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织中p16、p53、Rb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小让 赖日权 +2 位作者 王卓才 田野 罗祝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899-901,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中 p16、 p53、 Rb蛋白及 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法对 63例胃癌组织中 p16、 p53、 Rb和 PCNA进行检测。结果: 63例胃癌组织中 p16、 p53、 Rb蛋白和 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3.5%、 60.3%、... 目的:研究胃癌中 p16、 p53、 Rb蛋白及 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法对 63例胃癌组织中 p16、 p53、 Rb和 PCNA进行检测。结果: 63例胃癌组织中 p16、 p53、 Rb蛋白和 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3.5%、 60.3%、 65.6%和 71.4%。 p16蛋白阳性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恶性程度增加和浸润深度的加深, 其表达的阳性率逐渐降低,而 p53、 Rb蛋白及 PCNA的表达则相反。 p16与 p53、 Rb蛋白表达有明显负相关。结论: p16和 p53、 Rb基因蛋白和 PCNA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预测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RB蛋白 P16蛋白 P53蛋白 PCNA
下载PDF
加味大承气汤联合西药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微炎性反应状态、血清淀粉酶及血清钙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定鹏 陈健 +2 位作者 赵亚刚 孙大勇 谢子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259-2262,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大承气汤联合西药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微炎性反应状态、血清淀粉酶及血清钙的影响。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观察组采用加味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 目的:探讨加味大承气汤联合西药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微炎性反应状态、血清淀粉酶及血清钙的影响。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观察组采用加味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疗效,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WBC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浆IL-6、IL-8、TNF-α水平及血淀粉酶和血钙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75.51%)(P<0.05);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WBC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IL-6、IL-8、TNF-α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淀粉酶增加,而血钙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淀粉酶高于对照组,血钙低于对照组(P<0.05);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降低血钙水平,增加血淀粉酶水平,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大承气汤 西药 急性胰腺炎 疗效 微炎性反应状态 血清淀粉酶 血清钙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HSV1-tk/GCV肿瘤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10
3
作者 杜标炎 谭宇蕙 +3 位作者 吴映雅 赵鹏 周联 赵亚刚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自杀基因抗肿瘤系统构建的方法.[方法]用DNA重组技术将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1 tk)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并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用PolyFect Transfection试剂介导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入包装细胞系PT... [目的]探讨自杀基因抗肿瘤系统构建的方法.[方法]用DNA重组技术将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1 tk)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并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用PolyFect Transfection试剂介导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入包装细胞系PT67,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产病毒的细胞株,将病毒感染人胃癌细胞,检测HSV1 tk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在体外的抗肿瘤效应.[结果]经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证明HSV1 tk基因成功定向插入到pLXSN载体中;重组病毒DNA转染包装细胞,筛选出对G418具稳定抗性的克隆PT67/tk,扩大培养,获取病毒滴度为4×104cfu/mL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培养液;感染胃癌细胞SGC 7901后再筛选出G418抗性克隆株SGC 7901/tk.丙氧鸟苷(GCV)对SGC 7901/tk有明显杀伤作用,对SGC 7901无明显毒性,证明该病毒表达HSV1 tk基因,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结论]将HSV1 tk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方法可成功获取表达HSV1 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成功建立了肿瘤自杀基因治疗系统,这将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对自杀基因抗肿瘤的增效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基因 DNA 重组 基因 肿瘤抑制 基因疗法
下载PDF
中药养胃散对大鼠胃肠粘膜中前列腺素生长抑素胃动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孙桂华 黄小让 +5 位作者 黄小春 周兰 宋鸿 许本发 詹纯列 周梅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30-331,共2页
目的 :从生物分子学方面探讨养胃散的治疗机理 ,观察用药后胃肠粘膜中前列腺素 (PG)、生长抑素 (SS)、胃动素 (MTL)的变化规律。方法 :SD大白鼠为实验动物 ,消炎痛损伤胃粘膜后 ,再给予中药养胃散 10d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肠粘膜中的P... 目的 :从生物分子学方面探讨养胃散的治疗机理 ,观察用药后胃肠粘膜中前列腺素 (PG)、生长抑素 (SS)、胃动素 (MTL)的变化规律。方法 :SD大白鼠为实验动物 ,消炎痛损伤胃粘膜后 ,再给予中药养胃散 10d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肠粘膜中的PG、SS、MTL的变化规律。结果 :养胃散能明显增加消炎痛损伤后的胃肠粘膜中的PG( 2 4 9.4 2± 89.35ng·L- 1)、SS( 2 .0 2± 0 .83ng·L- 1)、MTL( 98.82± 2 9.31ng·L- 1)的含量 ,与消炎痛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中药养胃散能增加胃肠粘膜内PG、SS、MTL的分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胃散 胃肠粘膜 前列腺素 胃动素
下载PDF
腹膜恶性间皮瘤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赵亚刚 周兰 +1 位作者 郭学刚 周梅花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7期747-748,共2页
目的 总结 2 3例腹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 2 3例腹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例均经病理确诊。临床表现主要是顽固性腹痛伴腹胀 ,顽固性血性腹水 ,多个腹块。B超、CT提示腹膜及肠系膜不规则明... 目的 总结 2 3例腹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 2 3例腹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例均经病理确诊。临床表现主要是顽固性腹痛伴腹胀 ,顽固性血性腹水 ,多个腹块。B超、CT提示腹膜及肠系膜不规则明显增厚、多发结节或盆腔肿块。结论 有上述临床表现时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 ,诊断主要依靠腹膜穿刺活检、腹腔镜活检及剖腹探查 ,腹腔穿刺活检及腹腔镜活检是简便而有效的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恶性间皮瘤 腹膜钟瘤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 治疗 病因
下载PDF
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庄小强 袁世珍 +2 位作者 王晓怀 赖日权 罗祝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6-209,共4页
为了研究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53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GFR和p53在61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提示: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和p53阳性表达,而两者在大肠癌均有较高表... 为了研究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53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GFR和p53在61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提示: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和p53阳性表达,而两者在大肠癌均有较高表达(77.04%和55.75%)。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p53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生存率随EGFR和p53表达增高而降低,其中两者4年生存率>65%表达组均明显低于<25%组(P<0.05),EGFR-LI和p53-LI与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结果表明:EGFR和p53表达与大肠癌的进展程度有关,该两项指标对大肠癌临床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P53蛋白 病理学
下载PDF
选择性插管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谢子英 赵亚刚 +4 位作者 孙大勇 周梅花 周兰 宋鸿 马艳春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选择性插管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2009年至2011年因胆系疾病行ERCP检查和治疗的21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常规插管造影组(常规组)100例和导丝超选组(导丝组)112例,监测两组血清淀粉酶波动情况,统计... 目的研究选择性插管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2009年至2011年因胆系疾病行ERCP检查和治疗的21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常规插管造影组(常规组)100例和导丝超选组(导丝组)112例,监测两组血清淀粉酶波动情况,统计两组ERCP术后胰腺炎(PEP)发生率,回顾性分析选择性插管和PEP发生率的关系。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组超作时间较导丝组长,常规组PEP发生率为13%,明显高于导丝组的5.36%(P<0.05),常规组有4例出现重症PEP,导丝组有3例重症PEP。结论 ERCP操作中应用导丝进行目标胆管选择性插管不能明显提高插管成功率,但能有效降低PEP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术后胰腺炎 选择性插管
下载PDF
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周兰 林金容 +1 位作者 王晓怀 周殿元 《新医学》 1999年第6期332-333,共2页
关键词 结肠肿瘤 恶性淋巴瘤 原发性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内镜下套扎联合针状刀剥离活检对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袁帅 舒建昌 孙大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162-2164,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针状刀剥离活检对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的诊治价值。方法将经超声胃镜检查诊断食管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良性肿瘤34例(最大径<1.2 cm)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6例接受内镜下套扎联合针状刀剥离活检术(观察组),另外18例...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针状刀剥离活检对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的诊治价值。方法将经超声胃镜检查诊断食管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良性肿瘤34例(最大径<1.2 cm)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6例接受内镜下套扎联合针状刀剥离活检术(观察组),另外18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2周后复查胃镜或超声胃镜了解病灶愈合情况,对比两种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费用。结果所有病例均能经内镜成功消除并取得满意的组织病理学结果,观察组术后病理:平滑肌瘤15例,脂肪瘤1例;对照组术后病理:平滑肌瘤17例,脂肪瘤1例。观察组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中出血5例,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复查,两组患者均无复发病例。观察组治疗费用为(5 591.25±112.66)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 605.56±1 519.47)元(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联合针状刀剥离活检为诊治食管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良性肿瘤(最大径<1.2 cm)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技术要求、医疗费用、安全性等方面较ESD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 内镜下套扎 内镜下剥离活检
下载PDF
胃癌相关基因c-met表达和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庄小强 林三仁 +3 位作者 郑杰 王立新 孙桂华 李燕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833-835,共3页
目的 研究c -met基因蛋白和细胞凋亡在胃黏膜病变演进的表达及关系 ,探讨c -met表达对胃癌 (GC)预后的意义。方法  1 45例经病理证实不同胃黏膜病变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 -met基因表达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 目的 研究c -met基因蛋白和细胞凋亡在胃黏膜病变演进的表达及关系 ,探讨c -met表达对胃癌 (GC)预后的意义。方法  1 45例经病理证实不同胃黏膜病变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 -met基因表达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用Long -rank法检测胃癌生存率。结果 在浅表性胃炎 (CSG)、萎缩肠化生胃炎 (CAG +IM)、异型增生 (DYS)、早期GC和进展期GC中 ,c -met基因表达率分别为 2 4% ,5 1 % ,62 % ,67%和 68% ,CAG +IM、DYS、GC均显著高于CSG(P <0 0 5 )。凋亡指数 (AI)分别为 (4 5 5± 2 3 3 ) % ,(6 43± 5 60 ) % ,(6 45± 5 1 2 ) % ,(6 5 5± 4 80 ) %及 (8 84± 5 63 ) % ,进展期GC显著高于CSG(P <0 0 5 )。胃黏膜凋亡指数与c -met表达强度有密切相关 (P <0 0 5 )。c -met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类型、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而且BorrmannⅣ明显高于早期胃癌和BorrmannⅠ ,Ⅱ (P <0 0 5 )。c-met阳性表达胃癌患者生存率显著差于阴性表达者。结论 c -met基因表达与胃黏膜增殖和恶化有关 ,且与凋亡有相关性。c -met基因可能成为评估胃癌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MET 基因表达 胃黏膜 细胞凋亡
下载PDF
P53与C-myc基因产物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中逊 朱建新 +2 位作者 张亚历 蔡俊杰 袁爱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13-314,共2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了广东地区30例人肝细胞癌(HCC)P53基因及C-myc基因产物。结果显示HCC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6.7%,mycP6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6.7%,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细胞...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了广东地区30例人肝细胞癌(HCC)P53基因及C-myc基因产物。结果显示HCC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6.7%,mycP6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6.7%,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越差P53阳性率越高。HCC中同时有P53基因和P62基因表达者占23.3%。结果提示:P53基因突变和C-myc基因的激活均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两者之间不一定存在依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癌 基因 基因突变 P53 C-MYC
下载PDF
床边急诊ERCP在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16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袁帅 孙大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217-2220,共4页
目的:探讨床边非X线引导下急诊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 atography,ERCP)在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34例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治疗组16例... 目的:探讨床边非X线引导下急诊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 atography,ERCP)在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34例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治疗组16例行急诊床边非X线引导下ERCP术,选择性胆管插管回抽出胆汁证实胆管插管成功,必要时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常规留置鼻胆引流管引流,病情稳定后必要时行2次ERCP诊疗.对照组18例接受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医疗费用.结果:治疗组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为100%,2次E R C P术共4例,全部患者治愈出院.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4.38d±1.31d快于对照组11.72d±2.76d(P<0.05),住院时间12.69d±3.09d较对照组25.61d±7.41d明显缩短(P<0.05),治疗费用4.77万元±0.97万元明显低于对照组10.04万元±2.29万元(P<0.05),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44.44%)(P<0.05),死亡率(0%)与对照组(11.1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床边非X线引导下急诊ERCP治疗是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救治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床边急诊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46例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桂华 赖日权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6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年来住院病人中资料完整的经病理组织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46例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诊断方法、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间... 目的探讨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年来住院病人中资料完整的经病理组织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46例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诊断方法、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间质瘤男女均有发病,男性较多,男女比为1.70:1。发病年龄为9~83岁,50~6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间质瘤常以腹部隐痛,腹胀,腹部不适为主要表现。在消化道间质瘤中,当瘤块生长到较大时常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间质瘤除常发生在胃肠道外,肠系膜、腹腔、盆腔和卵巢也可以发病。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是困难的,临床中常与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纤维瘤相混肴,间质瘤的正确诊断依赖于手术或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确定。本病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病变为唯一有效的方法,间质瘤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格列威对不能手术者或对预防术后复发有一定的作用。结论间质瘤是一种未定的多潜能的间叶细胞的肿瘤,应与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钎维瘤等相区别。正确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和免疫组化检查,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瘤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诊断 被引量:15
14
作者 赵亚刚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9-110,共2页
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诊断赵亚刚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研究所(西安710032)现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科(广州510010)关键词腹膜间皮瘤/诊断腹膜恶性间皮瘤系发生于腹膜间皮细胞的肿瘤。其起病隐袭,... 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诊断赵亚刚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研究所(西安710032)现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科(广州510010)关键词腹膜间皮瘤/诊断腹膜恶性间皮瘤系发生于腹膜间皮细胞的肿瘤。其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结核性腹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间皮瘤 诊断 腹膜肿瘤
下载PDF
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53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15
作者 庄小强 袁世珍 +2 位作者 王晓怀 赖日权 罗祝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18,共3页
为了研究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 p53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检测 EGFR 和 p53对61例大肠癌的表达。结果提示: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 EGFR 和 p53阳性表达,而两者在大肠癌均有较高表达(77.04%和55.7%)。EGFR... 为了研究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 p53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检测 EGFR 和 p53对61例大肠癌的表达。结果提示: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 EGFR 和 p53阳性表达,而两者在大肠癌均有较高表达(77.04%和55.7%)。EGFR 表达与大肠癌 Dukes 分期有关(P<0.05)。p53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 Dukes 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生存率随 EGFR 和 p53表达增高而降低,其中两者4年生存率>65%表达组均明显低于<25%组(P<0.05),EGFR-LI 和 p53-LI 与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结论表明:EGFR 和p53表达与大肠癌的进展程度有关,该两项指标对大肠癌临床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P53蛋白 病理 预后
下载PDF
大肠肿瘤的基因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抑制关系
16
作者 庄小强 袁世珍 +2 位作者 王晓怀 赖日权 罗祝泉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 bcl-2和 P53蛋白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45例大肠腺瘤和61例大肠癌中 bcl-2和 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粘膜中 bcl-2和 p53均未见表达,而大肠腺瘤及大肠癌阳性率均较正常明显增加(P... 目的探讨 bcl-2和 P53蛋白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45例大肠腺瘤和61例大肠癌中 bcl-2和 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粘膜中 bcl-2和 p53均未见表达,而大肠腺瘤及大肠癌阳性率均较正常明显增加(P<0.01)。大肠腺瘤 p53表达随腺瘤大小增加而增加,其中≥20 mm 组阳性率(77.8%)显著高于<10 mm 组(35.0%,P<0.05)。P53蛋白阳性率也随不典型增生程度增加而增高。p53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 Duke 分期有关。大肠癌细胞凋亡指数与 bcl-2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大肠腺瘤中 bcl-2和 P53蛋白的表达也呈负相关。结论 bcl-2蛋白表达对大肠癌前病变.腺瘤的增殖有一定意义,p53在大肠腺瘤癌变和大肠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它们是参与细胞凋亡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蛋白质 P53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大肠癌上皮c-myc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与预后意义
17
作者 庄小强 王晓怀 +2 位作者 赖日权 罗祝泉 袁世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3,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my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有随访资料的大肠癌的表达。结果提示:c-myc阳性表达中,大肠癌(7049%)明显高于正常粘膜(266%,P<0....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my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有随访资料的大肠癌的表达。结果提示:c-myc阳性表达中,大肠癌(7049%)明显高于正常粘膜(266%,P<0.05)。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阳性表达,而大肠癌有较高表达(7704%)。PCNA阳性表达中,大肠癌(4640±26.5)%明显高于正常粘膜(1512±5.44)%,P<0.05)。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PCNA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4年生存率EGFR和PCNA表达>65%组均明显低于<25%组(P<0.05),EGFR-LI和PCNA-LI与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结论表明:c-myc、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大肠癌细胞增殖有相关性。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该两项指标对大肠癌临床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增殖细胞核抗原 大肠肿瘤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治疗结肠癌的研究
18
作者 赵亚刚 张学庸 +1 位作者 惠宏襄 王成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0年第3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丙氧鸟苷(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在体内外对结肠癌的杀伤效应。方法:构建携带 HSV-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该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结肠癌细胞株 SW480,筛选稳定表达 tk 的细胞克隆 SW4801tk,测定...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丙氧鸟苷(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在体内外对结肠癌的杀伤效应。方法:构建携带 HSV-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该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结肠癌细胞株 SW480,筛选稳定表达 tk 的细胞克隆 SW4801tk,测定 SW480/tk 细胞在体外对GCV 的敏感性;SW480/tk 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用 GCV 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HSV-tk 基因整合入 SW480细胞并在 SW480/tk 细胞中稳定表达;GCV 在体外对 SW480/tk 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作用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特点和旁杀伤效应,对未转染细胞则无明显毒性。裸鼠 ex vivo实验得到相应结果,治疗组肿瘤受到明显抑制。结论在 in vitra 和 ex vivo 水平,表达 HSV-tk 基因的肿瘤细胞均可被 GCV 有效杀伤,逆转录病毒介导 HSV-tk/GCV 自杀基因治疗系统有可能成为结肠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胸苷激酶 基因疗法 结肠癌 逆转录病毒 杀伤效应 细胞凋亡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腹膜恶性间皮瘤23例临床回顾分析
19
作者 赵亚刚 郭学刚 《胃肠病学》 2002年第B11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腹膜恶性间皮瘤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在人体内感染的调查
20
作者 鲍幼玲 王亮升 +2 位作者 李群秀 孙桂华 徐德兴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