邻近肿瘤安全区域埋植扩张器,定期向扩张器内注水,使其表面皮... 目的探讨邻近扩张皮瓣修复局部晚期乳腺癌根治术中胸壁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可行性,评价该法的优越性。方法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效、肿瘤分期明显降低的前提下,在乳房周边邻近肿瘤安全区域埋植扩张器,定期向扩张器内注水,使其表面皮肤不断扩张直至达到可修复预计的皮肤缺损面积,在乳腺癌根治术的同期行局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术。结果肿瘤累及皮肤组织切除彻底,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无"补丁"样外观。结论邻近扩张皮瓣是局部晚期乳腺癌切除术后胸壁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安全、有效、创伤小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乳腺癌 乳腺癌根治术 邻近扩张皮瓣 胸壁大面积缺损 胸壁修复术
下载PDF
梗阻性大肠癌25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4
18
作者 戴观荣 汤俊华 张玉新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04-305,共2页
目的 探讨梗阻性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2 5例梗阻性大肠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评价一期切除吻合的疗效。结果  2 5例梗阻性大肠癌病例 ,右半结肠 1 3例 ,左半结肠 1 2例 ,一期切除吻合 2 3例 ,无手术死亡。肿瘤一期根治切除 2 ... 目的 探讨梗阻性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2 5例梗阻性大肠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评价一期切除吻合的疗效。结果  2 5例梗阻性大肠癌病例 ,右半结肠 1 3例 ,左半结肠 1 2例 ,一期切除吻合 2 3例 ,无手术死亡。肿瘤一期根治切除 2 3例 ,其中 2 2例一期切除吻合 ,根治切除造瘘 1例 ;另 2例肿瘤晚期而行肿瘤姑息切除 ,其中 1例肿瘤姑息切除后一期吻合 ,另 1例因伴有尿毒症行末端回肠造瘘。仅有 1例出现吻合口瘘 ,常见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术后严重腹泻等。结论 中老年患者有进行性腹胀、便秘等低位小肠梗阻表现应首先考虑结肠癌引起的梗阻可能 ,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对肿瘤性结肠梗阻的手术方法应在解除梗阻的前提下尽可能进行根治性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大肠癌 诊断 治疗 肿瘤姑息切除
下载PDF
消化道外瘘封堵治疗新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玉新 吴良平 +3 位作者 谢正勇 邓建文 丁洪亮 周洪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33-434,共2页
目的:为临床上消化道外瘘的封堵治疗探索新方法。方法:对10例消化道外瘘患者,经早期阶段的全身及局部治疗,在全身情况稳定、瘘管局部感染控制的基础上,通过X线造影定位,将双腔气囊导尿管经外瘘口和瘘管置入消化道内,把充入适量生理盐水... 目的:为临床上消化道外瘘的封堵治疗探索新方法。方法:对10例消化道外瘘患者,经早期阶段的全身及局部治疗,在全身情况稳定、瘘管局部感染控制的基础上,通过X线造影定位,将双腔气囊导尿管经外瘘口和瘘管置入消化道内,把充入适量生理盐水的双腔气囊导尿管作为封堵材料封堵内瘘口,两件式肛门袋作为外固定架,固定调整适度的双腔气囊导尿管。待瘘管渐缩小后,残留的小瘘管再行医用生物蛋白胶封堵。结果:10例均顺利放置双腔导尿管,封堵3d后,放松调整尿管牵拉强度时,均未见血性渗液,瘘口逐渐缩小,尿管周围漏液逐渐减少。7例封堵7~10d后,逐渐缩小气囊并最后拔出尿管,残留的小瘘管行医用生物蛋白胶封堵,2~3d后瘘自行愈合,一次封堵成功;3例一次封堵后5~7d,瘘口破溃复发瘘,经二次封堵,瘘均自行愈合。6例获术后随访1~12个月,饮食及大便均正常,瘘无复发。结论:双腔气囊导尿管加两件式肛门袋,配合生物蛋白胶进行消化道外瘘的封堵,方法简单、效果确切、可明显缩短病程、大大降低医疗费用、为促进消化道外瘘尽快自愈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瘘 导尿管插入术 两件式肛门袋 医用生物蛋白胶
下载PDF
某部特种兵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宏锋 张玉新 +1 位作者 康慧鑫 黄德云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20-320,共1页
关键词 流行病学 军事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