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病理资料管理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伟 陈晓东 +2 位作者 周永梅 彭大云 陈敬文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2年第10期938-938,943,共2页
本文就建立一个既节省时间与空间,义提高工作效率的信息与实物相结合的病理资料管理新方法,介绍借助计算机与密集柜相结合的病理资料管理新模式;该模式既顺应新形式下医疗发展的需求,又能在教学与科研等回顾性研究及医疗纠纷的举证中发... 本文就建立一个既节省时间与空间,义提高工作效率的信息与实物相结合的病理资料管理新方法,介绍借助计算机与密集柜相结合的病理资料管理新模式;该模式既顺应新形式下医疗发展的需求,又能在教学与科研等回顾性研究及医疗纠纷的举证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资料 管理 方法 计算机 密集柜
下载PDF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病理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廖秋林 李莲花 +1 位作者 周本成 陈敬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对12例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行光镜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病理学观察。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进行性肿大,经免疫组化证实均为弥漫性非霍奇...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对12例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行光镜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病理学观察。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进行性肿大,经免疫组化证实均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10例为B细胞性,2例为T细胞性。结论中老年人出现睾丸弥漫性肿大,首先要想到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及时正确的病理诊断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病的确诊依赖病理学诊断,而免疫组化染色对于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病理分析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Vision 主要临床表现 免疫组化染色 形态学特征 病理学观察 病理学诊断 免疫表型 平均年龄 B细胞性 T细胞性 中老年人 判断预后 临床治疗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弥漫性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晓东 田野 +3 位作者 陈炳旭 廖秋林 赖日权 周本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 (S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 2例SPT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2例患者均有腹部包块及腹痛症状。组织学 :单形性肿瘤细胞构成实性及假乳头状结构 ,常伴有出血、囊性...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 (S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 2例SPT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2例患者均有腹部包块及腹痛症状。组织学 :单形性肿瘤细胞构成实性及假乳头状结构 ,常伴有出血、囊性变 ,间质不同程度硬化。免疫表型 :Vim(+)、NSE(+)、α1 AT(+)、ER(+)、PR(+) ;α ACT灶性 (+) ;上皮性标志(- )、Syn(- )、CgA (- )、CD6 8(- )。 结论 胰腺SPT是较少见的、预后较好的交界性肿瘤 ,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临床症状 病理分析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p16、p53、Rb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小让 赖日权 +2 位作者 王卓才 田野 罗祝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899-901,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中 p16、 p53、 Rb蛋白及 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法对 63例胃癌组织中 p16、 p53、 Rb和 PCNA进行检测。结果: 63例胃癌组织中 p16、 p53、 Rb蛋白和 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3.5%、 60.3%、... 目的:研究胃癌中 p16、 p53、 Rb蛋白及 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法对 63例胃癌组织中 p16、 p53、 Rb和 PCNA进行检测。结果: 63例胃癌组织中 p16、 p53、 Rb蛋白和 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3.5%、 60.3%、 65.6%和 71.4%。 p16蛋白阳性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恶性程度增加和浸润深度的加深, 其表达的阳性率逐渐降低,而 p53、 Rb蛋白及 PCNA的表达则相反。 p16与 p53、 Rb蛋白表达有明显负相关。结论: p16和 p53、 Rb基因蛋白和 PCNA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预测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RB蛋白 P16蛋白 P53蛋白 PCNA
下载PDF
中枢神经细胞瘤及非典型中枢神经细胞瘤1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崔华娟 王卓才 +2 位作者 陈敬文 彭大云 赖日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及非典型中枢神经细胞瘤(atypical central neurocytoma,ACN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N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以及电镜特点,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及非典型中枢神经细胞瘤(atypical central neurocytoma,ACN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N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以及电镜特点,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12例患者大部分表现为头晕、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少量伴神经功能障碍。组织学均表现为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圆形,胞质少而略透明,其中散在无细胞区的神经毡样结构,间质血管呈纤细分支状,少数病例出现钙化。8例瘤细胞异型性小,未见坏死,核分裂象<2个/10 HPF,4例瘤细胞有异型,核分裂多见,>5个/10 HPF,其中2例见坏死。免疫表型:12例Syn弥漫阳性,NeuN则阳性强度不等。5例GFAP灶阳性,8例Ki-67增殖指数<2%,4例Ki-67增殖指数>8%。电镜观察瘤细胞胞质内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细胞间见突触结构。12例患者随访2个月~7年,其中2例复发,1例死于并发症,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 CNC预后较好,组织学上易误诊为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特别是ACNC易误诊为WHOⅢ级以上的肿瘤。免疫组化标记和电镜观察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非典型 预后 临床病理
下载PDF
上皮样肉瘤8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晓东 冯晓冬 +1 位作者 赖日权 田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0-221,共2页
关键词 上皮样肉瘤 临床病理观察 ES 病理形态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恶性肿瘤 复习 年代
下载PDF
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及与其它小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8
7
作者 崔华娟 赖日权 +2 位作者 陈晓东 王卓才 张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0-642,共3页
目的观察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与其他小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ONB及其他鼻腔、鼻窦的小圆形细胞肿瘤14例,其中5例小细胞癌,1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4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 目的观察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与其他小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ONB及其他鼻腔、鼻窦的小圆形细胞肿瘤14例,其中5例小细胞癌,1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4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低分化滑膜肉瘤,1例小细胞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3例ONB形态学特征:瘤细胞大小较一致,高密度小细胞,少许纤维状胞质,核圆形深染,瘤细胞排列成分叶状,或弥漫状分布,间质为丰富的纤维血管,可见Homer-Wright菊形团、Flexner菊形团和神经丝分化。2例为低级别肿瘤,1例为高级别肿瘤。免疫表型:3例NSE弥漫阳性表达,S-100蛋白特征性表达肿瘤周边的支持细胞为主要特征,2例灶性NF、Syn、CgA表达,Ki-67瘤细胞表达率高,而desmin、myogenin、HMB45、bcl-2、CK19、CD99、CD45、CD45RO均阴性。随访3例,1例2.5年无瘤生存,1例2年内复发,1例9年后多处转移,死亡。结论ONB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恶性神经外胚叶肿瘤,诊断时应与其他的小圆形细胞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小细胞肿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肋骨原发性上皮样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廖秋林 陈晓东 +2 位作者 赖日权 李莲花 周永梅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86-288,i0012,共4页
目的探讨肋骨原发性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例原发于肋骨的上皮样肉瘤标本,通过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等方法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回顾分析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本例肿瘤原发于肋骨。肿瘤细胞结节状排列... 目的探讨肋骨原发性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例原发于肋骨的上皮样肉瘤标本,通过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等方法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回顾分析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本例肿瘤原发于肋骨。肿瘤细胞结节状排列,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大部分由相对独特的上皮样细胞组成,核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玻璃样。肿瘤中心常见变性坏死。免疫组化示EMA、CK和vimentin(+)。电镜显示肿瘤细胞有大量的细丝、细胞间桥和细胞连接。结论原发于肋骨的上皮样肉瘤比较罕见,形态学相对复杂多样,诊断较困难。根据其组织学和病理学特征,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 上皮样肉瘤 免疫组化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文静 张江宇 +2 位作者 赖日权 张佳立 吴坤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组织学观察,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CD34、bcl-2、CD99、vimentin、CKpan、HMB-45、α-SMA、CD117、S-100蛋白、ER、PR、K... 目的探讨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组织学观察,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CD34、bcl-2、CD99、vimentin、CKpan、HMB-45、α-SMA、CD117、S-100蛋白、ER、PR、Ki-67染色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62岁。发现右侧外阴肿物4年余。眼观:肿瘤呈结节状,大小6 cm×5 cm×3 cm,切面灰白、实性,质韧。镜检:肿瘤由交替性分布的富于细胞和稀疏细胞区组成,梭形细胞呈束状、旋涡状或不规则状排列,部分与胶原纤维混杂,部分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上皮样细胞有的围绕血管周围。细胞间细条索状、粗绳索样或疤痕样胶原纤维不规则性或石棉样的胶原物质沉积。瘤细胞CD34、bcl-2、CD99、vimentin均为阳性,CKpan、HMB-45、α-SMA、CD117、S-100蛋白、ER、PR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1%。结论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罕见,应与该部位相似形态的病变和血管外皮瘤样的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外阴肿瘤 梭形细胞型肿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华娟 赖日权 +2 位作者 王卓才 王炜 彭大云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67-571,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juvenile granulosa cell tumor,JGCT)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报道2例少见的幼年型卵巢粒层细胞瘤,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均为青年女性,分别为21岁和27岁。例1为肩胛骨... 目的探讨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juvenile granulosa cell tumor,JGCT)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报道2例少见的幼年型卵巢粒层细胞瘤,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均为青年女性,分别为21岁和27岁。例1为肩胛骨软骨肉瘤术后3年出现腹胀,术后诊断为JGCT,FIGOⅢ期,随访26个月死亡。例2表现为月经失调,临床诊断为FIGOⅠA期,术后随访29个月未见复发。镜下全部为弥漫生长和不典型滤泡样结构,未见Call-Exner小体。肿瘤细胞核小、较圆、深染,极少见核沟,例1细胞重度异型,核分裂象>10/10 HPF;例2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象<5/10 HPF。免疫组化2例vimentin均强阳性,CD99散在弱阳性;例1滤泡内物质黏液卡红染色阳性,例2α抑制素(α-inhibin)小灶阳性;CK18阳性,其余一抗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pan,CKpan)、S-100蛋白、蛋白基因产物(protein gene product,PGP)9.5、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肌源性标记物结蛋白(desmin)、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胎盘碱性磷酸酶(placental alkaline phosphatase,PLAP)、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gotropin,HCG)、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CD45、Calretinin均阴性。结论 JGCT属于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但少数病例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诊断是预后的重要因素,需要与卵巢成年型粒层细胞瘤、高血钙型小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幼年型粒层细胞瘤 诊断 鉴别诊断 预后
下载PDF
上皮样血管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赖日权 陈晓东 +2 位作者 田野 冯晓冬 周永梅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274-276,I074,共4页
目的 探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 4例上皮样血管肉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测 ,1例做电镜观察。结果 男性 3例 ,女性 1例 ,平均 6 1岁。头颈部 2例 ,膀胱 1例 ,上臂 1例。瘤细胞上皮样增生呈片状 ,细胞大 ,多角形 ... 目的 探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 4例上皮样血管肉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测 ,1例做电镜观察。结果 男性 3例 ,女性 1例 ,平均 6 1岁。头颈部 2例 ,膀胱 1例 ,上臂 1例。瘤细胞上皮样增生呈片状 ,细胞大 ,多角形 ,胞质丰富 ,嗜酸 ,核大 ,核仁明显 ,核分裂象易见 ,可见胞质内空泡形成 ,偶见含有单个红血球 ,多数病例能找到互相吻合的血管腔隙 ,其内衬非典型的内皮细胞 ,间质易见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和含铁血黄素。Vim、CD31、CD344例均 (+) ;FⅧAg及低分子角蛋白 (CK7) 2例 (+) ;S 10 0、HMB4 5、EMA、HHF35和SMA 4例均(- )。电镜观察 1例见胞质内含丰富的微丝和少许W P小体。 3例随访 1~ 3年 ,2例有转移 ,1例转移至局部淋巴结 ,1例转移至肺 ,1例术后半年死亡。结论 上皮样血管肉瘤是血管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 ,熟悉其形态特征 ,对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肉瘤 临床 病理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1 位作者 罗祝泉 黄小让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的组织发生、组织分型及预后关系。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点与免疫组化CD34、S-100蛋白、SMA标记对60例GST进行观察。结果:GST良、恶性与...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的组织发生、组织分型及预后关系。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点与免疫组化CD34、S-100蛋白、SMA标记对60例GST进行观察。结果:GST良、恶性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像多少、细胞异型性、细胞密度、肿瘤组织浸润相关(P<0.05),而与肿瘤出血、坏死无关(P>0.05);CD4、S-100蛋白、SMA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转移生存率相关(P<0.05)。S-100蛋白、SMA阳性率越低,肿瘤恶性程度越高,越易发生转移,生存率越低,CD34则相反。结论: CD34、SMA和 S-100蛋白表达可为 GST预后提供有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临床病理 GST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SARS病例淋巴造血组织的病理形态与免疫表型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2 位作者 冯晓冬 田野 张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33-134,i040,共3页
目的 探讨SARS病例淋巴造血组织病理及免疫表型变化。方法 对淋巴结、脾、结肠、小肠及骨髓组织行CD2 0、CD4 5RO (UCHL - 1)、CD4、CD8、CD6 8、CD34标记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淋巴结、脾结构破坏 ,淋巴滤泡消失 ,脾小体萎缩 ,淋巴... 目的 探讨SARS病例淋巴造血组织病理及免疫表型变化。方法 对淋巴结、脾、结肠、小肠及骨髓组织行CD2 0、CD4 5RO (UCHL - 1)、CD4、CD8、CD6 8、CD34标记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淋巴结、脾结构破坏 ,淋巴滤泡消失 ,脾小体萎缩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 ,组织细胞增生 ;CD2 0淋巴结、脾B细胞弥漫散在阳性 ,CD4 5RO (UCHL 1)散在阳性 ,CD4T细胞显著减少 ,CD8T细胞稍增加 ,CD4 /CD8比例明显小于 0 .5 ;结肠、小肠孤立和集合淋巴滤泡消失 ;骨髓增生减低 ,巨核细胞增多。结论 SARS对淋巴造血系统有明显损害 ,尤以T细胞为著 ,极似HIV感染的临床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淋巴造血组织 病理形态 免疫表型 非典型肺炎
下载PDF
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蔚 陈晓东 +1 位作者 彭大云 杨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6-409,414,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7例结外RDD患者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结外RDD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21~57岁(平均41岁),4例位... 目的探讨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7例结外RDD患者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结外RDD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21~57岁(平均41岁),4例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胫骨、甲状软骨和皮下组织各1例,均为结外单发病变。组织学改变:病变组织在低倍镜下呈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结节样结构,结节内"明暗"相间。高倍镜下"暗区"为浸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明区"是散在、成簇或片状分布的组织细胞。后者体积大,胞质丰富,泡状核,可见小核仁。部分组织细胞胞质内见吞噬完整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伸入"现象)。免疫表型:组织细胞S-100蛋白和CD68均阳性,CD1a阴性。结论结外RDD少见,因组织细胞吞噬现象不明显且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结节状分布的结构特点以及低倍镜下明暗相间的组织学特征是诊断RDD的重要线索。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淋巴结外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疏肝养胃通脉冲剂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小让 王卓才 +5 位作者 马建青 张伟 赖日权 邓锦清 邓伟民 周爱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疏肝养胃通脉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将1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给予疏肝养胃通脉冲剂(党参、芡实、淮山、八月札、... 【目的】观察疏肝养胃通脉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将1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给予疏肝养胃通脉冲剂(党参、芡实、淮山、八月札、白芍、寮刁竹、白花蛇舌草、山萸肉、山豆根、石斛、丹参、炙甘草、三七粉、珍珠层粉)口服,1剂/d,水煎,分3次服。对照组服用三九胃泰,1包/次,3次/d;维酶素片,3片/次,3次/d。两组均以90 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3个月各做1次胃镜检查,并在同一部位取材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综合疗效和胃镜疗效,比较两组病理观察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进行3个月随访。【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显效41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28%;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67.65%,两组比较,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胃镜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8%(94/1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29%(41/68),治疗组的胃镜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病理形态上,两组治疗后患者的胃粘膜萎缩减轻、肠上皮化生减少及异型增生改善(P<0.05或P<0.01),且两组治疗后比较,除胃粘膜萎缩减轻无显著性差异外,治疗组的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养胃通脉冲剂有抑杀幽门螺杆菌作用,可以改善CAG患者临床症状,对CAG患者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有逆转作用,提示本冲剂对萎缩性胃炎治疗及肿瘤预防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中药疗法 疏肝养胃通脉冲剂/治疗应用 疏肝理气 健脾
下载PDF
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崔华娟 赖日权 +2 位作者 王卓才 彭大云 赖续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5-219,共5页
目的提高对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青年男性,21岁。体检发现左下肺肿物,行"左下肺叶切除并肺... 目的提高对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青年男性,21岁。体检发现左下肺肿物,行"左下肺叶切除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个月出现双下肢麻木、右下肢活动障碍及排尿困难。PET-CT示全身弥漫性骨及骨髓内肿瘤转移。肺部肿物镜下呈胖梭形的纤维母细胞与肌纤维母细胞混杂排列,有黏液样基质及多量炎细胞浸润。局灶细胞呈上皮样,胞质丰富嗜双色性,胞核常偏位,泡状核,可见单个明显核仁,并见大量神经节样细胞。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4个/10HPF,并有较多多核巨细胞及灶性坏死。转移灶均为异型的上皮样细胞及神经节样细胞伴明显的黏液样基质,核分裂>10个/10HPF,病理性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示梭形细胞区及上皮样细胞区瘤细胞vimentin、ALK、SMA及EMA均(+),部分瘤细胞p53(+),上皮样区Ki-67增殖指数40%。患者出院20天后死亡。结论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罕见,诊断时需与未分化大细胞癌、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及其他类型肉瘤鉴别。正确诊断对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下载PDF
骨原发性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卓才 冯晓冬 +3 位作者 李菊根 罗道首 张伟 陈敬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3-575,共3页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BF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11例经病理最后诊断的BFH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并与相似病理形态的病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BFH患者女性较男性多,以青壮年为主,好...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BF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11例经病理最后诊断的BFH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并与相似病理形态的病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BFH患者女性较男性多,以青壮年为主,好发于长骨;临床表现:病变骨多有疼痛和邻近关节受累,最长病程20个月,其中1例体检时发现;影像学:X线摄片示边界清楚欠规则的低密度或透亮的溶骨性破坏,周边有厚薄不一硬化边缘,可有单房,多为多房,亦有呈膨胀生长;CT扫描5例示边界清晰的溶骨性破坏,边缘有硬化;MRI检查2例,病灶T1W1与肌肉和软组织呈相似均一信号;T2W1为高信号,增强后呈轻至中度强化。病理特征:以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增生为主,间有多少不等泡沫细胞和少量多核巨细胞,间质为慢性炎细胞和增生血管。纤维母细胞呈束状、席纹状排列,细胞无异型性。免疫表型:组织细胞样细胞Vimentin,Actin,CD68,Lysozyme,α-AT阳性。结论BFH是少见极易误诊;病理特征是组织图象温和,瘤细胞形态规则,核分裂象少;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改变是本瘤与其他相似病例鉴别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临床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维维 崔华娟 +1 位作者 石海燕 赖日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8-680,共3页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C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1例CCS,应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FISH技术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11例肿瘤均为单发,肿瘤直径为1.5~6.8 cm,其中...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C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1例CCS,应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FISH技术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11例肿瘤均为单发,肿瘤直径为1.5~6.8 cm,其中〉5 cm者3例,〈5 cm者8例。肿瘤呈分叶结节状,无明显包膜,切面灰白色。镜检:瘤细胞多角形、梭形,形态相对一致,胞质丰富、嗜酸或透明,偶见黑色素。核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少见。瘤组织被纤维间隔分隔成巢状、腺泡状或束状,常见散在花环状的多核巨细胞。免疫表型:S-100蛋白阳性率为100%、HMB-45阳性率为90.9%。FISH检测7例CCS,结果显示大部分细胞红绿信号分离,EWSR1均出现基因易位。1例电镜下见不同发育阶段的黑色素小体和数量不等的胞质内糖原。结论 CCS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肌腱腱膜相关的易复发和转移性恶性肿瘤。掌握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透明细胞肉瘤 临床病理学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bcl-2、p53蛋白及PCNA表达与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赖日权 周民伟 +4 位作者 安建成 罗祝泉 季卉 田野 邹国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6-118,I012,共3页
目的:研究横纹肌肉瘤(RMS)中bcl-2、p53、PCNA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随访41例)横纹肌肉瘤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bcl-2、p53基因蛋白和PCNA,发现bcl-2、p53... 目的:研究横纹肌肉瘤(RMS)中bcl-2、p53、PCNA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随访41例)横纹肌肉瘤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bcl-2、p53基因蛋白和PCNA,发现bcl-2、p53、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72%、70%,其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及不同组织类型的RMS无关(P>0.05)。但与分化程度有关,p53、PCNA在低分化RMS阳性率分别为85%、95%,显著高于高分化RMS42.8%和14.3%(P<0.05),随访存活1年以内的p53、PCNA阳性率均为86.7%,亦明显高于存活超过3年以上的阳性率33.3%和41.7%(P<0.05)。而bcl-2在低分化RMS阳性20%显著低于高分化71.4%(P<0.05),随访存活1年以内的阳性率13.4%明显低于存活超过3年以上的41.4%(P<0.05)。p53与bcl-2阳性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53阳性率越高,而bcl-2阳性率越低。结论:PCNA、p53、bcl-2蛋白表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RMS的生物学特性,p53、bcl-2可作为肿瘤预后显著相关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P53基因 bcl-2adld PCNA 病理
下载PDF
Kennedy病患者电生理、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误诊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康健捷 杨红军 +4 位作者 邓兵梅 彭海燕 黄永君 王蔚 彭凯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603-607,共5页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KD)患者电生理学特征和肌肉病理学特点,探讨临床误诊原因,以加强对此病电生理学改变和肌肉病理学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9例经基因确诊的KD患者行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F波和H反射检测。肌电图...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KD)患者电生理学特征和肌肉病理学特点,探讨临床误诊原因,以加强对此病电生理学改变和肌肉病理学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9例经基因确诊的KD患者行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F波和H反射检测。肌电图取舌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第一骨间肌、胸椎旁肌、股四头肌、胫前肌。神经电图取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和胫神经。1例患者取股四头肌肌肉活检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肌电图检查显示9例肯尼迪病患者均表现为广泛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CMAP和SNAP波幅均显著降低(P<0.01),以腓肠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最高(88.89%),腓总神经和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P<0.01),正中神经和胫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P<0.01),正中神经和胫神经F波响应率降低,胫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延长(P<0.01)。肌活检示神经源性肌损害,表现为肌纤维萎缩,萎缩纤维群组化分布。结论 KD患者电生理以广泛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为最主要改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异常,且感觉神经受累较运动神经受累更多见,病理学表现为肌肉萎缩及群组化分布。电生理和肌肉活检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减少误诊率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病 针极肌电图 神经传导 电生理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